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涉聽到自己名號後愣愣的發呆,袁紹便問道:“難道小友聽過我的名號?”


    “主公!”見李涉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樂進都看不下去了,便高喊道。(.)


    “哦,哦,袁大哥剛才說什麽?小弟一時走神不曾注意。”李涉這才反應過來,而且直接攀起了關係。


    曆史上皆認為袁紹是無能者的代表,可李涉絕不這麽認為,袁紹絕對是世間少有的才俊。


    提起袁紹的名字,必會把四世三公的名號掛在他的前麵,可真實的四世三公卻不是他,而是他的兄弟袁術,袁術就曾經怒罵過: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紹字本初,為何名紹?因為袁紹出生的那一年,袁紹的父親恰好就在那一年死了,而紹是繼承的意思,便取名紹。


    雖然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門,但他卻是庶出,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中,地位是很低的。袁紹又生而喪父,所以袁紹的幼年生活是極為抑鬱的。這兩者的結合,也養成了日後袁紹的孤傲性格。


    袁紹深知自身的弱點,因而極其注重自身的修養。東漢以孝治天下,袁紹喪母,以古禮守喪三年,又追服父喪,共六年,因而為人所重,特別是袁門二公極其喜愛袁紹。


    袁紹誌向遠大,知成功需要基礎,便少年養名,以品行高潔名動天下,果然號召力驚人,十八路諸侯討董時隻有袁紹的名聲能鎮住這些諸侯。


    眾所周知,袁紹與曹操少時是好友,喜做遊俠打扮,廣結天下好友,袁紹當時就有四個奔走之友,名列“八廚”的張邈,為友複仇的何顒,赴難不憚的許攸,仗義刺卓的伍孚。


    由此便知袁紹雖為庶子名聲為何能在嫡子袁術之上了,這是一個無能者做的到的嗎?


    還有,當年大將軍何進招董卓入都城是為了鏟除閹黨,可董卓還沒來,何進就死在了閹黨的手裏,司隸校尉袁紹當即鏟除了所有閹黨。之後,董卓這頭猛獅來了就不願走了,在朝都無惡不作,手下那群西涼猛士又何曾見過這般美地,於是朝都成為了一片人間地獄。


    西涼巡邏隊回來的時候,每人馬匹上都會掛著數顆人頭,而馬後則是麵如死灰的婦人,朝中無人敢說一句話。


    世人皆知曹孟德刺董一事,可誰又知在刺董之前袁紹那句“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當時董卓欲廢帝立威,與大臣商議,大臣們懼董威勢,一聲不吭,袁紹卻敢於站出,公然反對。董卓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這是什麽意思,這完全是威脅,你有意見我就砍死你!


    袁紹毫不畏懼,公然挑釁:“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引佩刀橫揖而出,隨後被董卓追殺逃到渤海,不久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了,袁紹就被推奉為盟主了。


    董卓曾不止一次向周圍人提起過,生平最恨之人便是袁紹小兒。


    就這樣,你還敢說袁紹無能!


    但可惜的是,或許是袁紹幼時養成的孤僻性格,造成了他喜愛聽好話,聽空話的性格,又遇見了勁敵,一個被後世稱為奸雄的男人-曹操,他隻得帶著不甘飲恨而終,病逝於鄴城。


    所以,李涉是絕不敢輕易惹這種大人物的,目前的自己還太弱小,一點名聲都沒有,隻能做到能不惹就絕對不惹,打好關係最重要。


    “我說小友難道聽過我的名號嗎?”袁紹都有點不耐煩了,若不是看在身旁正笑嗬嗬的蔡邕麵子上,理都不想理李涉。


    “當然聽過!又何止是我,整個天下我想都不會有人不識袁大哥!”李涉抓住袁紹性格,拍馬屁的說道。


    果然,袁紹立即哈哈大笑,道:“是世人抬舉啊!”說罷便不再理李涉了,誰又會和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多說,對蔡邕說道:“伯喈兄,我們走吧!”


    “這麽快?”蔡邕有些錯愕。


    其實是袁紹不想在這山野之地久留,便胡扯道:“是大將軍的意思,讓我越快越好。”


    “是這樣啊,那好吧。”蔡邕也對洛陽書庫的書籍很向往,便答應了,接著略帶歉意的對李涉說道:“李小友,真是不好意思,老夫不能照顧你了,竹屋裏有存糧,你湊活著吃。還有……”


    李涉嗬嗬一笑,打斷道:“夫子,我沒要留下來啊!”


    “怎麽?李小友要回荊襄了嗎?可你的傷?”蔡邕看了看李涉身後的樂進夫婦,恍然大悟,道:“有人照顧就好了。”


    “我不是要回荊襄,我也要去洛陽,我連馬車都準備好了。”李涉說著還轉頭看向不遠處的馬車。


    “我說家門口怎麽有輛馬車,原來是李小友準備的啊!那我們正好順路,不如結伴而行好了。”蔡邕笑道。


    “求之不得啊!”李涉立馬答應,有了袁紹的保護,就不用擔心遇到什麽匪賊之類的了,也不用認路了,跟著袁紹就行。


    “哈哈!那好,我們一起出發吧!”蔡邕接著就從竹屋裏將那架琴與藏書全拿了出來,放入馬車裏,蔡邕父女便進入了馬車裏,袁紹與李涉也陸續而進,由樂進來駕車,嬌兒一個婦道人家也不好在裏麵,就在外麵陪著自己的丈夫。


    在竹林裏馬車很難行走,有時還要砍伐一些竹子才能繼續行駛,這也是袁紹為什麽沒乘坐馬車上來的原因。


    不過有那些甲士幫忙,倒也沒什麽,馬車中的幾人也落的清閑,隻是有些無聊,期間袁紹與蔡邕談起一些趣事還嗬嗬直笑,李涉也隻好陪個笑臉,可能兩人也覺得乏味了,車中便沉默了起來,蔡琰也早就睡著了。


    車中一直這麽沉默也不好,蔡邕便問道:“李小友不會荊襄而去洛陽是為何啊?”


    李涉本來都想打盹了,聽蔡邕詢問,回道:“漢皇隆恩,特點了在黃巾之亂中表現突出的十人去洛陽受封,李某不才恰是其中一位。”


    “哦!”聽得此話,不止蔡邕有些意外,連袁紹都有些意外,回味道:“小友是叫李涉吧?”


    “是的,袁大哥。”李涉都有點受不了自己的熱情了,別人連你的名字都沒怎麽記住,自己還親熱的亂叫袁大哥,想想都想吐。


    袁紹說道:“我曾在大將軍那裏聽過這十人的名單,裏麵有一個叫李涉的,也是荊襄的,想必就是小友吧。”


    “哈哈,承蒙皇恩!”李涉說道。


    “少年俊傑啊!”也不知是在誇獎李涉,還是在回味自己的過往。


    少年才俊?李涉目前的年齡也不小了,放在古代兒子都該幾歲了。袁紹現在的年齡也還好,三十多歲左右,按理說比李涉頂多也就大個七八歲,可說起話來,完全把李涉當成晚輩一樣,自大可見一般。


    但人家袁紹家世顯赫,李涉屁都不敢放一個,還要陪著笑臉,親熱的喊著袁大哥,實感憋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三國之建城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瓜火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瓜火腿並收藏網遊三國之建城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