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誠對於兵工廠的製造進度相當不滿意,訓練之餘,他帶著信王、侍衛隊長魏良卿一起去兵工廠視察。
來到這個設在隱秘位置的兵工廠時,負責人李打鐵迎了出來。
看到李打鐵,朱由誠再次問了一個他問過無數次的話:“李師傅,真的沒有辦法澆鑄出火銃的銃管?”
李打鐵這次沒有像以住那樣搖頭,而是拿出了一朵鐵花,道:“朱大人反複問這個問題,我便試了試。看,這便是按照同等厚度鑄造的銃管,放了一銃後,火銃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朱由誠仔細看了看李打鐵手上的鐵花,老天,這哪裏是什麽鐵花,分明是一根銃管爆裂後扭曲而形成的古怪玩意兒。
“朱大人,如果要讓鑄造的銃管不易爆裂,那麽它的厚度應該是這樣的……”李打鐵吃力地從一個箱子裏搬出一個小炮模樣的東西。
朱由誠接過小炮,覺得手臂一沉。看看炮口,大小和火銃直徑一致,而厚度卻達到了驚人的一寸。
朱由誠不由驚道:“你確定這是火銃,不是小炮?”
“大人,這是我反複測試後,最薄的厚度。”
朱由誠放下小炮,心道,沒有鋼,看樣子是沒法鑄造火銃的。煉鋼找徐光啟肯定是沒有用的,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不過專攻農事,不會煉鋼。唉,可惜自己也不會呀。早知道會穿越,我就先去鋼鐵廠呆上一兩年。不過這個時代,大明的鑄造技術應當是領先世界的。一定能煉出好鋼,問題是究竟應該找誰來幫自己煉鋼呢?對了,明末有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是徐光啟,另一位是宋應星。(.好看的小說)
宋應星是江西袁州府人氏,被人喻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更為關鍵的是。他科舉多次失利,一輩子停留在舉人這個位置上。直到崇禎七年才混到江西分宜教諭一職。由此看來,他和馮夢龍、淩濛初一樣,是個非常好招攬的人才。
想到這裏,朱由誠臉上現出微笑。魏良卿看到他臉上的笑容。知道自己又該跑斷腿了。沒辦法,在場的人很多,但能作主的人隻有四個,朱由誠、信王、李打鐵,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現場看起來很閑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信王,另一個是自己。朱由誠不命令自己去跑腿,還能命令誰呢?
果然,朱由誠轉向他。說道:“魏隊長,你去王承恩那裏支取2000銀圓,跑一趟江西袁州府。尋找一位名叫宋應星的舉人,許他錦衣衛千戶一職,把他請到錦衣衛西鎮撫司。記住,宋先生有大才,請他的時候,一定要謙恭有禮。”
信王好奇地問道:“大才?難道宋先生也寫了什麽了不起的書嗎?”
“他正在編寫一本叫《天工開物》的傳世名作。不知道現在寫完了沒有。”
“哇,《天工開物》。這麽霸氣的標題,一定非常精彩。宋先生來了,我一定要討教一二。”
從北京到江西,一來一去要花上很長的時間,鑄造火銃的事情隻能暫時放一放。看到那如同小炮般的火銃,朱由誠心頭一動,對了,明末的鑄炮技術很高,正好徐光啟已經升任工部左侍郎,可以找他要一批步兵炮,不管打什麽敵人都用得著。
徐光啟教過信王幾年,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聽說去看望徐老師,信王非常高興,拉著朱由誠上街大肆采買了一番,這才拖著小半車禮物,登門求見。
徐光啟正在和孫元化爭論。孫元化向徐光啟要求鑄炮,支援遼東,而徐光啟則麵露難色,告訴他,工部用度不足,拿不出鑄炮的經費。
原來,經徐光啟推薦,孫元化已經升任工部郎中,主管兵器製造。孫元化是大炮狂人,初一上任,就大力鼓吹鑄炮。可惜明末財政緊張,捉襟見肘,連官員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哪有餘錢鑄炮。孫元化倒是願意餓著肚子鑄炮,可是他的俸祿連個炮身都鑄不出來。因此隔三差五,他就去找徐光啟要錢。
朱由誠微微一笑,孫元化的學究氣很濃,徐光啟雖然是工部左侍郎,卻不管財,找他能要到錢才怪呢。
“初陽(孫元化的表字)先生,不要著急,本官可以給你鑄炮的機會。”
“真的,”孫元化聽到有鑄炮的機會,喜形於色,一把抓住朱由誠的手,道,“你出錢嗎?你隻要出錢,我就能造出好炮。”
“當然是我出錢,我出雙倍的錢,你鑄好炮以後,送一半炮給我。”
“朱大人,”徐光啟冷然道,“你又是造銃,又是鑄炮,究竟打的什麽主意,你想造反嗎?”
“對呀,我差點忘了,你就在京郊,銃炮齊上,就算攻下北京城也不奇怪。”孫元化被點醒,以專家的視角補充道。
“皇上那麽信任我,我至於謀反嗎?徐先生和孫先生在京西皇莊呆過那麽久,應當知道錦衣衛效忠的是當今皇上,而不是我朱某人。柳先生的文宣稿件,你們也看過了,可有一句吹捧朱某的?要是攻打北京城,錦衣衛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我。”
說完,朱由誠在心裏補充了幾句:“明朝的皇帝是封建時代最慘的皇帝,兩位老祖——明太祖和明成祖被迫成為勞動模範,深更半夜還要批閱奏章。後來有了內閣,不要半夜加班了,可是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臣權太大,皇帝被管得實在太憋屈,辦點私事還要賄賂大臣。像明代宗朱祈鈺,立個太子,還要給大臣送錢。我傻呀,放著退休後的大明閑王不做,搶那個勞動模範兼道德標兵來做?”
徐光啟疑惑地問道:“那你為什麽要初陽為你鑄炮?”
“對呀,對呀。”有了徐光啟動腦筋,孫元化的智商急劇下降,變成了複讀機。
“這可是皇上的意思哦。京西皇莊升格錦衣衛西鎮撫司,你是知道的,但你不知道的是,皇上密令西鎮撫司擴軍至三十個千戶,還附帶一個醫護千戶。”
“把三萬精兵放在京郊,皇上究意是怎麽想的?”
“對呀,對呀。”
“唉,”朱由誠歎了口氣,“皇上是擔心孫老師呀。皇上令我訓練好軍隊,如果遼東局勢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就讓西鎮撫司突入遼東,將遼東將士——特別是孫老師救出來。”
“皇上終究是仁厚之君哪。”
“對呀,對呀。”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西鎮撫司需要一批步兵炮。”
徐光啟沒有說話,孫元化的智商恢複了,問道:“什麽是步兵炮?”
“所謂的步兵炮是輕型火炮,有兩個輪子,一名士兵就可以推動,射程在400步以上,既可以裝填實心鐵彈,又可以裝填開花炮彈。裝填實心鐵彈,用來打擊敵人的阻擊陣地或城門;裝填開花炮彈,用來大麵積殺傷敵軍。以前,大明把火炮固定在城牆上,用來守城,實在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孫元化沉吟道:“沒看出來,朱大人雖然沒打過仗,但對火炮的運用卻是出神入化。你給我出了個難題了,原來我鑄的炮大多都用了守城上,所以根本不用考慮重量,隻考慮射程。但朱大人卻要求炮能移動,這重量就不能過重,但控製重量,炮管又……”
丟下孫元化一個人考慮鑄炮的事,朱由誠、信王和徐光啟閑聊起來。
“朱大人,最近在忙什麽呢?”
“練兵,你也知道,西鎮撫司的兵沒經曆過沙場,所以現在著重練兵膽。”
信王插嘴,把朱由誠的魔鬼式訓練方式說了一遍,徐光啟聽得是嘖嘖連聲。
不一會兒,仆役送來一盤奇怪的食物。
朱由誠見到這種食物,不由地驚訝得站了起來,一把抓起盤子裏的東西。
他捧著食物仰天狂笑,一邊笑,一邊說:“哈哈,終於找到你了,終於找到你了!”(未完待續)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感謝偷菜大大投的月票,感謝各位訂閱的書友。)
來到這個設在隱秘位置的兵工廠時,負責人李打鐵迎了出來。
看到李打鐵,朱由誠再次問了一個他問過無數次的話:“李師傅,真的沒有辦法澆鑄出火銃的銃管?”
李打鐵這次沒有像以住那樣搖頭,而是拿出了一朵鐵花,道:“朱大人反複問這個問題,我便試了試。看,這便是按照同等厚度鑄造的銃管,放了一銃後,火銃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朱由誠仔細看了看李打鐵手上的鐵花,老天,這哪裏是什麽鐵花,分明是一根銃管爆裂後扭曲而形成的古怪玩意兒。
“朱大人,如果要讓鑄造的銃管不易爆裂,那麽它的厚度應該是這樣的……”李打鐵吃力地從一個箱子裏搬出一個小炮模樣的東西。
朱由誠接過小炮,覺得手臂一沉。看看炮口,大小和火銃直徑一致,而厚度卻達到了驚人的一寸。
朱由誠不由驚道:“你確定這是火銃,不是小炮?”
“大人,這是我反複測試後,最薄的厚度。”
朱由誠放下小炮,心道,沒有鋼,看樣子是沒法鑄造火銃的。煉鋼找徐光啟肯定是沒有用的,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不過專攻農事,不會煉鋼。唉,可惜自己也不會呀。早知道會穿越,我就先去鋼鐵廠呆上一兩年。不過這個時代,大明的鑄造技術應當是領先世界的。一定能煉出好鋼,問題是究竟應該找誰來幫自己煉鋼呢?對了,明末有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是徐光啟,另一位是宋應星。(.好看的小說)
宋應星是江西袁州府人氏,被人喻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更為關鍵的是。他科舉多次失利,一輩子停留在舉人這個位置上。直到崇禎七年才混到江西分宜教諭一職。由此看來,他和馮夢龍、淩濛初一樣,是個非常好招攬的人才。
想到這裏,朱由誠臉上現出微笑。魏良卿看到他臉上的笑容。知道自己又該跑斷腿了。沒辦法,在場的人很多,但能作主的人隻有四個,朱由誠、信王、李打鐵,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現場看起來很閑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信王,另一個是自己。朱由誠不命令自己去跑腿,還能命令誰呢?
果然,朱由誠轉向他。說道:“魏隊長,你去王承恩那裏支取2000銀圓,跑一趟江西袁州府。尋找一位名叫宋應星的舉人,許他錦衣衛千戶一職,把他請到錦衣衛西鎮撫司。記住,宋先生有大才,請他的時候,一定要謙恭有禮。”
信王好奇地問道:“大才?難道宋先生也寫了什麽了不起的書嗎?”
“他正在編寫一本叫《天工開物》的傳世名作。不知道現在寫完了沒有。”
“哇,《天工開物》。這麽霸氣的標題,一定非常精彩。宋先生來了,我一定要討教一二。”
從北京到江西,一來一去要花上很長的時間,鑄造火銃的事情隻能暫時放一放。看到那如同小炮般的火銃,朱由誠心頭一動,對了,明末的鑄炮技術很高,正好徐光啟已經升任工部左侍郎,可以找他要一批步兵炮,不管打什麽敵人都用得著。
徐光啟教過信王幾年,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聽說去看望徐老師,信王非常高興,拉著朱由誠上街大肆采買了一番,這才拖著小半車禮物,登門求見。
徐光啟正在和孫元化爭論。孫元化向徐光啟要求鑄炮,支援遼東,而徐光啟則麵露難色,告訴他,工部用度不足,拿不出鑄炮的經費。
原來,經徐光啟推薦,孫元化已經升任工部郎中,主管兵器製造。孫元化是大炮狂人,初一上任,就大力鼓吹鑄炮。可惜明末財政緊張,捉襟見肘,連官員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哪有餘錢鑄炮。孫元化倒是願意餓著肚子鑄炮,可是他的俸祿連個炮身都鑄不出來。因此隔三差五,他就去找徐光啟要錢。
朱由誠微微一笑,孫元化的學究氣很濃,徐光啟雖然是工部左侍郎,卻不管財,找他能要到錢才怪呢。
“初陽(孫元化的表字)先生,不要著急,本官可以給你鑄炮的機會。”
“真的,”孫元化聽到有鑄炮的機會,喜形於色,一把抓住朱由誠的手,道,“你出錢嗎?你隻要出錢,我就能造出好炮。”
“當然是我出錢,我出雙倍的錢,你鑄好炮以後,送一半炮給我。”
“朱大人,”徐光啟冷然道,“你又是造銃,又是鑄炮,究竟打的什麽主意,你想造反嗎?”
“對呀,我差點忘了,你就在京郊,銃炮齊上,就算攻下北京城也不奇怪。”孫元化被點醒,以專家的視角補充道。
“皇上那麽信任我,我至於謀反嗎?徐先生和孫先生在京西皇莊呆過那麽久,應當知道錦衣衛效忠的是當今皇上,而不是我朱某人。柳先生的文宣稿件,你們也看過了,可有一句吹捧朱某的?要是攻打北京城,錦衣衛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我。”
說完,朱由誠在心裏補充了幾句:“明朝的皇帝是封建時代最慘的皇帝,兩位老祖——明太祖和明成祖被迫成為勞動模範,深更半夜還要批閱奏章。後來有了內閣,不要半夜加班了,可是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臣權太大,皇帝被管得實在太憋屈,辦點私事還要賄賂大臣。像明代宗朱祈鈺,立個太子,還要給大臣送錢。我傻呀,放著退休後的大明閑王不做,搶那個勞動模範兼道德標兵來做?”
徐光啟疑惑地問道:“那你為什麽要初陽為你鑄炮?”
“對呀,對呀。”有了徐光啟動腦筋,孫元化的智商急劇下降,變成了複讀機。
“這可是皇上的意思哦。京西皇莊升格錦衣衛西鎮撫司,你是知道的,但你不知道的是,皇上密令西鎮撫司擴軍至三十個千戶,還附帶一個醫護千戶。”
“把三萬精兵放在京郊,皇上究意是怎麽想的?”
“對呀,對呀。”
“唉,”朱由誠歎了口氣,“皇上是擔心孫老師呀。皇上令我訓練好軍隊,如果遼東局勢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就讓西鎮撫司突入遼東,將遼東將士——特別是孫老師救出來。”
“皇上終究是仁厚之君哪。”
“對呀,對呀。”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西鎮撫司需要一批步兵炮。”
徐光啟沒有說話,孫元化的智商恢複了,問道:“什麽是步兵炮?”
“所謂的步兵炮是輕型火炮,有兩個輪子,一名士兵就可以推動,射程在400步以上,既可以裝填實心鐵彈,又可以裝填開花炮彈。裝填實心鐵彈,用來打擊敵人的阻擊陣地或城門;裝填開花炮彈,用來大麵積殺傷敵軍。以前,大明把火炮固定在城牆上,用來守城,實在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孫元化沉吟道:“沒看出來,朱大人雖然沒打過仗,但對火炮的運用卻是出神入化。你給我出了個難題了,原來我鑄的炮大多都用了守城上,所以根本不用考慮重量,隻考慮射程。但朱大人卻要求炮能移動,這重量就不能過重,但控製重量,炮管又……”
丟下孫元化一個人考慮鑄炮的事,朱由誠、信王和徐光啟閑聊起來。
“朱大人,最近在忙什麽呢?”
“練兵,你也知道,西鎮撫司的兵沒經曆過沙場,所以現在著重練兵膽。”
信王插嘴,把朱由誠的魔鬼式訓練方式說了一遍,徐光啟聽得是嘖嘖連聲。
不一會兒,仆役送來一盤奇怪的食物。
朱由誠見到這種食物,不由地驚訝得站了起來,一把抓起盤子裏的東西。
他捧著食物仰天狂笑,一邊笑,一邊說:“哈哈,終於找到你了,終於找到你了!”(未完待續)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感謝偷菜大大投的月票,感謝各位訂閱的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