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的數量有限,周平就算三頭六臂也沒法在一個月之內建起可以容納萬人的營房,所以招募來的錦衣衛新兵隻能住在帳篷裏。朱誠把錦衣衛的新兵分散布置在皇莊裏,每500人為一營。建設臨時營地的時候,推平了不少長勢良好的冬小麥,讓不少佃戶直歎可惜。
不過,這些失地農民很快就體會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至理名言。他們被皇莊招為農業工人,過上了旱澇保收的生活。隻要每日按時上工,努力勞作,每個月就有1兩銀子的月錢,一年就是12兩,等於豐年在農田裏勞動一年的收入。
農業工人發現他們工作的地方很奇怪,如同神話中的水晶宮。這些房子裏的牆壁和房頂都是用透明的水晶製成,陽光可以照射進房間,淒風苦雨則被關在外邊。看了這房子,讓人感歎不愧是皇家莊園,出手果然闊綽。更讓人嘖舌的是,他們在裏麵居然還安裝了火爐,氣溫太低就點起火爐。開始工人們還以為是工頭們愛惜他們的身體,怕他們凍著。後來發現,他們收工後,火爐依然不熄滅,這才知道,這火爐是為了保持水晶宮裏的溫度,真是奢侈啊。
農業工人發現皇莊的新管事很和氣,就是不太懂農事,喜歡瞎指揮,居然在十冬臘月讓他們在水晶宮裏播種。雖然小麥的名字叫冬小麥,但也不是冬天播種的呀,真是外行指揮內行。不過,奇怪的是,這些種子居然還發芽了,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種過菜的農民一眼就認出了,這些嫩芽是青菜、菠菜、芹菜、黃瓜等的菜苗。
有些工人以為這些種子很特別,可能是新品種,便老著臉向朱誠討了些,種在房前屋後,精心照料,一天澆七八遍水,可是依然沒有動靜,這才對朱誠心悅誠服。(.好看的小說)
到了青菜快收獲的時候,客青青領著300人回來了。他們是最晚回來的一批,畢竟醫生在任何朝代都是稀缺資源,不太好找。
朱誠有些驚訝,客青青怎麽這麽厲害,找到這麽多願意從軍的醫生。一問之下才明白,客青青隻招收到了34名醫生和66名護士,剩下的200人是那兩個保鏢招的新兵,他們真是保鏢、招兵兩不誤啊。
時間不能再拖了,朱誠帶著大隊人馬,拖著兩大車青菜,和朱由檢一起進宮去拜見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看到兩車綠色蔬菜,樂得嘴都合不攏了。盡管他貴為天子,能吃到無數的山珍海味,但還是得受大自然的約束,像這種綠色蔬菜冬天還是吃得很少的。雖然明代已經開始有人嚐試用溫室種植一些蔬菜,但因為溫室的光線不好,隻能種植一些瓜果,青菜基本上是種不了的。當然,在江南一帶倒是有不少蔬菜,但是運到北京,十筐菜至少得爛掉九筐半。
魏忠賢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伸手摸了摸,還揪下一片菜葉,嚼了嚼,舍不得吐掉,直接生吃了下去。
天啟皇帝笑眯眯地說道:“朱誠,你真了不起。我說讓你種菜,原本是一句玩笑,想不到你居然真的為朕種出這麽多菜。”
天啟皇帝瞥見朱誠的表情不由大吃一驚,隻見朱誠不但沒有一點居功自傲的神色,反而愁容滿麵。再看看朱由檢,也是神不守舍,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
天啟皇帝問道:“你們怎麽了?”
朱誠“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朱由檢也跟著跪了下去。
天啟皇帝見二人跪在地上,心知出了大事,忙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朱誠道:“微臣有罪。”
天啟皇帝歎了口氣,問道:“你又惹了什麽麻煩?”
朱誠道:“征兵時不小心多征了點。”
天啟皇帝神色一鬆,道:“多幾十人不打緊,朕不是小氣的人。”
朱誠道:“不止。”
天啟皇帝又歎了口氣,道:“幾百雖然逾製,也不打緊,誰讓你是朕的誠弟弟呢?”
朱誠道:“十、十倍。”
天啟皇帝神色大變:“你招了一萬人?”
朱誠點點頭。
天啟皇帝大怒:“你究竟想幹什麽,想造反嗎?給你個千戶,你就敢招一萬人,那給你個將軍,你豈不是要把全國的兵都拿走嗎?”
天啟皇帝雖然天性寬厚仁德,但畢竟是皇帝,對任何可能威脅他帝位的人,怎麽肯輕易放過。他大喝一聲:“左右,將朱誠拿下,押入天牢。”
朱由檢急得眼淚都出來了,道:“皇兄、皇兄……”
魏忠賢也勸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天啟皇帝一甩袖子,去後殿了,朱由檢和魏忠賢急步追了上去。
天牢裏,朱誠被脫去官袍,換上一身囚服。天牢關的是重犯,準備的囚服都是大人的,套上後顯得異常落魄。
朱誠的衣服裏有幾錠銀元寶,牢頭搜到後,自然笑納了。
牢頭問道:“小子,運氣不錯嗬,這麽小的年紀就押入天牢,算是大明第一人啦,犯什麽事啦?”
朱誠道:“真想知道?我記得有一個大賢者曾經說過,好奇害死貓。我說出來容易,不過知道了就要陪我進來一起住。看你這麽誠心誠意地想知道,我就告訴你好了。”
牢頭忙擺手道:“我活得還算自在,你就一個人呆在裏麵吧。”
天牢的房間又髒又亂,因為尿桶還在裏麵,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朱誠坐在地上,抬頭看著天花板。自己還是過於著急了,萬名士兵,對皇權的威脅太大了,但是他又不得不這樣做。現在是天啟一年,崇禎二年十月,建奴將第一次入關,如果不在這期間訓練一支強兵,如何禦敵於國門之外?這中間有九年,雖說訓練一支勁旅有四年足夠了,不過五年後,朱由檢已經十五歲了,那時擴大規模招兵,盡管兄弟情深,但天啟皇帝還是會暗起猜疑之心。現在朱由檢隻有十一歲,招多了兵,大家隻會認為是小童做錯了事,沒有誰會認為他有不臣之心。
朱誠就是想趁朱由檢年幼的時候,組織一支強有力的武裝力量。沒想到,還是犯了天啟皇帝的大忌。關在牢裏,朱誠不怕;朱誠怕的是,天啟皇帝強令他解散新招募的士兵。這些士兵,他一個個全部檢查過,都是好苗子啊。
朱誠正想著,一個披著黑色鬥篷的人來到監獄。他定睛一看,竟是李永貞。
李永貞道:“魏公公打發我來看看朱大人。他讓你放寬心,現在他和朱由檢正在聯手勸皇上。皇上態度已經有所轉變,這幾天就會把你放出來。”
朱誠看著李永貞,感動得眼裏泛起淚花,道:“魏公公既然在勸皇上,怎麽會有時間派你來探望我呢?”
李永貞默然一會兒,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朱大人真是聰明透頂,的確沒人派我來,是咱家自己來的。我偷偷聽了一下他們的對話,知道皇上的態度已經軟化,所以先來報信,讓朱大人安心,不要急出毛病來。”
朱誠道:“你拿我當朋友,我也拿你當朋友。以後有什麽事,盡管找我。”
李永貞打開帶來的食盒,裏麵有酒有肉。
酒是米酒,肉是牛肉。
朱誠道:“一個人吃多沒勁哪,當我是朋友,就陪我一起吃吧。”
酒入愁腸愁更愁,朱誠今生第一次喝醉了,他搖著鐵門大喊道:“空有報國之誌啊,空有報國之誌啊!”
接著朱誠抱著鐵柵欄熱淚滾滾。
李永貞勸道:“得過且過吧。大明有那麽多人,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還是安心地過你的小日子吧。”
牢頭拎著皮鞭過來了,嘴裏還罵罵咧咧的:“哪個混蛋在大喊大叫啊,吵得本大爺不得安生。”
李永貞瞪了牢頭一眼。
牢頭認出了這是宮裏的掌權太監,嚇得拋掉鞭子,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李永貞勸了朱誠幾句,便告辭而去。臨走時,一再叮囑牢頭好好照看朱誠,說朱誠如果掉了一根頭發,就要牢頭好看。
牢頭鬱悶得想仰天長嘯,心道:“這天牢怎麽關進了一位大爺,都這樣,我們獄卒還活不活啦。”
突然,他想到,自己還從朱誠的身上搜出了不少銀子,看樣子不能留了,得趕緊放回他的官袍裏去。
不過,這些失地農民很快就體會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至理名言。他們被皇莊招為農業工人,過上了旱澇保收的生活。隻要每日按時上工,努力勞作,每個月就有1兩銀子的月錢,一年就是12兩,等於豐年在農田裏勞動一年的收入。
農業工人發現他們工作的地方很奇怪,如同神話中的水晶宮。這些房子裏的牆壁和房頂都是用透明的水晶製成,陽光可以照射進房間,淒風苦雨則被關在外邊。看了這房子,讓人感歎不愧是皇家莊園,出手果然闊綽。更讓人嘖舌的是,他們在裏麵居然還安裝了火爐,氣溫太低就點起火爐。開始工人們還以為是工頭們愛惜他們的身體,怕他們凍著。後來發現,他們收工後,火爐依然不熄滅,這才知道,這火爐是為了保持水晶宮裏的溫度,真是奢侈啊。
農業工人發現皇莊的新管事很和氣,就是不太懂農事,喜歡瞎指揮,居然在十冬臘月讓他們在水晶宮裏播種。雖然小麥的名字叫冬小麥,但也不是冬天播種的呀,真是外行指揮內行。不過,奇怪的是,這些種子居然還發芽了,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種過菜的農民一眼就認出了,這些嫩芽是青菜、菠菜、芹菜、黃瓜等的菜苗。
有些工人以為這些種子很特別,可能是新品種,便老著臉向朱誠討了些,種在房前屋後,精心照料,一天澆七八遍水,可是依然沒有動靜,這才對朱誠心悅誠服。(.好看的小說)
到了青菜快收獲的時候,客青青領著300人回來了。他們是最晚回來的一批,畢竟醫生在任何朝代都是稀缺資源,不太好找。
朱誠有些驚訝,客青青怎麽這麽厲害,找到這麽多願意從軍的醫生。一問之下才明白,客青青隻招收到了34名醫生和66名護士,剩下的200人是那兩個保鏢招的新兵,他們真是保鏢、招兵兩不誤啊。
時間不能再拖了,朱誠帶著大隊人馬,拖著兩大車青菜,和朱由檢一起進宮去拜見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看到兩車綠色蔬菜,樂得嘴都合不攏了。盡管他貴為天子,能吃到無數的山珍海味,但還是得受大自然的約束,像這種綠色蔬菜冬天還是吃得很少的。雖然明代已經開始有人嚐試用溫室種植一些蔬菜,但因為溫室的光線不好,隻能種植一些瓜果,青菜基本上是種不了的。當然,在江南一帶倒是有不少蔬菜,但是運到北京,十筐菜至少得爛掉九筐半。
魏忠賢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伸手摸了摸,還揪下一片菜葉,嚼了嚼,舍不得吐掉,直接生吃了下去。
天啟皇帝笑眯眯地說道:“朱誠,你真了不起。我說讓你種菜,原本是一句玩笑,想不到你居然真的為朕種出這麽多菜。”
天啟皇帝瞥見朱誠的表情不由大吃一驚,隻見朱誠不但沒有一點居功自傲的神色,反而愁容滿麵。再看看朱由檢,也是神不守舍,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
天啟皇帝問道:“你們怎麽了?”
朱誠“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朱由檢也跟著跪了下去。
天啟皇帝見二人跪在地上,心知出了大事,忙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朱誠道:“微臣有罪。”
天啟皇帝歎了口氣,問道:“你又惹了什麽麻煩?”
朱誠道:“征兵時不小心多征了點。”
天啟皇帝神色一鬆,道:“多幾十人不打緊,朕不是小氣的人。”
朱誠道:“不止。”
天啟皇帝又歎了口氣,道:“幾百雖然逾製,也不打緊,誰讓你是朕的誠弟弟呢?”
朱誠道:“十、十倍。”
天啟皇帝神色大變:“你招了一萬人?”
朱誠點點頭。
天啟皇帝大怒:“你究竟想幹什麽,想造反嗎?給你個千戶,你就敢招一萬人,那給你個將軍,你豈不是要把全國的兵都拿走嗎?”
天啟皇帝雖然天性寬厚仁德,但畢竟是皇帝,對任何可能威脅他帝位的人,怎麽肯輕易放過。他大喝一聲:“左右,將朱誠拿下,押入天牢。”
朱由檢急得眼淚都出來了,道:“皇兄、皇兄……”
魏忠賢也勸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天啟皇帝一甩袖子,去後殿了,朱由檢和魏忠賢急步追了上去。
天牢裏,朱誠被脫去官袍,換上一身囚服。天牢關的是重犯,準備的囚服都是大人的,套上後顯得異常落魄。
朱誠的衣服裏有幾錠銀元寶,牢頭搜到後,自然笑納了。
牢頭問道:“小子,運氣不錯嗬,這麽小的年紀就押入天牢,算是大明第一人啦,犯什麽事啦?”
朱誠道:“真想知道?我記得有一個大賢者曾經說過,好奇害死貓。我說出來容易,不過知道了就要陪我進來一起住。看你這麽誠心誠意地想知道,我就告訴你好了。”
牢頭忙擺手道:“我活得還算自在,你就一個人呆在裏麵吧。”
天牢的房間又髒又亂,因為尿桶還在裏麵,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朱誠坐在地上,抬頭看著天花板。自己還是過於著急了,萬名士兵,對皇權的威脅太大了,但是他又不得不這樣做。現在是天啟一年,崇禎二年十月,建奴將第一次入關,如果不在這期間訓練一支強兵,如何禦敵於國門之外?這中間有九年,雖說訓練一支勁旅有四年足夠了,不過五年後,朱由檢已經十五歲了,那時擴大規模招兵,盡管兄弟情深,但天啟皇帝還是會暗起猜疑之心。現在朱由檢隻有十一歲,招多了兵,大家隻會認為是小童做錯了事,沒有誰會認為他有不臣之心。
朱誠就是想趁朱由檢年幼的時候,組織一支強有力的武裝力量。沒想到,還是犯了天啟皇帝的大忌。關在牢裏,朱誠不怕;朱誠怕的是,天啟皇帝強令他解散新招募的士兵。這些士兵,他一個個全部檢查過,都是好苗子啊。
朱誠正想著,一個披著黑色鬥篷的人來到監獄。他定睛一看,竟是李永貞。
李永貞道:“魏公公打發我來看看朱大人。他讓你放寬心,現在他和朱由檢正在聯手勸皇上。皇上態度已經有所轉變,這幾天就會把你放出來。”
朱誠看著李永貞,感動得眼裏泛起淚花,道:“魏公公既然在勸皇上,怎麽會有時間派你來探望我呢?”
李永貞默然一會兒,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朱大人真是聰明透頂,的確沒人派我來,是咱家自己來的。我偷偷聽了一下他們的對話,知道皇上的態度已經軟化,所以先來報信,讓朱大人安心,不要急出毛病來。”
朱誠道:“你拿我當朋友,我也拿你當朋友。以後有什麽事,盡管找我。”
李永貞打開帶來的食盒,裏麵有酒有肉。
酒是米酒,肉是牛肉。
朱誠道:“一個人吃多沒勁哪,當我是朋友,就陪我一起吃吧。”
酒入愁腸愁更愁,朱誠今生第一次喝醉了,他搖著鐵門大喊道:“空有報國之誌啊,空有報國之誌啊!”
接著朱誠抱著鐵柵欄熱淚滾滾。
李永貞勸道:“得過且過吧。大明有那麽多人,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還是安心地過你的小日子吧。”
牢頭拎著皮鞭過來了,嘴裏還罵罵咧咧的:“哪個混蛋在大喊大叫啊,吵得本大爺不得安生。”
李永貞瞪了牢頭一眼。
牢頭認出了這是宮裏的掌權太監,嚇得拋掉鞭子,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李永貞勸了朱誠幾句,便告辭而去。臨走時,一再叮囑牢頭好好照看朱誠,說朱誠如果掉了一根頭發,就要牢頭好看。
牢頭鬱悶得想仰天長嘯,心道:“這天牢怎麽關進了一位大爺,都這樣,我們獄卒還活不活啦。”
突然,他想到,自己還從朱誠的身上搜出了不少銀子,看樣子不能留了,得趕緊放回他的官袍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