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虎平解救百姓的時候,陳國齊也沒有閑著,他正在指揮士兵紮營。[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所謂送佛送到西,救人救到底。殺散叛軍容易,搭救百姓可不簡單。如果受傷百姓得不到醫治,傷口感染,死得慘不堪言,倒不如被叛軍一刀殺了來得痛快。所以朱由誠決定在這裏呆上一天,醫治完受傷百姓再走。
錦衣衛駐守一定要搭建營帳,這是鐵律。陳國齊晚了幾步,沒搶到拯救百姓的任務,搭建營帳的任務自然落到他的頭上。
喻嘉言已經準備好了手術刀——當然,他並不準備解剖那些可憐的百姓,而是運用從建奴身體上學來的知識,治療百姓。即使抓到罪當處死的叛軍,他也不會解剖。朱由誠把平定夷人叛亂定性為內部矛盾,既然是內部矛盾,那當然不能太殘忍。不過至於夷人叛軍的屍體怎麽處理,朱由誠就不管了。
還有兩三個營帳從裏到外,全是女性醫護人員,這是客青青提出來的。叛軍肆虐,青壯屬於戰略資源,不是被殺,就是被擄走,最慘的是老弱婦孺,他們受創最深。客青青設立女帳,準備給受傷的婦女治療。
營帳剛搭好,吳虎平就回來交令了。
四個五花大綁的叛軍被推進帥帳。
朱由誠瞥了這幾人一眼,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幾個人同時開口,不過嘰哩咕嚕,說的全是夷人的方言土語。
“吳虎平,有什麽好辦法?”朱由誠有些頭痛,如果沒有抓到敵軍還好,可是抓到敵軍卻不能審問。實在有些讓人不爽。
“大人,我們有翻譯。”吳虎平小心翼翼地說道,“村鎮的居民感激錦衣衛的救命之恩。願意加入錦衣衛。咱們的翻譯多得是。”
朱由誠看了他一眼,笑道:“是不是在村鎮裏發現了當兵的好苗子?行。凡是大明之人,無論種族,皆能加入錦衣衛。不過,咱們現在和夷人打仗,你就不怕這些夷人同情叛軍,暗中與他們勾勾|搭搭?”
“大人,防人之心不可無,屬下自然會注意他們的。不過。我覺得也不能涼了他們的拳拳報國之心。其實,夷人部落裏也不是人人都心向叛軍,有些夷人還是認同大明的,他們以說漢話、寫漢文為榮,夷人的姑娘中還流傳一支這樣的山歌,叫做《願嫁漢家郎》,太說明問題了。<strong>.</strong>”
說著吳虎平就唱了起來:“彎彎的藤麻喲,爬呀爬在大樹上呀;活潑的魚兒遊呀,遊呀遊在清水塘;美麗的山茶花喲,開呀開在高山上呀;白玉的姑娘願呀。願呀願嫁漢家郎。”
這支歌明顯是吳虎平新學的,唱得有些結結巴巴,不過聽得出來這支歌曲曲調悠揚。歌詞質樸,並非新創,應該流傳很久了。
朱由誠心中一動,大明的民族政策包容並蓄,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事實證明,這種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許多少數民族都在逐漸漢化,慢慢地接受先進的生活方式,從深山老林搬出來,享受大明的繁榮與富足。而後世的少數民族政策。又是高考加分,又是允許二胎。各種優惠,讓漢人完全抬不起頭來。紛紛找各種借口修改民族成分,甚至生造出並不存在的少數民族,比如四川有個縣集體加入夜郎族,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而這種民族政策似乎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麵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民族隔閡,加速了民族分裂。有人評論後世,叫做五毒(獨)倶全。
不過,他覺得漸進式的漢化太慢,打算把如今的政策改一下,加速夷人的漢化。自從萬曆十七年以來,夷人越來越過分了,先有楊應龍的播州之亂,後有奢崇明的永寧之亂,現在又多了安邦彥的水西之亂。看來,不修理修理夷人,他真把大明的寬容當作無能。
想到這裏,朱由誠點點頭,同意了吳虎平的建議。
吳虎平走出帥帳,不一會兒帶進四五十個夷族小夥子。
小夥子們一進帥帳,便全部跪在地上,感謝朱由誠收留他們。
朱由誠笑道:“不是收留,錦衣衛從不收留無能之輩。你們暫時加入錦衣衛,比照新兵標準發放軍餉。等貴州之亂平息,我會進行考核,體智兼備的人,錦衣衛歡迎你。如果考核沒有通過,我也會把你們推薦給貴州總兵,同樣也能為保衛大明作出貢獻。”
夷人們站起身來,有意無意地展示了一下身上的肌肉。
朱由誠也站起身來,似是無意地抓起旁邊的一支鐵槍,雙手一較力,鐵槍竟然彎成了一個圓環。然後,他又一用力,輕輕鬆鬆又把鐵槍扳直了。
夷人們驚呆了,想不到這位文文靜靜的相公居然有這麽大的力氣。
朱由誠笑道:“你們這麽熱誠,前來投軍,本官不能沒有表示。來人哪,拿五十套漢服過來,給這些夷人換上。”
給夷人換衣服,這是朱由誠突然冒出來的想法。這次輕裝上陣,哪裏帶得了那麽多衣服。但侍衛久在朱由誠身邊,馬上會意,去各個錦衣衛士兵那裏收購漢服。一柱香的功夫,漢服已經備齊。
夷人一愣,用詢問的眼神看著吳虎平。吳虎平略一思索,便已然明白了朱由誠的意思。
這是投名狀啊。所謂的投名狀是加入一個集團前,為表示忠心而做的事情。土匪的投名狀是殺人,叛軍的投名狀是殺官,朱由誠收的投名狀是穿漢服,這倒符合朱大人狀元郎的身份,文雅而又可以考驗人心。換上漢服,自然可以得到朱大人的信任,而不換漢服,雖然不致有性命之憂,但加入錦衣衛是斷然不可能的事情。
吳虎平沒有回應夷人的疑問,這是投名狀,不是智力遊戲。聰明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表示心向大明。這個決心,得自己下。
夷人小夥子們想了一會,突然就在帥帳裏脫下夷人衣服。換上漢服。朱由誠這個脫衣百戶果然自帶腦殘光環,瞧他把這些夷人小夥子禍害成什麽樣子了。好在朱由誠賞賜的衣服是外衣。夷人小夥子無須脫得太多,否則帥帳裏的人就該長針眼了。朱由誠一揮手,侍衛們把夷人的服飾收走。這夥夷人從此以後,隻能穿漢服了。
果然是人靠衣服馬靠鞍,寬袍大袖的漢服一換上,夷人小夥子馬上精神百倍,顏值爆增。其實這些小夥子早就對漢服躍躍欲試了,可惜族內的長者不讓。說什麽衣服是祖宗留下來的,絕對不可以拋棄。現在大人有令,這個借口杠杠的。他們剛才的猶豫,隻不過考慮在哪裏換衣服。不過他們想到,自己新加入錦衣衛,營帳肯定沒有分配。能換衣服的地方,除了帥帳,再沒有別的地方。
朱由誠注意觀察夷人小夥子的表情,見他們臉上並無一絲不悅之色,反而像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玩具似的。心中大喜,知道這群夷人必定是受漢家文化影響甚深,屬於“願嫁漢家郎”的那撥。
朱由誠心中再無疑慮。問道:“你們有誰願意幫本官翻譯這幾個叛逆的話呢?”
夷人小夥子爭先恐後地爭奪這個任務。朱由態除了暗歎安邦彥不得民心之外,也有一個幸福的煩惱,就是該選誰呢。
朱由誠隨便選了一個看起來比較順眼的小夥子,讓他翻譯。
叛軍俘虜正慶幸被朱由誠遺忘,冷不防朱由誠重新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一個俘虜傲然答了一句,那個小夥子立刻翻譯道:“我們是夷人勇士,怎麽可能招供呢。”
朱由誠冷冷地指著那個俘虜說道:“砍了!”
吳虎平立刻抽刀上前,一刀就把俘虜的人頭給梟了下來。
夷人小夥子和俘虜們都驚呆了,才審問了幾句。就砍人,眼前這位大人還真是殺星下凡。太恐怖了。
夷人俘虜心中大叫又被漢人騙了,誰說漢人寬宏大量到像傻冒一樣?他們可是聽了不少評書。特別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段,更是爛熟於心。通過評書,他們得知漢人最喜歡收買人心,為了收伏孟獲那個蠻子,居然七擒七縱。可是麵前的那位大人,你怎麽不按牌理出牌呢?別說七擒七縱,哪怕一擒一縱也好呀。再說,被抓到了,立刻招供,你信嗎?我們全力配合,演上一出堅貞不屈的好戲,你得到情報,我得到招供的借口,這多好。可你倒好,剛一開鑼,你就把演員給宰了,這還怎麽往下演嘛。
朱由誠沒有理他們想些什麽,又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俘虜的苦膽都快嚇破了,一般來說,輕視別人性命的人,往往非常重視自己的性命。俘虜們爭著搶著把自己知道的情報倒出來,弄得那個小夥子都快有點忙不過來了。
原來,安邦彥聽說朱由誠來援,分出一支兩萬人的隊伍阻擊,由他的親信安效良率領,而這些俘虜屬於前鋒部隊,兩者之間相隔二十裏。
安邦彥把自己打扮成夷人的救世主,當然不會公然允許洗劫、屠殺夷人村鎮。不過貴州久經動蕩,漢人不是逃亡,便是躲進城裏。為了提振叛軍士氣,安邦彥默許軍隊洗劫夷人村鎮。為了保密,對於夷人村鎮,他們的政策是先洗劫,後屠殺,殺完村裏所有活著的東西。這幫先鋒一路殺過來,今天剛好碰到這個村鎮,又動起了壞腦筋,沒想到踢到了鐵板。
夷人小夥子翻譯到這裏,淚流滿麵,跪下來懇求朱大人將剩下的三個搶劫犯交給他們,他們要報仇。(未完待續)
ps:(……拖到零點後更新,實在是不好意思。)
所謂送佛送到西,救人救到底。殺散叛軍容易,搭救百姓可不簡單。如果受傷百姓得不到醫治,傷口感染,死得慘不堪言,倒不如被叛軍一刀殺了來得痛快。所以朱由誠決定在這裏呆上一天,醫治完受傷百姓再走。
錦衣衛駐守一定要搭建營帳,這是鐵律。陳國齊晚了幾步,沒搶到拯救百姓的任務,搭建營帳的任務自然落到他的頭上。
喻嘉言已經準備好了手術刀——當然,他並不準備解剖那些可憐的百姓,而是運用從建奴身體上學來的知識,治療百姓。即使抓到罪當處死的叛軍,他也不會解剖。朱由誠把平定夷人叛亂定性為內部矛盾,既然是內部矛盾,那當然不能太殘忍。不過至於夷人叛軍的屍體怎麽處理,朱由誠就不管了。
還有兩三個營帳從裏到外,全是女性醫護人員,這是客青青提出來的。叛軍肆虐,青壯屬於戰略資源,不是被殺,就是被擄走,最慘的是老弱婦孺,他們受創最深。客青青設立女帳,準備給受傷的婦女治療。
營帳剛搭好,吳虎平就回來交令了。
四個五花大綁的叛軍被推進帥帳。
朱由誠瞥了這幾人一眼,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幾個人同時開口,不過嘰哩咕嚕,說的全是夷人的方言土語。
“吳虎平,有什麽好辦法?”朱由誠有些頭痛,如果沒有抓到敵軍還好,可是抓到敵軍卻不能審問。實在有些讓人不爽。
“大人,我們有翻譯。”吳虎平小心翼翼地說道,“村鎮的居民感激錦衣衛的救命之恩。願意加入錦衣衛。咱們的翻譯多得是。”
朱由誠看了他一眼,笑道:“是不是在村鎮裏發現了當兵的好苗子?行。凡是大明之人,無論種族,皆能加入錦衣衛。不過,咱們現在和夷人打仗,你就不怕這些夷人同情叛軍,暗中與他們勾勾|搭搭?”
“大人,防人之心不可無,屬下自然會注意他們的。不過。我覺得也不能涼了他們的拳拳報國之心。其實,夷人部落裏也不是人人都心向叛軍,有些夷人還是認同大明的,他們以說漢話、寫漢文為榮,夷人的姑娘中還流傳一支這樣的山歌,叫做《願嫁漢家郎》,太說明問題了。<strong>.</strong>”
說著吳虎平就唱了起來:“彎彎的藤麻喲,爬呀爬在大樹上呀;活潑的魚兒遊呀,遊呀遊在清水塘;美麗的山茶花喲,開呀開在高山上呀;白玉的姑娘願呀。願呀願嫁漢家郎。”
這支歌明顯是吳虎平新學的,唱得有些結結巴巴,不過聽得出來這支歌曲曲調悠揚。歌詞質樸,並非新創,應該流傳很久了。
朱由誠心中一動,大明的民族政策包容並蓄,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事實證明,這種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許多少數民族都在逐漸漢化,慢慢地接受先進的生活方式,從深山老林搬出來,享受大明的繁榮與富足。而後世的少數民族政策。又是高考加分,又是允許二胎。各種優惠,讓漢人完全抬不起頭來。紛紛找各種借口修改民族成分,甚至生造出並不存在的少數民族,比如四川有個縣集體加入夜郎族,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而這種民族政策似乎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麵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民族隔閡,加速了民族分裂。有人評論後世,叫做五毒(獨)倶全。
不過,他覺得漸進式的漢化太慢,打算把如今的政策改一下,加速夷人的漢化。自從萬曆十七年以來,夷人越來越過分了,先有楊應龍的播州之亂,後有奢崇明的永寧之亂,現在又多了安邦彥的水西之亂。看來,不修理修理夷人,他真把大明的寬容當作無能。
想到這裏,朱由誠點點頭,同意了吳虎平的建議。
吳虎平走出帥帳,不一會兒帶進四五十個夷族小夥子。
小夥子們一進帥帳,便全部跪在地上,感謝朱由誠收留他們。
朱由誠笑道:“不是收留,錦衣衛從不收留無能之輩。你們暫時加入錦衣衛,比照新兵標準發放軍餉。等貴州之亂平息,我會進行考核,體智兼備的人,錦衣衛歡迎你。如果考核沒有通過,我也會把你們推薦給貴州總兵,同樣也能為保衛大明作出貢獻。”
夷人們站起身來,有意無意地展示了一下身上的肌肉。
朱由誠也站起身來,似是無意地抓起旁邊的一支鐵槍,雙手一較力,鐵槍竟然彎成了一個圓環。然後,他又一用力,輕輕鬆鬆又把鐵槍扳直了。
夷人們驚呆了,想不到這位文文靜靜的相公居然有這麽大的力氣。
朱由誠笑道:“你們這麽熱誠,前來投軍,本官不能沒有表示。來人哪,拿五十套漢服過來,給這些夷人換上。”
給夷人換衣服,這是朱由誠突然冒出來的想法。這次輕裝上陣,哪裏帶得了那麽多衣服。但侍衛久在朱由誠身邊,馬上會意,去各個錦衣衛士兵那裏收購漢服。一柱香的功夫,漢服已經備齊。
夷人一愣,用詢問的眼神看著吳虎平。吳虎平略一思索,便已然明白了朱由誠的意思。
這是投名狀啊。所謂的投名狀是加入一個集團前,為表示忠心而做的事情。土匪的投名狀是殺人,叛軍的投名狀是殺官,朱由誠收的投名狀是穿漢服,這倒符合朱大人狀元郎的身份,文雅而又可以考驗人心。換上漢服,自然可以得到朱大人的信任,而不換漢服,雖然不致有性命之憂,但加入錦衣衛是斷然不可能的事情。
吳虎平沒有回應夷人的疑問,這是投名狀,不是智力遊戲。聰明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表示心向大明。這個決心,得自己下。
夷人小夥子們想了一會,突然就在帥帳裏脫下夷人衣服。換上漢服。朱由誠這個脫衣百戶果然自帶腦殘光環,瞧他把這些夷人小夥子禍害成什麽樣子了。好在朱由誠賞賜的衣服是外衣。夷人小夥子無須脫得太多,否則帥帳裏的人就該長針眼了。朱由誠一揮手,侍衛們把夷人的服飾收走。這夥夷人從此以後,隻能穿漢服了。
果然是人靠衣服馬靠鞍,寬袍大袖的漢服一換上,夷人小夥子馬上精神百倍,顏值爆增。其實這些小夥子早就對漢服躍躍欲試了,可惜族內的長者不讓。說什麽衣服是祖宗留下來的,絕對不可以拋棄。現在大人有令,這個借口杠杠的。他們剛才的猶豫,隻不過考慮在哪裏換衣服。不過他們想到,自己新加入錦衣衛,營帳肯定沒有分配。能換衣服的地方,除了帥帳,再沒有別的地方。
朱由誠注意觀察夷人小夥子的表情,見他們臉上並無一絲不悅之色,反而像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玩具似的。心中大喜,知道這群夷人必定是受漢家文化影響甚深,屬於“願嫁漢家郎”的那撥。
朱由誠心中再無疑慮。問道:“你們有誰願意幫本官翻譯這幾個叛逆的話呢?”
夷人小夥子爭先恐後地爭奪這個任務。朱由態除了暗歎安邦彥不得民心之外,也有一個幸福的煩惱,就是該選誰呢。
朱由誠隨便選了一個看起來比較順眼的小夥子,讓他翻譯。
叛軍俘虜正慶幸被朱由誠遺忘,冷不防朱由誠重新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一個俘虜傲然答了一句,那個小夥子立刻翻譯道:“我們是夷人勇士,怎麽可能招供呢。”
朱由誠冷冷地指著那個俘虜說道:“砍了!”
吳虎平立刻抽刀上前,一刀就把俘虜的人頭給梟了下來。
夷人小夥子和俘虜們都驚呆了,才審問了幾句。就砍人,眼前這位大人還真是殺星下凡。太恐怖了。
夷人俘虜心中大叫又被漢人騙了,誰說漢人寬宏大量到像傻冒一樣?他們可是聽了不少評書。特別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段,更是爛熟於心。通過評書,他們得知漢人最喜歡收買人心,為了收伏孟獲那個蠻子,居然七擒七縱。可是麵前的那位大人,你怎麽不按牌理出牌呢?別說七擒七縱,哪怕一擒一縱也好呀。再說,被抓到了,立刻招供,你信嗎?我們全力配合,演上一出堅貞不屈的好戲,你得到情報,我得到招供的借口,這多好。可你倒好,剛一開鑼,你就把演員給宰了,這還怎麽往下演嘛。
朱由誠沒有理他們想些什麽,又問道:“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麽到這個村鎮打劫?”
俘虜的苦膽都快嚇破了,一般來說,輕視別人性命的人,往往非常重視自己的性命。俘虜們爭著搶著把自己知道的情報倒出來,弄得那個小夥子都快有點忙不過來了。
原來,安邦彥聽說朱由誠來援,分出一支兩萬人的隊伍阻擊,由他的親信安效良率領,而這些俘虜屬於前鋒部隊,兩者之間相隔二十裏。
安邦彥把自己打扮成夷人的救世主,當然不會公然允許洗劫、屠殺夷人村鎮。不過貴州久經動蕩,漢人不是逃亡,便是躲進城裏。為了提振叛軍士氣,安邦彥默許軍隊洗劫夷人村鎮。為了保密,對於夷人村鎮,他們的政策是先洗劫,後屠殺,殺完村裏所有活著的東西。這幫先鋒一路殺過來,今天剛好碰到這個村鎮,又動起了壞腦筋,沒想到踢到了鐵板。
夷人小夥子翻譯到這裏,淚流滿麵,跪下來懇求朱大人將剩下的三個搶劫犯交給他們,他們要報仇。(未完待續)
ps:(……拖到零點後更新,實在是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