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李涉太過強人所難,這大夫是真的對周倉的病情毫無辦法,戲誌才天賦技能‘鬼神莫測’發動,在地上不住磕頭的大夫心中所想完全被戲誌才看個通透。
見李涉要殺大夫,戲誌才趕緊阻攔,“主公切忌亂殺無辜啊!”
“大人饒命啊!小人家中還有老母需要養活,請大人放過我吧!”大夫不住磕頭道。
李涉心念周倉安慰,哪裏聽得進這些話,惱怒道:“你這庸醫連這麽簡單的風寒都看不了,留你有何用!”
“大人你聽我說,這病來勢洶洶,我一時間根本就不知從何下手,不過我知道在涅陽城中有一人肯定能治好,若天下間還有他治不好的風寒病,天下就無人能治好了。”大夫靈光一閃,在求生的欲望下突然想起了一人。
“誰?”李涉如同抓住根救命稻草,雙目通紅的盯著大夫問道。
“張機!”大夫說道。
“是了,是了,我怎麽沒想起張孝廉來。你快去,將張孝廉請來!”涅陽縣令沈宏在一旁囑咐奴仆道,奴仆立馬一溜煙的跑了,這房中刀光閃閃的把這奴仆可算嚇壞了。
大夫見李涉沒了動作,忐忑道:“大人,小人可以走了嗎?”
李涉沒出聲,戲誌才擺了擺手示意大夫,大夫明了,連滾帶爬的跑了。
李涉看了看場上的周倉,對沈宏說道:“這張機是誰?能行嗎?”
“侯爺請放心,這天下間還沒有張機治不了的風寒病!”沈宏斬金截鐵的話語給了李涉一針強烈的鎮定劑,瞬間就安心了。
“這張機何許人也,怎得大人如此抬舉?”李涉問道。
“說起我們涅陽的張機張仲景,整個南陽都沒有人不知道吧!”沈宏感歎道。
李涉一驚:“嗯?張仲景?”
“沒錯,張機字仲景,侯爺聽過?”沈宏問道。
我擦!何止是聽過,簡直是鼎鼎有名啊!流傳千古的醫聖啊!
李涉第一次看見張仲景這個名字是在初中的曆史課本上,不過當時不怎麽聽講,沒有記住過這個名字,真正記住是有一次家裏弄餃子吃時老爸講的故事。
當時李涉的老爸對李涉說:“老爸給你講一個關於餃子的故事怎樣?”
“好啊好啊!”當時的李涉正處於最喜歡聽故事的年齡,欣然應允。
李涉的老爸清了清嗓子說道:“那是一個寒風飄雪的冬天……”隻一個開頭就將李涉給吸引了進去。
“百姓們的耳朵全都凍爛了,痛苦不堪,當時有個非常有名的神醫叫張仲景,見到百姓們痛苦的樣子心中十分難過,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因此藥名就叫‘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煮熟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用原湯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其實就是餃子。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後來吃餃子的花樣越來越多,而‘祛寒嬌耳湯’的卻越來越少,以至於完全沒有。”
那時恰逢李涉的耳朵爛了,聽得別提有多入神了,李涉當即大口的吃著餃子,可過了半月後,耳朵爛的更加嚴重,心裏不止一次罵過張仲景這個名字。
現在想起來也真是好笑,吃個餃子就當是‘嬌耳’了,不過也是因為這件事,李涉才認識了張仲景,若是看三國的話,隻怕完全不會認識張仲景這人,倒是華佗這個名字應會印象深刻。
張仲景一生誌向不在仕途,而在醫途,寫下了著名的《傷害雜病論》,可惜部分已經失傳,像其他什麽《辨傷害》、《五藏論》等等更是完全散失了,但僅憑《傷害雜病論》遺篇,張仲景仍能高坐醫聖寶座,由此可知張仲景醫術之高。
此時的張仲景不久前剛從襄陽訪醫回來,先父為官,張仲景承襲家門舉了孝廉。
既然有張仲景在,李涉完全放心了,看來周倉是有救了。
李涉就在這房中迎候著張仲景的帶來,心中還盤算著怎樣將張仲景給忽悠到自己那兒去,可惜事與願違,張仲景居然不來。
奴仆氣喘籲籲的說道:“張孝廉說了,他沒有時間來,還請大人自己帶傷患前去。”
“你沒說是侯爺的意思嗎?”沈宏說道。
奴仆惶恐道:“小奴早就說了,可張孝廉說在他眼中病人都是同等的,沒有誰比誰高貴,想看病就自己去。”
“這得罪了侯爺我可保不住他啊!”沈宏急道,接著看向李涉說道:“侯爺,還請您不要為難張孝廉,我替他向您賠罪。”
看來張仲景很得民心,連沈宏都在為他求情。
李涉連忙道:“不會!不會!我有怎麽會怪罪張大夫,這種人我欽佩都來不及。”李涉一看樂進說道:“文謙,將周倉背去!”
“好的。”樂進應了一聲,背起了周倉,戲誌才跟隨,在奴仆的帶領下朝張仲景的地方去了,其他人就都在這裏歇息。
隔著老遠李涉就看見了一條長龍,嘀咕道:“求醫的人還真多。”對奴仆說道:“你可以走了。”奴仆立馬跑的不見影了,生怕李涉一個不開心將他給殺了。
隊伍一直從屋內延伸到了屋外,李涉派到了最後一位,瞧了瞧樂進背後虛弱的周倉,暗自焦急,前麵恰是一位大媽,李涉便熱情的打起招呼來,“大嬸哪裏人啊?”
這大媽一想,這人誰啊?**良家婦女嗎?不過看他長的還可以就算了,回道:“本地人士。”
“哦,這樣啊,大嬸身體哪裏不舒服嗎?”李涉又問道。
“最近牙特別疼,所以想讓張大夫給我看看。”大媽反問道:“你呢?”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涉立馬指了指樂進背上的周倉,略帶哭腔說道:“這是我的兄弟……”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故事。
“什麽!半個時辰後就會死!”大媽大吃一驚,急道:“快!小兄弟!我和你換個位置!”不得李涉說完就將李涉三人推到了前麵,在李涉講故事時大媽的前麵幾人也聽見了,紛紛讓出了自己的位置,李涉紛紛表示感謝。
一瞧前麵好像是個年輕婦女,此時正焦急的跺著步子,可能有什麽急事,因此沒在意李涉講什麽,不過沒關係,李涉準備再講一遍。
見李涉要殺大夫,戲誌才趕緊阻攔,“主公切忌亂殺無辜啊!”
“大人饒命啊!小人家中還有老母需要養活,請大人放過我吧!”大夫不住磕頭道。
李涉心念周倉安慰,哪裏聽得進這些話,惱怒道:“你這庸醫連這麽簡單的風寒都看不了,留你有何用!”
“大人你聽我說,這病來勢洶洶,我一時間根本就不知從何下手,不過我知道在涅陽城中有一人肯定能治好,若天下間還有他治不好的風寒病,天下就無人能治好了。”大夫靈光一閃,在求生的欲望下突然想起了一人。
“誰?”李涉如同抓住根救命稻草,雙目通紅的盯著大夫問道。
“張機!”大夫說道。
“是了,是了,我怎麽沒想起張孝廉來。你快去,將張孝廉請來!”涅陽縣令沈宏在一旁囑咐奴仆道,奴仆立馬一溜煙的跑了,這房中刀光閃閃的把這奴仆可算嚇壞了。
大夫見李涉沒了動作,忐忑道:“大人,小人可以走了嗎?”
李涉沒出聲,戲誌才擺了擺手示意大夫,大夫明了,連滾帶爬的跑了。
李涉看了看場上的周倉,對沈宏說道:“這張機是誰?能行嗎?”
“侯爺請放心,這天下間還沒有張機治不了的風寒病!”沈宏斬金截鐵的話語給了李涉一針強烈的鎮定劑,瞬間就安心了。
“這張機何許人也,怎得大人如此抬舉?”李涉問道。
“說起我們涅陽的張機張仲景,整個南陽都沒有人不知道吧!”沈宏感歎道。
李涉一驚:“嗯?張仲景?”
“沒錯,張機字仲景,侯爺聽過?”沈宏問道。
我擦!何止是聽過,簡直是鼎鼎有名啊!流傳千古的醫聖啊!
李涉第一次看見張仲景這個名字是在初中的曆史課本上,不過當時不怎麽聽講,沒有記住過這個名字,真正記住是有一次家裏弄餃子吃時老爸講的故事。
當時李涉的老爸對李涉說:“老爸給你講一個關於餃子的故事怎樣?”
“好啊好啊!”當時的李涉正處於最喜歡聽故事的年齡,欣然應允。
李涉的老爸清了清嗓子說道:“那是一個寒風飄雪的冬天……”隻一個開頭就將李涉給吸引了進去。
“百姓們的耳朵全都凍爛了,痛苦不堪,當時有個非常有名的神醫叫張仲景,見到百姓們痛苦的樣子心中十分難過,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因此藥名就叫‘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煮熟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用原湯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其實就是餃子。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後來吃餃子的花樣越來越多,而‘祛寒嬌耳湯’的卻越來越少,以至於完全沒有。”
那時恰逢李涉的耳朵爛了,聽得別提有多入神了,李涉當即大口的吃著餃子,可過了半月後,耳朵爛的更加嚴重,心裏不止一次罵過張仲景這個名字。
現在想起來也真是好笑,吃個餃子就當是‘嬌耳’了,不過也是因為這件事,李涉才認識了張仲景,若是看三國的話,隻怕完全不會認識張仲景這人,倒是華佗這個名字應會印象深刻。
張仲景一生誌向不在仕途,而在醫途,寫下了著名的《傷害雜病論》,可惜部分已經失傳,像其他什麽《辨傷害》、《五藏論》等等更是完全散失了,但僅憑《傷害雜病論》遺篇,張仲景仍能高坐醫聖寶座,由此可知張仲景醫術之高。
此時的張仲景不久前剛從襄陽訪醫回來,先父為官,張仲景承襲家門舉了孝廉。
既然有張仲景在,李涉完全放心了,看來周倉是有救了。
李涉就在這房中迎候著張仲景的帶來,心中還盤算著怎樣將張仲景給忽悠到自己那兒去,可惜事與願違,張仲景居然不來。
奴仆氣喘籲籲的說道:“張孝廉說了,他沒有時間來,還請大人自己帶傷患前去。”
“你沒說是侯爺的意思嗎?”沈宏說道。
奴仆惶恐道:“小奴早就說了,可張孝廉說在他眼中病人都是同等的,沒有誰比誰高貴,想看病就自己去。”
“這得罪了侯爺我可保不住他啊!”沈宏急道,接著看向李涉說道:“侯爺,還請您不要為難張孝廉,我替他向您賠罪。”
看來張仲景很得民心,連沈宏都在為他求情。
李涉連忙道:“不會!不會!我有怎麽會怪罪張大夫,這種人我欽佩都來不及。”李涉一看樂進說道:“文謙,將周倉背去!”
“好的。”樂進應了一聲,背起了周倉,戲誌才跟隨,在奴仆的帶領下朝張仲景的地方去了,其他人就都在這裏歇息。
隔著老遠李涉就看見了一條長龍,嘀咕道:“求醫的人還真多。”對奴仆說道:“你可以走了。”奴仆立馬跑的不見影了,生怕李涉一個不開心將他給殺了。
隊伍一直從屋內延伸到了屋外,李涉派到了最後一位,瞧了瞧樂進背後虛弱的周倉,暗自焦急,前麵恰是一位大媽,李涉便熱情的打起招呼來,“大嬸哪裏人啊?”
這大媽一想,這人誰啊?**良家婦女嗎?不過看他長的還可以就算了,回道:“本地人士。”
“哦,這樣啊,大嬸身體哪裏不舒服嗎?”李涉又問道。
“最近牙特別疼,所以想讓張大夫給我看看。”大媽反問道:“你呢?”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涉立馬指了指樂進背上的周倉,略帶哭腔說道:“這是我的兄弟……”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故事。
“什麽!半個時辰後就會死!”大媽大吃一驚,急道:“快!小兄弟!我和你換個位置!”不得李涉說完就將李涉三人推到了前麵,在李涉講故事時大媽的前麵幾人也聽見了,紛紛讓出了自己的位置,李涉紛紛表示感謝。
一瞧前麵好像是個年輕婦女,此時正焦急的跺著步子,可能有什麽急事,因此沒在意李涉講什麽,不過沒關係,李涉準備再講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