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爾 北部戰區司令部 8月22日 21:00拉格諾中將強打精神在主持司令部會議,今天他是第一次領教了對手狠辣的作風,也是初次對普拉德爾中將的忠告有了體會。


    3名美軍高級顧問也被邀請參加,雖說中將也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主要還是想讓他們到國防部說些好話。


    由於這裏貼近新德裏,我軍發起猛攻的消息引起了印度朝野的震驚,盡管實施新聞管製,消息還是在不斷散布。


    9:00印度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中國發動新一輪的侵略。


    同時表示前方將士有能力擊退中國軍隊的進犯…。


    軍方發表消息,指出中方地麵部隊最大的推進深度達140公裏。


    聲明發表後引起了民眾的驚慌,因為前些日子軍方和媒體一直在宣傳印軍獲得了大批先進裝備,在全線各處發起了反擊,並取得了勝利。


    現在怎麽又說敵軍“推進”了?媒體則又在鼓噪要與中國斷交,展開全麵決戰。


    北京時間12:00我國政府發表聲明,表示我軍的作戰行動完全是對前階段印軍繼續挑釁的反擊,攻擊的全部是印軍的前沿出擊陣地。


    我們認為隻有和平談判才是解決中印衝突的唯一出路,印度政府試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以武力壓服我國的圖謀注定要破產的。


    不久我軍撤回了自己的陣地,戰鬥雖然平息下來。


    印國防部非常關心這場大規模的戰鬥對“阿格拉”行動有什麽影響。


    拉格諾中將乘直升機巡視了了一圈,整個前沿陣地如同被犁了一遍,野戰機場、出擊基地和公路簡直是慘不忍睹。


    下午的一場大雨算是把火都熄滅了。


    美軍幫助改建後的戰區戰術網絡果然不同凡響,此時已把匯集的損失情況顯示在牆上的大屏幕上:損失最大的是空軍,3架昂貴的預警指揮機,其中1架還是租借的e-767被擊落;184架戰機,其中有6架米格-31重型截擊機、17架蘇-30、28架蘇-27新銳戰機,被擊落;47架遭重創。


    人員的損失更慘重,3組預警機人員喪命,31名飛行員陣亡,24名重傷,144人失蹤(基本上是被俘的代名詞)。


    居然有2架c-130j、2架超級美洲虎、1架蘇-30連同飛行員被劫持,又創下空戰史的新記錄。


    陸航集團軍的損失也不小:在空戰中損失了98架直升機,地麵被摧毀27架,還有45架遭重創,更慘的是有180多架,包括阿帕奇、基沃瓦勇士、虎式、卡-60在內的被敵軍奪取。


    人員損失至為慘重,除了37名飛行員陣亡,28名重傷以外,有240多人失蹤,1名旅參謀長、1名旅副參謀長,3名營長和2個營部被俘。


    前沿的28處野戰機場,63處直升機出擊基地,58個防空導彈陣地,14個炮兵陣地、11個團級指揮部、4個師級指揮部和前沿的公路係統基本被摧毀。


    損失了180輛自行火炮,230門重炮、700輛軍車。


    各師的人員死傷2300多人。


    戰區參謀部情報局史戈明上校報告,招致如此損失的原因也基本查明,帕戈特基地被敵軍特種兵奪取後,敵我識別碼就落入敵手,隻有一點疑問,當時在該基地隻有直升機、防空導彈係統,敵軍是無法得到戰機的詢問-應答碼的,可是第一波敵機居然安裝了我軍的應答碼。


    後來的新應答碼自然是戰區司令部發給他們的。


    基地的人員,包括6名美軍的技師,庫中的備件、維修設備,防空係統,甚至油庫的近600噸燃油都被洗劫一空。


    敵軍出動了5個波次的混合機群,後3波幾乎都是攻擊機和轟炸機,初步統計他們投擲了11000噸彈藥,是開戰以來最猛烈的空中打擊。


    各地報告稱擊落了43架敵機、39架直升機,盡管作戰空域在我軍控製區域,可是僅俘虜了3個受傷的飛行員,在敵機殘骸中也隻找到4具屍體。


    在場的人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難道是下麵謊報了戰果。


    因為打下戰機可以多報,抓獲飛行員可不能瞎報的。


    史戈明上校解釋道,由於敵軍掌握了製空權,他們強大的營救突擊隊不但把飛行員都救回去了,而且把我軍跳傘的飛行員也抓去了。


    甚至出動重型直升機把雙方迫降的直升機都吊運回去了。


    拉格諾中將大感臉上無光,在自己的陣地上敵軍如入無人之境,仗打成這個樣子,司令官當得也太沒有味道了。


    我們的對手太強橫了,得到一點機會就狠命利用,竟然一口氣投下了11000噸彈藥,簡直就是扔了顆原子彈。


    再加上戰機的燃油消耗,這要多少運輸機來運啊!這位中國上將出手夠狠的。


    “開戰以來,已多次發生野戰機場被偷襲,敵我識別碼遭盜用,以致遭受重大損失的戰例。


    為什麽至今沒有有效措施呢?”中將話絲毫不帶責備的口氣。


    “敵軍偷襲的都是邊沿的小機場,或者是很遠處偏僻的基地。


    陸軍參謀部已製訂方案,所有此類基地都將派駐一個特別小組24小時秘密值勤,以獨立的通訊手段與戰區司令部聯係,發現異常立即報告。”


    參謀長甘吉羅報告。


    “由情報局負責實施,24小時後人員全部到位。”


    拉格諾命令道。


    “對阿格拉戰役有什麽影響呢?”中將是問參謀長的。


    “離前線250公裏的出擊基地幾乎都被摧毀,由於直升機的作戰半徑隻有300公裏左右,至少需要修複38個出擊基地,才可能發起第一波攻擊。


    公路係統破壞也很嚴重,修複工程難度很大。


    後勤部門的專家估計要14天才能完成初步的修複。


    還必須修複和重新部署大批的防空陣地、炮兵陣地和師團級指揮部。


    按此進度,d日至少要推遲半個月。


    那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雨季提前結束,不但會影響後期的作戰,東北戰區的大反擊更是困難。”


    “霍克中將,您有什麽看法?”拉格諾問道。


    “裝備的補充問題不大,人員損失是嚴重問題。


    好在事先已經按雙套人員培訓的,現在還要加緊培訓備用飛行員。


    d日絕對不能推遲半個月,實際上阿格拉計劃的安排本身已經很緊張了。


    還有一個問題我重提一下,我方的電子戰專家查證,在2周內貴軍的戰術網絡的連級終端有12處在深夜非法訪問了戰區的主數據庫,下載了不少機密資料,但是隻有3處連隊事後上報遭到襲擊。


    4天前他們已提出了方案,要求在各團設立人工轉接控製站,以監控連級終端的上網訪問。


    希望盡快實施。”


    其實霍克心裏也夠煩的,前些天2個冒失鬼駕機深入中方陣地被俘,今天又有6名技師被抓去,這些人當然不會有危險,但要把他們弄回來肯定要費一番周折的。


    拉格諾中將最後決定,從各處抽調人手,立即設立網絡監控站。


    後勤部門必須調集足夠的工兵和設備、物資,在7天內初步修複公路係統和40個最重要的出擊基地,可以請求總部支援。


    d日推遲4天,至9月2日。


    美軍顧問表示立即報告華盛頓,要求追加軍援,並先行加速運送補充的裝備。


    不過北部戰區印軍的如虹士氣已蕩然無存,這是7天甚至70天也恢複不了的。


    再說,對手能允許他們這麽“加班加點”地工作嗎?楚舒勒 空軍基地 8月24日8:30今天的指揮中心不但有空4師的首長和指揮人員,而且有南昌飛機廠殲-12m設計組的工程師。


    他們都在關注首次參加戰鬥的12架新型的殲-12m的戰績,還有12架在基地待命。


    如前所述,這是款超輕型戰機正常起飛重量是45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才5400公斤,可搭載2枚pl-11導彈,雙管23毫米機炮的備彈量250發,其最大的改進是換裝了ds-1電動壓氣噴氣機,戰鬥半徑達600公裏,轉場航程3000公裏。


    它對中印邊境戰爭的特殊意義在於一次出擊隻需800公斤左右的燃油(而殲-11則需要10000公斤);其次是它極為輕巧的機體非常適於在野戰機場起降和隱蔽;它沒有尾翼,體型又小雷達截麵就小,在高山地區作戰隱形性能較好。


    “8.21”大捷我軍的收獲至巨:14架ch-47支努幹人很珍貴,可以作為我軍研製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的參考。


    28架oh-58d的機頂偵察儀器艙包含了不少先進技術,隻要換上電動旋翼肯定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36架阿帕奇,其中8架基本上隻有機身和旋翼,也可配上電動旋翼。


    18架是完好的,其餘的也很快能修複。


    俘虜來的技師中有一位叫帕頓的,他是查裏斯中校的老朋友,也是鐵杆阿帕奇迷,是他打的保票。


    它們的作用更大。


    其一,雖不能馬上派用場,但可以作為蘭軍供我軍演練對付阿帕奇的技戰術。


    其二是,導彈專家利用這些阿帕奇、oh-58d、ch-47和c-130j為pl-12d導彈製作它們的各個角度的精確的紅外圖象,這比遠處觀察得到圖象準確多了。


    更有趣的是,在喀拉昆侖山的峻嶺中當著美國技師和大批中國飛行員的麵,查裏斯中校和助手考斯曼駕駛阿帕奇與董啟星和助手駕駛的wz-10m進行了一場“單打獨鬥”的決鬥。


    最後根據攝影槍和機載雷達的記錄,當然還有觀眾的評判算是打了個平手。


    不過查裏斯中校心中有數,在實戰中他必敗無疑,他的紅外導彈沒有用,wz-10m的機體也小得多,那位董中校也未盡全力,有幾次完全可以用高過載的機動躲開他的攻擊。


    事後查裏斯對帕頓說,電力驅動肯定是直升機技術的一項革命。


    一聽說中方要為阿帕奇配置電力驅動係統,他們大為興奮願意為此盡力。


    我軍對這8個美國人極為客氣,甚至允許他們與家人秘密通話。


    美國軍方指使波音公司(阿帕奇是麥道公司研製生產的,後麥道被波音吞並)出麵,秘密派員來華協商,聲稱他們不是作戰人員,請求放他們回去。


    我方指出美方的2名飛行員直接參加作戰還多次擊落、擊傷我軍直升機,而6名技師則在前線基地維修戰損的直升機讓它們再次升空作戰,因此都是直接參戰人員。


    不過雙方還是很快轉入了正題,我方開出的條件很寬鬆:波音提供阿帕奇、oh-58d的全套圖紙、維修資料和培訓資料,以及武器係統的接口;按我方的清單平價提供一批包括旋翼、長弓雷達在內的部件;這8名人員作為波音公司的雇員在華工作3個月。


    雙方對外界保密。


    波音公司當然同意,就怕軍方不同意。


    美國軍方倒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們就怕中方把查裏斯和考斯曼他們作為參戰人員扣押,國會和媒體追究起來很麻煩。


    至於長弓阿帕奇和oh-58d都是美軍退役封存的裝備,運到印度的這批主控電腦中都有“暗門”,美軍可從遠程秘密幹擾它們,不怕中國人改進後用來對付美軍及其盟軍。


    他們當然不相信中國的電腦專家能破譯其秘密。


    協議很快簽訂並加以實施了。


    後來,我軍組建了阿帕奇項目組,秘密招募了當年阿帕奇的電氣和電腦設計人員,還得到了查裏斯和帕頓他們的支持,首先改造了它的電氣、供電和驅動係統(當然保留了8架,沒有改驅動係統,作為正宗的阿帕奇編在蘭軍),電動機就使用2500千瓦的,電動米-8用的直流電機,隻是運行參數作了調整;改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熱成象儀和雷達告警接收機,還能掛載我軍的各型空射導彈。


    那倒是隻化了3億多元,性能有了跳躍性的提高。


    但是真正的難題還是破解其主控電腦的軟件,總共耗資4億元(其中650萬美元是美國專家的報酬),曆時3個月才完成了任務。


    然後以國產電腦裝上去掉了陷阱的軟件換下了原來的綜控電腦係統。


    至此繳獲來的阿帕奇才成為我軍手中的利器。


    我軍為何一開始就決定耗費巨資來破譯阿帕奇等的電腦軟件呢,就為這麽幾架直升機值得嗎?請看下文。


    卻說,印軍遭受了“8.22”的打擊後,不甘心受挫,反而加強各處的短促突擊。


    今天一早,印軍第5整編山地師的一支強大突擊分隊約1000多人,在12架alh和12架卡-50的火力支持下,以bmd傘兵戰車、“鼬鼠”2戰車和“潘哈德”火力突擊車為前鋒,向楚舒勒西邊32公裏處,我軍守衛的3170高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試圖奪取這一戰略要地。


    印空軍不但出動了12架蘇-27和12架lca擔任製空任務,而且出動了12架蘇-30和12架超級美洲虎實施對地攻擊,壓製我防空陣地的火力。


    我軍的防禦部隊是空4師,出動了12架殲-12m和36架殲-10迎戰印軍戰機。


    24架殲-10去迎戰蘇-27和lca,12架殲-12m 和12架殲-10則去攻擊蘇-30和超級美洲虎。


    卻說殲-12m中隊的中隊長符寅生少校,在預警機的指揮下率隊直撲那12架超級美洲虎,符少校原來是殲-6的特級飛行員,轉飛殲-12m並沒有多久,立即就愛上了這款小戰機,它有優良的夜視裝備,熱成象儀也是一流的,頭錐內的雷達雖然小了一些,作用距離也有40公裏呢,在預警機的指揮下也夠用了。


    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發動機的電磁矢量推力控製,響應速度極高,不但可以去掉尾翼,而且在電傳係統的控製下具有超機動性,在不改變飛機軸線的方向的情況下,就可上升、下降或左右側移。


    他指揮隊友攻擊各自的目標後,發現2架美洲虎企圖轉到2架殲-10的側後偷襲,他立即率僚機迎麵撲過去,並招呼友機注意。


    那2架超級美洲虎單座攻擊機是法國和英國兩家公司合作在原“美洲虎”單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攻擊機基礎上開發的改進型。


    它承繼了美洲虎堅固耐用,可耐高過載飛行的特點,主要是改進了機載雷達,改用電傳操縱,增強了機腹裝甲,加大了機內油箱。


    機頭2側仍是2門30毫米機炮,5個掛架,外掛量近5000公斤,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但也有很強的空戰能力,可掛載新型的“響尾蛇”空空導彈和“魔術”空空導彈等。


    那架長機一見有一架沒有尾翼的小飛機迎頭撞來,大吃一驚。


    但又不敢轉向,那將把機身橫向暴露在對方的炮口下。


    那麽為什麽不發射導彈呢?所有空空導彈的手冊都指出,迎麵發射的效果不佳,由於導彈與敵機的相對速度過大,除非正麵擊中(幾率太小了!),近炸引信隻要相差一點就不起作用了。


    不過這位印軍中校隻堅持了2秒針就受不了啦,盡管他的戰機比對方大得多,但任何飛機也經不起一架再小的飛機的撞擊,不像在地麵上,大車不怕小車撞。


    在雙方相距500米時,他拉起了機頭想逃跑。


    符少校就等著這個機會,在拉機頭的同時按下了炮鈕,一個短點射擊中了敵機的尾部,整個美洲虎的尾翼掀上了天。


    此時,他耳機中響起了僚機秦洪的聲音:“中隊長,掩護我!”隻見左側一個黑影一掠而過。


    符少校立即轉到了秦洪的左後方,擔任警戒。


    原來秦洪看到中隊長擊落了敵軍的長機後,僚機想溜了。


    他一開加力,小戰機如同流星般直撲過去,一下子占據了側後方的有利位置,他動作極為利索地用頭盔瞄準具套住了敵機發射了一枚霹靂導彈,同時加速靠上去。


    那個印軍飛行員是個老油子,聽到報警器的蜂鳴聲並未馬上機動,等到蜂鳴聲變成了尖叫聲才一個左轉下滑,擺脫了導彈的追蹤,可是他沒料到正好撞到了符少校的槍口上,少校一帶機頭一個切半徑轉到了他的側後30度的最佳攻擊位置,立即發射了一枚霹靂-11導彈,由於距離近,這架美洲虎再也無能逃逸了。


    這時符少校的耳機中再次響起了秦洪的呼叫:“176、176,7點鍾方向有狼!”刹那間雷達告警接收機發出了尖叫,1架lca發射的新型的“阿斯特拉”格鬥導彈已經鎖定了他。


    這款是印度研製的雙導引頭的空空導彈,有主動雷達導引頭,還有紅外導引頭。


    他立即彈射出幹擾箔條和紅外誘餌彈,然後一個右急轉下滑,再關閉油門,幾個動作一氣嗬成,足見他功底的深厚。


    本來導彈的雙頻紅外探頭不會受騙,可是在它的寬大的視野中,再也沒有別的紅外源了,2秒鍾後,導彈隻好奔誘餌而去。


    lca的飛行員怒火中燒,跟著一個右轉下滑追了下去,令他驚訝不已的是那架無尾小飛機居然“無動力”滑行了那麽長時間,他雖然懷疑對方是發動機啟動不了(單發飛機的致命傷),但還是決心追上去開炮把它擊落。


    於是一開加力如流星般地追去。


    符少校由於戰機急劇減速,全靠飛行服的背帶梆在座椅上,人才沒有撞上座艙玻璃,接著急速轉彎的離心力又把他壓在座椅上,折騰得他眼冒金星,剛緩過勁來,告警機又尖叫起來,這次是一架敵機把他鎖定了,距離隻有1200米了,他知道敵機要開炮了。


    在瞬間就重新點火噴射後,立即又是一個右急轉。


    讀者都知道,殲-12d的壓氣機是一直開著的,那個印度人可是嚇了一大跳,哪有這麽容易點火的?隻好跟著右轉。


    可是我機是在300公裏/小時的低速,lca可是已加速到將近1000公裏的時速,轉彎半徑就差得遠了。


    符少校擺脫了敵機的追蹤。


    他的中隊首戰就以6:2獲勝。


    開戰剛半小時,空4師指揮部的警報聲大作,警戒雷達顯示屏上閃現了8個光點,一會兒就被幹擾條紋覆蓋了。


    a-50u上的指揮官報告,有8架lca借雷雨雲的掩護企圖偷襲基地。


    師長沈國棟大校命令8架待命的殲-12d升空迎敵,基地的防空係統全部進入戰鬥狀態。


    又命令另4架殲-12d注滿燃油升空警戒。


    殲-12d的又一個優異性能是內部油箱大,最多可以灌注1400公斤燃油,轉場航程可達3000公裏,如果再滿載導彈和炮彈的話,雖然飛不了那麽遠,但以最大起飛重量能升空,可以延長巡航時間。


    馬連升上尉率領他的小隊迅即升到16000米的上空以0。


    7馬赫的速度巡航。


    20分鍾後,接到指令,來偷襲的lca被擊落了2架,其餘的四下逃竄,有3架居然轉到基地方向來了,命令他們前往攔截。


    5分鍾後機載雷達上出現了那3架lca,它們的後麵還有4架殲-12d在追擊呢。


    馬上尉命令2架進行單機阻截,自己攻擊最右側的1架,並命令僚機從側麵助攻。


    從這些簡短的命令可以看出我軍的戰術極為實用,一般空戰都采用雙機協同的模式,長機主攻,僚機護衛。


    但當前是阻截零星的敵機,數量占絕對優勢,就可以采用單機截擊的戰術。


    隻見馬上尉左轉下壓,在2000米的距離上淩空就是一個長點射,嚇得印軍飛行員一壓機頭左轉下滑,企圖利用其低空機動優勢來接戰。


    lca雖說是一款輕型戰機,其淨重5500千克,就比殲-12d的最大起飛重量還大,最大起飛重量12500千克更是後者的2倍,最大外掛重量(包括副油箱)有4000千克是後者的4倍。


    飛機升限15000米,最大速度1.8馬赫,航程3706公裏。


    最大角盤旋速度13-17度/秒,最大允許過載為8g。


    固定武器為1門雙管23毫米航炮,備彈220發。


    射速3000發/分,lca機翼下有6個掛架,機腹部一個掛架,最大外掛重量約4000千克。


    可掛各型空空導彈,印製的中距空空導彈“阿斯特拉”采用雷達製導,可“發射後不管”,其最新改進型加裝了紅外導引頭。


    空戰能力相當不錯。


    可是殲-12d比它還輕,又有電磁矢量推力機動性遠勝過它。


    掛載的導彈雖少,可是隻要能擊中對方,1顆也就夠了。


    此時,隻見馬上尉和他的僚機同時壓下去,立即改平,雙機正好在lca左右30度的位置,不約而同地各自發射一枚霹靂-11,在1300米的距離內敵機根本無從擺脫導彈的夾擊。


    今天,2個中隊的殲-12d首戰就以10:4的優異戰果取勝,而且符少校連續擊落2架超級美洲虎。


    實戰證明超輕型戰機可以利用野戰機場靠前部署,雖然隻能掛載2枚導彈,帶250發炮彈,也能與敵機戰2-3個回合。


    一次空戰,一般也就2-3個回合。


    飛行員也強烈要求研製出輕型導彈,能掛載4枚的話,戰術就靈活多了。


    總之,殲-12d在實戰中證明研製是成功的。


    我軍利用“8.22”大捷的戰果,趁印軍尚未在前沿恢複有效的空防體係的時機,也組織了多次對印軍工程兵的空中打擊,以遲滯印軍的修複工程。


    美國 華盛頓 白宮 9月1日10:00今天的國家安全會議的主題是“評估中國軍事力量發展對美國的威脅”,總統將據此向國會提出大幅度增加軍費的報告。


    這麽嚇人的大題目居然是由1架殲-12d引起的,想來也是讓人難以置信。


    8.23中印在西線發生的空戰規模並不大,首次投入實戰的殲-12d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其實與印軍飛行員不熟悉它的性能有關,說到底一款新型超輕型戰機至多也隻是一件戰術上的小事。


    巧的是,空戰進行時印度時報的記者賈魯納正巧在前沿陣地采訪,這場空戰是大白天進行的,他與陣地上的印軍都對中國出動的“無尾巴”的小戰機大感興趣,躲在安全處觀看,他還取出相機拍照。


    掃興的是印軍“大戰機”有好幾架被小飛機打下來了。


    突然我軍的一架殲-12d當著賈魯納的麵被擊落了,他高興極了連連照相。


    隨後就去團部問了一位空軍聯絡官(為了給攻擊機指示目標,陸軍前沿部隊都配備空軍聯絡官)。


    這位空軍上尉強充老練地分析道:“敵軍缺乏後勤支持隻好以這種小飛機來充數了。”


    居然還信口開河地告訴賈魯納:“由於飛機小,隻要靠機翼上副翼的動作就可以控製方向了。


    你看三角傘翼滑翔機根本就不用尾翼的。”


    賈魯納就以“中國醜小鴨失風記為題”寫了一篇戰地報道,敘述了“空中勇士把中國人無奈下搞出來的省油小飛機打得落花流水。


    …”並配了1張殲-12d的飛行照片,1張是其墜毀中的照片。


    照片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清晰地看出無尾的殲-12d的輕盈的身姿。


    當時印度已實施新聞管製,稿子自然要經過國防部新聞局審稿的,審稿官一看就覺得是“鼓舞人心”的報道,文中還引用了空軍上尉的“分析”相當有專業水平。


    於是第二天就見報了。


    其實一般民眾根本也不太在意,印度的媒體天天在宣傳印軍打勝仗,可是與互聯網上以及國外媒體的消息大相徑庭。


    當然更不會引起國際上的廣泛注意,隻有一些專業報刊引用後,作了一些評論。


    可是印軍空軍司令部的參謀見報後卻氣得發昏,昨天雖然擊落了4架這種小飛機,可是已經證實的就有10架超級美洲虎和lca被這些小飛機擊落。


    幸好搶到了一架小飛機的殘骸,準備秘密研究其特點。


    這一下美國顧問團自然施加壓力要求派專家參加研究,國防部已經同意了,參謀們想起來就窩火,美國人憑什麽坐享其成?而那個空軍上尉的胡說八道,已經在國際航空界引起了對印度空軍軍官素質的嘲笑。


    國際上隻有法國的幻影戰機做到無尾,它的三角翼一直延伸到尾部這才能做到,那也隻是無水平尾翼,垂尾還是有的。


    這架小飛機是經典的後掠翼布局,居然能把水平和垂直尾翼都去掉,那是極為先進的。


    通過對印軍收集的殲-12d(美國專家提議為它取個名字“紅蜂鳥”)殘骸和當時空戰的資料,並借助裏賈斯的照片,專家在電腦中製作了“紅蜂鳥”的模型,其直觀的形象令美國專家十分震撼,按理說這些專家見識過幾百噸的重型轟炸機、30-40噸的重型戰機,怎麽會對這款5噸級的紅蜂鳥如此重視呢?經印美專家組2天的測試、分析,得出的初步結論十分驚人:??如前所述,超級美洲虎不但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且可耐高過載飛行,空中格鬥性能也相當優異。


    lca也是優秀的戰機。


    可是在旗鼓相當的空戰中,對“紅蜂鳥”竟然以4:10的大比分落敗。


    ??超輕型戰機的航程一般很短,攜帶的武器少,隻能在有限的場合使用,這也是各國停止發展超輕型戰機的原因。


    可是印軍飛行員看到好幾架“紅蜂鳥”全程參加了空戰,根據雷達資料的推測其航程不低於1300公裏,更驚人的是預警機居然記錄到有4架“紅蜂鳥”,在中方基地的上空實施空中警戒,這可是超出一般常識的,說明它滿載燃油時航程更要長得多。


    ??它的噴氣機去除了渦輪,使用電動壓氣機,這就不用限製燃燒室的出口溫度了,發動機的熱效率將大幅度提高,而且發動機壽命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而美國的普惠公司計劃用十年時間把渦輪前溫度從f100-129的1456度(蘇-27的al-31f的才1392度)提高250度,現在證明也是難以完成的。


    ??發動機噴管上貼著的的大量電極進一步證明,中國人已掌握了噴氣機的磁流體發電和電磁控製矢量推力技術。


    ??去除尾翼可降低15%的阻力,尾翼及其控製機構的重量基本可以抵銷電動機的增重。


    ??其主要的結構材料鎂鈉合金,比鋁鋰合金還輕得多,可是強度比後者高50%以上,而且焊接性能極佳。


    美軍實驗室以完全相同的成份比例,雖然能把這2種危險的金屬熔合成合金,可是強度極低。


    在金相顯微鏡和隧道掃瞄顯微鏡中兩者完全相同(美國檢驗人員一個小小的疏忽,沒有發現它們的原子間距有1%的差異。


    直到1年後才有人察覺了這一點)。


    專家組的結論是這款超輕型戰機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不過這些技術肯定是為大型戰機打基礎的。


    中國將完全擺脫俄國對其渦輪供應的控製。


    本來這篇初步報告是僅供二國軍方參考,並推進進一步的專題研究。


    毛病又出在印軍網絡上,由於這篇報告本身並不含印軍的秘密,又有民間研究所的專家參與,密級就不高。


    在網上傳輸時又被一個神通廣大的美國黑客截獲後賣給了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的老總雷明德是個右翼的反共鬥士,他可不願意平淡地作一下報道,決心“驚醒沉睡的美國人”。


    美國的媒體一向善於製造轟動性事件,雷明德更是此道高手。


    他出手不凡,重金聘請了航空專家、戰略研究的教授們、寫評論文章的高手,包租了華盛頓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一層樓麵,整整忙了3天。


    為了製造懸念,還故作高深,采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


    8月31日,華盛頓郵報頭版以套紅的通欄大標題“中國的威脅迫在眉睫”刊登了一組文章。


    基礎是美印專家組的報告,還附有8張裏賈斯拍攝的殲-12d的照片。


    第一篇是著名軍事專欄作家的評論,題為“我們的空軍怎麽啦?”,作者以嘩眾取寵的筆調論述:“中國的隱形小戰機在激烈得多的空中格鬥中取得了遠遠超出f-117隱形戰機的戰績。


    以電動機推進的強-6攻擊機性能也遠遠超出美軍的 ‘雷電’。


    現在又以全新的技術搞出了無尾小戰機‘紅蜂鳥’,一出手就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中國人在航空領域飛速進步著。”


    文章接著猛烈抨擊美國空軍由於“缺少”經費,簡直是停滯不前,根本沒有“革命性”的技術手段。


    波音公司專家的文章更是聳人聽聞地指出,如果中國人把這些技術全部用於重型戰機上,美國空軍將遭受“滅頂之災”。


    他分析道:“把鎂鈉合金用於重型戰機,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戰機的結構重量可降低15-30%,並可以去除大量的減重措施、簡化工藝,而大幅度降低成本。


    電動壓氣噴氣機一旦大型化裝上了重型戰機,由於它沒有後燃加力燃燒室,那麽超音速巡航將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更能發揮其節油效果,可以完全抵銷電動機的增重,淨得去除尾翼的好處。


    中國人將把金龍電池的威力延伸到噴氣機上去了。


    蘭德公司的專家另辟蹊徑,列舉了統計數據後指出,這2年來有5000多名資深的旅美華裔、華僑專家回國工作,涉及電腦、材料、航空發動機、空氣動力學、激光、超導、宇航等尖端科技,還有不少金融、企業管理等專業人士;來美留學的有85%選擇了回國效力。


    這一切導致美國研究力量的慘重損失,而中國卻借助這批力量屢屢在國防科技上獲得突破。


    另據調查至少有250名美國的武器專家,不少是退職的,在中國為軍方工作。


    作者盡管沒有提出對策,文章卻很是轟動。


    為這組文章撰寫的社論則認為,美國軍方是自高自大、麻木不仁;國會則是埋頭沙漠的鴕鳥;民主黨總統的“罪孽”最大,屬“刻意蒙蔽沉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覺中的民眾”。


    結論自然是呼籲國會大幅度追加國防科研的經費,以急起直追。


    美國媒體的想象力實在是豐富,美國空軍的經費比中國的整個國防經費都多得多,居然還“缺少”經費。


    按照他們的說法,那麽中國和俄國的空軍簡直是“乞丐”了。


    那個考克斯先生還可以指責中國人“竊取”了美國的核機密,到底是美國人先搞出了原子彈。


    現在總不能說中國“竊取”美國的電池技術、發動機技術了吧,甚至中國隱形飛機的技術與美國也完全是2條路線的。


    他就轉個彎說是美國培養的專家起了作用。


    其實有識之士都知道,美國的發展才真正是建築在別國人才的基礎上的。


    不過無論如何,美國媒體的實力決不是印度時報這類小腳色所能比擬的。


    這組文章立即在美國媒體掀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一架小小的殲-12d能辦到的,自有其深刻的背景。


    連續幾年美國的經濟都是高速增長,到8月份,gpt增長的年率已達5.1%的驚人高位,以美國龐大的基數而言確實驚人。


    政府的稅入自然也大幅度上升,大眾自然希望擴大福利,因為統計數字同時顯示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也在增長,貧富差距進一步在擴大。


    可是那些軍火商想的卻是擴大武器生產,那個利潤比任何行業都要高得多。


    無奈放眼世界哪裏找得到美軍的對手呢?所以國會屢屢否決耗資巨大的各種新型武器的發展計劃。


    現在有了這個總算說得過去的理由,在各大軍工集團的合力支持下,美國媒體,當然也有日本加上其他西方媒體的助威,立即掀起了“中國迫在眉睫的威脅”論(這可比單純的“中國威脅”論生動多了)的歇斯底裏的叫囂。


    裏達爾總統作為美國最高級的政客對此心領神會,而且中央情報局局長馬克勒爾博士報告說,情報局組織的專家對“紅蜂鳥”的進一步分析指出,它的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可是印軍飛行員肯定它的最大速度超過了1.5馬赫,難道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超音速巡航技術(一般的戰機隻有開加力才能作超音速飛行,隻有美國的f-22“猛禽”和俄國的s-37“金雕”才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它沒有尾翼卻能機動飛行,肯定是依靠噴管的矢量推力技術,可是絲毫不見有噴管轉向的裝置,而且f-22戰機的噴管也隻能上下轉動或左右轉動一定的角度,隻能增加機動性,絕對不能代替尾翼的,君不見它那二片斜長在尾部的巨大垂尾嗎。


    隻能認為中國人是掌握了電磁控製噴流技術,專家分析,燃料中的添加劑中的金屬成份在高溫中很容易形成等離子體,既可以通過磁流體發電,獲得巨大的電能以驅動壓氣機的電動機,而電磁控製又可以快速改變等離子噴流的方向。


    這都是些極為尖端的技術,更驚人的是一向落後的中國工藝加工能力能將這些技術轉化為成功的產品。


    會議的結論是不言而喻的:提請國會增撥巨額經費加速戰機的研製和生產。


    不過總統更關心的是印度在即將展開的阿格拉戰役中勝算如何。


    “8.22”大戰中中國軍隊展示的打擊力量,令美軍極為震驚。


    “進入雨季已2個月了,現在正值高峰期,中國怎麽能展開這麽猛烈的攻勢呢?他們的後勤怎麽能支持這種強度的消耗呢?”總統問道。


    馬克勒爾說道:“他們的年立青副總理在那裏指揮大後勤係統。


    西線的陸上主通道新藏公路以前一到雨季就得時時中斷運輸,它有二類陷阱,一類是山崩區,他們通過挖掘隧道或修建跨越山坳的橋梁避開;一類是地下水形成的爛泥塘區,他們采用打鋼管樁建矮橋來通過。


    13個卡口,到現在已消除了9個,另4處也在加緊施工,完工後新藏公路將成為全天候公路。


    目前,他們在二個山崩區的兩端設立直升機轉運場,重型直升機直接把集裝箱吊運越過山崩區到另一端再裝上拖車,或把標準托盤從車上卸下裝上中型直升機運到另一端,再裝上卡車運輸。


    在爛泥塘區可以用履帶式運輸車把集裝箱渡運過去。


    這樣大致能達到旱季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運能。


    現在中方的運輸主要靠空運,專家研究證明,一架電動運-8,載貨量相當於c-130j,由於維護量極小,在航率很高,1架可頂2架c-130。


    而運輸成本至少可降到三分之一,其製造成本也隻是二分之一。


    電動伊爾-76的效率更高。


    更要命的是印度人把5個整編山地師的基地和鬥拴特別裏奧地和久舒爾(楚舒勒)都完整地留給了中國人,那裏都可以起降這2款運輸機。


    中國與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集團達成了協議以引進超大型的安-124運輸機,並改進為電動推進。


    印度又留下了良好的公路網和不少小農牧場,大大緩解了他們的後勤困難。”


    “上將認為這次戰役印度能達成目標嗎?”總統問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小克利富蘭海軍上將。


    “把握很大。


    據統計中國人在 ‘8.22’ 反擊中投擲了1萬多噸彈藥,說明他們很怕印度在西線發動攻勢。


    他們繳獲的阿帕奇、oh-58d等是不能用於戰鬥的。


    被破壞的基地憑借印度龐大的工兵團和良好的後勤係統,很快就能修複的。


    我們已經展開了高強度的空運搶運大批的直升機,保證 ‘阿格拉’ 戰役開始時的裝備不低於原計劃。


    國會已經批準了追加的20億美元軍援。


    隻要印度人肯打,能打贏,就大大削弱了中國的力量。”


    “中國人怎麽會在這種關鍵時刻在老撾同越南打起來了,你們怎麽看?”馬克勒爾博士答道:“我們的專家也很迷惑,中國至少在老撾投入了1個主力集團軍,在邊界上又靠上去2個主力集團軍。


    衝突的規模有擴大的趨勢。


    一種不成熟的意見認為,王剛在鍛煉他的部隊。”


    空軍參謀長接著說道:“我同意。


    霍克他們研究了中印開戰以來的絕大多數空戰戰例,結論是,在戰爭初期除了突然襲擊的優勢外,在空戰中,中方基本上與印軍打個平手,他們戰機的性能還占優呢。


    但後來中方的優勢越來越大,他們幾乎能把跳傘的飛行員都營救回去,所以技戰術提高很快。


    王剛甚至把艦載機聯隊拉到高山之巔投入激戰,即使損失不少昂貴的艦載機也在所不惜。


    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山穀中他們搭起了滑躍式跳板讓艦載機仿照在航母上起飛呢。


    實戰是最能提高軍隊實力的。”


    總統歎了一口氣。


    與會者都在祈禱印度能奪取阿格拉戰役的勝利。


    注:安—124重型運輸機,1987年投產,至1997年已生產三十多架。


    外形酷似美國c—5“銀河”,梨形截麵粗大機身和後掠上單翼,4x23400千克推力渦扇發動機。


    機頭、機尾均設全尺寸貨艙門,分別可向上或向左右打開,機腹緊貼地麵,前三點起落架。


    常規機尾。


    擁有先進的氣象雷達、導航/地圖雷達、衛星導航儀、4套慣導裝置、大型移動地圖顯示器及大型雷達屏。


    機組定員7人。


    上層艙室可載88人,主貨艙載重150噸(為c—5的1.25倍)。


    起飛重量405噸,翼展73.30米。


    拉薩 前指 9月2日下麵的敘述除特別說明都采用新德裏時間,因為這更接近西線的當地時間。


    5:05 西線還是一片漆黑,東線已是露出黎明的曙光,中印邊境戰區的東西跨度可正大。


    睡了不久的曾司令員被喚醒到了指揮室,值勤的參謀長史宏鈞中將報告:“潛伏在西段邊境南端和北端的‘貓頭鷹’特種偵察小組,在7:20(北京時間)左右都發現印軍異常活動。


    ‘飛天’超高空無人機的電子偵察儀也發現印軍後方空軍基地的異常活動。


    昨天深夜,一個特種兵分隊在印軍後方攔截了一輛貨車,滿載高能量的食品,印軍司機說,上司命令必須在淩晨4點前運到前沿陣地。


    我們分析印軍要動手了。”


    由於印軍采取了異常的保密措施,我軍沒有能搞到“阿格拉”戰役的發起日和發起時刻的情報。


    “神農”行動的發起時刻始終定不下來,隻能分別按淩晨、白天、傍晚等預設進行圖上作業。


    現在已經臨近雨季末期,我軍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但任何高級指揮員都不應該讓大部隊始終處於臨戰狀態。


    弓弦長期處於繃緊的狀態,射箭時就不靈了。


    下達全線臨戰的命令確實應該慎之又慎。


    “前沿觀察所發現異常了嗎?”司令員問道。


    “沒有。”


    “報告,司令員,我有一個分析。”


    “請講。”


    “印軍會在今天我軍早餐前一刻鍾發起攻勢。


    我軍采用北京時間,西線部隊在9:00早餐,相當於新德裏時間6:30。


    印軍則是在新德裏時間7:00早餐,比我們晚半小時。


    現在的跡象表明他們會提前1個半小時早餐,飽餐後於6:15發起攻擊,此時天已亮了,一般都認為淩晨適合突擊的時刻已過,夜間值勤的也放鬆了警惕。


    而大部隊則準備去早餐。


    東線的印軍也將同時行動。”


    曾司令員與參謀長交換了一下眼色,下達命令:“立即啟動‘神農’作戰行動,參謀部按照印軍6:00發起攻擊作相應調整。


    全線部隊提前1小時早餐,行動要隱蔽。


    一定要讓指戰員吃飽吃好。


    當地6:00進入迎戰狀態。”


    整個中印邊境的我軍40萬將士頓時忙開了,不過從陣地的表麵看不出異樣。


    在西線,東方的太陽已經緩緩升起,我軍陣地一如往常,開始有了活動的跡象。


    這裏如同火山爆發前夕,地下的岩漿在翻滾,人們對它每天冒出的輕煙已經習以為常,不知它何時會驚天動地的爆發。


    6:05司令部警報聲響,偵察衛星和30000米高處的“飛天”幾乎同時報告,300多架印軍戰機從西線各山穀中鑽出,200多架製空戰機急速升空,其餘100多架攻擊機則在低空(實際上也有5000米的海拔高度)飛撲我各前沿陣地,同時印軍的遠程炮火萬炮齊鳴,開始炮火準備。


    阿格拉戰役拉開了激戰的序幕。


    東線的印軍也展開了攻勢。


    激戰總是從空中展開的,我軍的2架yj-14m連同警戒的戰機立即後撤到距戰線200公裏的東方空域,在10000米高空指揮空戰。


    6架“飛天”無人機(3架是通訊轉播站,3架電子偵察機)也後撤到戰線東方50公裏的空域。


    從我野戰機場如同彈射般地升起了96架以“紅蜂鳥”著稱於世的殲-12d、24架殲-7m,二線基地則有24架殲-8iim、64架、殲-10m和64架殲-11m升空,他們構成了我軍的第一波截擊陣營,在製空戰機的數量上占了優勢。


    印軍的2架e-3和1架e-767預警機這次也在距戰線250公裏的遠處擔任預警指揮,指揮官發現中方戰機以輕型為主,而且並不急於前出阻截,預計空戰將在戰線以東50公裏處進行,雖然能收內線作戰之利,可是將不能阻止攻擊機雷霆般的對地攻擊。


    這裏再交待一下西線的地形及其對作戰的限製,整個中印西段邊界的總長為1050公裏,盡管我軍已占領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戰線的長度也差不多,這裏絕大多數地方是荒無人煙的雪山和深穀,否則即使印軍真能部署萬門大炮,每公裏正麵也攤不上10門,與一般激戰時動輒平均每公裏120門大炮的火力密度可差遠了。


    “平均”這個概念在這裏是行不通的,誰也不會向那些高聳入雲的雪山或深不見底的深穀發射一枚炮彈的,雙方的軍隊隻能在山口、台地和河穀等要地作戰,所以炮火的相對密度還是很大的。


    可是就有許多我軍的偽裝部隊的戰鬥組披著防紅外輻射的雪白的或斑駁色的偽裝服在雪峰上進行特殊的戰鬥,他們的武器是手中的遙控器和無線電話,他們控製了1000多個第三代的“微波爐雷達”,將與印機首先開戰。


    印軍的112架蘇-24、蘇-30和超級美洲虎攻擊機即將對預定攻擊目標發起攻擊時,突然遭到了大批防空雷達的照射,每架攻擊機和戰鬥機至少被2-3座雷達跟蹤鎖定,機上的雷達告警接收機全都發出了尖叫,在每架蘇-30和超級美洲虎的顯示屏上都標示了好幾座雷達的方位。


    這裏要解釋一下,告警機並不是一接收到雷達波就告警的,那樣的話,敵軍的遠程預警雷達、預警機和戰機的機載雷達無時無刻不在發射雷達波,戰機一升空告警機就會叫個不停了。


    原來雷達在搜索時發射的雷達波的脈衝間隔大,因為雷達必須在大範圍內搜索是否有敵對目標;當搜索到敵對目標,對它進行跟蹤時,脈衝就密得多了,這是為了確定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高度所必須的;在引導己方的戰機或導彈攻擊某一目標時對它必須更密集地發射雷達波脈衝(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導彈進入主動段時,發射的雷達波也是如此工作的),因為此時還要收集目標參數的變化,如速度、運動方向等。


    告警機就是根據雷達波的這個特點發出告警的,當然,還要借助平時電子偵察收集到的敵方的各型雷達、機載雷達和導彈的主動雷達的參數,才能準確地發出告警信息。


    高級的雷達告警接收機能根據雷達威脅的程度在顯示屏上顯示其方位、距離等信息。


    不過印機這次接收到的絕大多數是我軍偽裝部隊部署的新一代“微波爐雷達”,它們可不顧什麽雷達工作原理,也不指望它引導戰機或導彈,所以一刻不停地發射密集的雷達波,搞得印機一片混亂。


    那些假雷達大多部署在雪山上,並作了一定的偽裝,可是邊上有紅外發熱元件模擬雷達主機的發熱,更絕的是還有不少閃光的紅外發光管在模擬高射炮口的閃光,至少有一半攻擊機去消滅這些“防空陣地”去了,它們紛紛發射昂貴的反輻射導彈去攻擊那些“雷達站”,然後撲過去用火箭彈或導彈去攻擊那些高射炮或防空導彈發射架。


    它們可都有方位記憶裝置的,雷達關機也是沒有用的,可惜那些反輻射導彈大多數並沒有擊中目標。


    1架超級美洲虎按預警機的指示向一處“雷達站”發射了1枚改進型的英製“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導彈很快鎖定了目標,並沿著雷達波束飛奔而去,它的記憶裝置自然記下了目標的方位。


    可惜這座“雷達站”是有人在遠處操作的,當“阿拉姆”接近到2000米時,它突然關機了。


    “阿拉姆”可不怕這一套,繼續奔目標而去,可是突然在離原目標500米處,那座“雷達”又活了,彈上計算機立即控製導彈改變方向追蹤而去,不料轉瞬間“雷達”又跑了500米,計算機自然又控製導彈轉向,可惜這次“阿拉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在轉向時撞上了一塊山岩。


    這類導彈是“發射後不管”的,當美洲虎的飛行員又滿意地用齊射的火箭彈打掉了一處“高射炮”回來後,發現那座“雷達”又開始工作時,簡直要驚呆了,無奈那座“雷達”又“鎖定”了他的戰機,隻好再發射1枚“阿拉姆”。


    蘇-30發射的新型俄製“飛鏢”反輻射導彈的效果也好不到哪裏去。


    我軍的偽裝部隊的戰鬥組之所以能得知反輻射導彈的行蹤,要歸功於隱秘部署的幾座“冷眼”被動雷達,那些微波爐雷達發射的電磁波脈衝成了它們的照射源,1座“冷眼”可以跟蹤240個目標呢,一旦測定1枚導彈奔向某“誘餌”到2000米時,就向操縱它的戰鬥組報警,這都是自動的,至於戰鬥組如何引誘反輻射導彈,那就看他們的水平了。


    說到底,即使“微波爐雷達”被打掉了,也不過損失幾千元而已。


    而“冷眼”本身並不發射波束又使用不發熱的金龍電池供電,敵機根本不能發現它們。


    “冷眼”當然不是隻為戰鬥組指示反輻射導彈的動向,它們也將探測到的敵機參數提供給部署在各處嚴密偽裝的防空陣地。


    我軍在西線部署了可稱為世界級的高密度防空導彈和高炮係統,共有120套按許可證製造的“道爾”中低空防空導彈係統,140套hq-17,24套sa-17“灰熊”。


    180座“雙37”密集陣自行高炮係統。


    24個連的96輛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更是低空防空的主力,每輛裝有一部單炮搜索雷達,有獨立的火控係統,有比較強的抗幹擾能力。


    它既可在連指揮車的統一指揮下聯合作戰,但也可獨立作戰。


    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的自動化程度很高,炮車內隻有3名乘員:駕駛員負責駕駛與維修;車長負責作戰指揮和通信聯絡;炮手負責搜索跟蹤目標以及射擊。


    其單炮搜索雷達采用了多普勒體製和頻率捷變技術,具備了低空、超低空、對懸停直升機的探測能力,可完成一定範圍的空情搜索、敵我識別、威脅判斷、確定攻擊對象等任務。


    光電火控分係統由電視、紅外跟蹤係統和激光測距儀等組成,白天采用電視自動跟蹤,夜間采用紅外熱成像跟蹤,具備晝夜作戰能力。


    炮塔兩邊各有2門25毫米自動炮,炮彈初速1050米/秒,有效斜距3200米,射高5000米,實際射速3000發/分左右。


    炮塔兩邊還各有2枚“前衛”防空導彈,被動紅外製導,全向攻擊,目標最大速度300米秒,作戰高度30-4000米,作戰斜距可達5000米,戰鬥部重1.42公斤,為目前世界單兵防空導彈中最重。


    采用彈炮合一,擴大了作戰空域,增加了對目標的毀殲概率,實現了所謂對一個目標的“三次攔截”,即對於較遠的目標,導彈可進行攻擊;目標進入火炮射程範圍,臨近飛行時,用火炮打擊;如還未命中,目標過了航路捷徑點,處於離遠飛行,那麽再用導彈攻擊。


    由於導彈本身具有較高的命中概率,再加上火炮的功能,使得整個係統對目標的毀殲概率大大增加。


    1995年定型生產裝備部隊的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後世界上第二個獨立研製、生產和裝備自行履帶式“彈炮合一”係統的國家。


    這二年來采用金龍電池、電力驅動、“探針”熱成象儀改進,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重量減輕後可由卡-32、黑鷹,當然還有z-14m可以把它們吊運到高山上的各個預設陣地。


    當印軍的戰鬥機群掠過戰線向我軍戰機發起追擊時,頓時遭到大批防空導彈的攻擊,第一波導彈就擊落了46架印軍戰機。


    這要歸功於防空旅采取的戰術,首先是高強度的密集發射,但更重要的是製導雷達先不開機,“冷眼”被動雷達把目標數據通過數據鏈路灌輸到導彈發射係統,向導彈的主控計算機設定,直到導彈接近目標時,火控雷達才開機進行精確製導。


    印軍的戰機上當然都有雷達告警機和導彈告警機,但二者的作用距離可差遠了。


    在猝不及防之下印軍損失慘重,印預警機自然指揮攻擊機群去攻擊那些防空導彈陣地,可是那些被“微波爐雷達”搞得暈頭轉向的攻擊機剛向那些防空導彈陣地撲去,一來我軍的防空導彈陣地大都隱蔽在山坡的反斜麵,二來那些火控雷達開機時間極短,印軍預警機並未能精確測定目標位置。


    印軍攻擊機的攻擊幾乎沒有什麽效果,更要命的是它們遭到了我軍pgz95式25毫米彈炮合一係統的猛烈打擊,一下子被擊落擊傷了36架。


    不久印軍機群又遭到第二波防空導彈的更猛烈的打擊,雖然這次有了準備損失小得多了,可是隊形已經大亂。


    就在此時我軍的龐大戰鬥機群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它們分組追逐四處逃竄的印機,並先追擊那些戰鬥機,逐走它們後再反身撲下來攻擊那些攻擊機。


    等印機的第二波機群提前出動來增援時,我軍已擊落87架印機,擊傷31架,初戰告捷。


    接下來陸航的營救隊又忙乎起來,先是營救自己的飛行員,再抽空抓俘虜。


    印軍在沒有掌握製空權之前是不敢派直升機到我軍陣地上來的。


    再說地麵的戰鬥,印軍的炮火準備十分猛烈打得我軍前沿陣地成了一片火海,不過我軍早已從正麵的防禦陣地撤走,躲入反斜麵堅固的防炮洞內。


    為了監視印軍突擊部隊的動靜,我軍的偵察兵早就在印軍前沿陣地的進攻通道上設置了大批的擬物傳感器,它們有的像石塊,有的像枯枝,此時才被無線電編碼脈衝激活。


    印軍隻要經過它們邊上,它們就發出信息。


    遠處的雪峰上還有偵察兵用高倍望遠鏡在監視印軍的動靜。


    印軍第一波攻擊部隊出擊時,遭到我軍遠程炮火的猛烈打擊,在傳感器和偵察兵的指示下,炮彈準確地落在印軍的頭上,那些高爆榴彈大批殺傷衝擊的步兵,衝在前頭的印軍bmd-3傘兵戰車和輕型步兵戰車也經受不起穿甲彈和破甲彈的打擊,這裏的地形不允許重型坦克參戰。


    最後隻有少量的戰車突破了彈幕的封鎖,由於沒有伴隨步兵的保護迅即被我鑽出防炮洞的戰士用火箭彈或反裝甲導彈摧毀。


    我軍的遠程火炮和火箭炮都設置在大後方,印軍的重炮的射程也夠不著,印軍隻得動用射程達150公裏的“普裏特維”地地戰術導彈實施打擊。


    美國人向印軍提供了二套測定炮位的係統,一種是根據毫米波雷達測定的炮彈軌跡來推算炮位,可是在這險峻的山區,設置在後方的雷達根本無法探測到落在己方陣地前方的炮彈的全部軌跡,因此推算的精度很低。


    在這種崎嶇的山地,方位隻要差一點,那麽導彈不是掉入深穀就是撞上山崖。


    另一套係統是根據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地震波來測定炮位,在這種山區就更不準了,而且對無後座力的火箭炮是絲毫沒有用的。


    再加上我軍炮兵采取了高度機動的戰術,一組火炮和火箭炮打不了幾炮就立即轉移陣地,另一組炮接著打。


    印軍浪費了不少珍貴的戰術導彈卻收效甚微。


    昌迪加爾 印軍北部戰區司令部 9月2日7:20前線第一波攻擊失利的消息並沒有動搖拉格諾中將的決心,他命令計劃稍作調整,加大第二波的突擊力度。


    印軍把一部分蘇-30、超級美洲虎裝備空戰武器,出動了320架製空戰機,決心奪取戰場的製空權。


    由64架蘇-30、美洲虎和米格-23組成的攻擊機群,得到了102架長弓阿帕奇和12架卡-50的低空支持。


    當這些突擊火力掃清了敵軍的防空力量後,其後的24架米-24改進型,它們不但可以搭載8名突擊隊員,而且擁有強大的火力,24架ch-47則搭載了大批的陸航兵團的輕型戰車和戰士,他們將突進到敵軍的後方。


    另一方麵集中兵力突擊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二處,對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等地的攻勢則作為輔助方向。


    印軍的進攻以更大的強度展開,自然損失也在直線上升。


    整個上午也沒有什麽顯著的進展,在主攻方向不過占領了敵軍的一線陣地,在南部的助攻方向倒是推進了10-12公裏。


    但是中將極力保持了對敵軍的強大壓力,驅使地麵部隊不斷發動攻擊,保留陸航集團軍的主力,他在等待機會。


    13:30前線傳來了好消息,中方的炮兵火力明顯減弱,空軍的防線也在明顯退縮,主攻方向的地麵部隊已經在向敵軍的第三道防線突擊,在很多地方這是最後一道防線了。


    中將下決心全力出擊了,動用陸航集團軍的主力,在420架製空戰機-印軍能出動的最大機群-的掩護下冒險向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實施垂直突擊。


    於是雙方展開了今天最激烈的搏殺,印軍的戰機、直升機的損失再次飆升,在oh-58d的製導下,印軍幾乎消耗了一半的“普裏特維”戰術導彈為突擊隊開路。


    15:30主攻方向再傳好消息,敵軍開始全麵敗退。


    印軍繳獲了大批的155毫米榴彈炮,當然瞄準具和炮栓被拆走,重機槍也有不少,一些中國軍隊的前線指揮所還有不少燒文件的灰燼。


    不久印軍開始向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城區突擊,幾乎沒有受到抵抗,因此城市也沒有遭受破壞。


    時間是16:50。


    中將至此總算鬆了一口氣,對參謀長提醒的戰機和直升機的慘重損失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進展比阿格拉計劃預定的還快了一些,這是最令他滿意的。


    電子地圖上顯示,北端的重鎮鬥拴特別裏奧地已收複,城南的直升機突擊基地也基本完好地奪回,當然通訊指揮設備全被拆除,油庫也滴油全無,但道路、機庫等基本設施完好無損。


    可是奇普恰普河畔的前第五整編山地師的基地還有一半在敵軍手中,雙方還在激戰。


    中部的楚舒勒已完整收複,更重要的是北郊的野戰機場和西郊山穀中的直升機基地都奪了回來。


    阿格拉行動中最重要的突擊基地終於奪到手了。


    拉格諾中將要吸取東線失敗的教訓,命令:-占領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地區的陸航集團軍第1旅、恢複建製的第五整編山地師和35裝甲步兵師,首先要加強防禦陣地,並組建突擊力量殲滅原第五整編山地師基地上的殘餘敵軍。


    127步兵師在列城作他們的預備隊。


    -占領了楚舒勒的陸航集團軍第2旅、第3旅的2個營、137步兵師和73輕步兵師同樣要加強構建縱深防禦陣地。


    作為預備隊的49步兵師也在列城。


    -戰區的工兵部隊全力清理那2個直升機基地和1個野戰機場,務必於夜間使基地能投入使用。


    由作戰部隊加強基地的防務。


    -作為助攻方向的南部集群:陸航3旅率剩餘的3個營、第11快速旅、36裝甲步兵師和38步兵師,他們的預備隊51步兵師在恰莫利。


    要加速向紮達推進,盡速奪回原第四整編山地師基地。


    鬥拴特別裏奧地 9月3日23:00夏克雪少將是陸航第1旅、35裝甲步兵師和第五整編山地師為主組成的北部集群司令官,他在列城還有127師這支預備隊,另有2個後勤旅、2個工兵團、2個重炮團、1個團的“灰熊”sa-17、1個團的“道爾”sa-15的防空導彈和1個團的“阿達茨”反裝甲/反直升機導彈係統。


    這些裝備經過後勤和工兵部隊一整天的拚死努力總算就位了。


    經過2個白天1夜的浴血搏殺,他的部隊損失慘重,為了保持一線部隊的戰鬥力,幾乎把127師的兵力抽空了。


    北部戰區司令部給了他這麽強大的力量,任務可不輕,明天淩晨就要展開第二階段的行動-攻占阿克賽欽地區,並在那裏建立突擊基地。


    少將認為這是阿格拉行動最精彩的部分,中國人肯定以為印軍將全力收複以前的據點,這出其不意的打擊勝算極大,將徹底扭轉印軍的被動局麵。


    在楚舒勒的中部集群也將重兵突擊班公湖穀地,一旦控製了這二個重要的穀地,不但徹底截斷了新藏公路,這二處建成出擊基地後,龐大的印軍集群將沿岡底斯山麓下的新藏公路滾滾東進。


    這將為西藏獨立跨出第一步,把西藏分割為前藏和後藏。


    中國人必將為他們對印度的入侵付出代價。


    印度人“思想高於能力”的本性似乎是於生俱來的,想象力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對戰區發來的截至21:00人員、裝備損失的通報:-183架戰機被擊落,94架被重創(指短期難以修複)。


    -148架直升機被擊毀,56架被重創。


    -步兵戰車損失171輛。


    -人員傷亡31500餘人。


    他自己的集群損失就極為慘重,雖經及時補充,各作戰部隊缺員還是不少。


    但這是在這麽險峻的山區進行反擊作戰,損失是不可避免的。


    由於前段時間接連的慘敗舉國上下意誌消沉,在這個時候勝利才是最重要的。


    國內輿論現在是一片叫好聲,軍方受到了新一輪的吹捧,那些資深的軍事評論員們又飄飄然起來,認為依靠“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航集團軍”把入侵者趕回去已經指日可待。


    美軍顧問團對印軍這次運用陸航集團軍大縱深突破敵軍防線評價很高,認為是地空協同作戰的範例。


    夏克雪少將對後勤部隊和工兵的效率很滿意,利用運距短、公路條件好的條件,不但迅速修複了南郊的直升機基地的通訊、指揮係統,儲存了大批的燃油和彈藥,而且擴大了基地的容量,原來最多隻能容納70架直升機,現在已能容納104架。


    不過即使這樣對於突擊阿克賽欽還是不夠的,美軍顧問為此設計了“蛙跳”方案:當第一波陸航攻擊部隊的第一梯隊從這裏出發時,第二梯隊就從列城飛抵這裏進行加油,運輸直升機再搭載先期抵達的突擊隊員,立即投入突擊。


    當然這一作業實施起來相當複雜,剛才經過圖上作業總算能很好地銜接起來了。


    不過工兵和後勤部隊在基地上至今仍忙得不亦樂乎,在作最後的努力。


    少將最不滿意的是第五整編山地師至今仍未能全部奪回原整編師基地,這也難怪,這個師的兵員大都是新補充的,總體實力大不如以前。


    好在被壓縮在基地一角的敵軍也無法幹擾阿格拉行動,不過少將嚴令第五師明天中午前必須完整地奪回基地,他知道在夜間攻擊是無法取得戰果的,中國人的夜戰能力實在太強了。


    少將已經二天沒有睡過覺了,現在得補睡片刻。


    鬥拴特別裏奧地 南郊直升機基地 9月4日 2:00在這人員最昏昏欲睡的時刻,在基地上拚命努力的工兵和後勤兵們終於拖著疲憊的步伐返回營地睡覺去了。


    第35裝甲步兵師的各警衛和防空分隊的值勤人員也在換班,這一班人將值班到6:00 ,等第二梯隊的突擊隊員出發後才能休息。


    由於防空基地實施***管製,各處的***十分昏暗。


    等那些等待換崗的印軍發現不對時,已悉數被製服或擊斃,基地四周的sa-17防空導彈陣地的發射車、指揮車等都在“換班”時落入了我軍手中。


    指揮塔台的值班人員是陸航1旅的,5個值班人員準時在1:50看到大門被打開,塔台的燈光更暗,以免影響向外觀察,所以他們也沒有覺察異樣,轉瞬間就被製服。


    我軍的2名電子戰士,熟練地打開電腦,調出了淩晨的二個突擊梯隊的運作指令書。


    現在的突擊直升機群的空勤指揮已經不能依靠書麵命令或指揮官腦袋的記憶來執行的了。


    尤其是這次控製二個梯隊的混合機群連續起降的作業,將全部在電腦的指揮下進行。


    不久這些信息全部呈現在第15空降軍和前指的參謀部的電腦顯示屏上了。


    這是15空降軍和54軍特種兵突擊行動的第一步。


    他們的成功不是依靠僥幸,而是經過2個月的不懈苦幹加上各方參謀人員的精心策劃的結果。


    尤其是近1個多月來,前指的曾司令員決心按中央的部署給反撲的印軍以毀滅性的打擊,參謀部精心策劃了“誘敵深入,全殲西線印軍主力”的“同步加速器”行動計劃。


    前指任命第15空降軍司令員馮勝靈少將為我北部集群司令員,54軍的162師也交給他指揮。


    在45師參謀長杜靖上校(原特種兵團團長)的指揮下,15軍和54軍兩軍的特種兵團在工程兵團的幫助下在鬥拴特別裏奧地的城防司令部和直升機基地下了大功夫,構建了一係列的暗道、密室,和大批用光纖連接的竊聽器。


    昨天夜裏就有二個特種兵小組潛入印軍城防司令部和直升機基地的電腦和戰術網絡的主機房,電子戰技師在密如蛛網的線路中接入了一條通往密室的線路。


    於是印軍集群的秘密源源不絕地送入了15軍和前指的參謀部,曾司令員會同馮少將策劃了一個打擊力度更大的行動。


    他們立即調整了在阿克賽欽湖區周圍的軍力部署,以迎擊印軍的偷襲。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采用“黑虎掏心”的絕招拔除印軍的出擊基地。


    馮少將派遣了最得力的特種兵團團長周齊平上校親自率領15軍、54軍混合組成的200名特種兵,潛入直升機基地,其中有不少是直升機的空勤指揮和地勤人員。


    在外圍還有300名特種兵隱蔽待命,隨時可以增援他們。


    這第一步行動很順利,他們成功地控製了塔台、地勤和維修庫、防空導彈陣地、基地的警衛。


    由於當時印軍的備戰十分緊張,人員在頻繁調動,營房裏對上一班的人為什麽未回來休息也不在意。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戰考驗,這些特種兵裝扮印度兵簡直是維妙維肖,模仿印軍的印地語、英語甚至可以加上某個邦的“土音”。


    不久基地上“35師”的巡邏警衛人員大增,陸航1旅的飛行員登機時還認為是加強警衛的措施呢。


    4:30陸航1旅的84架阿帕奇、卡-50、oh-58d簇擁著20架ch-47直升機搭載著1個加強營700多名突擊隊和先後騰空而起,它們立即順著山穀轉向東南直奔阿克賽欽的鐵隆灘而去。


    隻有旅長費克特羅上校的1架卡-60指揮直升機未動,他注視著南方的天空。


    不久天空又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從列城飛來的第二梯隊的104架直升機相繼抵達,這是基地作業最繁忙的時刻。


    為了安全,在大批直升機快速加油的時候,飛行員全部下機暫休片刻,然後再駕機升空。


    為了同步,首先是20架ch-47加油,然後滑行到先期抵達的突擊隊那裏,搭載他們後率先升空,然後是旅長的指揮直升機,再後是那些武裝直升機群。


    不過費克特羅上校做夢也不會想到那些從休息室出來的飛行員已經是我軍的特種兵了。


    ch-47也被做了手腳,當突擊營的印軍官兵進入機艙一關上艙門,立即聞到了一股清香的氣味,他們還以為是新發明的空氣清醒劑呢。


    不過一會兒他們就不清醒了,都沉入了深深的睡眠中了。


    好在為了保密,一路上都保持無線電靜默,旅長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在轉過一個山口上,似乎是受氣流的影響,2架從後麵趕上來的阿帕奇突然向旅長的卡-60直升機撞了過來,嚇得飛行員趕緊回避,總算沒有出事,那2個冒失鬼把直升機幌了一下似乎是表示歉意。


    不過旅長與ch-47被隔開了,大批武裝直升機超到了前麵。


    這時上校看到第一梯隊的ch-47已經返航,居然1架都沒有少。


    第1營營長在簡短的密電中,認為突擊完全成功,阿克賽欽根本沒有象樣的守衛部隊。


    等他們這支第二梯隊到達鐵隆灘附近時,第一梯隊的武裝直升機群已經開始返航,後到的武裝直升機群迅即向在遠處逃竄的敵軍撲去。


    旅長這時才發現那20架ch-47至今也沒有趕上來,突然旁邊的2架阿帕奇的機炮向他猛烈射擊,當他瞪著眼睛去見他的大神前,他們根本來不及發出任何呼叫。


    此時返航到基地的ch-47的飛行員興高彩烈地下機前往休息室,不過再出來的戴著頭盔的飛行員已經又是我軍的特種兵了。


    他們又把進入機艙的1營印軍麻醉後送入了天鷹一號基地。


    等第一梯隊武裝直升機群返航後,我軍已經把印軍陸航1旅的全部208架印軍直升機完整地奪了過來。


    馮少將看到第一階段的進程如同火車時刻表一般的準確,命令立即實施第2階段打擊。


    隻見40架ch-47搭載了45師a團的2個營的突擊隊員,率先撲向守衛列城到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的公路岔路口的二個印軍防禦陣地。


    印軍在這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據點部署了2個營的守軍,大都部署穀地的高坡上,還有2個營的防空導彈和高炮部隊,構築了嚴密的防空陣地。


    那些防空陣地上的印軍突然發現大批陸航集團軍的運輸直升機降落在陣地,正感到莫名其妙,隻見機降的大批人員蜂擁而來。


    山頂上則遭到“自己的”阿帕奇的火箭彈狂射。


    隻是經過25分鍾的激戰就奪取了這個重要的陣地。


    a團在高坡上構築了超輕型105毫米榴彈炮和60、82、120毫米迫擊炮的陣地。


    這裏的戰鬥尚在進行的時候,整個西線戰場的形勢發生了巨變。


    昌迪加爾 北部戰區司令部 9月4日8:15拉格諾中將對今天的突擊行動還是滿意的,淩晨時分,二支突擊阿克賽欽地區和班公湖地區的部隊,進展還是順利的。


    中國人根本沒有防備,武裝直升機群很快摧毀了防衛部隊的指揮所和少量的防空導彈陣地。


    機降也很順利,在班公湖地區是2個加強營分別從這個長條型的高原湖泊的南北兩岸實施追擊的。


    中將覺得遺憾的是阿格拉計劃把中國軍隊的實力誇大了,否則機降部隊應該把他們圍殲的。


    現在新藏公路已經在二處被切斷了,據最新的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傳來的圖象顯示,有一支龐大的車隊被堵截中間。


    已經指令陸航旅派遣突擊隊去奪取它們了。


    空軍已基本上掌握了戰場的製空權,盡管代價不小。


    中將已經命令81師和92師快速加入預備隊行列,準備不失時機地擴大戰果。


    5個後勤旅則不惜代價地向一線搶運物資。


    就在此時,各個參謀的電話鈴聲大作,不久一名空軍參謀匆匆過來報告,敵軍突然出動了380多架製空戰機,我軍在空中的200多架戰機猝不及防,一下子損失了30多架,並被迫後撤。


    “預警機怎麽啦?”中將質問道。


    “5分鍾前,敵軍在我軍防線後方的許多地方開動了強大的幹擾機,大大降低了預警機的效率。”


    中將也知道由於推進太快,不可能仔細搜索每塊地方,中國人依靠金龍電池很容易開動功率強大的幹擾機。


    e-3的雷達功率盡管已經相當強大了,但是也無法與這些地麵設備抗衡。


    “命令空中的戰機不準後撤,各基地立即增援製空戰機。”


    中將下令。


    在這關鍵的時刻,必須確保製空權。


    可是更大的問題接踵而來。


    “中將閣下,前線報來,似乎久舒爾(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的直升機基地和野戰機場已被敵軍的特種兵團奪取。”


    參謀長的話差點沒讓中將背過氣。


    “…真實情況究竟怎樣?”拉格諾好不容易說出了這句話。


    “二個集群司令急報,與這三個基地的通訊已經不通,但基地方向還有槍炮聲傳來。


    與阿克賽欽地區的3個加強營(實際上隻有1個,2個早已到我軍的戰俘營了),以及班公湖地區的4個加強營(實際上隻有2個營),由於敵軍的強烈幹擾無法聯係上。”


    “命令他們立即奪回這三個基地。”


    又一個參謀趕過來報告:“4號據點(指列城到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的公路叉口的那個陣地)已被敵軍奪占,據撤回列城的官兵說,敵軍使用的是我軍的直升機群。”


    又一盆冰水倒在了中將的頭上,如何擴大“戰果”的考慮,已經被如何挽回敗局的思考取代了。


    “中國人顯然想吃掉北部集群,必須把4號據點奪回來。


    我認為應該出動81師,那個127師為了給前線補充兵員,老兵幾乎被抽空了,都是些新兵。”


    參謀長建議道。


    “可以,但讓127師把自行火炮和一部分bmd傘兵戰車交給81師,加強突擊力量,務必在2小時內把4號據點奪回來。


    然後就去加入北部集群。


    據點交127師加強守衛。”


    拉薩 前指 9月4日10:00曾司令員在審視著電子沙盤是敵我雙方的態勢和動向。


    西線的印軍完全落入了我軍精心構築的陷阱中了。


    鐵隆灘的那個印軍加強營孤軍奮戰了不一會就被四麵包圍投降了。


    機降到班公湖的那2個營,被“自己”的阿帕奇的火箭彈掃射了一通,又得不到後續部隊的信息,被四麵包圍不久也投降了。


    空降軍和中央突擊師設計的奇襲獲得成功,總共奪取了500多架直升機和24架戰機,簡直是空前的勝利。


    僅使用2個營的突擊隊就奪取那個“三叉口”,截斷了二處印軍的退路。


    此時印軍被進一步調動,空軍出動了340架製空戰機,地麵上出動了1個師的兵力來打通後勤線。


    我軍擴大戰果的機會再次降臨。


    在曾司令員的示意下,參謀長下達了展開“藏羚羊”戰役的第二階段作戰的指令。


    戰場上頓時狂飆再起。


    首先是空中,我軍的320架戰機都是精銳部隊,他們都安裝了印軍戰機的敵我應答碼,但在一開始並沒有打開,他們是利用山區地形隱蔽接敵,依靠突然襲擊和數量優勢首戰告捷。


    這也使印軍下決心奪回製空權。


    雙方機群主要將在北部和中部地區的空域接戰,在紮達方向雙方隻會有100多架戰機搏殺。


    當印軍的後援機群接近到80公裏時,他們立即發射了大批的遠程空空導彈來為被我軍優勢兵力包圍的120多架印機解圍。


    由於導彈有敵我識別器並不會誤傷自己人。


    令印軍預警機指揮官大為驚訝的是,隻見對方除了留下100多架戰機繼續攻擊包圍圈中的印機,其餘200架敵機分為3個機群對著空空導彈直撲而來,迅速與印後援機群接近。


    當他們與導彈大致相距1000米時,已經與後援印機接近到20公裏,之前印機又以交叉發射的方式向每架敵機發射了二枚導彈,以求保險。


    在印軍預警機指揮官看來,中國的飛行員簡直是瘋了,麵對這麽多的導彈夾擊,什麽“眼鏡蛇”動作也是不管用的。


    不過對方並未作“眼鏡蛇”或其他規避動作,隻是在發射出印軍的敵我識別應答碼的同時向印機發射了大批的中近程空空導彈。


    那些指揮官頓時倒吸了口涼氣,隻見那些己方的導彈紛紛規避對方的戰機,然後因為找不到目標而紛紛自毀。


    可是對方的導彈由於距離近,印軍又猝不及防,一下子損失了60多架戰機。


    更要命的是那些逃脫了導彈攻擊的戰機隊形已經混亂,對方早已占領了最佳的陣位,再次發射那些致命的導彈,由於距離拉近,印機又處於最不利於機動的時刻,第二波導彈的效果更好,又損失了70多架戰機。


    而且處於無法還手的危險境地。


    北部空域的預警機指揮官賈古拉姆中校尚未想出解救辦法,已經要為自己的生存想辦法了。


    已經有4架殲-8在24000米的高空向他撲過來了。


    當時印軍有3架e-3預警機分別在西線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上空,實施預警指揮任務。


    本來e-3的預警距離可以達到400公裏,可是在這險峻的山區,隻得移到戰線的後方250公裏處值勤,就這樣還是漏掉了這些殲-8。


    印空軍除了派遣蘇-27在空中警戒外,接受以前的教訓,每架e-3還有2架米格-31在22000米的超高空警戒專門對付新型殲-8的超高空偷襲。


    印度總共隻有12架米格-31了,還有6架在基地待命。


    而且它們掛載的導彈可以隨時關閉敵我識別器,在這樣的超高空是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空戰的,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印度空軍對敵我識別碼被盜的惡果印象太深刻了。


    這樣一來可說是萬無一失了。


    賈古拉姆中校命令2架米格-31迎戰,他們是在250公裏的距離上發現殲-8的,以它2.4馬赫的速度,隻要5分鍾的時間就可以接近到發起攻擊的位置。


    中校一看對方的陣勢就有點冒汗了。


    在24000米的高空,2架殲-8繞到了正北方向,1架繞到了正南方向,1架從正東方向對預警機實施向心攻擊。


    幸虧米格-31發射增程型r-27的離軸角可以達到60度,於是當雙方接近到120公裏時,2架米格-31分別向3個方向發射了5枚r-27增程彈,隻有中間的1架遭受了交叉攻擊。


    此時天空上十分有趣,米格-31隻能向沒有飛機的東北方向和東南方向飛行,他們必須為尚未進入主動狀態的導彈實施製導,所謂的“發射後不管”也就隻能做到這樣了,那些不大的空射導彈上的雷達你還能指望它有多大的功率呢。


    隻有當它距離目標20公裏時,載機才能真正的不管。


    當然,導彈上的小雷達和小計算機能否對抗敵機的大功率幹擾,或智能式的欺騙幹擾也就管不著了。


    賈古拉姆中校發現當r-27逼近殲-8時,北方的2架殲-8、南方的1架,都開始高速向西作螺旋線航線逼近e-3,這就更大幅度地拉開了角度,1架米格-31根本無法再為二個方向的r-27製導了。


    中校總算明白“1架米格-31戰鬥力強過10架殲-8”是有條件的,必須10架殲-8都在這架米格-31的前麵,等著他攻擊,可惜中國人不肯這樣。


    他隻好命令暫時放棄對南方的那架殲-8的攻擊,全力擊落另3架殲-8,然後再合力對付它,1枚r-27增程彈被白白浪費了,由於得不到製導指令,彈上雷達又找不到目標,不久就自行爆炸了。


    而米格-31的飛行員更是感到別扭,他們受到的訓練是遠程截擊,現在卻隻能圍著e-3轉,根本不能放手去對付敵機,否則即使擊落了所有的4架敵機,隻要e-3被擊落,他們也得被送上軍事法庭。


    為了保險起見,2架米格-31又向那3架殲-8交叉發射了5枚r-77,使他們每架都受到3枚導彈的交叉攻擊。


    我軍的3架殲-8開始作蛇行機動,拉開角度,並開動了強大的雷達幹擾機。


    當導彈告警機發出尖叫時,他們以一個漂亮的“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擺脫了r-27的攻擊。


    又以大角度的機動擺脫了r-77的交叉攻擊,他們這些頂尖高手已經在模擬器上,以及麵對蘭軍時練過上百次了。


    中遠程空空導彈的效果始終不太理想,是受到技術上的限製,彈頭上的雷達功率太小,彈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也太小,難於抗拒敵機的幹擾。


    導彈的抗過載能力雖然遠高於有人駕駛的戰機,可是一旦目標作出有針對性的複雜軌跡的動作時,它就無所適從了。


    此時米格-31已經逼近,趁對方處於被動地位時又以交叉角度發射了6枚紅外凝視尋的的近程導彈,認為絕對可以擊落對方了。


    他們立即反身夾擊,那架原在南方的殲-8,此時已經很危急了。


    以米格-31 的龐大機身,轉向是很不容易的,等他們轉到夾擊位置時,那架殲-8在西南方向距離e-3隻有45公裏了,他們卻隔著e-3距離它有65公裏。


    他們在0.9馬赫的高速中各發射了最後的1枚r-77,他們隻剩下近程導彈了。


    “注意你們的後麵!”他們的耳機裏突然響起了中校的呼叫。


    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那些殲-8根本不怕那些紅外尋的導彈。


    我軍飛行員的戰術很簡單,但有效:他們迎著交叉而來的導彈毫不減速,接近到1000米時,立即停止噴油,彈射出紅外誘餌。


    由於戰機隻有微弱的推力,自然急劇減速,機體的紅外特征急速消失。


    在導彈的紅外圖象上戰機消失了,隻有一個很大的紅外光點,堅持了1秒鍾,隻好奔誘餌而去。


    被巨大的過載折騰得兩眼發黑的飛行員,聽到導彈報警聲終於消失了。


    掙紮著再次按下噴油按鈕,戰機猛然加速,飛行員又被壓在座椅上。


    他們還是分三個方向直撲e-3。


    麵對四方撲來的殲-8,中校感到了恐懼。


    看到2架米格-31已經無所適從,他命令e-3急速下降後撤,試圖靠下麵的蘇-27組成阻截網。


    可是相對於2.4馬赫的殲-8,龐大的e-3簡直像一輛牛車。


    2架殲-8突破了米格-31的攔截飛到了e-3的上空,還是以垂直攻頂戰術,以2枚pl-12d攻擊e-3。


    蘇-27並不能阻截那小小的空空導彈,殲-8重新又拉上去同米格-31搏殺去了。


    可是米格-31已經力不從心了,每架原來掛載12枚導彈,為了攔截已經消耗掉18枚,現在總共隻有6枚近程導彈了。


    殲-8就在外圍向他們交叉發射r-77中程導彈,迫使他們實施規避飛行,打亂了他們的雙機編隊,一下子搶回了主動。


    米格-31既不能來“眼鏡蛇”動作,盤旋半徑又大,一旦陷入被動的空戰格鬥就不是數量上占優勢的殲-8的對手了。


    結果1架被擊落,1架被重創後狼狽逃竄。


    空戰至此已是一邊倒的局麵,在擊落了180多架印機後,我軍重新奪回了戰場製空權。


    我軍的戰略轟炸機開始出場了,他們投擲的重磅炸彈在被圍印軍中立即掀起了恐懼的旋風。


    在隨後的日子裏,它們從喀什、格爾木起飛,並不需要前線的後勤支持,隻要有殲-17或q-6以激光槍或雷達照射器給“飛蛇”照射目標就可以了,發揮了最大的打擊力量。


    低空更是我軍直升機的天下了,營救隊忙著搶救飛行員,更忙的是搶抓俘虜。


    不過最忙的是那200多架改造好的電動米-8、米-17,加上卡-32、z-14,他們正在搶運大批的突擊隊員直撲列城。


    列城 城防司令部 9月4日10:20列城位於印度河上遊的一處比較寬闊的河穀,以印度國名命名的這條大河,源自森格藏布河,現在正是雨季,洶湧的河水從城南繞城而過。


    列城比楚舒勒和鬥拴特別裏奧地可要大得多了,在這片地勢險峻的超級高原,人們自然會聚集在這個寬大的穀地。


    列城有幾十萬人口,一向是中印邊境西線北部的重要後勤基地,有一條公路向西可以繞道抵達昌迪加爾,也可進入印控克什米爾的首府斯裏那加。


    西線北部的物資大都通過這條公路運來。


    向東南則有一條穿越險峻的峽穀的山區公路通往楚舒勒,向東北原來隻有一條山間小路通往鬥拴特別裏奧地,為了向阿克賽欽擴張的需要,印軍工程兵化了極大的代價把它整修為一條山間公路,不過在不少地段隻能單向行車,為此設置了不少的交通管製站來調度車輛的運行。


    古辛格爾少將雖然名為城防司令官,實際上並不部署列城的防禦,他的職責在於城東的巨大的後勤基地,在於組織對前線的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在這世界屋脊上作戰的雙方都知道後勤的份量。


    軍方為了支持阿格拉戰役,加固擴建了飛機跑道,修築了不少的洞庫,在這裏儲存了大批的物資,並擴建了直升機基地,加強了直升機的維修力量。


    為了防範我軍的空中打擊,保衛這個重要的基地,部署了強大的防空力量,有sa-17、sa-15各1個團負責中高空的防空;2個營的俄製“通古斯卡”彈炮合一係統,最近又部署了12套固定式的“阿達茨”負責低空防空,主要是對付武裝直升機的襲擊。


    少將直接管轄著2個後勤旅,擁有龐大的運輸車隊。


    也有一支由6架米-17、6架ch-47組成的直升機運輸隊,直升機這麽少,主要是各個快速旅、作戰師和陸航集團軍都把直升機瓜分了。


    戰區規定它們的任務主要是搶運傷員,其次才是運送直升機或飛機維修用的急件。


    不過大醫院都在城裏,可以充分利用醫療資源。


    對於地麵的防禦陣地少將並不很重視,他有112步兵師作為守衛力量,其中有2個營配備了sa-18係列的肩射導彈,也是為了防空。


    有1個重炮團,部署來控製穀地的東部入口。


    少將和戰區也不相信中國人會派地麵部隊來攻打這裏,所以並沒有配置縱深的防禦工事。


    在基地的穀地與列城所在的穀地之間有一條400多米寬的峽穀,隻有1公裏長,並不險峻。


    峽穀一側相對高度100米處是相當寬闊的台地,上麵樹木花草十分繁茂。


    原來是公眾花園,是市民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另一側是印度河。


    不過現在這個花園已經關閉,裏麵部署了一個高炮營,實際上隻占了一個角。


    今天的出擊很順利,淩晨二支突擊隊3百多架直升機連續升空的景象真是壯觀,居然一個事故都沒有出,那些嬌貴的阿帕奇一一順利升空,少將為印軍的後勤工作效率感到驕傲。


    接下來基地的後勤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當4號據點丟失的消息傳來時古辛格爾少將確實有點緊張,戰區司令部也下達命令,讓他們全力戒備,還得準備修改武器係統的敵我識別碼。


    可是不久就有受創的印機在這裏迫降,在空中怎麽改識別碼?好在暫時還不用改。


    不久駐在這裏的127師機械化步兵團向4號據點進發,去協助81師奪回4號據點。


    暫駐這裏的49師也在準備,一旦打通了公路就將開拔到楚舒勒去。


    這些部隊的緊急調動,讓少將忙了一通。


    此時已有12架戰機迫降下來,機場的運輸作業受到嚴重影響,機場來電請示,少將也沒有辦法,他得到通報,預警機已被擊落,空軍已處於危急的境地,總不能讓受傷的戰機掉到山穀中去。


    此時,又有7架戰機冒著濃煙向機場搖搖晃晃地飛來,應答碼顯示是自己人的飛機,另有5架阿帕奇也冒著濃煙向不遠處的直升機基地飛去。


    地勤人員和救護人員全力以赴地做好搶救的準備,飛近後可以看出是7架蘇-30。


    不過這些飛機一接近機場就不冒煙了,飛快地撲向各個防空導彈陣地,發射火箭彈和導彈。


    阿帕奇也參與了猛攻。


    印軍尚未從混亂中清醒過來時,大批的戰機越過了東南方的各處山口,立即向穀地中的目標發起猛攻。


    40架q-6把大批重磅炸彈和火箭彈投向印軍的結集地。


    那些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都被鎖定發射,因為應答碼顯示對方是“自己人”。


    守衛在連接城市和基地的峽穀北側台地上的印軍高炮營,剛聽到遠處機場傳來的爆炸聲,就見一隊直升機無聲無息地沿著北部的山坡“滑”了下來,炮瞄雷達雖然發現了目標,由於接收到了正確的應答碼,並沒有作出反應。


    而值班的操作人員還沒有來得及作出反應,那些降落在草地上的直升機裏已衝出了大批突擊隊員,以槍榴彈和槍彈邊掃射邊衝鋒。


    10分鍾就結束戰鬥,除了斃傷的印軍,一大半喪魂失魄印軍成了俘虜。


    來的是15軍44師a團的先遣部隊,他們控製了這塊台地後,在4片大草地上布置了直升機導航指揮設備,從直升機中卸下的4門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已經架設好,並作了標定。


    在1架wz-11的指揮下開始向印軍基地炮擊。


    空出來的直升機正好把印軍俘虜押走。


    不久落續飛來的z-14m、電動卡-32、“黑鷹”、米-8,運來了120門超輕型155榴彈炮和105榴彈炮,當然還有大批的各型炮彈,這個台地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炮台。


    大批的空炸榴彈和穿甲彈落入印軍基地中的各個目標,以火炮來精確地投射彈藥當然要比空中打擊的成本要低得多。


    此時我軍的武裝直升機群開始轉為攻擊印軍的裝甲車和步兵戰車等機動目標。


    q-6則投擲500公斤的重磅炸彈,摧毀印軍指揮所和堅固的工事。


    在攻占台地的同時,另一支54軍162師的加強營由40架ch-47機降在機場,他們以12輛“電甲蟲”為前鋒,很快控製了機場。


    印軍的這個機場是貼著東北側的一列山崖修建的,而在西南邊還有4個小山包,跑道足以供伊爾-76起降,而在山崖中修建了大批的洞庫,那4個小山包的內部也幾乎被掏空了,作為油庫、維修庫和彈藥庫等。


    在以前的多次空襲中,這個基地的損失並不大。


    不久又由60架電動米-8送來了2個營加強對機場的控製。


    對列城基地東南部的直升機基地的爭奪戰打得最為慘烈,當時印軍127師的1個機械化步兵團被抽調去支援收複4號據點的,還有2個步兵團和師部駐守在這裏,本來準備一部分由直升機空運,大部分由公路前往鬥拴特別裏奧地去的。


    在遭受打擊的混亂中鎮靜下來後,接到古辛格爾少將的命令,協助112師的1個營守衛直升機基地。


    當15空降軍44師b團的1個營在一個巨大的停機坪機降下來後,遭到了殘剩的印軍重炮的轟擊,1架ch-47、2輛“電甲蟲” 被擊毀。


    在空中的1架wz-15(電動卡-60)實施空中指揮的44師參謀長鍾奇正上校,立即命令空中的武裝直升機群和q-6攻擊機進行壓製。


    印軍的炮火隨即被壓製,他們的地麵衝擊則遭到突擊營的阻截,他們初步控製了這個停機坪。


    隨著我軍大批部隊的機降成功,到14:30時44師的a團控製了列城基地西部的峽穀,162師的a團控製了機場,44師b團和c團則占領了直升機基地,並封鎖了東部的通道。


    最關鍵的是在穀地東北側的高坡上機降了大批的超輕型火炮和各型迫擊炮,居高臨下地以強大的炮火覆蓋了整個穀地中的印軍陣地。


    印軍儲存在洞庫中大批的炮彈大大減輕了我軍運輸的壓力,猛烈的炮火把古辛格爾少將指揮的112師、49師和127師的大部,總計3萬餘名印軍壓縮在印度河邊的條型陣地上。


    當古辛格爾得到戰區已經派遣92師和原駐守克什米爾的第11快速旅前來支援的消息後,命令112師組織突擊隊,強攻連接列城的峽穀,以打開西部的通道。


    可是他們既無強大的炮火支持,更無空中打擊力量的配合,難以取得進展。


    台地上的幾門155榴彈炮還掉轉炮口,以空炸榴彈向列城的近郊和城中無人的地帶轟擊。


    在城裏引起了極大的混亂,大批居民駕駛著各種能弄到手的車輛,載著家人和貴重的財物向西麵逃竄,他們以為我軍要進攻列城了。


    當這支龐大的五花八門的車隊行進到離城30多公裏處與飛速駛來的11旅前鋒部隊遭遇了,在這種狹窄的山區公路上,交通秩序立即大亂。


    後麵的逃命大軍還在源源不斷地壓過來,頓時把公路堵得死死的。


    要想讓堵塞的民用車輛倒回去,形成雙向的車流那是不可能的,於是旅長當機立斷命令自己的自行高炮、裝甲車、步兵戰車和運輸車全部靠邊停下,讓居民盡快通過。


    於是自東向西形成了一列壯觀的車龍,我軍的高空偵察機發現了這一良機,招來了攻擊機群幾乎像點名一樣逐個摧毀這些根本無法機動的戰車。


    那些民車剛想過來,一看前麵的軍車紛紛爆炸起火,更是亂成一團。


    增援的印軍短期內根本無法使用這條公路了。


    北京 國務院新聞中心 19:00今天向全球實況轉播的關於中印邊境衝突的新聞發布會肯定將創造新的收視率記錄。


    這倒不全是中央電視台的魅力造成的。


    西方的媒體從9月2日起連篇累牘地報道中印邊境戰爭的消息,他們繪聲繪色地展示了阿帕奇、“基沃瓦勇士”、“休伊”直升機的優良性能,聲色俱全地報道印軍陸航集團軍的龐大的武裝直升機群的壯觀的出擊場麵和出色戰績。


    僅以2天的猛烈攻勢就收複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兩大重鎮,並“基本”(西方媒體以往總是諷刺我國媒體說“基本”實現了xx,就是表示xx沒有實現,現在終於也明白了“基本”這個詞匯的妙用)奪回了原第五整編山地師的基地。


    當然也少不了印軍繳獲大批重型火炮的錄像,我軍墜毀直升機和毀傷的戰車的鏡頭。


    不少資深專家指出:印度在西方支持下組建的陸航集團軍擁有近千架重型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是在世界屋脊上進攻的利器,改變了高原險峻地區作戰的模式。


    中國雖然有性能優越的電動直升機,但數量上完全不敷使用,而且後勤方麵也不容許部署如此眾多直升機。


    專家們斷言,中印邊境戰爭的結束將比人們預料的快得多。


    而中國的媒體隻是簡單地報道:9月2日報道“前方將士正在浴血奮戰,抗擊印軍的反撲。


    在大量消滅印軍的有生力量後,我軍轉移到更有利於防禦的陣地。”


    9月3日宣布了“為了保護城區的建築設施,暫時退出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


    今天的早新聞廣播了“印軍的突擊隊深入我國境內,對阿克賽欽地區和班公湖東部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我國邊防部隊正在抗擊印軍的入侵。”


    我國政府發表了嚴正聲明,警告印度政府進一步擴大對我國的侵略決不會有好下場,試圖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壓服中國人民的罪惡陰謀必將破產。


    我國邊防部隊完全有能力保衛自己的神聖領土。


    印度政府則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聲稱“自古以來”阿克賽欽地區和整個班公湖地區就是印度的“神聖領土”,收複這些地區是印度邊防部隊的責任。


    印度邊防部隊還將以強有力的行動將入侵我國“阿魯那恰爾邦”和“錫金邦”的中國軍隊驅逐出去。


    不過到了下午就不再有印度媒體興高彩烈的“勝利消息”的報道了。


    西方媒體也察覺了這個微妙的變化。


    到下午16:30時印度政府突然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中國入侵軍“深入”入侵印度領土,向列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造成大量平民的傷亡。


    這條消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可是由於中印雙方嚴密的新聞封鎖,得不到絲毫的第一手詳細消息。


    西方公眾被吊起了胃口,自然急於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中國的公眾更是焦急萬分,自從東部大捷後,大家已經習慣於前線接連不斷的勝利消息。


    這二天官方突然不再公布具體的戰區新聞了,從國外網站上和衛星電視上看到的都是不利的消息,印軍竟然一下子得到了1000多架高性能的美製直升機。


    而且在戰役發起的第1天我軍就連丟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兩大重鎮。


    今天居然讓印軍突擊到阿克賽欽和班公湖的東部,從地圖上一看就知道新藏公路已經被攔腰切斷。


    這個仗怎麽再打下去啊。


    不過那些軍事專家的分析總算讓大家安心些了,首先印度並未報道殲滅了哪些師級、團級單位,陸航集團軍的特點是以長途奔襲來圍殲對方有生力量的,這算什麽大勝呢;其次也沒有報道印空軍以多大比分擊落敵機。


    印度政府的“譴責”聲明總算讓大家放心了一些,我軍的突擊比印軍的似乎還遠了一些呢。


    不過實情如何還是不得而知。


    今晚總算可以揭曉謎底了。


    不過大家都預測一定是好消息。


    一見到滿臉笑容的章部長和何副部長坐上發言人位置,大家就知道有大把的好消息了。


    首先由章部長宣讀了政府聲明,然後說:“我們是說到做到的,印度政府試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依靠大量的新式武器來扭轉敗局,這完全是徒勞的。


    隻有和平談判才是解決衝突的唯一途徑。


    下麵請何上將來介紹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情況。”


    會場一陣**,攝影記者都在搶最好的角度,文字記者則準備記下最精彩的語句,好搶先發出生動的報道。


    何上將的話一下子抓住了觀眾的心:“在攻占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兩大重鎮後,印軍今天淩晨大規模出動陸航集團軍入侵我阿克賽欽和班公湖地區,企圖依靠外部勢力提供的先進武器,通過擴大衝突範圍來挽回敗局。


    這完全是徒勞的,到12:00這二股入侵的印軍陸航部隊被我邊防部隊全部殲滅…”會場上響起的熱烈掌聲打斷了他的話。


    隻見他做了個手勢,會場頓時靜了下來,大屏幕上展示了大批印軍戰俘走向集中地點的鏡頭,還有我軍戰士登上繳獲的步兵戰車揮舞軍旗的鏡頭。


    何上將接下來的話更令全場震驚:“細致的觀眾肯定會發現在戰場上沒有發現一架毀損的直升機,陸航突擊隊怎麽會沒有武裝直升機呢?告訴大家,我軍神勇的特種兵團,已經把印軍陸航集團軍第一波突擊部隊的500多架各型直升機完整地奪到手了。”


    大家都愣住了,會場一下子靜了下來。


    馬上響起了暴風驟雨般的掌聲。


    全國民眾如癡如醉地看著電視屏幕上展示的大批阿帕奇、oh-58d和ch-47騰空而起的壯觀場麵,那些前兩天看著還十分憎恨的直升機,現在似乎十分可愛了。


    畫外音:“特種兵團繳獲的這些直升機在完成了奇襲任務後,正在撤往後方基地,它們將進行技術改造。”


    畫麵又切換到一個機場隻見4架c-130j和一批米格-21先後升空,畫外音:“我軍特種兵團在收複楚舒勒野戰機場時還繳獲了4架美製c-130運輸機和20架戰鬥機。”


    記者們與電視觀眾一樣看得如癡如醉,以致何上將的下列報告不再能讓他們再激動起來了:“我軍已殲滅了攻入 ‘天鷹一號’基地-原印軍第五整編山地師基地-的印軍,已經包圍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地區的印陸航集團軍第1旅的殘部、35裝甲步兵師、第五整編山地師餘部和西線北部集群司令部。


    向楚舒勒反撲的印軍中部集群的重要後勤通道已被切斷,它的陸航第2旅殘部、第73輕步兵師和137步兵師已落入包圍圈。


    在西線南部入侵我國的印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被阻截在巨哇、波林三多、紮達一線。


    “從喀拉昆侖山到岡底斯山的千餘公裏的戰線上我軍的反擊作戰阻遏了開戰以來印軍最大規模的攻勢作戰。


    我軍初戰告捷。”


    不過接下來的戰績再次引起了轟動:“西線我空軍在淩晨第一波的反擊中就擊落了270多架印軍戰機,包括3架美製e-3預警機,截至北京時間18:00,總共擊落了320架。


    湧現了22名新的 ‘空中英雄’,超級空中英雄王希成創下了擊落17架敵機,擊傷12架的最新記錄。”


    何上將的報告再次被雷鳴般的掌聲打斷。


    “我軍的空中勇士們牢牢地掌握了戰場的製空權,有力地保障了地麵反擊戰的順利展開。


    東線印軍的大規模反撲也被我軍阻遏。


    前方目前仍在激戰,我軍反擊戰的勝利是指日可待的。”


    乖乖,320架!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國家擁有這麽多的戰鬥機呢。


    一天就被幹掉了。


    在舉世聞名的“六天戰爭”中以色列在第一天的二輪空中突擊中也不過摧毀304架埃及戰機。


    我軍真是神了。


    主持人請大家提問題。


    “你們又入侵列城,還造成了大量平民的傷亡。


    中國軍隊到底要占領多少印度的領土呢?”會場上又響起了印度記者斯黛麗尖利的聲音。


    不過鑒於印度人遭受了那麽慘重的損失,在場的中國記者都很大度地笑著看她。


    何上將更是神定氣閑地答道:“印度政府的聲明是顛倒是非的傑作,我軍根本沒有攻擊列城市區,打擊的是列城東南方的印軍後勤基地。


    攻擊我國阿克賽欽地區和班公湖地區的印度侵略軍就是從這裏出發的,這有我軍繳獲的印軍文件和俘虜的證詞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至於列城的居民為逃避戰火,在混亂中造成的傷亡,則完全是印度政府的責任。”


    新聞發布會在在場中國記者和全國電視觀眾,以及全世界華人的歡笑聲中結束。


    3天後,“藏羚羊”戰役也以我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取得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繳獲了524架各型直升機,還從戰場上吊運回來49架輕傷墜落的阿帕奇和oh-58,隻要換上電動旋翼,稍事修理就能恢複飛行的。


    印軍損失了489架各型戰機,約占印軍軍機總數的五分之二。


    成建製地殲滅了剛恢複的第五整編山地師、35裝甲步兵師、127師、137師、73輕步兵師、112師。


    被吹噓為世界第一的陸航集團軍,栽人栽到家了,居然被對手繳走了500多架直升機,作戰部隊被殲滅了三分之二,第2陸航旅被全殲。


    戰線又恢複到了戰役前的原狀。


    當我軍從列城撤退時,幾乎動員了戰區的所有運輸機和運輸直升機,把列城基地龐大的物資儲存搬運一空。


    由於我軍也有同型的防空導彈,所以技師們把那些sa-15、sa-17和通古斯卡彈炮合一係統分解後裝上了運-14。


    油庫的燃油就讓加油機和專用運油機的飛行員忙得兩眼發黑。


    24小時的連續起降作業,對我軍的戰術空運力量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據事後的統計,空運作業的強度超過了著名的“柏林空運”。


    基地中儲存的大批炸藥,派了大用處,被工兵用來徹底炸毀了這個基地的洞庫、跑道、停機坪、塔台和上下水道等設施,從列城到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的公路也被徹底摧毀。


    至少在半年內印軍別想利用這些設施。


    這次戰役對印軍士氣的打擊是空前的,在完全占據後勤優勢、兵員優勢、武器的數量優勢,雨季又是在高強度的期間,居然敗得如此的慘。


    拉格諾中將立即提出了辭呈,陸軍參謀部還沒有批準。


    關鍵是下一步怎麽辦?此戰在國際上的反響是巨大的,由於西方媒體的努力,幾乎世界每個角落都知道印度的全麵勝利,中國遭受滑鐵盧式的失敗已是“指日可待”了。


    可是“指日”後,印度卻遭受了慘重的失敗。


    那些“資深”軍事專家隻得另給說法了。


    不過一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退役美國將軍的分析還算客觀:“…對印軍的所謂兵員上的‘優勢’必須有客觀的評價,從開戰以來,印軍損失了大批有經驗的戰機和直升機飛行員,陸軍的12個精銳的整編山地師被殲,雖然通過人員的緊急培訓,戰機和直升機飛了起來,第五整編山地師也恢複了建製。


    可是他們怎麽能與那些身經百戰的中國軍人抗衡呢。


    “當然,中國陸軍一向以戰術靈活,敢於深入敵後穿插,圍殲敵軍而著稱於世,看來他們保持了這一傳統。


    當年在朝鮮戰爭中,不少美軍的師、團級單位都是憑借絕對優勢的空中打擊力量才突出重圍的。


    印軍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旦被包圍,就很慘了。


    這次戰役再次顯示了中國陸軍在世界上不可動搖的強勢地位。


    印軍與他們根本不處於同一級別。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