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樓迫退黃巢,頓時引爆了整個反唐軍的營地。
前因後果和種種細節,在江湖人的口口相傳中,有的變得模糊,有的變得清晰,演變到了最後,種種談論,集中到了幾個方向。
首先,黃巢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三天前重傷了楊大師還不行,還想以算命為由,讓族弟黃鄴徹底了結了黃大師,好在眾多江湖人謹守江湖道義,這才沒有讓黃巢得手。
至於兩人為什麽結仇,有人說第一次見麵,黃巢就看不上真武宮師叔侄,有人說楊大師師叔侄為王宗師禳星,得罪了黃巢,也有人說黃巢要擊殺刺史王鐐、將災禍轉嫁給王宗師,被楊大師阻攔,這才真正地結仇……無論是什麽原因,兩人仇怨已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其次,楊大師就是高人,高人就有高人的架子,什麽“掛算有緣”,什麽“卦不過三”,等等規矩,早就被眾人所熟知。
第三,黃家軍跋扈得厲害,什麽黃巢黃鄴,現在就連剛剛投奔了黃家軍的胡天成,竟然也敢依仗著黃家軍胡作非為,硬生生地要給真武宮傳人算命,這不是扯麽?
另外,黃家軍的野心越來越大,黃巢竟然親口說出“多多益善”這種話,這是要自比三齊王韓信。
他行軍布陣能不能比得上三齊王,誰都不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黃巢的殺氣,可比三齊王重多了,連賽臥龍道長都給了他一個“流血三千裏,殺人八百萬”的評價,別說韓信了,就是殺神白起,都沒有他那麽重的殺氣。
出乎意料,在這些討論之中,關於黃家軍和黃巢的話題,討論得越來越多,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到了最後,甚至有人提出,既然黃巢的能耐這麽大,何不帶著黃家軍自行反唐,為什麽總是要賴在王仙芝宗師的反唐大營之中?
關於這個問題,討論的火氣就有點大了。
有人說,黃巢和王仙芝都是鹽幫中人,他們聯合在一起,可以集中鹽幫眾多力量。
也有人說,黃巢麾下黃家軍雖然囂張跋扈,卻終究實力不濟,隻能和王宗師的反唐軍聯合到一起,要不然的話,早就被大唐官軍給滅了。
有人不幹了,說什麽呢?黃家軍實力不濟?笑話!奇襲汝州看見沒有?黃大俠帶著黃家軍親自出手,那一仗打得多麽硬氣,多麽精彩,這是王仙芝反唐軍能夠打出來的仗麽?
別人笑了,精彩個屁!你不知道吧,黃家軍其實兵分了兩路,黃鄴那一路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胡天成叛投反唐軍,恐怕那一隊黃家軍的高手,全都得完蛋,要不然的話,你以為胡天成一個叛將,怎麽會在黃家軍裏麵這麽受歡迎?
有人惱羞成怒,就算這樣,黃大俠領軍,也比王宗師強多了。
你放屁!
就這樣,種種的談論,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火氣越來越大,甚至有江湖人士說著說著就動手的先例。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反唐軍大營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甚至到了需要公開站隊的程度,無論是鹽幫好手還是普通江湖人士,必須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或支持王仙芝,或支持黃巢,像做牆頭草兩麵討好,會死得很慘。
楊鳳樓感受到了這種情況,不由得深深感歎,右龍武軍中,還是有高人啊!
別人不說,就說那位汝州城的竇文書,雖然僅僅是一名八品江湖武夫,正麵對戰肯定不行,但是在煽風點火這方麵,絕對是個頂級的天才。
那日楊鳳樓逼走了黃巢之後,利用算卦的方式,交給竇文書兩個任務,其中一個,就是在反唐軍大營中散布謠言,盡可能地製造王仙芝麾下和黃巢麾下眾人的對立情緒。
這才幾天過去,就出現了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果然大才!
楊鳳樓這幾天沒有出去擺攤,勤加修煉,努力穩定傷勢的同時,也在靜靜等待著。
他在等待安排給竇文書的第二個任務開花結果。
這第二個任務說起來也簡單,隻是要求竇文書向朝堂傳遞一個消息——
“時機已然成熟,可以啟動‘未央宮’計劃。”
楊鳳樓相信,隻要這個消息傳遞出去,“未央宮”計劃就會被正式開啟。
果然,三天之後,有快馬入營,帶來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天子要為王仙芝一眾人等封官!
這是詔安!
奇襲汝州,東都大震,在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的情況下,大唐朝堂,不得不對以王仙芝為首的一眾反唐軍將領進行詔安!
反唐軍大營,頓時轟動。
反唐一年有餘,終於震懾了大唐朝堂,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甚至當今天子,也不得不正視反唐軍!
這事,提氣!
無論王仙芝宗師的選擇如何,這事也透著那麽痛快!
不過,也有很多江湖人士心中猶疑,反唐反唐,難道不是推翻大唐,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麽?
怎麽還詔安呢?
如果王仙芝答應的話,反唐軍豈不就成了唐軍?那還反個什麽勁?
難道我等江湖豪俠,拚死反唐,就是為了讓王宗師他們做官?
這事,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啊……
不管這些江湖人怎麽想,王仙芝和一眾反唐軍首領,商議了整整一天之後,特出了一個結論——
請!
三天後,有儀仗出洛陽,抵達反唐軍大營的時候,已然是紅霞滿天。
王仙芝,黃巢,尚君長,黃鄴,柳彥璋,尚讓,賽臥龍,胡天成……隻要是在反唐軍中有頭有臉的首領,全部端坐在大帳之中,等著天子詔書的到來。
帳外一陣喧鬧之後,一行人走入大帳,為首的,卻是一位宦官。
這位宦官身形高大,手捧聖旨,滿臉威儀。
“如州刺史王鐐何在?”
王仙芝等人一愣,不是詔安的聖旨麽,為什麽先找王鐐?
卻又胡天成為大家解釋。
天子詔書頒發的時候,一般都要用正式的官員,宦官有資格頒布的,僅僅是天子的中旨,也就是沒有加蓋中書門下大印的詔書,說句不好聽的,在效力上,中旨要比正式的詔書差一點。
而詔安王仙芝等人的詔書,肯定要用正式的詔書,自然也需要正式的官員來頒發。
“忒也麻煩……”
王仙芝叨叨了一句,也就安排人去提王鐐。
王鐐到場,看到明黃色的詔書,忍不住一聲長歎,卻也接了過來,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未完待續。)
前因後果和種種細節,在江湖人的口口相傳中,有的變得模糊,有的變得清晰,演變到了最後,種種談論,集中到了幾個方向。
首先,黃巢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三天前重傷了楊大師還不行,還想以算命為由,讓族弟黃鄴徹底了結了黃大師,好在眾多江湖人謹守江湖道義,這才沒有讓黃巢得手。
至於兩人為什麽結仇,有人說第一次見麵,黃巢就看不上真武宮師叔侄,有人說楊大師師叔侄為王宗師禳星,得罪了黃巢,也有人說黃巢要擊殺刺史王鐐、將災禍轉嫁給王宗師,被楊大師阻攔,這才真正地結仇……無論是什麽原因,兩人仇怨已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其次,楊大師就是高人,高人就有高人的架子,什麽“掛算有緣”,什麽“卦不過三”,等等規矩,早就被眾人所熟知。
第三,黃家軍跋扈得厲害,什麽黃巢黃鄴,現在就連剛剛投奔了黃家軍的胡天成,竟然也敢依仗著黃家軍胡作非為,硬生生地要給真武宮傳人算命,這不是扯麽?
另外,黃家軍的野心越來越大,黃巢竟然親口說出“多多益善”這種話,這是要自比三齊王韓信。
他行軍布陣能不能比得上三齊王,誰都不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黃巢的殺氣,可比三齊王重多了,連賽臥龍道長都給了他一個“流血三千裏,殺人八百萬”的評價,別說韓信了,就是殺神白起,都沒有他那麽重的殺氣。
出乎意料,在這些討論之中,關於黃家軍和黃巢的話題,討論得越來越多,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到了最後,甚至有人提出,既然黃巢的能耐這麽大,何不帶著黃家軍自行反唐,為什麽總是要賴在王仙芝宗師的反唐大營之中?
關於這個問題,討論的火氣就有點大了。
有人說,黃巢和王仙芝都是鹽幫中人,他們聯合在一起,可以集中鹽幫眾多力量。
也有人說,黃巢麾下黃家軍雖然囂張跋扈,卻終究實力不濟,隻能和王宗師的反唐軍聯合到一起,要不然的話,早就被大唐官軍給滅了。
有人不幹了,說什麽呢?黃家軍實力不濟?笑話!奇襲汝州看見沒有?黃大俠帶著黃家軍親自出手,那一仗打得多麽硬氣,多麽精彩,這是王仙芝反唐軍能夠打出來的仗麽?
別人笑了,精彩個屁!你不知道吧,黃家軍其實兵分了兩路,黃鄴那一路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胡天成叛投反唐軍,恐怕那一隊黃家軍的高手,全都得完蛋,要不然的話,你以為胡天成一個叛將,怎麽會在黃家軍裏麵這麽受歡迎?
有人惱羞成怒,就算這樣,黃大俠領軍,也比王宗師強多了。
你放屁!
就這樣,種種的談論,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火氣越來越大,甚至有江湖人士說著說著就動手的先例。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反唐軍大營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甚至到了需要公開站隊的程度,無論是鹽幫好手還是普通江湖人士,必須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或支持王仙芝,或支持黃巢,像做牆頭草兩麵討好,會死得很慘。
楊鳳樓感受到了這種情況,不由得深深感歎,右龍武軍中,還是有高人啊!
別人不說,就說那位汝州城的竇文書,雖然僅僅是一名八品江湖武夫,正麵對戰肯定不行,但是在煽風點火這方麵,絕對是個頂級的天才。
那日楊鳳樓逼走了黃巢之後,利用算卦的方式,交給竇文書兩個任務,其中一個,就是在反唐軍大營中散布謠言,盡可能地製造王仙芝麾下和黃巢麾下眾人的對立情緒。
這才幾天過去,就出現了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果然大才!
楊鳳樓這幾天沒有出去擺攤,勤加修煉,努力穩定傷勢的同時,也在靜靜等待著。
他在等待安排給竇文書的第二個任務開花結果。
這第二個任務說起來也簡單,隻是要求竇文書向朝堂傳遞一個消息——
“時機已然成熟,可以啟動‘未央宮’計劃。”
楊鳳樓相信,隻要這個消息傳遞出去,“未央宮”計劃就會被正式開啟。
果然,三天之後,有快馬入營,帶來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天子要為王仙芝一眾人等封官!
這是詔安!
奇襲汝州,東都大震,在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的情況下,大唐朝堂,不得不對以王仙芝為首的一眾反唐軍將領進行詔安!
反唐軍大營,頓時轟動。
反唐一年有餘,終於震懾了大唐朝堂,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甚至當今天子,也不得不正視反唐軍!
這事,提氣!
無論王仙芝宗師的選擇如何,這事也透著那麽痛快!
不過,也有很多江湖人士心中猶疑,反唐反唐,難道不是推翻大唐,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麽?
怎麽還詔安呢?
如果王仙芝答應的話,反唐軍豈不就成了唐軍?那還反個什麽勁?
難道我等江湖豪俠,拚死反唐,就是為了讓王宗師他們做官?
這事,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啊……
不管這些江湖人怎麽想,王仙芝和一眾反唐軍首領,商議了整整一天之後,特出了一個結論——
請!
三天後,有儀仗出洛陽,抵達反唐軍大營的時候,已然是紅霞滿天。
王仙芝,黃巢,尚君長,黃鄴,柳彥璋,尚讓,賽臥龍,胡天成……隻要是在反唐軍中有頭有臉的首領,全部端坐在大帳之中,等著天子詔書的到來。
帳外一陣喧鬧之後,一行人走入大帳,為首的,卻是一位宦官。
這位宦官身形高大,手捧聖旨,滿臉威儀。
“如州刺史王鐐何在?”
王仙芝等人一愣,不是詔安的聖旨麽,為什麽先找王鐐?
卻又胡天成為大家解釋。
天子詔書頒發的時候,一般都要用正式的官員,宦官有資格頒布的,僅僅是天子的中旨,也就是沒有加蓋中書門下大印的詔書,說句不好聽的,在效力上,中旨要比正式的詔書差一點。
而詔安王仙芝等人的詔書,肯定要用正式的詔書,自然也需要正式的官員來頒發。
“忒也麻煩……”
王仙芝叨叨了一句,也就安排人去提王鐐。
王鐐到場,看到明黃色的詔書,忍不住一聲長歎,卻也接了過來,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