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誠自信地一笑,道:“專注守城,終有一敗。[txt全集下載]本官信奉最好的防守便是攻擊。如果擊潰叛軍主力,別說貴陽城還有城牆,就算貴陽城沒有城牆,也能守得住。”
魯欽大惑不解,如果不是為了防禦敵軍,錦衣衛為何夜以繼日地修建圍牆?
朱由誠接著說道:“錦衣衛修建圍牆並不是為了抵擋叛軍的進攻,而是遲滯叛軍的行軍速度。”
這下連信王也有點奇怪了,他一直認為朱由誠修建內城牆的目的是為了防禦敵軍的攻擊,想不到朱由誠隻是為了讓叛軍行軍的速度慢一些。難怪朱由誠僅僅讓士兵把內城牆建到八尺高(明製的尺比現代的尺略短一些),僅僅比成年人略高一些,叛軍隻要輕輕一躍便能勾住牆頭,略費一些力氣便能爬上城牆。
魯欽重複著朱由誠的話:“遲滯叛軍的行軍速度?”
“不錯,叛軍見城牆已破,急於衝進城內搶掠,必然蜂擁而來。他們的前鋒被內城牆所阻,而後隊卻不知前鋒的情況,依然是往前擠,情勢將非常混亂,導致敵軍的指揮係統癱瘓。在內城牆和外城牆之間,本官預留了十丈的空地,到時必然會被叛軍擠得水泄不通。那個時候別說叛軍攻擊我軍,就算他們能揮動武器,都算他們的本事大。魯將軍,那個時候,你說我能消滅多少叛軍?”
“毒,真毒。難怪人家說,小白臉,沒好心眼兒。你這哪裏是剿匪,分明是屠殺嘛。”魯欽搖頭歎道,“難怪你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大明武將之師。而老夫一大把年紀卻還在衝鋒陷陣。”
朱由誠的臉皮很厚,把魯欽的話當作讚揚消受了。他又接著說道:“既然有了破敵良策,那就不能讓大明將士再白白送命。今後鎮守西南。還得依靠你們這些良臣猛將。本官此次前來,就是這個目的。還請勞煩魯將軍組織士兵有序地退回內城。<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魯欽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就依令行事。唉,早知道朱大人有如此良計,末將就不把士兵全部調上城牆……”
突然一個人高聲叫道:“朱大人,末將願意率領敢死隊,掩護全軍撤退。”
大家一看,卻是一名參將,隻見他滿身鮮血。左眼血肉模糊,已經凹陷下去,看來眼睛受傷不輕。此人正是尹伸,他聽說魯欽被人叫走,擔心有變,帶領絕對忠於他的三十名死士前來接應,如果有人陷害魯欽,他拚著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把魯欽救出來。這個時候,魯欽就是大明軍隊的主心骨。萬萬不能有失。
聽到朱由誠與魯欽嗆火時,他的手緊緊地握住刀柄,骨節都暴了出來。好在信王出來打圓場。事態沒有惡化,他的手才漸漸鬆開刀柄。聽到朱由誠的守城之策,他深以為然,主動接下這個幾乎是送死的斷後任務。
朱由誠見他眼睛上的傷非常新,像是這兩天才受的,但現在時間緊迫,不便追問,便點了點頭,同意了尹伸的請戰要求。
朱由誠帶著一行人迅速走下城樓。回到內城。
魯欽隨即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炮兵舍不得炸毀虎蹲炮,便扛著大炮和彈藥撤退。不過虎蹲炮非常沉重。炮兵的速度不免受了影響,擋住了大股部隊的去路。急得魯欽直跳腳。
雖然有炮手帶來的麻煩,魯欽還是帶著部隊快速地撤退進了內城。因為內城牆是臨時建築,所以朱由誠並沒有做門,所有士兵都是翻牆進來的。盡管是有序撤離,但城牆前還是出現了小小的交通堵塞。魯欽不由有點佩服朱由誠的神機妙算,看,自己的精兵被城牆一阻,都略顯雜亂,那叛軍那些烏合之眾到時會混亂成什麽樣子啊。
沒有守軍的阻撓,叛軍迅速地占領了城牆。
蘇爾泰、安邦彥、安位三人彈冠相慶,以為貴陽已經落入他們之手。蘇爾泰盤算著如何盡屠貴陽之民,挑起漢夷之間的不死不休的矛盾;安邦彥幻想在貴陽城舉行登基儀式,向天下詔告他已經成為夷人的大王;安位則在垂涎貴陽城的黃金與美色,希望能把這些東西全部納入他的小金庫。
安邦彥急不可耐地問道:“蘇先生,我現在可以進城了嗎?”
蘇爾泰認為攻破貴陽城全是他建言獻策的功勞,自覺他的神機妙算可以直追三國時的諸葛亮。他正在沾沾自喜的時候,聽安邦彥這麽一問,突然想到如果讓安邦彥搶先進城,他未必願意殺掉合城的百姓,接收一座鬼城。
他裝出氣定神閑的模樣說道:“現在還不是最佳時刻。明軍雖然已經被我們趕下城牆,但仍然占據民居拚死反抗。大王是萬金之向軀,不宜輕易涉險。”
蘇爾泰嘴上是這麽說,心裏卻暗道:“明軍習慣據城死守,一旦失去優勢,便會人心惶惶,各自尋找保命的方式,成為一盤散沙,從來沒有團結起來共禦外敵的先例。遼陽、沈陽、廣寧莫不如此,貴陽想來也差不到哪裏去。我要趁這個機會混進城裏去,誘使夷人殺光城裏的百姓。這樣,即使安邦彥心有不甘,也隻能咽下這顆苦果。”
安邦彥雖然有膽叛明,但卻非常愛惜自己的小命,聽了蘇爾泰的話,猶豫再三,最後問道:“蘇先生,那你看派誰去指揮軍隊比較好呢?”
“大王,”蘇爾泰又裝出大義凜然的模樣,說道,“我自從加入大王的軍隊以來,雖然為大王想出了千百條妙計,助大王成就霸業,但畢竟未立下半分戰功,所以這次入城為大王掃清障礙的任務就交給我吧。為大王的太平,在下願意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安邦彥略一思忖,便點點頭說道:“蘇先生,這事就交給你辦了。”
蘇爾泰大喜,一掃袍袖,打了個千,應道:“喳。”
蘇爾泰是建奴,行的自然是建奴的禮節,可惜漢服不是馬蹄袖,他平時便把漢服的袖子卷起一截來當馬蹄袖。這一行禮,居然還像模像樣的。別說,經他這麽一改造,那件漢服還真是……有夠難看的。漢服本是美的集大成者,可是被猥瑣的建奴一穿,怎麽看怎麽猥瑣。
安邦彥的嘴角不為人注意地撇了撇,這個醜陋的建奴,要不是還要利用他,早就讓他有多遠就死多遠去了。瞧他剛才那禮節,完全是奴才見主子的樣子啊,真搞不懂,這世界上為什麽有人當奴才會當得那麽開心。
------------------
安位不怕死,怕的是黃金、美女被別人搶走了,因為這次安邦彥下的命令是誰搶到歸誰,再沒有孝敬可以收。他有心要搶這個入城先鋒當當,可是安邦彥悄悄衝他一使眼色,他便不敢吱聲了。
等蘇爾泰走遠了,安位便不滿地說道:“父王……”
安邦彥瞪了他一眼,安位急忙改口:“叔父……”
安位為什麽要改變稱呼呢?原來,安邦彥很早以前就有不臣之心,擔心造反失敗後,全家被殺,留不下半點骨血,死了成為孤魂野鬼,沒有人為他上香,所以他把兒子全部都改稱侄子,另外收養了一個傻子,詐稱是他的兒子。為什麽收養傻子呢?還不是擔心這個冒牌兒子和自己的親生兒子爭權奪利唄。說句老實話,安邦彥的文化水平確實很低,根本沒有研究透《大明律》,造反是誅九族的重罪,侄子也在九族之內,也是必殺的。
為了瞞天過海,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安邦彥都要求他的兒子稱他為叔父。剛才安位急於搶奪先鋒的任務,誤稱他為父親,這讓安邦彥好生不滿。現在安位改口,安邦彥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未完待續)
ps:(一更求人氣)
魯欽大惑不解,如果不是為了防禦敵軍,錦衣衛為何夜以繼日地修建圍牆?
朱由誠接著說道:“錦衣衛修建圍牆並不是為了抵擋叛軍的進攻,而是遲滯叛軍的行軍速度。”
這下連信王也有點奇怪了,他一直認為朱由誠修建內城牆的目的是為了防禦敵軍的攻擊,想不到朱由誠隻是為了讓叛軍行軍的速度慢一些。難怪朱由誠僅僅讓士兵把內城牆建到八尺高(明製的尺比現代的尺略短一些),僅僅比成年人略高一些,叛軍隻要輕輕一躍便能勾住牆頭,略費一些力氣便能爬上城牆。
魯欽重複著朱由誠的話:“遲滯叛軍的行軍速度?”
“不錯,叛軍見城牆已破,急於衝進城內搶掠,必然蜂擁而來。他們的前鋒被內城牆所阻,而後隊卻不知前鋒的情況,依然是往前擠,情勢將非常混亂,導致敵軍的指揮係統癱瘓。在內城牆和外城牆之間,本官預留了十丈的空地,到時必然會被叛軍擠得水泄不通。那個時候別說叛軍攻擊我軍,就算他們能揮動武器,都算他們的本事大。魯將軍,那個時候,你說我能消滅多少叛軍?”
“毒,真毒。難怪人家說,小白臉,沒好心眼兒。你這哪裏是剿匪,分明是屠殺嘛。”魯欽搖頭歎道,“難怪你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大明武將之師。而老夫一大把年紀卻還在衝鋒陷陣。”
朱由誠的臉皮很厚,把魯欽的話當作讚揚消受了。他又接著說道:“既然有了破敵良策,那就不能讓大明將士再白白送命。今後鎮守西南。還得依靠你們這些良臣猛將。本官此次前來,就是這個目的。還請勞煩魯將軍組織士兵有序地退回內城。<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魯欽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就依令行事。唉,早知道朱大人有如此良計,末將就不把士兵全部調上城牆……”
突然一個人高聲叫道:“朱大人,末將願意率領敢死隊,掩護全軍撤退。”
大家一看,卻是一名參將,隻見他滿身鮮血。左眼血肉模糊,已經凹陷下去,看來眼睛受傷不輕。此人正是尹伸,他聽說魯欽被人叫走,擔心有變,帶領絕對忠於他的三十名死士前來接應,如果有人陷害魯欽,他拚著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把魯欽救出來。這個時候,魯欽就是大明軍隊的主心骨。萬萬不能有失。
聽到朱由誠與魯欽嗆火時,他的手緊緊地握住刀柄,骨節都暴了出來。好在信王出來打圓場。事態沒有惡化,他的手才漸漸鬆開刀柄。聽到朱由誠的守城之策,他深以為然,主動接下這個幾乎是送死的斷後任務。
朱由誠見他眼睛上的傷非常新,像是這兩天才受的,但現在時間緊迫,不便追問,便點了點頭,同意了尹伸的請戰要求。
朱由誠帶著一行人迅速走下城樓。回到內城。
魯欽隨即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炮兵舍不得炸毀虎蹲炮,便扛著大炮和彈藥撤退。不過虎蹲炮非常沉重。炮兵的速度不免受了影響,擋住了大股部隊的去路。急得魯欽直跳腳。
雖然有炮手帶來的麻煩,魯欽還是帶著部隊快速地撤退進了內城。因為內城牆是臨時建築,所以朱由誠並沒有做門,所有士兵都是翻牆進來的。盡管是有序撤離,但城牆前還是出現了小小的交通堵塞。魯欽不由有點佩服朱由誠的神機妙算,看,自己的精兵被城牆一阻,都略顯雜亂,那叛軍那些烏合之眾到時會混亂成什麽樣子啊。
沒有守軍的阻撓,叛軍迅速地占領了城牆。
蘇爾泰、安邦彥、安位三人彈冠相慶,以為貴陽已經落入他們之手。蘇爾泰盤算著如何盡屠貴陽之民,挑起漢夷之間的不死不休的矛盾;安邦彥幻想在貴陽城舉行登基儀式,向天下詔告他已經成為夷人的大王;安位則在垂涎貴陽城的黃金與美色,希望能把這些東西全部納入他的小金庫。
安邦彥急不可耐地問道:“蘇先生,我現在可以進城了嗎?”
蘇爾泰認為攻破貴陽城全是他建言獻策的功勞,自覺他的神機妙算可以直追三國時的諸葛亮。他正在沾沾自喜的時候,聽安邦彥這麽一問,突然想到如果讓安邦彥搶先進城,他未必願意殺掉合城的百姓,接收一座鬼城。
他裝出氣定神閑的模樣說道:“現在還不是最佳時刻。明軍雖然已經被我們趕下城牆,但仍然占據民居拚死反抗。大王是萬金之向軀,不宜輕易涉險。”
蘇爾泰嘴上是這麽說,心裏卻暗道:“明軍習慣據城死守,一旦失去優勢,便會人心惶惶,各自尋找保命的方式,成為一盤散沙,從來沒有團結起來共禦外敵的先例。遼陽、沈陽、廣寧莫不如此,貴陽想來也差不到哪裏去。我要趁這個機會混進城裏去,誘使夷人殺光城裏的百姓。這樣,即使安邦彥心有不甘,也隻能咽下這顆苦果。”
安邦彥雖然有膽叛明,但卻非常愛惜自己的小命,聽了蘇爾泰的話,猶豫再三,最後問道:“蘇先生,那你看派誰去指揮軍隊比較好呢?”
“大王,”蘇爾泰又裝出大義凜然的模樣,說道,“我自從加入大王的軍隊以來,雖然為大王想出了千百條妙計,助大王成就霸業,但畢竟未立下半分戰功,所以這次入城為大王掃清障礙的任務就交給我吧。為大王的太平,在下願意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安邦彥略一思忖,便點點頭說道:“蘇先生,這事就交給你辦了。”
蘇爾泰大喜,一掃袍袖,打了個千,應道:“喳。”
蘇爾泰是建奴,行的自然是建奴的禮節,可惜漢服不是馬蹄袖,他平時便把漢服的袖子卷起一截來當馬蹄袖。這一行禮,居然還像模像樣的。別說,經他這麽一改造,那件漢服還真是……有夠難看的。漢服本是美的集大成者,可是被猥瑣的建奴一穿,怎麽看怎麽猥瑣。
安邦彥的嘴角不為人注意地撇了撇,這個醜陋的建奴,要不是還要利用他,早就讓他有多遠就死多遠去了。瞧他剛才那禮節,完全是奴才見主子的樣子啊,真搞不懂,這世界上為什麽有人當奴才會當得那麽開心。
------------------
安位不怕死,怕的是黃金、美女被別人搶走了,因為這次安邦彥下的命令是誰搶到歸誰,再沒有孝敬可以收。他有心要搶這個入城先鋒當當,可是安邦彥悄悄衝他一使眼色,他便不敢吱聲了。
等蘇爾泰走遠了,安位便不滿地說道:“父王……”
安邦彥瞪了他一眼,安位急忙改口:“叔父……”
安位為什麽要改變稱呼呢?原來,安邦彥很早以前就有不臣之心,擔心造反失敗後,全家被殺,留不下半點骨血,死了成為孤魂野鬼,沒有人為他上香,所以他把兒子全部都改稱侄子,另外收養了一個傻子,詐稱是他的兒子。為什麽收養傻子呢?還不是擔心這個冒牌兒子和自己的親生兒子爭權奪利唄。說句老實話,安邦彥的文化水平確實很低,根本沒有研究透《大明律》,造反是誅九族的重罪,侄子也在九族之內,也是必殺的。
為了瞞天過海,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安邦彥都要求他的兒子稱他為叔父。剛才安位急於搶奪先鋒的任務,誤稱他為父親,這讓安邦彥好生不滿。現在安位改口,安邦彥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未完待續)
ps:(一更求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