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感歎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暫的人生中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呢?
莊子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怎樣才能有一個好心態?怎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最佳狀態?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人生百年。我們生命裏麵的這一段光陰,跟整個時間的流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用莊子的比喻來講,“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忽然而已”,好像是一匹白馬從門縫裏跑過去,那樣倏忽一瞬一樣。
那麽,這麽短的流光在我們自己的手裏,怎麽樣才能真正地善待生命?怎麽樣的生命才是人生最有效的呢?
莊子麵對這個問題,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態度,那就是:達生。
麵對生命,我們首先要有一種曠達的態度。這種態度會決定我們生命的質量。心態決定人的狀態。
什麽是真正的曠達?
莊子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是什麽意思呢?真正通達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在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陰去追逐了。
大家會反問,既然我認為沒價值,我還會追求嗎?當然,有的時候我們為聲名所累,有的時候我們趨同於社會的價值,為了人生中“無以為”的事情,我們就為了一口氣,去追求得還少嗎?
有時候,一個高考生,考上了一個他並不喜歡的專業,僅僅因為這個專業在清華大學。所以,他寧可服從調劑。家長驕傲地說:“我兒子上了清華啦!”孩子說:“我戴著清華的校徽啊!”其實他心中也許會有一種隱痛。他真正喜歡的專業可能在他第二誌願的那個學校。此生,他錯過了。
有時候,年輕人,可能為了娶一個絕色的女子,也可能是為了嫁一個富商,也許會舍棄心中真正的愛情,僅僅因為眾人的目光和心裏的虛榮。此生,他(她)錯過了。
如果說真正做到“達生之情”,能夠不去追求生命中的“無以為”,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是什麽意思呢?通達命運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運中無可奈何的東西,命運中達不到的目標。他提醒我們,放下我們心中那點較勁兒的、執拗的東西。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山裏的猴子經常跑到農田裏禍害莊稼。它們的目的很簡單,無非是為了自己一點生計,儲備一點糧食。所以,這個地區就發明了一種捕猴子的方法,農民們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其奧妙在於用什麽樣的容器來裝這點米。
這是一種大口的瓶子,卻有細細的瓶頸。瓶頸的尺寸有奧秘,很細小,恰好可以容納一個猴子的爪子伸進去。但是,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拳頭,就拔不出來了。
這個時候,如果“達生”,那麽猴子可以放下米,爪子還能拔出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麽做。
在這個瓶子裏麵,自然有大把大把誘人的白米,猴子們夜裏來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順著那個瓶頸伸進去。到了早上,你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在那裏跟那個瓶子較勁兒,手裏緊抓著大把的米,但就是拔不出來。
這僅僅是一個群猴圖嗎?這是一個世相圖呢!
聽到這個故事,大家都會啞然失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手中抓著一把米不肯放下,因此連累了一生呢?
莊子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
生命這東西來臨的時候,父母沒有征求我們的同意,就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了,我們是無法拒絕的。流光要把我們的年華帶走的時候,同樣不會征得我們的同意,我們阻擋不住,最後,它自然就走了。
來也無奈,走也無助,這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啊!關鍵是在於你心中怎麽看待你的生命呢?
人們常感歎人生的短暫,希望在短暫的人生中能夠獲取成功的事業。
那麽,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
莊子用他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見識和閱曆,決定了你的能力和膽識。
莊子曾假托孔子說了這樣一件事: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淵對孔子說:我曾經渡過一個名字叫觴深的深淵,看見擺渡的人,劃船技術太高明了,簡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羨慕地問他:操舟可以學嗎?他回答說: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個秘密,說:如果你要是會遊泳的話,你學劃船就特別容易;要是你會潛水的話,即使你從來沒見過船,你也會劃船了。我就問他為什麽?他卻什麽也不說了。請問老師,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孔子聽了,說:“善遊者數能,忘水也。”一個真正會遊泳的人就不怕水了,甚至把水都忘記了。這樣他劃船的時候,他不害怕,因為即使船翻了,他生命也有保障。為什麽會潛水的人,沒見過船都敢劃呢?是因為會潛水的人,他可以把波浪看成是陸地上的小山丘,把深淵看作是前方的一個高岡,哪怕船翻了,也看作是車子後退一樣。他連水底都可以潛,還會怕翻船嗎?
孔子告訴他的學生,世間的道理就是這樣,人如果有大見識,他再去學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沒有閱曆,心中就會忐忑。
孔子甚至還給顏淵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你看看**,**的時候有**大的,有**小的。拿一個瓦片當賭注的人,他賭得自如瀟灑,反正他賭的就是個瓦片;拿漂亮昂貴的帶鉤當賭注的人,他賭起來可能就戰戰兢兢,他就施展不開,心存恐懼了;拿黃金當賭注的人,一定會神誌昏亂。
為什麽?這是因為他太看重外物了。技巧都是一樣的,“凡外重者內拙”,凡是看重外物的人,內心一定笨拙。
其實,在我們今天的生活裏,很多人越是麵臨重大的抉擇,越會失手。他並不是失給了對手,而是失給了自己。
莊子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怎樣才能有一個好心態?怎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最佳狀態?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人生百年。我們生命裏麵的這一段光陰,跟整個時間的流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用莊子的比喻來講,“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忽然而已”,好像是一匹白馬從門縫裏跑過去,那樣倏忽一瞬一樣。
那麽,這麽短的流光在我們自己的手裏,怎麽樣才能真正地善待生命?怎麽樣的生命才是人生最有效的呢?
莊子麵對這個問題,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態度,那就是:達生。
麵對生命,我們首先要有一種曠達的態度。這種態度會決定我們生命的質量。心態決定人的狀態。
什麽是真正的曠達?
莊子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是什麽意思呢?真正通達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在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陰去追逐了。
大家會反問,既然我認為沒價值,我還會追求嗎?當然,有的時候我們為聲名所累,有的時候我們趨同於社會的價值,為了人生中“無以為”的事情,我們就為了一口氣,去追求得還少嗎?
有時候,一個高考生,考上了一個他並不喜歡的專業,僅僅因為這個專業在清華大學。所以,他寧可服從調劑。家長驕傲地說:“我兒子上了清華啦!”孩子說:“我戴著清華的校徽啊!”其實他心中也許會有一種隱痛。他真正喜歡的專業可能在他第二誌願的那個學校。此生,他錯過了。
有時候,年輕人,可能為了娶一個絕色的女子,也可能是為了嫁一個富商,也許會舍棄心中真正的愛情,僅僅因為眾人的目光和心裏的虛榮。此生,他(她)錯過了。
如果說真正做到“達生之情”,能夠不去追求生命中的“無以為”,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是什麽意思呢?通達命運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運中無可奈何的東西,命運中達不到的目標。他提醒我們,放下我們心中那點較勁兒的、執拗的東西。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山裏的猴子經常跑到農田裏禍害莊稼。它們的目的很簡單,無非是為了自己一點生計,儲備一點糧食。所以,這個地區就發明了一種捕猴子的方法,農民們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其奧妙在於用什麽樣的容器來裝這點米。
這是一種大口的瓶子,卻有細細的瓶頸。瓶頸的尺寸有奧秘,很細小,恰好可以容納一個猴子的爪子伸進去。但是,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拳頭,就拔不出來了。
這個時候,如果“達生”,那麽猴子可以放下米,爪子還能拔出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麽做。
在這個瓶子裏麵,自然有大把大把誘人的白米,猴子們夜裏來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順著那個瓶頸伸進去。到了早上,你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在那裏跟那個瓶子較勁兒,手裏緊抓著大把的米,但就是拔不出來。
這僅僅是一個群猴圖嗎?這是一個世相圖呢!
聽到這個故事,大家都會啞然失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手中抓著一把米不肯放下,因此連累了一生呢?
莊子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
生命這東西來臨的時候,父母沒有征求我們的同意,就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了,我們是無法拒絕的。流光要把我們的年華帶走的時候,同樣不會征得我們的同意,我們阻擋不住,最後,它自然就走了。
來也無奈,走也無助,這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啊!關鍵是在於你心中怎麽看待你的生命呢?
人們常感歎人生的短暫,希望在短暫的人生中能夠獲取成功的事業。
那麽,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
莊子用他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見識和閱曆,決定了你的能力和膽識。
莊子曾假托孔子說了這樣一件事: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淵對孔子說:我曾經渡過一個名字叫觴深的深淵,看見擺渡的人,劃船技術太高明了,簡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羨慕地問他:操舟可以學嗎?他回答說: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個秘密,說:如果你要是會遊泳的話,你學劃船就特別容易;要是你會潛水的話,即使你從來沒見過船,你也會劃船了。我就問他為什麽?他卻什麽也不說了。請問老師,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孔子聽了,說:“善遊者數能,忘水也。”一個真正會遊泳的人就不怕水了,甚至把水都忘記了。這樣他劃船的時候,他不害怕,因為即使船翻了,他生命也有保障。為什麽會潛水的人,沒見過船都敢劃呢?是因為會潛水的人,他可以把波浪看成是陸地上的小山丘,把深淵看作是前方的一個高岡,哪怕船翻了,也看作是車子後退一樣。他連水底都可以潛,還會怕翻船嗎?
孔子告訴他的學生,世間的道理就是這樣,人如果有大見識,他再去學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沒有閱曆,心中就會忐忑。
孔子甚至還給顏淵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你看看**,**的時候有**大的,有**小的。拿一個瓦片當賭注的人,他賭得自如瀟灑,反正他賭的就是個瓦片;拿漂亮昂貴的帶鉤當賭注的人,他賭起來可能就戰戰兢兢,他就施展不開,心存恐懼了;拿黃金當賭注的人,一定會神誌昏亂。
為什麽?這是因為他太看重外物了。技巧都是一樣的,“凡外重者內拙”,凡是看重外物的人,內心一定笨拙。
其實,在我們今天的生活裏,很多人越是麵臨重大的抉擇,越會失手。他並不是失給了對手,而是失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