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一次學術沙龍上,一個心理學係的學科負責人,給我們講過他做過的一個心理診療的個案:
有一次,一個非常成功的白領小夥子,西裝革履來到他的辦公室。進來以後,他就四下搜尋,坐下時就抓起一個煙灰缸,從左手倒到右手,從右手倒到左手。他就一直在這兒倒著,才開始說話。
他說:“我想跟你谘詢一個事。我現在老有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不祥預感。比如,我上班時要走一條路,遠遠地看見那個地方在挖土,明明我可以繞過去,但突然之間我就覺得要有不祥的事情發生,我就調轉車頭,改一條可能要擁堵兩小時的路,寧可遲到,我決不再走這條路。這樣一些事情不斷發生,我已經無法左右我自己了,我總是見到一個細微的征兆就覺得要出事。”他一邊說,手裏還在不斷地倒騰著那個煙灰缸。
心理谘詢師看了他很久,突然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小時候是跟誰長大的?”他回答說:“我是跟我奶奶長大的。”
谘詢師就開始跟他聊起遙遠的童年,最終揭示了這個心理的秘密。這個秘密令人驚訝,聽起來似乎發生在我們每家每戶。
小孩子不睡覺,老奶奶哄他說:“五分鍾之內你要是再不閉上眼睛,狼外婆就來了!”孩子還是沒有睡。奶奶說:“三分鍾之內,你要是再不睡著的話,大風就把你給卷走了!”孩子還是沒有睡。奶奶說:“一分鍾以後,*精就出來了!”
小孩因為害怕,睡不著也得閉著眼睛,而閉著眼睛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想著,這些狼外婆和*精來了會怎麽樣?
谘詢師說,就是由於我們大家司空見慣的這種哄孩子睡覺的方式,可能使那種特別**的孩子在某種機遇下會得上這種強迫症。
當時,谘詢師突然問小夥子:“你手裏倒著這個煙灰缸,這是一種儀式。你告訴我,你現在心裏有什麽預感?”聽了這話,小夥子突然就停住了,說:“對啊,你說了我才明白,我現在覺得我媽媽可能要出什麽事,我要是不倒騰那個煙灰缸,她就會出事。但是你真說出來,我就覺得沒事了。”
心理疾病的治療遠遠不是這麽一句話就能完成的,這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是因為心理上的殘疾,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這麽容易被人看見。這種殘疾有可能是在某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犯的一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不經意地受到的一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澱下一種毛病。
在某種意義上講,心理疾病的治療更多地要靠自己,真正看見自己真正的缺失。自己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地順應生命形態,那麽首先把這些個遺憾和殘缺都接受下來吧,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的是怎麽樣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翻開《莊子》,從他第一篇《逍遙遊》開始,到他所列舉的凡此種種這些人,一直貫穿著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大與小的區別。大與小絕不是好看與難看之分,真正的外在形態與內心境界有時候相去甚遠。
莊子告訴我們,這些表麵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甚至是形貌恐怖的人,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大境界,是我們這些健全人不能比擬的。有些人,可能由於自己的健全、機敏、矯健,反而使自己受製於心。
看莊子的文章,有時會覺得無邊無際,他描述出來的一切奇思異想都超乎我們的生活經驗之外。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內心來看,我們還是可以對應上莊子所描寫的一個又一個形象的。
我們到底有哪些隱疾?我們到底有什麽樣的心理障礙?我們到底有什麽童年的陰影?我們到底有什麽人生的缺憾?
這一切一切是不是都像莊子所描述的這些人呢?而這些人以其德行的超越,是不是會給我們一種啟發?給我們一種勉勵?給我們一些參照?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垃圾和廢物,所謂廢物,隻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有很多財富無非是放錯了地方。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用和無用之間,隻不過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質地和你所處的環境之間是一種什麽樣的匹配。
莊子給我們指出,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顆平常心。無論他是後天受刑罰的,還是先天殘疾的,無論是肢體上殘疾了,還是智力上有缺憾,他們都是我們的一麵鏡子。
我們沒有在他們的殘缺裏麵照出健全,反而在我們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殘缺。這種殘缺靠心智可以補足,靠精神與天地之間的遨遊可以去完善,這大概就是莊子對於我們今天的人們一種最好的啟發。在這種啟發中,我們可以抵達他那種天地共往共來的逍遙境界。
莊子一直在提醒我們,怎麽樣可以不流於俗呢?首先要認清你內心的願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待你自己嗎?
在今天這樣一個媒體充分發達的時代裏,流行的標準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種勢力,流行是一種洗腦。流行可以告訴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須要從眾。
我們往往有一個概念的混同,就是,流行就是時尚。但是,時尚有的時候是少數人的一種趣味,而流行有時候像流感一樣,它隻標誌著一種數量,並不代表著品質上的更高級。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也許比莊子的時代更需要內心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常常反省,更需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隻有確立了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夠做到對人對己的真正的尊重,認清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理解每一個年齡段的生活方式,按照他本來的樣子,讓他發揮到最好。
如果我們站在當下,來閱讀莊子那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寓言故事,來解讀其中的奧秘,那麽,我們都會擁有一雙靈魂的眼睛,都會擁有一把庖丁的利刃,我們可以看破世間的是是非非,最終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有一次,一個非常成功的白領小夥子,西裝革履來到他的辦公室。進來以後,他就四下搜尋,坐下時就抓起一個煙灰缸,從左手倒到右手,從右手倒到左手。他就一直在這兒倒著,才開始說話。
他說:“我想跟你谘詢一個事。我現在老有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不祥預感。比如,我上班時要走一條路,遠遠地看見那個地方在挖土,明明我可以繞過去,但突然之間我就覺得要有不祥的事情發生,我就調轉車頭,改一條可能要擁堵兩小時的路,寧可遲到,我決不再走這條路。這樣一些事情不斷發生,我已經無法左右我自己了,我總是見到一個細微的征兆就覺得要出事。”他一邊說,手裏還在不斷地倒騰著那個煙灰缸。
心理谘詢師看了他很久,突然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小時候是跟誰長大的?”他回答說:“我是跟我奶奶長大的。”
谘詢師就開始跟他聊起遙遠的童年,最終揭示了這個心理的秘密。這個秘密令人驚訝,聽起來似乎發生在我們每家每戶。
小孩子不睡覺,老奶奶哄他說:“五分鍾之內你要是再不閉上眼睛,狼外婆就來了!”孩子還是沒有睡。奶奶說:“三分鍾之內,你要是再不睡著的話,大風就把你給卷走了!”孩子還是沒有睡。奶奶說:“一分鍾以後,*精就出來了!”
小孩因為害怕,睡不著也得閉著眼睛,而閉著眼睛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想著,這些狼外婆和*精來了會怎麽樣?
谘詢師說,就是由於我們大家司空見慣的這種哄孩子睡覺的方式,可能使那種特別**的孩子在某種機遇下會得上這種強迫症。
當時,谘詢師突然問小夥子:“你手裏倒著這個煙灰缸,這是一種儀式。你告訴我,你現在心裏有什麽預感?”聽了這話,小夥子突然就停住了,說:“對啊,你說了我才明白,我現在覺得我媽媽可能要出什麽事,我要是不倒騰那個煙灰缸,她就會出事。但是你真說出來,我就覺得沒事了。”
心理疾病的治療遠遠不是這麽一句話就能完成的,這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是因為心理上的殘疾,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這麽容易被人看見。這種殘疾有可能是在某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犯的一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不經意地受到的一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澱下一種毛病。
在某種意義上講,心理疾病的治療更多地要靠自己,真正看見自己真正的缺失。自己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地順應生命形態,那麽首先把這些個遺憾和殘缺都接受下來吧,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的是怎麽樣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翻開《莊子》,從他第一篇《逍遙遊》開始,到他所列舉的凡此種種這些人,一直貫穿著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大與小的區別。大與小絕不是好看與難看之分,真正的外在形態與內心境界有時候相去甚遠。
莊子告訴我們,這些表麵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甚至是形貌恐怖的人,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大境界,是我們這些健全人不能比擬的。有些人,可能由於自己的健全、機敏、矯健,反而使自己受製於心。
看莊子的文章,有時會覺得無邊無際,他描述出來的一切奇思異想都超乎我們的生活經驗之外。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內心來看,我們還是可以對應上莊子所描寫的一個又一個形象的。
我們到底有哪些隱疾?我們到底有什麽樣的心理障礙?我們到底有什麽童年的陰影?我們到底有什麽人生的缺憾?
這一切一切是不是都像莊子所描述的這些人呢?而這些人以其德行的超越,是不是會給我們一種啟發?給我們一種勉勵?給我們一些參照?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垃圾和廢物,所謂廢物,隻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有很多財富無非是放錯了地方。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用和無用之間,隻不過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質地和你所處的環境之間是一種什麽樣的匹配。
莊子給我們指出,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顆平常心。無論他是後天受刑罰的,還是先天殘疾的,無論是肢體上殘疾了,還是智力上有缺憾,他們都是我們的一麵鏡子。
我們沒有在他們的殘缺裏麵照出健全,反而在我們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殘缺。這種殘缺靠心智可以補足,靠精神與天地之間的遨遊可以去完善,這大概就是莊子對於我們今天的人們一種最好的啟發。在這種啟發中,我們可以抵達他那種天地共往共來的逍遙境界。
莊子一直在提醒我們,怎麽樣可以不流於俗呢?首先要認清你內心的願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待你自己嗎?
在今天這樣一個媒體充分發達的時代裏,流行的標準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種勢力,流行是一種洗腦。流行可以告訴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須要從眾。
我們往往有一個概念的混同,就是,流行就是時尚。但是,時尚有的時候是少數人的一種趣味,而流行有時候像流感一樣,它隻標誌著一種數量,並不代表著品質上的更高級。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也許比莊子的時代更需要內心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常常反省,更需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隻有確立了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夠做到對人對己的真正的尊重,認清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理解每一個年齡段的生活方式,按照他本來的樣子,讓他發揮到最好。
如果我們站在當下,來閱讀莊子那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寓言故事,來解讀其中的奧秘,那麽,我們都會擁有一雙靈魂的眼睛,都會擁有一把庖丁的利刃,我們可以看破世間的是是非非,最終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