黃河與長江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幾千年來它們以自己的乳汁養育著兩岸的人民,可以向世人自傲的是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是地球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隻是由於世人對母親河的過度索取,有一階段幾乎達到了毀滅性的開發程度,它們似乎突然蒼老了許多,脾氣也變得狂暴了。


    於是演出了多起抗洪以及“勝利”後的慶功會,這樣的悲喜劇。


    任何一位中國的主政者也不敢輕忽“河防”這件大事。


    王剛出任最高領導以後,多次召集有關專家和部門領導聽取他們的意見。


    在外地視察時親臨各個險要河段查看,聽取基層幹部和當地民眾的呼聲。


    了解到的情況令人感慨。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國上下普遍重視環境保護,在治理長江和黃河上也下了功夫。


    然而投入的資金和力量絕對不足,貪汙腐敗又消耗了其中的一部分,還留下了不少可怕的隱患。


    一位專家悲憤地發問:“難道我們指定要與自己的母親河鬥到底,然後共同走向滅亡嗎?”王剛感到十分震驚。


    經過深刻的反省,王剛和他的核心班子認識到,如果隻是著眼於防洪抗旱,然後接受洪災、旱災造成的損失,那麽永遠是打被動仗。


    思想觀念必須更新。


    另一個問題更大,貪汙腐敗不除不但國無寧日,二河的根治也如同空中樓閣,而且貪官們揮霍了治河款,製造出工程完工的假象,禍害將更大。


    在全國性的這場廉政風暴中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長江流域管理委員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揭發出來的貪汙腐敗案件令人咋舌。


    僅查實的曆年來被侵吞、揮霍的國家投入的治理款項就達達1140億元之巨,養肥了多少貪官和蛀蟲啊。


    造成的工程損失高達2150億元,震驚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代表和委員中有不少資深的水利專家,他們不畏艱險深入到各重要水利工程進行視察和調研。


    到2007年底反貪總局查實處理了13400多貪官汙吏和偷工減料、侵吞公款留下“豆腐渣”工程的大小包工頭,雖然隻追回了680億贓款,但是這場鬥爭震懾了那些仍在伺機作案的壞分子,也基本杜絕了今後再次出現豆腐渣工程的溫床。


    政府決心投入巨資解決長江、黃河的問題。


    北京人民大會堂4月7日今天召開的人大常委會開會審議政府提交的“黃河整治實施規劃”。


    這份規劃在半年來由黃委會組織各方麵的專家反複論證,在媒體上也引起了各界的強烈反響。


    規劃有好幾大本,不過其原理卻很簡捷:在幹流和主要支流的河源地區和重點水土流失區,圈定20萬平方公裏的水源涵養林區,作為國有林區保護;在整個黃河流域分階段強製實施節水農業,在3 年內工業用水必須達到90%以上的處理複用率,以確保下遊有足夠的水量;在高於地麵的懸河段以工程手段構築階梯形河床,約束水流以衝沙製止泥沙的沉積。


    具體的措施要點可概括為:——通過立法劃定20萬平方公裏的水土涵養林區,分二期圈定,構建隔離設施予以封閉管理。


    專門成立了武警護林支隊,負責保護這些林區的安全。


    同時由國家投資建立護林造林公司負責營造適合各地條件的水土保持林,並養育好這些林木。


    以這些林木的生長情況來考核公司的業績。


    涉及110萬原住民的搬遷,其中的10萬人由國有林區聘請為育林、護林人員,連同家屬安置了約35萬人。


    另75萬人將在平原地區建節水型的墾殖農牧場予以安置。


    ——通過人大立法規定,在2年內結束中上遊地區漫灌的落後灌溉方式,再過1年結束溝灌的方式。


    全麵推廣噴灌和滴灌技術,第一年在10%的地區推廣作示範。


    再動員部分地區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克期完成這一任務。


    工業將以環保和節水二項指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製,任何一項3年內必須達到分階段的指標,年度考核達不到的企業領導將給予處分,3年後仍達不到最終指標的企業關閉,並追究領導的責任。


    上述二項的指標將由衛星和巡邏飛機用各種儀器測試審核,由執法人員嚴格執法,杜絕了造假的可能性。


    當然真有造假者一經查實定將遭到嚴厲懲處。


    ——在下遊高標準治理河道,分期分段把河南桃花峪到河口的600公裏的懸河段改造成3 個斷麵的階梯狀河床,以達到束水攻沙的功效。


    讓黃河水在人們為它指定的河道內流淌。


    由於三門峽水庫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攔沙作用,河水將逐漸把現已淤積在河**的泥沙衝刷入海,河床將回落到地麵下。


    更絕的是一位長期在黃委會工作的幹部提出了一個方案,以黃河的泥土製磚瓦供應全國相當部分的地區,山東和河南的煤炭資源是比較豐富的,製磚的燃料不成問題,這裏的交通也比較發達,一旦黃河的河道整理好了,還可以利用水運的優勢輸出大批的磚瓦。


    這一加速削低河床的措施必須得到國家最大的支持才有可能取得成效,那就是在磚瓦能運及的8個省嚴禁取土製磚瓦,並由偵察衛星和巡邏飛機監視,發現有非法的磚瓦窯立即取締。


    現有的以土為原料的磚瓦廠立即停產,大部分可改為“黃河磚瓦”的分銷商。


    方案是振奮人心的,涉及的投資金額達780億元。


    這三項措施都涉及巨額的投資,還必須精心地策劃,長期的監督,才可能達到目標。


    不少委員指出隻有在反腐肅貪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今天,這一方案才有可能實施。


    當然也隻有在國力強盛的現階段才有能力實施這一宏偉的工程。


    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實施方案,並通過了相應的第一階段立法措施。


    王剛以他的大無畏的氣概,決心以強硬的措施,科學的手段完成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真正做到化害為利。


    河南桃花峪5月5日9:00有史記載的二千多年中, 這條水色幽黃的大河決口一千五百多次。


    它是世界輸沙量最高的河流, 每年有四億多噸泥沙淤積在下遊河床。


    年覆一年, 下遊黃河高出地麵, 成為“懸河”。


    遠看河中船就像在空中航行。


    從河南桃花峪到黃河入海口全長600多公裏, 這浩蕩懸河全靠兩道大堤約束。


    毛澤東他老人家是中國現代史上氣派最大的一位政治家了,在共和國成立之初他就氣壯山河地決定:“一定要根治淮河!”後來他采用不折不扣地的人海戰術做到了這一點。


    可是他多次視察黃河,也十分重視這心腹大患,隻是號召:“一定要把黃河的事辦好。”


    直到他撒手人間,也沒有提過“根治”二字。


    他深知其中的艱難,明白自己能力的極限。


    這些任務中以第三項雖然隻涉及到600多公裏長的河道,可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這一段的河灘地竟然居住了530多萬人。


    一旦黃河突發特大洪水,很可能發生世界上最大的災難。


    這是多年來地方政府消極應付人口壓力的“無為而治”造成的惡果。


    任何整治河道的行動都會涉及這個龐大的人群的安置問題。


    束水攻沙的方案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由專家們規劃好了,可惜那時的高層領導正在忙於階級鬥爭,錯過了實施的大好時機。


    方案並不複雜:在黃河河床的中間部分采取工程措施,建造120-180米寬、2-3米深的枯水期河道,以木樁和塊石建河岸,在其2側修建緩坡植草固坡的豐水期河道,展寬到500米左右。


    在這個台階的兩邊再以塊石砌築3米高的河岸,然後一直到黃河大堤均為緩坡,這裏可以種植低矮的作物,或者牧草。


    在特大洪水時可以行洪。


    在40年後的今天,情況複雜了,在黃河的灘地上密集地居住著530萬無序移民。


    雖然黃河的灘地大多數在3-5公裏寬,以工程約束後,在小浪底水庫的保障下以2公裏寬就足夠行洪的了。


    剩餘的地方可以安置不少農民,但是僅以農業開發遠不足以安置530萬之數。


    有了取黃河土製磚瓦的手段就不一樣了。


    人大立法,劃定一個範圍,基本以黃河大堤為界,再加上河邊的16塊巨大的鹽堿荒地,設立樁標,交給國營的“黃河灘地開發集團”公司經營。


    再按省、市、縣劃分為多個分公司。


    居住在河灘地的成年人暫時都作為公司的職工,中央調集了大批幹部組建這個超級大公司。


    這肯定可以列入基尼斯世界記錄。


    對這些員工進行培訓後,根據各人的專長分別把他們編入護堤大隊??他們將承包分公司河段的大堤加固維護任務、磚瓦廠、河岸施工隊和農牧生產隊這些主要的生產單位,另外當然有大批人進入餐飲服務公司、建築公司、運輸公司,甚至允許個人開設理發店、酒吧、小飯店等。


    8個禁止取土製磚瓦的省內的現有的磚瓦廠,還能使用的設備由黃河開發集團收購運往新建的磚瓦廠,一部分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被吸收到黃河磚瓦廠去了。


    國家注入的巨額治黃經費有力地支撐了這些經濟實體。


    他們決不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或者獨立王國,完全受地方政府的管理。


    那些運輸公司、建築公司等都對外服務。


    公司也使用當地的電訊設施、電力。


    隻是立法給予那些主體公司以3年的免稅期和2年的減稅期。


    今天王剛親自參加了桃花峪到銅瓦廂段河道整治的開工儀式,媒體向全國作了實況轉播。


    王剛在會上宣布了中央根治黃河的決定,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決心超越老一輩的氣魄。


    王剛指出隻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前輩,以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力和財力一定能完成這一偉大的使命。


    工地上雖然也有不少紅旗在招展,卻不見人海在奮戰。


    隻見在河中120米寬的第一階梯河床的兩邊有10台打樁機,在劃定的岸線以5米的間隔把一根根的水泥樁打入河床。


    有的打樁機是在泥水中施工,4台重型挖土機在挖泥拉直河道。


    此時是春旱季節可以如此施工。


    這一工程引進了日元貸款,從日本引進了大批挖土機、打樁機和推土機等施工機型。


    水泥樁之間堆放塊石以防止河水對河岸的衝刷,冬天結冰也不會破壞河岸。


    第一河岸的兩邊都有推土機和鏟土機在作業,以推出200米寬坡度為7%的第一台地,在這條台地的兩邊將以條石、塊石或混凝土砌塊鑲邊。


    中間種植有很強固土能力的草。


    在這條台地的邊上每隔10米打一根水泥樁,其間以石料或砌塊砌築第二河岸,高為3 米。


    河岸上的第二台地坡度降為3-5%。


    台地主要種優質牧草,以電圍欄分塊輪流養牛羊。


    這一台地的寬度有800-1000米。


    大多數河段就直達黃河大堤了。


    在桃花峪到銅瓦廂的100多公裏的河段,有5處大堤到河中心的距離達2-3公裏,那麽就在第二台地的邊緣砌築3米高的墊堤與黃河大堤圍出5塊生活基地,共有18平方公裏的土地可以修建樓房。


    公司規定樓房都要打樁,能承受短時間的河水浸泡。


    河床中還有6台挖土機把河中的土挖出放入皮帶輸送機上,土被送到河邊,由汽車運到大堤外的磚瓦廠去。


    這些黃河土都是中上遊衝下來的優質土啊,製出的黃河磚瓦都是高質量的。


    在黃河水量較大的時候,采用泥漿泵把高密度的河中的泥漿直接通過管道輸送到堤外的沉澱池。


    泥土沉澱後送入製坯機,清水流出後經管道泵送到農牧地上進行滴灌或噴灌。


    王剛在召見黃委會和黃河灘地開發集團公司的領導和職工代表是指出,決定這一綜合工程成敗的二個關鍵問題,一是人員的組織,一定要改變觀念,不要搞“1個人的活3個人幹, 1個人的飯3個人吃”,必須以先進的技術提高每個在崗人員的工作效率,並以競爭上崗來促進工作人員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一開始可能會有大批的人沒有崗位,那麽就組織他們學習,學技能,並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創造更多的崗位。


    二是技術創新,在河道整治、磚瓦的生產運輸和營銷、大堤的加固維護等都要研究新技術。


    隻有緊緊抓住這二個問題開發公司才有活力。


    在全國上下的齊心努力下,治黃工程在紮紮實實地推進。


    黃河河清有日了。


    宜昌三峽總公司2月19日很多人會認為長江的問題比黃河的小多了。


    它的水量充沛,也比較穩定。


    泥沙含量小得多了,曆史上決堤的次數也小得多了。


    它滋養了中國最重要的農業區域,而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電站和葛州壩水電站向中下遊地區提供了巨量的廉價電能。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個巨大的水庫了。


    從三峽工程的論證階段就開始的軍事安全性的論爭,在二十世紀末台灣海峽危機期間再次突現出來。


    在王剛著手將中國推向世界一流強國之際,他必須對這個問題有一個透徹的了解,並製訂有效的應對措施。


    今天在這裏他召集了軍方的要員、水利專家和地方政府官員討論三峽大壩的軍事安全問題。


    對這一**的議題軍方與行政機構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為了這次討論的順利進行,王剛預先已召集了軍方要員開會討論。


    邢宗強總長認為大壩下遊地區我軍部署了大批的精銳力量,大壩一旦潰決其洪水將橫掃江漢平原,極大地衝擊我軍事戰略機動力量,他們等於全都被置於了達摩克勒斯劍下。


    不少將領認為當時三峽工程立項時沒有充分論證大壩對我國軍事安全造成的不利因素,應對措施極為不力,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王剛指出,三峽工程是化了2850億元的巨資興建起來的,世界上最宏偉的水利工程,它的效益是毋容爭議的,當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裝機總量為1872萬千瓦,發電量可達每年846.8億度,一舉消除了自然的洪澇災害,極大地改善了長江的航運條件。


    然而其在今後的戰爭衝突中潛在的危害作用絕對不容低估,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這需要充分集中各方麵專家的智慧。


    我們不可能再化幾百億元去鏟除這座宏偉的大壩。


    今天與會的專家全都明白當今國家在全力增強軍力以應對國際反華勢力和台獨勢力的挑戰,三峽大壩的軍事安全措施不當的話,等於給敵人一柄克製我軍的利劍。


    在有關的工程措施上對軍事安全的考量是非常欠缺的,可以說95%的投資都用來創造利益。


    他們的責任心使他們心情十分沉重。


    有關地方政府也認識到外部勢力是絕對不會容忍中國的崛起,戰爭終有一天會爆發,大壩的軍事安全問題不解決,他們所在的地區將首當其衝,因此強烈要求研究實施軍事安全措施。


    這次會議事涉不少軍事秘密,討論的內容是保密的,但是會議本身召集了大批的專家,是無法保密也並不刻意封鎖消息。


    湖北省的輿論極為關注這次論證會,一些激烈的極端人士甚至認為應該鏟除這座大壩。


    國外的輿論都極為關注這次會議,台獨勢力甚至幸災樂禍地預言王剛將會指令大壩工程始終在130-145米的低水位運行,以避免大壩被摧毀時的災難性的打擊,狂言大陸將永遠不敢對台灣分離勢力動武。


    在論證會上,王剛的主持發言消除了與會專家的顧慮,他指出三峽工程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這些年來已經為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然而這麽大的工程難免有不足之處,我們找出並解決這些問題將使這項工程更偉大,全國人民也可以更安心地享用這項成果。


    會議的第一項議題是大壩的潰決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評估。


    潰決帶來的損失那當然是驚人的,先看一下有關數據數據。


    三峽水庫的正常運行水位是175米,洪水時的蓄水位可高至180.4米,此時水庫總庫容為450億立方米。


    三峽工程位於中原的腹地,眾所周知,長江中下遊是大陸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經濟最為發達。


    有人把中國大陸的經濟分布比作是弓箭,沿海地區為弓,沿長江為箭。


    長江中下遊一旦蒙受三峽大壩潰壩的災難,這弓箭就成了有弓無箭,經濟體係必然癱瘓,在此區域部署的重兵將陷於難以機動的狀態。


    在華中,華南和華東三大軍區,駐有陸軍十個集團軍,二個裝甲師,二十八個步兵師,三個空降師。


    這部分兵力占大陸陸軍空降師的百分之百,集團軍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師的百分之三十八,裝甲師的百分之二十。


    這批部隊是戰略預備和戰略機動力量。


    潰壩洪水的破壞作用,在河南省板橋水庫潰壩事件中表現最為明顯。


    1975年8月8日淩晨一時許,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的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竹溝、田崗等六十二座中型水庫相續潰壩,死亡人數達23萬(實際上遠不止次數,隻是限於當時的統計能力和政治因素,後來也難以確定真實的數字),造成人類曆史上最為慘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事故。


    板橋水庫大壩高僅為25米,庫容僅為5億立方米,而其最大潰壩流量比1981年長江洪水宜昌站的72000立方米/秒洪峰流量(為宜昌站實際測量到的曆史最大洪峰流量)還大。


    板橋水庫所在的淮河支流汝河,與浩浩蕩蕩的長江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當板橋水庫的潰壩洪水衝到下遊四十餘公裏的遂平縣城時,還有534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這洪水量與長江幹流宜昌站的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相仿。


    潰壩洪水波以立浪或湧波形式向下遊急速推進,時速在30到50公裏,下遊附近地區的居民,難有時間加以防範和逃避。


    立波的波峰在傳播初期很高,立波經過處的河槽水位瞬息劇漲,水流洶湧湍急,破壞力特別強。


    潰壩的洪水衝潰了河堤,將下遊的村莊和房屋一掃而光,總計毀房680餘萬間(難道其中隻住23萬人嗎?)。


    位於水庫下遊,與洪水流向垂直的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京廣線也被衝毀一百多公裏,一些區段鐵路線被衝得蕩然無存,一些區段的鐵路線成了麻花形,京廣線中斷18天。


    最後不得不采取爆破開口分洪的手段,分別在淮河中下遊多處采用水底爆破的手段,以增加受災麵積來減輕受災程度。


    這次災害涉及20多個縣市,一千二百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元。


    板橋水庫大壩高25米,三峽大壩高185米;板橋水庫庫容為5億立方米,三峽水庫去除底庫庫容可形成水流的為395億立方米;板橋最大潰壩流量高達78200立方米/秒,三峽大壩最大潰壩流量將高達300000立方米/秒;板橋水庫潰壩造成23萬人死亡(?),那麽三峽大壩潰壩將造成的怎樣的破壞呢?這些數據令人不寒而栗。


    那麽什麽情況下三峽大壩會潰決呢?板橋水庫是石砌重力壩,潰決是由於台風侵入大陸深部,造成突降暴雨幾乎在瞬間摧毀了大壩而形成的。


    三峽大壩則不可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被摧毀,它是由2800萬噸混凝土澆築而成的。


    軍方的專家論證以高爆炸彈或導彈也不可能讓大壩在瞬間消失,即使把大壩炸成“千瘡百孔”它仍將聳立水中成為阻水的物體。


    當然一顆氫彈可以讓它瞬間消失,潰決水流造成的損失將比幾十顆氫彈更大。


    也就是說隻有在核戰爭的條件下才會發生潰決的後果。


    王剛指出製止核戰爭就不是靠工程措施了,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扔一顆氫彈能產生幾十顆的作用而發動核戰爭的。


    隻有發展我軍的第二次打擊力量以遏製敵軍對我實施的核打擊。


    但是大壩上有三道深55米寬34米的槽(一道為升船機用,二道為船閘用),而這三道深槽都隻用鋼板控製,一旦鋼板被炸毀,就可造成與潰壩相似的效應,而破壞這層鋼板並不需要什麽核武器,當今的巡航導彈或精確製導的炸彈,甚至幾個特工間諜都可以做到。


    雖然這些可以通過提高防空能力和加強警戒來防止,因為大壩在我國的腹地敵軍要實施大規模轟炸並非易事。


    敵軍的特工要攜帶幾百公斤高爆炸藥同時摧毀這3條鋼結構製作的深槽也非易事。


    專家通過計算機模擬顯示,當水位在175米的正常運行高程,這三條槽同時消失的話,如果及時關閉所有的發電機進水口,那麽將會形成12萬立方米/秒的流量。


    大大超過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105000立方米/秒),更是超過荊江段河道的行洪能力60000立方米/秒的一倍。


    這個威脅是客觀存在的。


    在三峽工程論證中,關於軍事安全問題的部分的另一設想是,“水庫人防的最有效的措施,是臨戰前降低庫水位進行運行。


    三峽大壩設有大批低高程大口徑泄洪底孔,下遊河道又有較大的泄水能力。


    根據軍事部們專家的分析,現代戰爭有征候可察。


    臨戰前,最長隻要七天即可將庫水位下降到145米運行。


    此時水庫的庫容約為170億立方米,即使大壩瞬時被毀,也隻是從壩址到枝城100公裏河穀災情較重,枝城以下大部分水體將沿主河槽下泄,少量水體進入分洪區內。


    潰壩洪水可控製在沙市以上局部地區,對江漢平原、洞庭湖區和武漢地區無大影響,不會造成全流域性的災難。


    如將庫水位降到130米,此時庫容隻有103億立方米米,潰壩洪水災情將更加輕微。”


    (餘洪慶主編:三峽水利樞紐,第60頁)。


    為了防止對方突然襲擊,隻要出現雙方軍事對峙,三峽工程就始終處在威脅之下,於是就必須放水至低水位,或放空水庫(即至130米的低水位)。


    而三峽水庫放水至145米的低水位,其最直接的後果是三峽工程的發電量大為降低。


    三峽工程裝機總量為1872萬千瓦,這是水庫在175米水位時的最大出力。


    如果水庫處於145米的低水位,在11月到次年的3、4月間的可發電容量隻有約250萬千瓦左右,這對經濟發展和民生國計都將產生嚴重的困難。


    如果將三峽水庫放水至130米的低水位,則發電量更少,同時長江航運將被迫中斷。


    三峽建壩,建有五級船閘。


    水庫水位處在130米,就是處在上遊船閘的門檻之下,則輪船無法通過大壩。


    長江航運是大陸東西交通的大動脈,一旦這一交通大動脈中斷,其打擊也將是致命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七天能放掉三峽水庫的水嗎?其後果又是怎麽樣呢?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認為,三峽水庫可以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


    他們的依據是:1三峽大壩設有大批低高程大口徑泄洪底孔;2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


    先說三峽大壩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


    眾所周知,建設三峽工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


    正因為是三峽大壩的下遊河道、特別是荊江河道的泄水能力太小,才有人提出要建三峽大壩。


    如果下遊河道又有較大的泄水能力,又有什麽必要來建三峽大壩呢?當然現在並非論證是否建大壩,而是論證能否實施降水位的措施。


    根據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荊江河道隻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說,荊江河道隻能保證安全通過6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


    超過這一流量,荊江河堤就有溢頂和潰堤的危險。


    再說三峽大壩的大口徑泄洪底孔的能力。


    三峽水庫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時,水庫庫容為395億立方米;當水位在145米時,水庫庫容為170億立方米;兩者之間的差為225億立方米。


    要將這225億立方米水在七天之內放完,除了要排泄長江的自然流量外,還需要另外排泄水庫的蓄水每秒37202立方米:22500000000/(7x24x60x60)=37202。


    長江在每年6、7月分的平均流量為3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就大大超過了荊江河道的60000立方米/秒的安全通過流量,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89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超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十年一遇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6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97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千年一遇(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接近長江曆史最大洪水1050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要把水位從175米時降到130米,七天內要另外再放292億立方米的水。


    除排放自然流量外,每秒還需要排泄48280立方米水,洪水災難就更大。


    如果三峽水庫蓄水位至180.4米,水庫總庫容為450億立方米,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80.4米降到130米,就要放水347億立方米,每秒還需要排泄57374立方米水。


    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兩者相加,就超過長江曆史最大洪水。


    因此,要將三峽水庫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辦到的事。


    水庫放水,就有可能造成下遊洪水大災難。


    這樣,對方軍事威脅的效果就更起作用。


    結合前麵所論證的,大壩的三條鋼結構深槽被毀可能造成12萬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


    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能對付這一威脅,那麽根本就不用放水。


    因為要在任何時刻都能把水位降到130米的安全高程,下遊河道也必須能在7天內承受將近11萬立方米/秒的流量。


    經過深入討論問題就這樣給簡化了。


    那麽是否能采取措施有效應對呢?顯而易見的辦法有二個:一是擴大下遊的行洪能力,但是要把荊江段的行洪能力擴大一倍是很不現實的。


    另一個辦法是消除或減弱三條深槽被全麵在瞬間摧毀的所造成的影響。


    後一個辦法受到了專家的注目。


    2道船閘所用的深槽,由於船閘有5級,隻有第一級必須用鋼閘門來啟閉,其餘的4級在距大壩相當遠的地方逐級下降的,也就是隻要把第1級船閘的高度設定為25米高程必須在大壩上留下一個口子,以下部分完全可以用鋼筋混凝土加固。


    該級船閘的底部可定在160米的標高。


    升船機所用的深槽是必須保留的,鋼結構專家建議采用分塊隔離的結構來提高抗擊毀能力。


    原來的深槽是一個高55米、寬35米的鋼結構擋水牆,受到炸彈和導彈襲擊時會被炸出洞來,庫內的水流從洞中衝出來時並不會擴口的。


    但是如果炸彈在要害部位爆炸,則可能破壞整個鋼結構,導致整體的被毀。


    如果改建成11塊高5米、寬35米的拚合結構,那麽任何一塊被毀也不會影響其他各塊,缺口就小多了。


    另一位專家提出,還可以在這條深槽的兩邊大壩垂直方向各設置一條導軌,預製一塊鋼結構的擋水板垂直貼合在導軌上(可用磁力吸合),采用密封結構將它的密度保持在smenhu左右,平時沉入水下。


    一旦上麵的任何一塊擋水牆遭破壞,立即把它頂升上去堵口,可以減少損失。


    思路一打開,各種削減損害的措施一一被提出。


    包括防止敵人發動電子攻擊,防止敵特破壞的措施也一一進入議題。


    最終歸結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後,短期內下遊河道還是必須要能承受9000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


    並考慮到3小時的12萬立方米秒超大流量對貼近三峽大壩下遊的宜昌、宜都(現屬枝城)、枝城、枝江等市縣的重大影響。


    宜昌市位於三峽出口,城市人口超過50萬人,城市堤防不超過海拔60米。


    它距三峽大壩僅36公裏,超大流量的洪峰受狹窄河道約束,形成立浪,破壞力十分強大,隻需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要組織50萬人的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


    為此必須采取有效的工程保障措施。


    為了消除短時間12萬立方米秒超大流量洪水對葛州壩壩體的衝擊,在水庫入口處的水下建一道消衝矮牆,可以削減水流的巨大衝擊力。


    水利專家提出隻要荊江河段進行大規模的截彎取直,拓寬加固,並在荊江分洪區的中央低窪區開辟一個能容納15億立方米洪水的應急滯洪區,可以確保荊江河段承受短時間的 9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


    為了進一步消除對下遊的影響,必須大大拓寬洞庭湖的4條入江水道,利用洞庭湖的巨大水體來再次削減洪峰。


    經過多日的論證軍方、地方政府和水利專家達成了共識,首先立即投入力量研製:——大壩上三道鋼結構擋水牆的加固和應急堵口的設施的方案。


    ——宜昌等4個靠近大壩的城鎮的抗擊特大洪水衝擊的保障措施。


    ——葛州壩工程的消除特大洪水衝擊的保障措施。


    ——荊江河段確保90000立方米秒的行洪能力的工程方案。


    ——洞庭湖入江水道的加深拓寬工程方案。


    一旦上述工程和保障措施完成,那麽在任何時候也不需要放水降低水位。


    半年後人大通過了國務院提交的三峽水利工程安全防護工程的報告。


    報告的總概算為 540億元,要求在2年內完成。


    資深經濟學家指出,這些巨額投資作為擴大內需的組成部分,在當今貪汙腐敗已經得到基本抑製的經濟環境中,隻要策劃得當,將有力地推進經濟發展。


    在人代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也有記者提出質疑:以核武器還是可以徹底摧毀大壩的啊,那怎麽辦呢。


    年立青副總理指出:一顆大當量的氫彈確實可以讓大壩頃刻間消失,其造成的災難是驚人的。


    但是隻要我軍擁有第二次打擊力量,雙方將立即展開連鎖的核彈攻擊。


    造成的損失將與有沒有大壩無關了。


    我相信沒有一個決策者,是因為一顆氫彈能頂幾顆用,而決定發動核大戰的。


    國內外工程界對這項工程方案的評價很高,認為在軍事上消除了一個最大的隱患。


    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意義,由於下遊河道的行洪能力大幅度提高,三峽電站有了更合理的調度方案,可以提高效益。


    對航運業也是一個福音。


    美聯社的一篇評論道出了對手們對於王剛的這一手“補棋”的無奈,評論指出: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三峽工程在兩岸軍事對峙中是大陸軍方的一個大敗著。


    如果兩岸發生大的軍事衝突,三峽大壩的命運不外乎是:如果發生對三峽大壩的突然襲擊,三峽水庫沒有時間放水,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如果對方威脅打擊三峽大壩,大陸有兩種選擇,一是三峽不放水,一是被迫放水。


    三峽水庫如果不放水,遭到打擊必然是災難性後果。


    三峽水庫采用放水,造成特大困難,對手的目的已達到。


    但是對手仍不放棄繼續威脅,三峽水庫隻能長期不蓄水,使東西交通大動脈處於癱瘓。


    如果這時對手放鬆一下威脅,三峽水庫又開始蓄水,水位上升,對手再次發出威脅的可能性也越大。


    無論在突然襲擊或是在定點威脅中,三峽工程沒有一個理想的對策,隻能處於永遠被動的地位。


    如今大陸的“補旗”,在棋盤上是做活了自己地盤,從被動重新變為主動。


    台灣的軍方,在對局中失去了取得的先手。


    在軍事對抗中,原來打擊三峽大壩是台灣的過河卒,可用可不用,可用於定點威脅,可用於製造混亂,可用於打擊經濟生活,可用於打擊軍事後備力量,可用於先發製人,可用於戰略報複,可用於正麵的挑戰,可用於暗中打擊。


    2年後這顆過河卒就將被王剛吃掉。


    台灣當然不敢用核武器來進行威脅的,一旦動到核武器,台灣即使還剩下一些人那也必將被世人所唾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