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飯信》連演三天,場場爆滿。
眾多反唐軍,包括各路首領,在大感過癮之餘,對賽臥龍和貴和班的新作,期待更深。
有個別曾經讀書讀史的反唐軍,立刻成了香饃饃,隻要貴和班沒有演出,他們的身邊立馬就圍滿了人,紛紛猜測下一部《千金記》將會是三齊王韓信的那一段故事。
有人猜測是鴻門宴,有人猜測是十麵埋伏,甚至還有人猜測回事韓信封王,眾說紛紜,不一而足,有腦袋靈活的家夥,還在大營之中開出盤口,公開要賭上一賭。
這種情況,簡直愈演愈烈,尤其到了貴和班休息的這一天,幾乎所有人都感覺百爪撓心一般,恨不得掰著手指頭算時間,一個個破口大罵,太陽怎麽還不下山,月亮怎麽還不上來,嗯,也不對,月亮也早早西墜才好。
至於王仙芝等各路頭領,到了今天,仿佛才想起來,好像應該幹點正事才對吧。
反唐,反唐,光看戲可不能“美名千古傳”。
王仙芝和黃巢商量之後,絕對繼續兵分兩路,攻略唐州,鄧州。
命令一下,大營之中頓時怨聲載道,反戰情緒那叫一個高昂。
理由,簡單,明天貴和班的新戲就要上演了,這時候誰又心思去打仗?
這種情況,頓時弄得王仙芝和黃巢哭笑不得,卻又不好嚴令出兵,生怕挫傷了反唐軍的士氣。
正在王仙芝一籌莫展的時候,還是賽臥龍有辦法,直接讓王仙芝曉諭全軍,新戲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給你們回來慶功的時候演出,但是你們要是不去的話,貴和班聽王宗師的話,不演了!
大營頓時嘩然。
去,有戲看。
不去,沒戲看。
怎麽選?
還用問麽?
反唐軍終於出兵,黃家軍直取唐州,王仙芝嫡係部隊,攻略鄧州。
讓人意外的是,反唐軍上到首領下到小兵,出兵的時候那叫一個士氣高昂,都不用戰前動員,有一個算一個,生猛得跟小老虎一樣,嗷嗷地直叫喚,看那樣子,三丈高的城牆,徒手就敢往上爬。
黃家軍一路人馬由黃鄴帶隊,根本不管啥縣城曠野,一路奔襲到唐州城下,連休息都沒有,直接攻城,當真氣勢如虹,嚇得唐州守軍直接投降。
黃鄴也是個秒人。
刺史,不抓!
商賈,不搶!
平民,不殺!
隻問一句,“唐州攻下來了麽?”
一聽得已然破城,大叫一聲,帶著麾下的黃家軍呼嘯而去,看得唐州投降的守軍一愣一愣的。
不過,據說黃鄴回到大營之後,著實吃了點苦頭,被黃巢直接叫進自己的帳篷,足足一個多時辰啊,反正這貨再露麵的時候,是被隨身的親兵抬進大帳的,那鼻青臉腫的樣子,還看著貴和班的新戲不斷傻笑呢。
而王仙芝麾下的嫡係部隊,由尚讓親自帶隊,同樣士氣高昂,同樣直搗鄧州治所,不過他們卻遭遇了唐軍最為頑強地抵抗,甚至破城之後進入了巷戰,在尚讓的記憶裏麵,自從跟隨王仙芝起兵以來,就沒有碰上過這麽頑強的抵抗。
等到尚讓肅清鄧州城垣的時候,仔細一算,麾下兵馬竟然折損近半,要不是貴和班的京劇把反唐軍的士氣調動了起來,恐怕他們還真攻不破鄧州城。
真是徹頭徹尾的慘勝。
等到尚讓帶著兵馬回到大營的時候,兩戰的結果早就傳遍了大營,即便非戰之過,尚讓也沒有心思觀看貴和班的京劇了。
麵對這種情況,楊鳳樓心知肚明,正是他傳遞的消息,告誡了反唐軍的行動情況,並且按照“未央宮”計劃的總體思路,進行了具體的部署,這才讓兩支人馬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掀開蓋子的時候,楊鳳樓隻得壓抑下心中的暗爽,示意貴和班按照計劃,上演新的劇目——
《蕭何月下追韓信》!
這出戲講得故事,很多人都耳聞能詳,說的是劉邦起義滅秦。蕭何器重韓信之才,三薦於劉邦,劉邦不肯重用,韓信憤而出走。蕭何聞聽韓信離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顧道路艱難,戴月追趕,勸韓信回轉,再向劉邦推薦,韓信才得登台拜帥。
有了基本的認知,反唐軍再看貴和班的表演,更是看得如癡如醉,其中蕭何兩段經典的唱段,僅僅唱完,就馬上在大營之中流傳開來,不管是喂馬,還是鍘草,不管是做飯,還是喝酒,時不時就能響起一段“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揚……”,要不然就是“請念你我一見如故——是三生有幸……”
這其中,又以黃鄴唱得最為地道,與飾演蕭何的劉大印唱得分毫不差,這貨每每自得的時候,還忍不住誇口,“好歹沒白挨了那頓揍……”
在這兩段唱詞在大營之中大行其道的時候,也有一種說法在悄然抬頭。
眾多兵丁在談論京劇的時候,不免把漢初的種種情況套在如今的身上,還有很多兵丁發出感歎,要是咱們反唐軍裏也有韓信的話,那就好了。
而在這種時候,總有人不經意地把話題引到黃巢的身上,黃大俠熟讀兵書戰略,堪稱大才,他又說過“多多益善”,曾自比三齊王韓信,現在看來,黃大俠豈不就是咱們反唐軍的韓信?
這個結論一出,大家紛紛認可,別說黃巢黃大俠了,就是他身邊最不成器的兄弟黃鄴,攻略唐州的時候,也是一鼓而定,要不是黃鄴掛念著貴和班的新戲,估計咱們現在早就在唐州城裏看戲了。
眾人都會紛紛附和,當然,也有不開眼的。
“你說,要是黃大俠就是韓信的話,那麽,劉邦是誰?蕭何丞相三推韓信,他都不重用,逼得韓信出走,蕭何夜追,要我說,這劉邦可真不是個東西……”
這個話題,每每說到這種程度的時候,圍觀的兵丁就會一哄而散,而如果還聚集到一起的話,必然是黃家軍的人。
慢慢的,大營裏甚至開始公開流傳:
黃巢就是咱反唐軍的韓信!
至於劉邦,嘿嘿,嘿嘿……(未完待續。)
眾多反唐軍,包括各路首領,在大感過癮之餘,對賽臥龍和貴和班的新作,期待更深。
有個別曾經讀書讀史的反唐軍,立刻成了香饃饃,隻要貴和班沒有演出,他們的身邊立馬就圍滿了人,紛紛猜測下一部《千金記》將會是三齊王韓信的那一段故事。
有人猜測是鴻門宴,有人猜測是十麵埋伏,甚至還有人猜測回事韓信封王,眾說紛紜,不一而足,有腦袋靈活的家夥,還在大營之中開出盤口,公開要賭上一賭。
這種情況,簡直愈演愈烈,尤其到了貴和班休息的這一天,幾乎所有人都感覺百爪撓心一般,恨不得掰著手指頭算時間,一個個破口大罵,太陽怎麽還不下山,月亮怎麽還不上來,嗯,也不對,月亮也早早西墜才好。
至於王仙芝等各路頭領,到了今天,仿佛才想起來,好像應該幹點正事才對吧。
反唐,反唐,光看戲可不能“美名千古傳”。
王仙芝和黃巢商量之後,絕對繼續兵分兩路,攻略唐州,鄧州。
命令一下,大營之中頓時怨聲載道,反戰情緒那叫一個高昂。
理由,簡單,明天貴和班的新戲就要上演了,這時候誰又心思去打仗?
這種情況,頓時弄得王仙芝和黃巢哭笑不得,卻又不好嚴令出兵,生怕挫傷了反唐軍的士氣。
正在王仙芝一籌莫展的時候,還是賽臥龍有辦法,直接讓王仙芝曉諭全軍,新戲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給你們回來慶功的時候演出,但是你們要是不去的話,貴和班聽王宗師的話,不演了!
大營頓時嘩然。
去,有戲看。
不去,沒戲看。
怎麽選?
還用問麽?
反唐軍終於出兵,黃家軍直取唐州,王仙芝嫡係部隊,攻略鄧州。
讓人意外的是,反唐軍上到首領下到小兵,出兵的時候那叫一個士氣高昂,都不用戰前動員,有一個算一個,生猛得跟小老虎一樣,嗷嗷地直叫喚,看那樣子,三丈高的城牆,徒手就敢往上爬。
黃家軍一路人馬由黃鄴帶隊,根本不管啥縣城曠野,一路奔襲到唐州城下,連休息都沒有,直接攻城,當真氣勢如虹,嚇得唐州守軍直接投降。
黃鄴也是個秒人。
刺史,不抓!
商賈,不搶!
平民,不殺!
隻問一句,“唐州攻下來了麽?”
一聽得已然破城,大叫一聲,帶著麾下的黃家軍呼嘯而去,看得唐州投降的守軍一愣一愣的。
不過,據說黃鄴回到大營之後,著實吃了點苦頭,被黃巢直接叫進自己的帳篷,足足一個多時辰啊,反正這貨再露麵的時候,是被隨身的親兵抬進大帳的,那鼻青臉腫的樣子,還看著貴和班的新戲不斷傻笑呢。
而王仙芝麾下的嫡係部隊,由尚讓親自帶隊,同樣士氣高昂,同樣直搗鄧州治所,不過他們卻遭遇了唐軍最為頑強地抵抗,甚至破城之後進入了巷戰,在尚讓的記憶裏麵,自從跟隨王仙芝起兵以來,就沒有碰上過這麽頑強的抵抗。
等到尚讓肅清鄧州城垣的時候,仔細一算,麾下兵馬竟然折損近半,要不是貴和班的京劇把反唐軍的士氣調動了起來,恐怕他們還真攻不破鄧州城。
真是徹頭徹尾的慘勝。
等到尚讓帶著兵馬回到大營的時候,兩戰的結果早就傳遍了大營,即便非戰之過,尚讓也沒有心思觀看貴和班的京劇了。
麵對這種情況,楊鳳樓心知肚明,正是他傳遞的消息,告誡了反唐軍的行動情況,並且按照“未央宮”計劃的總體思路,進行了具體的部署,這才讓兩支人馬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掀開蓋子的時候,楊鳳樓隻得壓抑下心中的暗爽,示意貴和班按照計劃,上演新的劇目——
《蕭何月下追韓信》!
這出戲講得故事,很多人都耳聞能詳,說的是劉邦起義滅秦。蕭何器重韓信之才,三薦於劉邦,劉邦不肯重用,韓信憤而出走。蕭何聞聽韓信離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顧道路艱難,戴月追趕,勸韓信回轉,再向劉邦推薦,韓信才得登台拜帥。
有了基本的認知,反唐軍再看貴和班的表演,更是看得如癡如醉,其中蕭何兩段經典的唱段,僅僅唱完,就馬上在大營之中流傳開來,不管是喂馬,還是鍘草,不管是做飯,還是喝酒,時不時就能響起一段“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揚……”,要不然就是“請念你我一見如故——是三生有幸……”
這其中,又以黃鄴唱得最為地道,與飾演蕭何的劉大印唱得分毫不差,這貨每每自得的時候,還忍不住誇口,“好歹沒白挨了那頓揍……”
在這兩段唱詞在大營之中大行其道的時候,也有一種說法在悄然抬頭。
眾多兵丁在談論京劇的時候,不免把漢初的種種情況套在如今的身上,還有很多兵丁發出感歎,要是咱們反唐軍裏也有韓信的話,那就好了。
而在這種時候,總有人不經意地把話題引到黃巢的身上,黃大俠熟讀兵書戰略,堪稱大才,他又說過“多多益善”,曾自比三齊王韓信,現在看來,黃大俠豈不就是咱們反唐軍的韓信?
這個結論一出,大家紛紛認可,別說黃巢黃大俠了,就是他身邊最不成器的兄弟黃鄴,攻略唐州的時候,也是一鼓而定,要不是黃鄴掛念著貴和班的新戲,估計咱們現在早就在唐州城裏看戲了。
眾人都會紛紛附和,當然,也有不開眼的。
“你說,要是黃大俠就是韓信的話,那麽,劉邦是誰?蕭何丞相三推韓信,他都不重用,逼得韓信出走,蕭何夜追,要我說,這劉邦可真不是個東西……”
這個話題,每每說到這種程度的時候,圍觀的兵丁就會一哄而散,而如果還聚集到一起的話,必然是黃家軍的人。
慢慢的,大營裏甚至開始公開流傳:
黃巢就是咱反唐軍的韓信!
至於劉邦,嘿嘿,嘿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