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公司在放出第一條新聞後,雖然訂單如雪花般飄來,但是還是按照既定的方案,繼續投放各種關於浮空飛船的新聞。
一時間在華國的國內媒體上,各種照片也好,關於方舟公司的介紹也好,不時的就跳在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之上。
甚至有些學者還紛紛在電視和網絡上討論這個話題,而華國的民眾們,除了網上流傳的照片外,基本是沒見過一艘浮空飛船,所以質疑之聲慢慢就大了起來。
雖然有方舟公司的員工自己在網上辯駁,但是畢竟人數太少,而且國外各大媒體對於國內的影響,質疑之聲終於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現在整個華國國內就形成了詭異的局麵,知道真像的不想到處說,不知道真像的就發了瘋似的質疑。
這一切都在那個著名教授署名文章發表後,徹底爆發了,一時間國內各大媒體都紛紛轉載報道,質疑方舟公司圈錢詐騙的人們更是拿國外媒體不屑報道為根據進一步在網上對於方舟公司群起而攻。
易軒知道這個事情不像是表麵那麽簡單,那些想要購買方舟的公司在背後也有推波助瀾,估計是想趁此壓壓價格。
除了已經買到方舟2號的華國船舶,還在派人在方舟公司學習駕駛和維修外,其餘所有單位都聯係過來,有意無意的想要壓價。
易軒一開始是不予理會的,相信事實會勝於雄辯。
但是事情的發展往往就是那麽讓人無奈,有的時候事實還真的一時勝不了雄辯,因為即便方舟公司一再的辟謠,但是那個著名教授的文章,卻讓易軒認識到名的重要。
要不是華國船舶的老總親自到廠看了方舟2號,並上船體驗下後,估計華國船舶都會修改合同了。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華國空氣動力學著名教授淘之開,在發表那篇《論一個海輪如何在空中飛行》的文章發表後,各種訪談和采訪的邀約紛至遝來。
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電視鏡頭前的他,感覺自己仿佛又年輕了幾歲。
對於自己質疑那個浮空飛船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幫助廣大的人民又一次粉碎了想要針對廣大老百姓錢財的騙局,一點也不認為自己的質疑是不對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以我多年的經驗和知識告訴我,像是這種不符合科學依據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那麽重的一個大家夥,現在還沒有一款發動機能夠使其懸浮在空中,更別說那個結構布局,一點不符合空氣動力原理,怎麽能夠飛的起來?”
易軒坐在自家家的沙發上,看著電視中侃侃而談的著名教授,一時間也有點哭笑不得起來,看來自己這個布局,到時候讓這樣一個老家夥無地自容到底好不好?
坐在旁邊的易軒父親,也不太清楚易軒現在公司的情況,隻是聽大家都說真的能飛起來,所以安慰道:“你也別太在意了,他們沒有見過,當然不相信,你還是什麽時候讓大家都眼見為實吧!”
聽到父親的安慰,易軒報以微笑道:“爸,你放心吧,大家都會看到的,以後說不定還會看的煩呢!”
說完後,看著電視,易軒一想,父親這句話貌似很有道理啊,自己先前的產品推廣布局,最後不是就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嗎?
既然現在大家都這麽不相信,看來也是時候走出最後一步了。
第二天易軒來到辦公室,吩咐葉紗織沒事不要來打擾後,就先和李俊傑打了個電話,詢問現在上麵對於方舟飛船正式公布於眾的看法。
李俊傑說:“上麵大佬們對於方舟的公布基本上已經有了心裏準備,畢竟這麽個大家夥真正使用起來肯定是隱藏不了的,所以遲早都要公布出來,至於出口的事情,因為我們匯報說了這項技術的特殊性,別的國家很長時間內是不能仿製的,所以國家不會攔阻的,隻要確保技術不主動泄露就可以了。”
“這麽說,我們可以進行正式公布了?”易軒問道。
“當然可以了,不過你們公司的安保級別也需要上升了,畢竟是私人合資企業,國家不可能派駐大量武裝力量來保衛,所以我們也要成立強力的安保公司了,不過這個事情我會幫你找人的,畢竟我還是認識不少退伍的特種兵和國安特工的。”李俊傑大包大攬的說道。
就這樣易軒終於放下心頭最後一塊石頭,決定啟動策劃已久的最後一步了。
分別給王浩和錢東旭打電話,告訴他們做好各項工作,準備新生產出來的方舟3號貨運飛船完工後,立即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實驗飛行。
方舟3號是方舟2號交付後,方舟公司立即組織生產的20萬噸級的貨運飛船,整體設計這次完全符合了空氣動力學原理,采用了流線型的設計。
艙體設計采用了分體式的方式,盡量最大化的利用船體的空間,因此從遠處看,2號還有點輪船的影子,而3號完全就是另一個模樣,除了沒有吊艙外,完全就是放大版的飛艇。
當然飛艇裏麵是小比重氣體,而方舟3號就真的是實打實的全金屬結構了,中間空間也是為了未來裝貨用的。
兩個星期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餐,檢測完畢的方舟3號和方舟2號一起停泊在方舟公司廠區的空地上。
易軒這次沒有準備一起同行,因為這兩艘飛船,全國巡航完後,將會直接駛向華國船舶的海城港口,正式使用了。
所以易軒坐在公司匆忙布置的指揮大廳裏,看著李俊傑指揮著各個技術人員與華方和航管局協調著空中路線。
這時整個大屏幕上已經逐漸的把飛船巡航全國的路線慢慢顯示完成,方舟公司正式展示在世人麵前的時刻已經悄然來臨了。
王金龍又像是往常一樣,坐在自己的工作室裏查閱著最新的軍事新聞,上次華國那次浮空飛船的事情,基本上已經絕跡與各大新聞媒體中,甚至一些當時的相關報道也多被刪除了。
很多人早就淡忘了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重大新聞,但是王金龍知道這些都隻是假象,絕不是像是綠黨的那個總統說的那樣是紙老虎一個,對岸的科技水平進步是十分恐怖的。
但是自己卻不能說出真相,在這樣一個號稱世界上最民主的地方,卻不能告訴大家真相,隻能看著年輕的綠黨青年們,沒事就上街叫囂著獨立。
王金龍一直有一個不好的預感,感覺對岸絕不會放任這種情況滋長下去,而那個時候,天天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獨派們和民眾鬥士們,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
有些無奈的翻看著島內最新的新聞,除了當權的綠黨繼續叫囂著調查前執政黨的各項貪腐新聞外,就是一些激進青年前不久又一次占領了立法會,要求修改課綱。
整個島內天天大家嘴上喊著民主自由,實際上卻容不得一點不同的意見,儼然是另一個特殊時期的社會。
王金龍早就懷疑自己當初的堅持是否還正確了:“為了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自己有必要把他們拉進現實嗎?
也許天天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看不到外麵狂風暴雨,也許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吧?”
就在這時,一直打開著的電視突然中斷了一直滾動播報的島內新聞,直接插播了一條及時新聞。
“據本台最新收到的消息,華國上空突然出現兩艘形似輪船和飛艇的龐然大物,以時速大概800公裏的時速在距地麵3000米的高度飛行著,據目擊者解釋說這兩艘龐然大物體型很大,以下是一位目擊者傳到網上的一段視頻。”主播邊說著,畫麵就切換成一個有點抖動的視頻中。
畫麵中可以看到就像前麵介紹的一樣,兩艘大型物體在控製快速的駛過,因為距不算遠,所以給人的感覺還是很有速度感的。
而王金龍看到這個畫麵後,突然想起了前不久那個被人忘記的模糊照片來。
“難道我們活在自己世界的日子就這麽快要醒了嗎?”王金龍有些發呆的站了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
而在這個時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華國,因為這兩艘飛船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飛行的並不高,在天空行駛的情景被很多人都目擊到了。
一開始隻是一個地方的人,很快,隨著兩艘飛船沿著既定路線越飛越遠,在華國境內進行巡航後,很多人都意識到,這絕不是過去的ufo事件了。
特別是前段時間方舟公司投放的大量廣告,讓人們想起前段時間大家都以為是個騙局的新聞。
現在真正的事實擺在了眼前,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國家真的出現了了不得的科技成果了。
一時間在華國的國內媒體上,各種照片也好,關於方舟公司的介紹也好,不時的就跳在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之上。
甚至有些學者還紛紛在電視和網絡上討論這個話題,而華國的民眾們,除了網上流傳的照片外,基本是沒見過一艘浮空飛船,所以質疑之聲慢慢就大了起來。
雖然有方舟公司的員工自己在網上辯駁,但是畢竟人數太少,而且國外各大媒體對於國內的影響,質疑之聲終於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現在整個華國國內就形成了詭異的局麵,知道真像的不想到處說,不知道真像的就發了瘋似的質疑。
這一切都在那個著名教授署名文章發表後,徹底爆發了,一時間國內各大媒體都紛紛轉載報道,質疑方舟公司圈錢詐騙的人們更是拿國外媒體不屑報道為根據進一步在網上對於方舟公司群起而攻。
易軒知道這個事情不像是表麵那麽簡單,那些想要購買方舟的公司在背後也有推波助瀾,估計是想趁此壓壓價格。
除了已經買到方舟2號的華國船舶,還在派人在方舟公司學習駕駛和維修外,其餘所有單位都聯係過來,有意無意的想要壓價。
易軒一開始是不予理會的,相信事實會勝於雄辯。
但是事情的發展往往就是那麽讓人無奈,有的時候事實還真的一時勝不了雄辯,因為即便方舟公司一再的辟謠,但是那個著名教授的文章,卻讓易軒認識到名的重要。
要不是華國船舶的老總親自到廠看了方舟2號,並上船體驗下後,估計華國船舶都會修改合同了。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華國空氣動力學著名教授淘之開,在發表那篇《論一個海輪如何在空中飛行》的文章發表後,各種訪談和采訪的邀約紛至遝來。
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電視鏡頭前的他,感覺自己仿佛又年輕了幾歲。
對於自己質疑那個浮空飛船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幫助廣大的人民又一次粉碎了想要針對廣大老百姓錢財的騙局,一點也不認為自己的質疑是不對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以我多年的經驗和知識告訴我,像是這種不符合科學依據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那麽重的一個大家夥,現在還沒有一款發動機能夠使其懸浮在空中,更別說那個結構布局,一點不符合空氣動力原理,怎麽能夠飛的起來?”
易軒坐在自家家的沙發上,看著電視中侃侃而談的著名教授,一時間也有點哭笑不得起來,看來自己這個布局,到時候讓這樣一個老家夥無地自容到底好不好?
坐在旁邊的易軒父親,也不太清楚易軒現在公司的情況,隻是聽大家都說真的能飛起來,所以安慰道:“你也別太在意了,他們沒有見過,當然不相信,你還是什麽時候讓大家都眼見為實吧!”
聽到父親的安慰,易軒報以微笑道:“爸,你放心吧,大家都會看到的,以後說不定還會看的煩呢!”
說完後,看著電視,易軒一想,父親這句話貌似很有道理啊,自己先前的產品推廣布局,最後不是就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嗎?
既然現在大家都這麽不相信,看來也是時候走出最後一步了。
第二天易軒來到辦公室,吩咐葉紗織沒事不要來打擾後,就先和李俊傑打了個電話,詢問現在上麵對於方舟飛船正式公布於眾的看法。
李俊傑說:“上麵大佬們對於方舟的公布基本上已經有了心裏準備,畢竟這麽個大家夥真正使用起來肯定是隱藏不了的,所以遲早都要公布出來,至於出口的事情,因為我們匯報說了這項技術的特殊性,別的國家很長時間內是不能仿製的,所以國家不會攔阻的,隻要確保技術不主動泄露就可以了。”
“這麽說,我們可以進行正式公布了?”易軒問道。
“當然可以了,不過你們公司的安保級別也需要上升了,畢竟是私人合資企業,國家不可能派駐大量武裝力量來保衛,所以我們也要成立強力的安保公司了,不過這個事情我會幫你找人的,畢竟我還是認識不少退伍的特種兵和國安特工的。”李俊傑大包大攬的說道。
就這樣易軒終於放下心頭最後一塊石頭,決定啟動策劃已久的最後一步了。
分別給王浩和錢東旭打電話,告訴他們做好各項工作,準備新生產出來的方舟3號貨運飛船完工後,立即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實驗飛行。
方舟3號是方舟2號交付後,方舟公司立即組織生產的20萬噸級的貨運飛船,整體設計這次完全符合了空氣動力學原理,采用了流線型的設計。
艙體設計采用了分體式的方式,盡量最大化的利用船體的空間,因此從遠處看,2號還有點輪船的影子,而3號完全就是另一個模樣,除了沒有吊艙外,完全就是放大版的飛艇。
當然飛艇裏麵是小比重氣體,而方舟3號就真的是實打實的全金屬結構了,中間空間也是為了未來裝貨用的。
兩個星期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餐,檢測完畢的方舟3號和方舟2號一起停泊在方舟公司廠區的空地上。
易軒這次沒有準備一起同行,因為這兩艘飛船,全國巡航完後,將會直接駛向華國船舶的海城港口,正式使用了。
所以易軒坐在公司匆忙布置的指揮大廳裏,看著李俊傑指揮著各個技術人員與華方和航管局協調著空中路線。
這時整個大屏幕上已經逐漸的把飛船巡航全國的路線慢慢顯示完成,方舟公司正式展示在世人麵前的時刻已經悄然來臨了。
王金龍又像是往常一樣,坐在自己的工作室裏查閱著最新的軍事新聞,上次華國那次浮空飛船的事情,基本上已經絕跡與各大新聞媒體中,甚至一些當時的相關報道也多被刪除了。
很多人早就淡忘了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重大新聞,但是王金龍知道這些都隻是假象,絕不是像是綠黨的那個總統說的那樣是紙老虎一個,對岸的科技水平進步是十分恐怖的。
但是自己卻不能說出真相,在這樣一個號稱世界上最民主的地方,卻不能告訴大家真相,隻能看著年輕的綠黨青年們,沒事就上街叫囂著獨立。
王金龍一直有一個不好的預感,感覺對岸絕不會放任這種情況滋長下去,而那個時候,天天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獨派們和民眾鬥士們,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
有些無奈的翻看著島內最新的新聞,除了當權的綠黨繼續叫囂著調查前執政黨的各項貪腐新聞外,就是一些激進青年前不久又一次占領了立法會,要求修改課綱。
整個島內天天大家嘴上喊著民主自由,實際上卻容不得一點不同的意見,儼然是另一個特殊時期的社會。
王金龍早就懷疑自己當初的堅持是否還正確了:“為了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自己有必要把他們拉進現實嗎?
也許天天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看不到外麵狂風暴雨,也許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吧?”
就在這時,一直打開著的電視突然中斷了一直滾動播報的島內新聞,直接插播了一條及時新聞。
“據本台最新收到的消息,華國上空突然出現兩艘形似輪船和飛艇的龐然大物,以時速大概800公裏的時速在距地麵3000米的高度飛行著,據目擊者解釋說這兩艘龐然大物體型很大,以下是一位目擊者傳到網上的一段視頻。”主播邊說著,畫麵就切換成一個有點抖動的視頻中。
畫麵中可以看到就像前麵介紹的一樣,兩艘大型物體在控製快速的駛過,因為距不算遠,所以給人的感覺還是很有速度感的。
而王金龍看到這個畫麵後,突然想起了前不久那個被人忘記的模糊照片來。
“難道我們活在自己世界的日子就這麽快要醒了嗎?”王金龍有些發呆的站了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
而在這個時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華國,因為這兩艘飛船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飛行的並不高,在天空行駛的情景被很多人都目擊到了。
一開始隻是一個地方的人,很快,隨著兩艘飛船沿著既定路線越飛越遠,在華國境內進行巡航後,很多人都意識到,這絕不是過去的ufo事件了。
特別是前段時間方舟公司投放的大量廣告,讓人們想起前段時間大家都以為是個騙局的新聞。
現在真正的事實擺在了眼前,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國家真的出現了了不得的科技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