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老太爺的壽宴,終於要開始了。


    貴和班,早就做好了準備,這一回,楊鳳樓是完全按照後世堂會戲的套路進行安排的。


    所謂堂會戲,就是京劇演出班組,接受邀請,到邀請方指定的地點,做專場的演出,按照劇目演出的前後順序,分為開鑼,中軸,壓軸,大軸四出戲。


    之所以用這幾個名字作為劇目演出的代指名稱,隻要是因為後世戲曲表演的初期,戲單都是寫在絹布之上,然後用木軸收起來,越是靠後的劇目名稱,越是靠近木軸,所以便以中軸,壓軸,大軸代指劇目演出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壓軸,是倒數第二場演出的劇目,也是整場演出的精華,之所以放在倒數第二的位置上,主要是因為整場演出的時間過長,怕觀眾受不了提起退場,所以就將最精華的那出戲,放在倒數第二的位置上,既可以盡可能讓觀眾欣賞到最多,也可以避免觀眾提起退場錯失精彩。


    貴和班為崔老太爺安排的戲單如下:


    開羅,《天官賜福》。


    中軸,《鎖麟囊》。


    壓軸,《麻姑獻壽》。


    大軸的劇目沒有提前安排,而是準備留給崔老太爺點戲。


    大軸劇目請老太爺點戲,這就是所謂的“進點”!


    所謂“進點”,乃是傳自玄宗朝,相傳,玄宗觀看教坊司歌舞或戲曲之前,必令教坊司管事進獻牙牌,上麵標注著備演歌舞名字,玄宗想看那個,就用朱砂筆在牙牌上點上一點,點之即舞,不點則不演,這個過程,就叫“進點”。


    當楊鳳樓將進點的主意說出來,頓時得到了崔七公子的首肯,並且大大稱讚了楊鳳樓一番。


    崔老太爺高壽九十有四,還能享受一把皇帝的待遇,也是一大樂事!


    這“進點”,對於崔家,是個樂事,對於楊鳳樓,也是個樂事,他正是要借著“進點”的機會接近崔老太爺,這對楊鳳樓李思睿的計劃,可謂至關重要。


    在崔府壽宴之前,兩個人早早就製定好計劃。


    第一步,爭得崔七公子的同意,將最後大軸演出的劇目空下來,然後以楠竹製作牙牌,正麵是演出劇目的名字,背麵是演出劇目的劇情介紹,然後準備隨時給老太爺“進點”。


    第二步,李思睿通過自己的情報網,隨時關注崔家二老爺,隻要他一拿著宗族大會的決議出現,就馬上安排一位崔家的內應,以獨特的三才蓋碗,向老太爺敬茶,以此來作為信號,提示楊鳳樓“進點”。


    第三步,楊鳳樓“進點”,這個時間難以把握,楊鳳樓特意準備了好幾套說辭,比如要是前麵的劇目還沒有演完,就說是為了讓演員提前備場,請老太爺提前點出大軸,如果要是演完了,就讓楊鳳樓把“進點”的儀式搞得隆重一些,在把“進點”的說辭說得熱鬧一些,總之要拖到老太爺批示完宗族決議之後,才能走到崔老太爺身前。


    第四步,在老太爺批示完宗族決議,而楊鳳樓又在崔老太爺身邊的時候,李思睿安排另外一位內應,以仆人的身份傳遞消息給青雲門的瑞木南山,由他帶著劉氏兄弟和趙良一起鬧事,鬧得越大越好


    第五步,禍亂一起,第一位內應,就上前,假裝急切地請崔老太爺暫避。


    第六步,楊鳳樓就趁著混亂,拿到崔老太爺已經批示完的宗族決議,隻需背下崔老太爺的批語即可。


    最後,事態平息,楊鳳樓也拿到了評語,即完成任務。


    這個計劃,是楊鳳樓和李思睿用了很長世間才製定出來的,各個時間節點,各個主要任務的不同反應,以及各人之間的配合,都是做了諸多推敲,基本可以保證萬無一失。


    不過,再周密的計劃,也需要實際來檢驗,能不能成功,還是要看最終的結果。


    而檢驗計劃的時刻,終於到來。


    貴和班,已經啟程,前往崔府!


    崔府老宅,是深州城的東城,注意是“是”,而不是“在”,原因很簡單,崔氏老宅,占據了整個深州東城!


    貴和班一路行來,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屬於崔氏老宅!


    可見博陵崔氏之強盛。


    而作為博陵崔氏的實際掌門人的崔老太爺過壽,自然是熱鬧非凡,別的不說,僅僅前來賀壽的親族賓客,就占據了崔氏老宅東、西、北三個方向,足足八個碩大的院子,這還不算崔老太爺停留的主院!


    在這些院子中,自然酒肉管夠,同時也請了眾多雜耍班子、歌舞班子獻藝,而貴和班作為崔七公子親自邀請的戲班,又著實在鎮州甚至成德方鎮打響了名聲,自然直接被安排到了主院之中,為崔老太爺表演京劇。


    閑話休提。


    天還沒黑,壽宴就開始了。


    貴和班的京劇,也正式開鑼。


    《天官賜福》這出戲也沒什麽可說的,就是熱鬧。


    說的是:天上玉帝,因下界福主,樂善好施,陰功浩大。特敕令天官,(福德星君),邀眾位福神,頒賜福祿,以彰善行。計邀有南極老人、牛郎、織女、張仙、財神等同至福地,各獻禮物。除天官宣敕:進爵一品、位列朝班、公侯世代外,其餘神仙,亦各有饋贈。如張仙送子、財神贈金等。最後由天官領導,各唱頌詞。


    這出戲作為喜慶堂會的開鑼戲,最是合適不過,戲中諸如“下界福主”、“善門福地”這類喜慶字眼連綿不絕,讓人聽了,那叫一個喜慶。


    崔府主院之中,陪著催老太爺看戲的,不是主支親族,就是崔老太爺至交好友的子弟,都是他的晚輩,也都希望崔老太爺福壽延綿。


    當他們聽到各種喜慶詞匯的時候,都紛紛喊好,尤其是到了《天官賜福》最後部分,眾神唱道:


    呀呀呀呀福分高,


    呀呀呀福分高。


    早早早,早佩著玉帶金章把鼎鼐調,


    羨羨羨,羨文才錦繡好。


    看看看,看德門呈祥耀,


    賀賀賀,賀百福駢臻妙。


    慶慶慶,慶福門千祥照,


    道道道,道民樂歡天樂。


    拜拜拜,拜福主恩榮耀,


    俺俺俺,俺將這喜事兒留與後人標。


    這些賓客,更是唱一句喊一聲好,把整個主院之中的氣氛搞得熱烈無比,弄得其他院子中的賓客,都想辦法跑過來看一看,就連老壽星自己,也被這些晚輩搞得哈哈大笑。


    而楊鳳樓就站在後台陰影處,借著主院中的燈火,靜靜地看著對麵高台上的崔老太爺,神情淡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武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匹夫帶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匹夫帶刀並收藏大唐武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