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不是一件好的東西嗎?


    有時候,寂寞並不意味著愁苦。其實,寂寞意味著一段靜止下來的時光,當你自己獨自麵對寂寞的時候,有可能會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


    真正的大境界,用莊子的話說,叫做“旁礴萬物”,可以淩駕萬物之上,將萬物融和為一體。


    每個人的經曆不同,稟賦各異,將最終決定自己的眼界,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種境界在《逍遙遊》裏麵有過描述。莊子講述了一個寓言:


    有兩個修道之人,一個叫肩吾,一個叫連叔。一天,肩吾對連叔說:我聽說有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神人,他住在姑射之山上。“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他的肌膚晶瑩剔透,像是從來未被汙染的冰雪一樣的潔淨,神態像**一樣天真柔美,沒有煩惱。他“不食五穀,吸風飲露”,根本不用吃五穀雜糧,他可以駕著飛龍,乘著雲氣,“遊乎四海之外”,可以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他隻要稍稍一凝神,就可以使五穀豐登,使這一年裏沒有任何的災害。肩吾說:我可不信這樣的事情,哪有這樣的神人呢?


    連叔說:我告訴你吧,這個世界上,你無法和瞎子一起欣賞文彩的美麗,你無法和聾子一起欣賞鍾鼓的樂聲。你隻知道人的形體有瞎子,有聾子,有外在的殘疾,你不知道人的心智上也有這樣的殘疾。這話說的就是你這種人。說因為你沒有那麽開闊的眼界,沒有那麽博大的胸懷,所以你不相信可以有這樣的人。我告訴你,這樣的人確實存在。


    “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這個神人啊,他的道德啊,可以淩駕萬物之上,將萬物融和為一體。旁礴,就是磅礴。


    連叔用了一個激動人心的詞:“旁礴萬物”,其實,就是讓自己成為天地至尊。這種磅礴萬物不一定借助神仙功力,這往往指的是我們內心。


    當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可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當天地萬象完全在你的眼界之中,我們的心怎麽不能磅礴萬物呢?


    莊子在書當中多次提到“心遊萬仞”,多次提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不就是磅礴萬物嗎?


    所以,連叔說:“之人也,物莫之傷”,外物傷害不了這個神人:洪水滔天可以吞沒一切,但是淹不死他;大旱可以讓金石熔化、土山烤焦,他也不覺得熱。為什麽呢?因為他的心有這樣的定力,這樣的功力,這樣的境界。


    其實,這樣的一個神人,顯然是莊子杜撰出來的神話人物。莊子最終的落點不是給你講神話,而是給你談人生。人生的經曆不同,稟賦各異。經曆和悟性最終決定了你的眼界。


    反過來說,一個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態度來改變的。一個人先天的性格、後天的機遇、固有的價值觀,最終會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們經常說,命運這個東西太客觀了,完全依附於機遇。其實,你自己有什麽樣的價值觀,就會決定你的取舍。


    我們需要一種清明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在這個嘈雜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種力量。同時,我們也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性。這種感性之心可以使我們觸目生春,所及之處充滿了歡樂。


    關於這兩個意象,在宋代的筆記當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記載。


    蘇東坡和佛印經常共同出遊,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們各**自己的解讀。


    有一天,兩個人結伴出遊,見到一個木匠鋪,看見木匠自己在那兒正在做家具。木匠拿出一個墨盒,“啪”一彈墨線。


    佛印見了,馬上就拿起這個墨盒來,做了一首詩:


    吾有兩間房,一間賃與轉輪王。


    有時拉出一線路,天下邪魔不敢當。


    這詩是拿墨盒做比喻。墨盒有兩個墨池,就是“兩間房”;墨盒裏麵不有一個輪子嗎?墨盒的一頭通過輪子把這個墨線拉出來,叫做“賃與轉輪王”。這個墨線彈出一條筆直的線,就是正直與準則。在這樣正直與準則的標準製衡之下,所有的*魔鬼怪是不能抵禦的。這就是說,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線,不能超越這個世界上行為的守則。這就是理性。


    蘇東坡也做了一首詩:


    吾有一張琴,五條絲弦藏在腹。


    有時將來馬上彈,盡出天下無聲曲。


    蘇東坡說,我也有一樣東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條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裏。我自己隨興所至的時候拿出來就彈,但曲聲是你們別人聽不到的,隻有我的心智可以聽到,“盡出天下無聲曲”。


    這無聲的音樂是至極的天籟,這琴就是人心中感性的歡欣。每到一處地方,每見一個風景,心中便有一種悲憫之情自然生發,一種歡欣之意自然流露。


    其實,蘇軾與佛印分別代表了我們人格理想上的兩個支點,叫做“依於仁,遊於藝”。


    “依於仁”,指一個人內心要有仁愛的準則。這是一種標準,就像墨盒彈出墨線一樣,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為標準。“遊於藝”,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蘇東坡心中的那架琴,可以自由演奏內心的音樂。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一種心遊萬仞的境界,擁有了這樣一種自由歡暢的心靈,他在這個寂寞的世界上還會不果敢嗎?他麵對所有的紛紜萬象時,還不能超越嗎?


    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在經曆相同的事情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莊子提出,道法自然,道無所不在。那麽,怎麽樣才算是道法自然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丹並收藏心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