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


    隻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麵對**。


    《莊子》裏麵一個永恒的命題:關於生死。


    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對於生死,莊子有很多故事,比如他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莊子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奧秘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有多麽可喜,也不覺得**來臨有多麽可怕。


    真正的君子對生死的態度從來是不刻意的,不追問自己從哪裏來,也不擔憂自己往哪裏去。因為,生和死隻不過是一個生命形態的變化。


    這樣的態度說起來瀟灑,但是貫穿到每一個凡人的生命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中度過。在這個匆忙的過程中,對於越來越短的時光,每一個人都心存畏懼。


    有一個寓言說得很好。兄弟兩個人,他們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樓的第80層。這天,兩個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記了看通知,電梯停了。


    兄弟倆背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樓底下商量一下,決定一鼓作氣,爬樓梯回家。兩人抖擻精神,開始爬樓。爬到20樓的時候,開始覺得背包很重了。兩人商量,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到時候再回過頭來取。卸下了背包,兩個人覺得很輕鬆,說說笑笑地繼續往上爬。


    爬到40樓的時候,兩人已經很累了,就開始互相抱怨指責。哥哥說:你為什麽不看通知啊?弟弟說:我忘了看通知這件事,你怎麽不提醒我呢?兩個人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吵到60層。


    到了這時候,兩人實在疲憊不堪,終於懶得吵了,覺得還是應該安安靜靜地繼續爬樓。當他們終於爬完了最後20層,來到了家門口的時候,兩個人互相一看,不約而同想起了一件事:鑰匙忘在20樓了,在背包裏。


    其實,這說的就是人的一生。


    我們假設它是80個年頭的人的一生。剛剛開始的時候,人人都是意氣風發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行囊裏裝著理想,裝著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願望。


    我們不畏艱險,從腳底下第一個台階開始上路了。爬到20歲,這是人走入社會的時候,開始認同規則了,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我們自己奮鬥,已經足夠疲憊,誰還背著那麽多夢想啊?先把它安頓下來吧,等到衣食無憂,有了社會的名分地位,回頭來再撿起夢想也不遲。放下以後,頓時有這麽一陣輕鬆,大家又開始往前走。


    隨著人越來越年長,積累越來越多,爭鬥越來越猛,內心越來越焦慮,人不免抱怨。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責的時候,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回報太少,自己內心倉皇猶豫,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走來。


    走到40歲,所謂年近不惑的時候,所有意氣風發的東西都過去了,人開始變得疲憊、頹唐,互相扶持著再走。


    走到60歲,覺得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是應該珍惜的,讓我們安靜下來吧,不要再抱怨了。這個時候大概到了孔夫子所謂的“而耳順”,心順應了,少了很多指責,終於走到了80歲。


    站到最後的這個終點上,突然之間悵然若失,想起來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留在了20歲的行囊裏,那就是一直還沒有打開的夢想,從來沒有放飛過,從來沒有跟隨過自己,徒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曆程。但是,20歲回不去了,這就是一條不歸路。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關於人生的寓言。


    縱觀人的一生,可以提示我們,應該以什麽樣的態度去最終麵對生與死。


    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生死之間不過是一種形態的轉變。


    莊子之所以對**曠達,是因為他對生命的順應,既然人生自古誰無死,那麽**還有什麽可怕?還有什麽可悲傷的呢?


    莊子在《大宗師》篇裏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個人都是方外之人。他們心意相通,忘懷生死,結伴在一起,成為好朋友。


    後來呢?子桑戶先死了。孔子聽說了,就派自己的學生子貢去幫忙處理喪事。子貢去的時候,看見子琴張和孟子反兩個人,一個在編挽歌,另一個在彈琴,正對著子桑戶的屍體唱歌呢。他們唱道:子桑戶啊子桑戶,你現在已經回到本真了,我們還寄跡在人間。


    子貢就非常不理解,說:你們三個人是這麽好的手足兄弟,有一個人先走了,你們卻對著屍體唱歌,這合乎禮嗎?


    子琴張和孟子反兩個人反而笑了,說:他哪裏懂得什麽是禮的真意啊?


    子貢回去以後,問老師孔子:他們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啊?他們到底是什麽心思啊?


    孔子當時就說:他們都是一些心遊世外的人,而我是一個拘泥世內的人。我怎麽還派你去幫助做喪事呢?這是我的孤陋啊。他們這些人已經沒有生和死的邊界了,他們完成的是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遊。有沒有這個身體形骸對他們來講是不重要的。所以,一個朋友走了,兩個朋友就像是送一個人遠行那樣坦坦然然相送。


    這個故事裏講了一個道理,就是在這個生命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態活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丹並收藏心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