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八


    袁鏡儀問孫青銅是否沒有必要這樣說他,畢竟夏青鷓一把年歲屈尊結交很不容易了。孫青銅道:“東家,你不是眾家學徒,你是咱們瑞昌的東家,不能誰都可以過來指點指點你。這個夏青鷓一把年紀,又是當地人,他真有本事,必然名聲在外,不用親自奔走結交晚輩。他不是平易近人,他是為老不尊,這都什麽時候了,他還有心思賣弄他的著作?且真心幫助你的話,也不必裝作熱情洋溢,當著這許多拳家的麵前,好似你有了什麽成就,都有他的幫助的一般。擔風險的是咱們,他卻隻需一張嘴,往後怎麽說怎麽寫,還真得指教指教他。忙正事吧。”


    見過郭維翰,問起了西口擂的情形,袁鏡儀如實相告,郭維翰道,把明珠搬走了倒是好事,她沒事就與郭書嫛鬥嘴,惹得一撥孩子吵吵鬧鬧的。袁鏡儀就要責備郭書嫛,郭維翰道,郭書嫛做得很好,就是華明珠驕橫跋扈,最好在西口多拖她幾日。


    說起盛昌尚家,郭維翰一陣搖頭,尚燕虎可能是練功遇到了瓶頸,或者事業受到了挫折,越地浮躁狂亂了,也就華明珠能伏得住他。擂台本來就是明日開幕,但他提前就站在台上與人私鬥,逼著擂台提前開張,他兄弟呂衣淩出手狠毒,挑戰他的都被打斷骨節後硬踹下去。不過你的兄弟龐秋實也不是熊漢,隻是抱拳頂肘一招就裂了好幾個人的胸骨,看傷勢治好了也是羅鍋。


    長喜、永慶跟著華明珠去西口了,王樹茂向袁鏡儀告狀,道你們盛昌分號那個尚二少爺太可惡了,私底下專門找心意門的學徒切磋,長喜他們對武藝的感悟還不深,以為拳手到位就如何如何了,結果尚燕虎根本不管你防與不防,沒臉沒鼻子的就是一通巴掌,你胳膊擋著他照抽不誤,打得哥幾個一頭一頭地栽崴;硬上步衝就會挨上蹬腿,蹬胸切喉的根本貼不上去,打過後迎麵骨都是一片青疙瘩;即便是縮成一團,他都把你當球踢,掃著下盤就是栽,掃著腦袋還是栽。把長喜幾個打得都不想練武了,又怕受訓不敢說。你可得給咱們報仇啊!因為,尚二小子說了,打得就是袁鏡儀的師兄弟。


    袁鏡儀想,這些孩子,一直活在先人的光輝裏,還以為紮個架子就周全了呢,天生的本能都練沒了。小時候抓雞,最愁那雞四下撲棱,最好收拾的就是一嚇唬就縮在地上的草雞。紮個草雞的架子,以為胳膊一擋就護住了,這不是找揍嗎?長喜幾個現今的拳架,就站著給他打,他都弄不動人家,而尚燕虎的腿力與刁鑽,一照麵踢碎他們咽喉不是難事。


    尚燕虎這小子,出氣是其一,利用這幾個孩子天真,琢磨心意拳的門道才是主要的。袁鏡儀知道,與尚家的一戰在所難免,尚燕虎狂,跟上次門前出手有很大關係,他也在努力過那個坎。不過安晉元提出了一個問題,一直以來總鏢局都在宣傳推舉新人,這短時間尚燕虎真是出盡了風頭。早先是廣盛、昌隆、6合、同興四杆鏢旗,現在尚燕虎又單單挑起了一杆“盛昌”來,作為老幫也不好束縛他。


    事情緊急,議會也就在飯桌上同時進行了,為了應對打擂,夥食相對平時就講究而簡單了。郭維翰領一桌,安晉元領一桌,按著年紀分開,大多人袁鏡儀都見過了,夏青鷓也在郭維翰一桌。尚燕虎一行沒有隨同,找地方吃小灶去了。


    安晉元立業較早,但年歲不長,還在喜結同道的時節,自賒旗鎮護鏢,一路上對袁鏡儀印象很好,也願意與這樣的人結為兄弟。眾人圍著火鍋商議明日的程序,安晉元道:“明日開擂,你可得準備一台好戲,既不能被尚燕虎壓住,又不能跟他一樣。”


    同席的袁承興也是這個意思,“如果不是為了大局,我早就一把抓斷他的鎖骨了。”


    袁鏡儀想了想道:“明日開‘千斤秤’吧。”


    袁承興心中一陣翻騰,驚歎道:“你是說,張鋌芳那個玩物?”


    西幫鏢師也都起了興致,問道:“心意拳練功,不是不用器械麽?”


    真是同齡排輩,河南一支比山西一支要晚上不少。雖然河南一路幾近單傳,但是真傳弟子的成藝時間都很短,而且很多是友人傳承,年歲本來差得就不大,所以這一支人枝不旺,但卻間隔不長。若非形意門一支傳承展很快,戴家到現在都是戴二閭頂著門戶,比河南少傳好幾代。


    因為心意拳拳功一體,所以不必運用器物輔助練習,但在演變過程中,卻也出現了兩樣可以輔助練功的兵器。一是李洛能先生依著拳理反演出了步兵槍架,可以利用大杆子的彈性反練筋骨,與身體裏的“大槍”互為功用。


    而買壯圖的恩師張聚,卻將那滾裹崩彈的勁法合進了大二截棍裏,將大槍一分為二,陰陽互變,又反用二截棍不易控製的特性反練筋骨彈抖之力,將拳械套路化繁為簡,功用一體。


    心意拳本是崇尚簡直的拳法,本不提倡依賴器械,但感悟一通,外物又確實有助於體驗,所以在一個階段上,非但行走坐臥都能練功,隨手拈來一個玩物也有助於長進。千斤秤也是這樣的一個玩物。


    孟振嶺剛到周口時顯了絕技,張鋌芳非常不服,找孟振嶺比武。孟振嶺道,我一個劈拳一千斤,我怕一拳打死你。張鋌芳不服,問你稱過嗎?孟振嶺道,當然稱過。張鋌芳氣憤而回,苦練熊形拍把。後來找秤匠做了一掛鐵鎖巨秤,名為千斤秤,就架在寨西的矮牆上,一頭的鐵鉤上掛上了三條三百斤的石質子(武舉科考題目“獻印”用的方石墩)。張鋌芳對頭稱出了一千斤,標上記號每日苦練。開始利用撬杠之理,一斤一斤的往上秤,而後逐漸靠近標記,最後練的一把上去,砣子離地。


    如果袁鏡儀有這個本事,那固然不錯,一把便能打出心意拳的威風。就心意拳來說,拳力強勁還不算有成,能做到拳勁貫出後能盡入彼身不帶回返才行。這也是心意拳法之長。先以裹橫之法拿死對手,讓出一絲間隙衝入拳勁,有多大分量全部給他鑿進去。


    這三樣物件,檢驗的確是心意拳的三種力道。形成這類練法,也是因為心意拳秘不示人,往往是獨自單練的結果。


    二截棍最能體現的是寸勁、明勁。不讓梢節反誤自身,還隻是初級階段,勁力得能一把落於一點,而這一點又能在棍身自由竄動,這才算是運用嫻熟。這需要腰身與手臂的完美配合,利用根節的帶動調整梢節的回圈,使得原先的力點在飛旋中轉變移動。而且周身皮膚也要高度敏感,因為許多力,甚至是利用肌肉的反力崩彈。到時一條軟棍卻能抓能捆,長短兵器皆可破。丟了器械,將手臂轉為棍節,也就可以拳棍通用了。


    而大槍最能體驗的是根勁、暗勁,在白蠟大杆顫滑彈抖的返勁中找尋運化之法,練成後大槍如同手臂一般靈活。順著感覺往上求索,借用杆身難以駕馭的韌性強化筋骨,將丈八大杆漸漸躬縮,最後化到筋骨裏,身子也就煉成了大槍的形態,再用短兵都就更加順手了。所以形意門練槍不用槍,使刀劍的高手反而更多。


    不提倡器械,是因為找勁雖然好,但畢竟是兩手把持,無論力從哪出,最後都是匯集於手,而拳法追求上卻是要七星並用,所以這槍棍就落成配角了。


    因此也就看出了兩脈風格的分別,心意拳滾裹崩翻,形意拳順活崩彈。而這千斤秤最能體現的,卻是兩者的結合。能將千斤的分壓住,非沉墜勁十分到家不可。而人身的分量也不過一二百斤,因而又必須借助一把重擊時的分量,而這一把分量又必須打透,這就要將拳打人的三層勁力反過來用:拳打人時,縱步衝撞,透勁直入,而後紮住架子,自然化出撼勁。而壓住秤杆,則先要以透勁重擊撼動秤杆,而後以厚勁打翹秤杆,再以沉勁壓住秤杆。能壓住秤杆,就得借用縮身團聚之整力,這不是一般拳家能練出來的。


    聽到厲元福講解武藝演練,袁鏡儀也用了心思,最直觀的當屬這千斤秤。不過張鋌芳當時跟現在情況不同,他隻為與孟振嶺賭氣。其實一拳打出千斤力,許多拳家都可以做到,但一拳轉瞬即逝,秤鉤一翻便過去了,可能許多觀眾都來不及看清,所以要想打出效果,必須定住一個狀態,讓人看清。若講扛起千斤力,許多力士也能做到,但壓起千斤力卻難了,往上擎,兩腿撐著地,壓不垮就成,但往下壓,分量不及壓稱砣,人就給它掀起來了。


    心意把束展不分家,束縮越團小崩展越猛烈,是形式上的模仿還是筋骨注定的變化,用這秤一稱就稱出來了。這其中的返力一起一落重過千斤,硬用身子給壓住,對身體的傷害不亞於車裂。


    袁鏡儀選擇打千斤秤也是有用意的,打外人好打,關鍵也是為了震懾同行。打千斤秤非鷹捉把不可,而鷹捉把是心意門最神奇的一把。入手是鷹捉,基礎是鷹捉,而最難練的又是鷹捉。無論是多大的高手,每一次打鷹捉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進步。鷹捉把也就是最能檢驗心意功力的一把。


    袁鏡儀起手打了三年鷹捉,而且是在孟振嶺的監督下,走的單純筋骨崩炸力,而不是靠著三催慣性晃出來的慣性力。出手就帶著捕捉困身之意,這就是許多門人不具備的。鷹捉叫捉不假,但卻是以墜翻勁為根基,墜勁出的又先是頭肩一打。這一打出來的是七拳之中最重的一拳,殺傷力甚至在虎撲之上。七拳打法以頭肩為先,這就將心意古拳跟其他拳法分別開了。


    鷹捉先出頭把藝,頭把藝出來了肩打也就出來了,這一膀打如斧凶猛,將與腰等粗的樹木一肩打顫是正常的事情。難處是在打空時也能把渾身的分量墜住,勒馬停風動靜由己。這才是真正的踩意體現,五絕中,踩在撲先。這一把拳勁傳到手上,也就是鷹捉了。由鬆沉而得剛猛,打人時一扯既翻,這是大巧若拙,就是憑著力氣欺負人又能怎地。


    頭把藝為心意收尾一把,雷聲也生在此,實際雷聲一直在蘊含震顫之中,隻是到此猛烈處出,以為終止,又以為循環往複,有“復以雷聲”之辭。所以雷聲又叫鷹捉雷聲,都是有因果的。頭把藝練出來難,化成劈拳更難,所以劈拳最吃功夫,特別難在躥縱勢出與定身收勢。不及虎撲的劈拳都不是劈拳,而傷不了人的虎撲,更不是虎撲了。


    實則劈拳比鷹捉是要高難的,頭把藝是原地打起落,練對了容易出勁,而且下盤不似劈拳那般吃力,而劈拳是合了很多技能而成,所以最為難懂,從這也就分了明、暗、化勁的區別。


    心意拳對外講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打法也是這樣的。但內在練的卻是心意一顫,**迸,稍節、中節都是根節的體現,而功力的高低,顯現在貫通的度上,練的也是骨節迸,而非抽身掄臂,這個力方式若是分了收與,就被稱為束與展了。嘴上說束展,嘴上說一貫之力,但表現的還是擰身鬆拳的常態力,便不能自誇得了心意真傳。說形意拳更合拳論所述的內勁規矩,正是因為形意拳的功架,是刻意去壓縮這個傳動過程的。


    所以形意門教徒弟時,先是從鑽拳起手,束勁到了,展勁也就容易體會了。快馬重刀一合,劈拳也就找著感覺了,起落鑽翻也都就有了,少了腦子的迷惑,再練其他也就容易理解。如果是不好拒絕的外人,則多是從劈拳起手,越練越迷,最後隻會落成站樁的架勢,傳了等於沒傳。


    此藝本來就出自張府,所以袁鏡儀有這個自信。雁門擂隻是個開端,之後還有更凶險的事情跟隨其後,所以雁門擂立威隻是順帶的結果,而不是目的。許多武林人物都想借此搬到戴家,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有驚無險地跟自己過過手,所以袁鏡儀就越想用這凶狠的一把震懾武林,如此門外門內都會感到壓力,而自己也少了許多的周折。厲元福的指點才是正道。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賞票,最後衝一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武雷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萼奇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萼奇蘭並收藏真武雷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