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兩人之間有很多對話。《莊子》中寫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莊子,說:魏王給了我一顆大葫蘆籽兒,我在家就種了這麽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有五石之大。因為這葫蘆太大了,所以它什麽用都沒有。我要是把它一劈兩半,用它當個瓢去盛水的話,那個葫蘆皮太薄,“其堅不能自舉”,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用它去盛什麽東西都不行。想來想去,葫蘆這個東西種了幹什麽用呢?不就是最後為了當容器,劈開當瓢來裝點東西嗎?什麽都裝不了了。所以惠子說,這葫蘆雖然大,卻大的無用,我把它打破算了。
莊子說:你真是不善於用大的東西啊!於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宋國有這麽一戶人家,他們家有一樣稀世的秘方,就是不皴手的藥,在寒冷的冬天,讓人手腳沾了水以後不皴。所以他們家就世世代代以漂洗為生。
有一天,一個過路的客人,偶爾聽說他們家有這個秘方,就來跟他們商量,說我以百金來購買這個秘方。全家人聽了,就聚在一起開會商量,說咱們家這個秘方,雖然由來已久,但是全家人這樣漂洗為生,才賺很少的錢。現在人家花百金,這麽多錢買個方子,幹嘛不給他?咱賣了吧!
這個過路的客人,拿了這個秘方就走了。他是去幹什麽呢?當時各個地方都在諸侯混戰之中,為了爭地而戰,那麽在東南部就是吳越之爭。吳越之地,正處水鄉。這個人從宋國拿了秘方直奔吳國,去遊說吳王。此時正好越國軍隊進攻吳國。吳王就派這人帶兵,選在寒冬臘月,向越國發起水戰。因為你有此秘方,軍士可以手腳不凍,不皴手,不生瘡,戰鬥力十足,而越人沒有這個秘方。這一戰吳國大勝。所以這個提供秘方的人,裂地封侯,立致富貴,身價非同一般。
這個方子給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帶來不同的人生效率。如果你擁有大眼界,你會看到同樣一個秘方,它可能會決定一國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身份。
莊子告訴惠子說:大葫蘆也是一樣。你怎麽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使呢?如果它是一個完整的大葫蘆,你為什麽不把它係在身上,去浮遊於大江大湖上呢?難道一個東西,必須要被加工成某種規定的產品,它才有用嗎?
為什麽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裏,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隻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我曾看過一本書,叫做《隱藏的財富》,裏麵講了一個美國人的故事:
有兩個從德國移民美國的兄弟,1845年,來到紐約謀生。這弟兄倆覺得生活很艱難,就商量怎麽樣能夠活下去。作為外來的移民,哥哥原來還有一技之長,在德國的時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輕,什麽都不會。哥哥說,我們外鄉人在紐約這麽一個都市,太難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亞吧,我可以種菜,繼續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沒有手藝,索性一橫心一跺腳,留在紐約,白天打工,晚上求學。他學習的是地質學和冶金學。
哥哥來到了加利福尼亞的一個鄉間,這裏有很廉價的土地,就買下來種卷心菜,成熟後用來醃泡菜。哥哥很勤勞,每天種菜醃泡菜,養活了一家人。
四年以後,弟弟大學畢業了,到加利福尼亞來看望哥哥。哥哥問弟弟:“你現在手裏都擁有什麽呀?”弟弟說:“我除了拿個文憑,別的什麽都沒有。”哥哥說:“你還是應該跟我紮紮實實地幹活啊。我帶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裏,蹲下來看了看菜,然後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兒看了很久,進屋去拿了一個臉盆,盛滿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裏麵漂洗。
他發現臉盆底下,有一些金燦燦的、亮閃閃的金屬屑。然後,他非常驚訝地抬頭,看著他哥哥,長歎一聲,說:“哥哥,你知道嗎?你是在一座金礦上種卷心菜!”
其實,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安然地享受著生活帶給我們的秩序。日複一日,我們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大家怎麽生活,我們也怎樣生活。我們用手中的一技之長,養家糊口,過很安穩的日子。我們從來沒有跳出自己現有的經驗係統,重新質詢一下:我還可以換一個方式生活嗎?我目前所擁有的這些技能,還有沒有可能讓它發揮更大的用處?
莊子在《逍遙遊》裏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永恒的問題:什麽叫做有用?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跟孩子說,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做的是沒用的事。這一下午,如果你練鋼琴,是有用的。
我們可能跟孩子說,你這一下午就在和泥巴,搭城堡,這是沒用的。這一下午,如果你練打字,是有用的。
我曾經見過一個科學實驗,把一個會跳的小蟲子放在瓶子裏。它明明可以跳很高,但試驗是把蓋子蓋上以後讓它跳。小蟲子一跳,啪,碰到了頂蓋掉下來了,再一跳,又碰到頂蓋掉下來。它反複跳躍,卻越跳越低。這時候,你把蓋子再擰開,看見這小蟲子還在跳,但它已經永遠不會跳出這個瓶子了,因為它認為,頭頂上那個蓋子,將是不可逾越的。
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一種可悲的現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愛,為孩子規定了太多的戒律,捂上了太多有用的蓋子。
我們讓孩子們認為,作為一個葫蘆,它以後隻能成為瓢,而不能成為一個巨大的遊泳圈,帶著人浮遊於江海。作為一塊土壤,上麵隻可以種菜種糧食,沒有人去追問土壤下麵可能埋藏的礦藏。
我們以一種常規的思維,束縛了自己的心智。由我們的常規的生活態度,規定了我們可憐的局限。這種局限本來是可以被打破的。隻有打破這種常規思維,我們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遙遊。真正的逍遙遊,其實就是無羈無絆的。
有用和無用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難道一個人一定要循規蹈矩、按照程序、按照規則去設計自己的人生嗎?
有一天,惠子找到莊子,說:魏王給了我一顆大葫蘆籽兒,我在家就種了這麽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有五石之大。因為這葫蘆太大了,所以它什麽用都沒有。我要是把它一劈兩半,用它當個瓢去盛水的話,那個葫蘆皮太薄,“其堅不能自舉”,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用它去盛什麽東西都不行。想來想去,葫蘆這個東西種了幹什麽用呢?不就是最後為了當容器,劈開當瓢來裝點東西嗎?什麽都裝不了了。所以惠子說,這葫蘆雖然大,卻大的無用,我把它打破算了。
莊子說:你真是不善於用大的東西啊!於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宋國有這麽一戶人家,他們家有一樣稀世的秘方,就是不皴手的藥,在寒冷的冬天,讓人手腳沾了水以後不皴。所以他們家就世世代代以漂洗為生。
有一天,一個過路的客人,偶爾聽說他們家有這個秘方,就來跟他們商量,說我以百金來購買這個秘方。全家人聽了,就聚在一起開會商量,說咱們家這個秘方,雖然由來已久,但是全家人這樣漂洗為生,才賺很少的錢。現在人家花百金,這麽多錢買個方子,幹嘛不給他?咱賣了吧!
這個過路的客人,拿了這個秘方就走了。他是去幹什麽呢?當時各個地方都在諸侯混戰之中,為了爭地而戰,那麽在東南部就是吳越之爭。吳越之地,正處水鄉。這個人從宋國拿了秘方直奔吳國,去遊說吳王。此時正好越國軍隊進攻吳國。吳王就派這人帶兵,選在寒冬臘月,向越國發起水戰。因為你有此秘方,軍士可以手腳不凍,不皴手,不生瘡,戰鬥力十足,而越人沒有這個秘方。這一戰吳國大勝。所以這個提供秘方的人,裂地封侯,立致富貴,身價非同一般。
這個方子給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帶來不同的人生效率。如果你擁有大眼界,你會看到同樣一個秘方,它可能會決定一國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身份。
莊子告訴惠子說:大葫蘆也是一樣。你怎麽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使呢?如果它是一個完整的大葫蘆,你為什麽不把它係在身上,去浮遊於大江大湖上呢?難道一個東西,必須要被加工成某種規定的產品,它才有用嗎?
為什麽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裏,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隻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我曾看過一本書,叫做《隱藏的財富》,裏麵講了一個美國人的故事:
有兩個從德國移民美國的兄弟,1845年,來到紐約謀生。這弟兄倆覺得生活很艱難,就商量怎麽樣能夠活下去。作為外來的移民,哥哥原來還有一技之長,在德國的時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輕,什麽都不會。哥哥說,我們外鄉人在紐約這麽一個都市,太難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亞吧,我可以種菜,繼續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沒有手藝,索性一橫心一跺腳,留在紐約,白天打工,晚上求學。他學習的是地質學和冶金學。
哥哥來到了加利福尼亞的一個鄉間,這裏有很廉價的土地,就買下來種卷心菜,成熟後用來醃泡菜。哥哥很勤勞,每天種菜醃泡菜,養活了一家人。
四年以後,弟弟大學畢業了,到加利福尼亞來看望哥哥。哥哥問弟弟:“你現在手裏都擁有什麽呀?”弟弟說:“我除了拿個文憑,別的什麽都沒有。”哥哥說:“你還是應該跟我紮紮實實地幹活啊。我帶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裏,蹲下來看了看菜,然後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兒看了很久,進屋去拿了一個臉盆,盛滿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裏麵漂洗。
他發現臉盆底下,有一些金燦燦的、亮閃閃的金屬屑。然後,他非常驚訝地抬頭,看著他哥哥,長歎一聲,說:“哥哥,你知道嗎?你是在一座金礦上種卷心菜!”
其實,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安然地享受著生活帶給我們的秩序。日複一日,我們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大家怎麽生活,我們也怎樣生活。我們用手中的一技之長,養家糊口,過很安穩的日子。我們從來沒有跳出自己現有的經驗係統,重新質詢一下:我還可以換一個方式生活嗎?我目前所擁有的這些技能,還有沒有可能讓它發揮更大的用處?
莊子在《逍遙遊》裏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永恒的問題:什麽叫做有用?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跟孩子說,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做的是沒用的事。這一下午,如果你練鋼琴,是有用的。
我們可能跟孩子說,你這一下午就在和泥巴,搭城堡,這是沒用的。這一下午,如果你練打字,是有用的。
我曾經見過一個科學實驗,把一個會跳的小蟲子放在瓶子裏。它明明可以跳很高,但試驗是把蓋子蓋上以後讓它跳。小蟲子一跳,啪,碰到了頂蓋掉下來了,再一跳,又碰到頂蓋掉下來。它反複跳躍,卻越跳越低。這時候,你把蓋子再擰開,看見這小蟲子還在跳,但它已經永遠不會跳出這個瓶子了,因為它認為,頭頂上那個蓋子,將是不可逾越的。
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一種可悲的現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愛,為孩子規定了太多的戒律,捂上了太多有用的蓋子。
我們讓孩子們認為,作為一個葫蘆,它以後隻能成為瓢,而不能成為一個巨大的遊泳圈,帶著人浮遊於江海。作為一塊土壤,上麵隻可以種菜種糧食,沒有人去追問土壤下麵可能埋藏的礦藏。
我們以一種常規的思維,束縛了自己的心智。由我們的常規的生活態度,規定了我們可憐的局限。這種局限本來是可以被打破的。隻有打破這種常規思維,我們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遙遊。真正的逍遙遊,其實就是無羈無絆的。
有用和無用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難道一個人一定要循規蹈矩、按照程序、按照規則去設計自己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