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皎潔,夜風靜謐,幾個人,分作兩團,狂奔向長安東南。


    當先的,自然是張氏父子。


    隨後,便是楊鳳樓一行人。


    一追一逃,逃跑的,拚盡全力,追趕的,死死跟隨。


    越過田野,跨過溪水,掠過村莊……這裏已經離開長安城三十裏之遙。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群人中輕功的高下,也顯露無疑。


    張氏父子自不必多說,本身就是五品武夫,氣息悠長,內力運用效率更高,即便所練輕功品級不高,也能夠保障足夠的度。


    楊鳳樓一方,度也不慢,緣於這些人大都是長安城中權貴子弟,修煉輕功等級的起點,自然要遠遠出普通江湖人士,唯有大理寺的王捕頭修煉的輕功等級稍差,卻也出了張氏父子,再加上他本身內功品級過楊鳳樓等人一級,整體度倒是在這群人中排名第二。


    度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柴飛,柴家家傳的輕功竟然是上下品級,名曰追風,在長途奔襲中,頗有獨到之處。


    一群人中,最尷尬的,卻是楊鳳樓。


    楊家的家傳武功,大都源於佛門功法,這輕功一項,恰恰是佛門功法中相對較弱的一項。


    楊鳳樓修煉的輕功,也是如此,名曰八步趕蟬,在江湖輕功中,品級僅為中平,長於短程加衝刺,至於長途奔襲麽,就顯得稍稍差了點。


    正是因為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楊鳳樓慢慢被同伴們越,所處的位置,竟然從最前麵,慢慢滑落到最後,甚至還有與前麵老龜距離越來越大的趨勢。


    這可急壞了楊鳳樓。


    這次冒險追蹤,本就是他要為宋岩報仇所致,要是因為自己拖了後腿,最終沒有追上張氏父子,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話,不說別的,也沒法向宋岩交代。


    楊鳳樓一狠,爆內力,運行於雙腿,全麵激了八步趕蟬,度倒是有個短時間的激增,怎奈,這種強調爆力的輕功,終究不適應長途奔襲,度又一點點慢了下來。


    這樣不行!


    以爆內力為代價,激度,短時間運用還行,要是一直這麽使用下去,用不了幾次,就得把自己累死。


    楊鳳樓無奈之下,隻得仔細觀察前麵幾個人的身法。


    這件事,如果讓江湖人士知道,肯定嘲笑他不知道天高地厚!


    江湖輕功,動作和內功運行,乃是並重,隻有把這兩項按照特殊的心法統和起來,才能真正地將輕功運用出來。


    隻觀察動作,卻不明白內功運行線路,混亂使用之下,甚至有經脈阻塞之虞,這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後果相當嚴重。


    想通過學習動作就偷師輕功,那根本不可能。


    好在楊鳳樓也沒有那麽多的奢想,隻不過想通過觀察動作,借鑒一二而已。


    不得不說他的悟性確實上佳,仔細觀察之下,還真讓他看出些門道來。


    柴飛的輕功追風,動作輕柔,幅度不大,身形略略前傾,在奔跑中還會稍稍左右搖擺,雙腿輪換落地的距離相對較小,同時落點相對集中,粗粗看去,足跡構成一條筆直的線。


    上身左右晃,下身一條線。


    是這樣麽?


    楊鳳樓又反觀自己的八步趕蟬。


    上身直立不動,兩腿輪換,蹬向側後方。


    這樣的行進,氣勢非常,在內力的短促爆之下,更是有先聲奪人之勢。


    楊鳳樓想了想,暫時還是確定不了上身搖晃的作用在哪裏,便略過不提,在奔行中,刻意縮小了向側後方蹬腿的幅度。


    沒想到,效果著實不錯!


    隻不過短短的時間,就縮小了和老龜之間的距離!


    有效!


    楊鳳樓大為振奮!


    不由得再去考慮上身搖晃的問題,卻沒有想到,這一次的嚐試,讓他差點一頭栽倒,嚇得他趕緊放棄了嚐試。


    看來八步趕蟬能夠調整的,還是步伐。


    楊鳳樓再一次縮小了蹬腿的幅度,現效果並不理想。


    無奈之下,隻得繼續觀察柴飛,重點,就是他腿部的動作。


    柴飛雙腿落點已經看過了,這一次主要是看他的抬腿。


    讓楊鳳樓意外的是,柴飛抬腿很高,甚至到了大腿高抬,和胯部平齊的程度。


    這也可能是追風特有的內功線路所致。


    他不由得想到京劇中的武醜行當中,有門絕技,便是蹲下走路,上身不動不搖,對腿功的要求很高。


    突然,楊鳳樓靈光一閃,既然京劇的把子功能夠揉入到羅漢拳中,那麽,身法能不能也揉入到輕功之中?


    完全可能!


    按照楊鳳樓的計劃,要先將徒手把子融入十八路羅漢拳,再將刀槍把子融入三十六路亂披風棍法中,然後才是輕功身法。


    怎奈,除了那一手靈光突現的長錘之外,第二招勉強有了個輪廓,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現在,既然更加需要輕功,便先考慮身法的問題,也未嚐不可。


    想到就做。


    楊鳳樓一邊跟隨隊伍追蹤,一邊在腦海中回憶自己曾經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各種京劇表演身法,當他回憶到“走邊”的時候,不由得心有所屬。


    走邊,俗稱邊掛子,乃是表演程式的一種,主要用來表現人物夜行或者秘密探查的一組動作,由八套動作組成。


    楊鳳樓想到的,便是走邊中的第一套動作,疾步夜潛。


    剔除了這套動作中的手持大帶,翻手亮相,主要去考慮疾步,雙腿輪換,半弧……


    隨著動作得不斷調整,苦禪內力也在楊鳳樓的指揮下,不斷地配合,一點點調整,一點點磨合,久而久之,還真成了!


    楊鳳樓的度變得更快。


    雖然表麵上還是八步趕蟬,不過各個動作都有輕微地調整,內力運行線路更是變化迥異。


    最終的結果,便是楊鳳樓慢慢越過了老龜,又過了白景雲,最後和王捕頭並駕齊驅!


    老龜和白景雲大吃了一驚,隻不過奔襲路上說話不易,隻能把疑惑深埋心中。


    楊鳳樓度的提升,補全了追擊五人組度的短板,讓整體的度,為之一快。


    漸漸地,距離前麵的張氏父子,距離越來越小。


    張氏父子仿佛也現了追擊五人組度的變化,接頭交耳一番之後……


    張老太爺的身形,猛然一頓。


    回身。


    揚手。


    一道金光,直奔追擊在最前方的柴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武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匹夫帶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匹夫帶刀並收藏大唐武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