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先生,我想了解貨幣之學……”說話的是虞舜卿。
“我想當官。”
“我想當個大商人。”
“我對格物有興趣。”
……
陸駿把這些學童的想法都記了下來,以後或許可以因材施教,之前他倒是忽略了這點。
“很好,大家都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點值得鼓勵。”等學童們說完,陸駿表揚了一番,接著給了他們更大的驚喜:“從今日起,你們可以隨時到藏書館去借閱圖書,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讀書。”
藏書館是陸駿來到這個時代收集起來的一些書籍,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等等,如化學、金融之類的書籍,還是海外流傳過來的,當然不會有太高深的內容,多數是普及科學基礎知識。
這些藏書算不得珍貴,放到這裏的本意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之前因為這些學生剛來,連字都認不全,藏書館完全開放也沒什麽意義。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這些學童能記得不少字了,把藏書館開放,也是為了培養這些學童的興趣。
聽說開放藏書館,學童們忍不住歡呼起來。
他們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小都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進學堂學習。如果沒有陸駿的出現,他們的人生將會同他們父輩一般,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土地。
但自從送到這裏之後,發現如同天堂一般,吃喝不愁,還有先生來上課,真真如墮入夢境一般。
所以他們萬分珍惜這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如海綿一般,不斷的汲取水分,半點不肯鬆懈。一本千字文,隻花了這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全部學會,可都是下了大力氣的。
這些學童最大的王伯朗十二歲,最小的是虞舜卿九歲,總計一十二人,在陸駿那個年代還是小孩子,如今的他們,好似小大人一般成熟、懂事,尤其是巨大的求知欲,讓陸駿也是倍感欣慰。
“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學堂教你們讀書,並不是為了培養你們科舉考試,而是為我陸家服務……其實當初選你們的時候,也是為了培養錢莊的學徒……”
陸駿清了清嗓子說道:“不過今日我改變了想法,允許大家選擇自己的喜好,隻要求你們在自己找到的喜好後,對自己喜好的東西持之以恒的去鑽研。”
“你們能不能做到?”
“能!”一眾學童異口同聲道。
“好,自今日起,除了文言和數算外,我還會為你們講解一些其他學科,以後有機會,也會請專業的老師過來給你們上課。”
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陸駿發現,工業的想要發展,涉及到一門門學科,而現在的大明並沒有具體的分類,他想要開始現代工業,幾乎是從頭開始。
之前的他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認為用錢就能砸出來一個工業體係,所以他首先是準備把自家的錢莊向著近代銀行過度,通過錢莊放貸刺激工商發展。
但是在錢莊吸納了七千兩銀子之後,他發現大部分錢隻能躺在錢莊裏,除去他拿出來的兩千多兩銀子,錢莊真正貸出去兩千多兩銀子。
這也是他事先沒有調查清楚的原因,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不喜歡欠別人帳,也不喜歡別人欠自己帳,做生意大多都是有多大的本錢做多大的生意。
第二點來說,這時的貸款利息比較高,且有擔保人製度,這大大增加了貸款的難度。
其實最主要一點就是身處大明腹地的潁州府,依舊是小農經濟時代,大多的社會資源能夠滿足自給自足,工商雖較其他地方旺盛,但也是有限,相應的貸款需求更少。
而改變這一切就要靠工業技術,隻有通過工業技術,開發新的工業產品,才能逐步改變社會形態。
舉個例子,拿棉布來說,當百姓自家紡織的成本高於購買的成本,試問百姓還會自己紡織嗎?
陸駿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曆史的走向和趨勢,這才有從錢莊借錢來開辦這個陸氏工坊的想法,旨在通過這個陸氏工坊為技術中心,開發出來相應的技術和產品,逐步改變工商形態。
但隨著計劃和重心向工業方向轉變,陸駿發現他所麵對的豈止是一堵牆,簡直一座大山!高的讓人看不到頂的山!
後世的新中國雖說也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整個世界的科技水平擺在那裏,而且也有相應的人才和理論,困難雖多,但總比他現在從零開始要強上許多許多。
大明雖然也有一些工業,甚至技術水平不低,但是沒有理論支撐,多數是師徒父子口耳相傳,多為經驗之談,讓他們說出個所以然來根本不可能。
陸駿有心從海外尋找一些人才,但發現自家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來,所以隻能靠自己先摸索著。
今日到這陸氏工坊之前,陸駿的思路就已經轉變了許多,但和這些孩童交流之後,他發現自家的思路還是應該轉變。
這首先當然是要掙錢,而不能隻靠錢莊,錢莊的錢是借來的,遲早是要還回去的。之前想靠自行車這一產品一舉成名的想法是不行的,因為等待時間太長,陸駿發現等不起。
不隻是錢莊的資金在那裏存著浪費,最主要的是同知張澤林在後麵等著拿錢。他若是不能讓陸氏工坊快速實現盈利,單靠錢莊的利潤是滿足不了張澤林的需求的。
陸駿需要和官場打好關係,這就需要官場上有人,同知張澤林是他現在能夠接觸、結交的最大的一名官員,他是不可能放棄這個關係,所以這需要打點的必須到位。
事實上,豈止同知一人需要打點?
再有一點,他發現對工業的投入如無底洞一般,這次投入進來的兩千兩銀子,除了一個軸承之外,其他方麵連個響聲都沒有。以後還需要更多的銀子投入進來,這些銀子從哪裏來?
是故,從這次擠兌事件之後,陸駿首先確定了賺錢為現階段的第一要務!
而來到學堂之後,陸駿則確定了以商養學,以學助商的思路。具體實行起來,則是依靠現在的基礎,把已經開發和研究出來的技術拿出來變成銀子,有了銀子加大對學堂和技術的研究,使之繼續為工業、商業服務,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而陸駿之前的想法則是一步到位,做成成品後推廣到市場,這樣時間太長!
存著這樣的想法,陸駿打算讓這些學童自由發展,然後他再適當的加以引導,和工坊有機的結合起來,給予這些學童實習、鍛煉、研究的機會,從而培養出來自己的人才!
用話本中流行的話來說,叫廣築牆,緩稱王,說白點就是現階段把根基打好再圖謀其他。
“我想當官。”
“我想當個大商人。”
“我對格物有興趣。”
……
陸駿把這些學童的想法都記了下來,以後或許可以因材施教,之前他倒是忽略了這點。
“很好,大家都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點值得鼓勵。”等學童們說完,陸駿表揚了一番,接著給了他們更大的驚喜:“從今日起,你們可以隨時到藏書館去借閱圖書,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讀書。”
藏書館是陸駿來到這個時代收集起來的一些書籍,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等等,如化學、金融之類的書籍,還是海外流傳過來的,當然不會有太高深的內容,多數是普及科學基礎知識。
這些藏書算不得珍貴,放到這裏的本意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之前因為這些學生剛來,連字都認不全,藏書館完全開放也沒什麽意義。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這些學童能記得不少字了,把藏書館開放,也是為了培養這些學童的興趣。
聽說開放藏書館,學童們忍不住歡呼起來。
他們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小都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進學堂學習。如果沒有陸駿的出現,他們的人生將會同他們父輩一般,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土地。
但自從送到這裏之後,發現如同天堂一般,吃喝不愁,還有先生來上課,真真如墮入夢境一般。
所以他們萬分珍惜這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如海綿一般,不斷的汲取水分,半點不肯鬆懈。一本千字文,隻花了這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全部學會,可都是下了大力氣的。
這些學童最大的王伯朗十二歲,最小的是虞舜卿九歲,總計一十二人,在陸駿那個年代還是小孩子,如今的他們,好似小大人一般成熟、懂事,尤其是巨大的求知欲,讓陸駿也是倍感欣慰。
“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學堂教你們讀書,並不是為了培養你們科舉考試,而是為我陸家服務……其實當初選你們的時候,也是為了培養錢莊的學徒……”
陸駿清了清嗓子說道:“不過今日我改變了想法,允許大家選擇自己的喜好,隻要求你們在自己找到的喜好後,對自己喜好的東西持之以恒的去鑽研。”
“你們能不能做到?”
“能!”一眾學童異口同聲道。
“好,自今日起,除了文言和數算外,我還會為你們講解一些其他學科,以後有機會,也會請專業的老師過來給你們上課。”
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陸駿發現,工業的想要發展,涉及到一門門學科,而現在的大明並沒有具體的分類,他想要開始現代工業,幾乎是從頭開始。
之前的他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認為用錢就能砸出來一個工業體係,所以他首先是準備把自家的錢莊向著近代銀行過度,通過錢莊放貸刺激工商發展。
但是在錢莊吸納了七千兩銀子之後,他發現大部分錢隻能躺在錢莊裏,除去他拿出來的兩千多兩銀子,錢莊真正貸出去兩千多兩銀子。
這也是他事先沒有調查清楚的原因,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不喜歡欠別人帳,也不喜歡別人欠自己帳,做生意大多都是有多大的本錢做多大的生意。
第二點來說,這時的貸款利息比較高,且有擔保人製度,這大大增加了貸款的難度。
其實最主要一點就是身處大明腹地的潁州府,依舊是小農經濟時代,大多的社會資源能夠滿足自給自足,工商雖較其他地方旺盛,但也是有限,相應的貸款需求更少。
而改變這一切就要靠工業技術,隻有通過工業技術,開發新的工業產品,才能逐步改變社會形態。
舉個例子,拿棉布來說,當百姓自家紡織的成本高於購買的成本,試問百姓還會自己紡織嗎?
陸駿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曆史的走向和趨勢,這才有從錢莊借錢來開辦這個陸氏工坊的想法,旨在通過這個陸氏工坊為技術中心,開發出來相應的技術和產品,逐步改變工商形態。
但隨著計劃和重心向工業方向轉變,陸駿發現他所麵對的豈止是一堵牆,簡直一座大山!高的讓人看不到頂的山!
後世的新中國雖說也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整個世界的科技水平擺在那裏,而且也有相應的人才和理論,困難雖多,但總比他現在從零開始要強上許多許多。
大明雖然也有一些工業,甚至技術水平不低,但是沒有理論支撐,多數是師徒父子口耳相傳,多為經驗之談,讓他們說出個所以然來根本不可能。
陸駿有心從海外尋找一些人才,但發現自家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來,所以隻能靠自己先摸索著。
今日到這陸氏工坊之前,陸駿的思路就已經轉變了許多,但和這些孩童交流之後,他發現自家的思路還是應該轉變。
這首先當然是要掙錢,而不能隻靠錢莊,錢莊的錢是借來的,遲早是要還回去的。之前想靠自行車這一產品一舉成名的想法是不行的,因為等待時間太長,陸駿發現等不起。
不隻是錢莊的資金在那裏存著浪費,最主要的是同知張澤林在後麵等著拿錢。他若是不能讓陸氏工坊快速實現盈利,單靠錢莊的利潤是滿足不了張澤林的需求的。
陸駿需要和官場打好關係,這就需要官場上有人,同知張澤林是他現在能夠接觸、結交的最大的一名官員,他是不可能放棄這個關係,所以這需要打點的必須到位。
事實上,豈止同知一人需要打點?
再有一點,他發現對工業的投入如無底洞一般,這次投入進來的兩千兩銀子,除了一個軸承之外,其他方麵連個響聲都沒有。以後還需要更多的銀子投入進來,這些銀子從哪裏來?
是故,從這次擠兌事件之後,陸駿首先確定了賺錢為現階段的第一要務!
而來到學堂之後,陸駿則確定了以商養學,以學助商的思路。具體實行起來,則是依靠現在的基礎,把已經開發和研究出來的技術拿出來變成銀子,有了銀子加大對學堂和技術的研究,使之繼續為工業、商業服務,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而陸駿之前的想法則是一步到位,做成成品後推廣到市場,這樣時間太長!
存著這樣的想法,陸駿打算讓這些學童自由發展,然後他再適當的加以引導,和工坊有機的結合起來,給予這些學童實習、鍛煉、研究的機會,從而培養出來自己的人才!
用話本中流行的話來說,叫廣築牆,緩稱王,說白點就是現階段把根基打好再圖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