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聽到下人的匯報,麵色有些不太好看,想不到宋知縣能夠如此果決,把一般衙役都給替換掉了。


    而且找來的那幫少年青壯也是不簡單,各個身強體壯、識文斷字,而且配合默契、進退有度,顯然非是等閑人物,為首者打探清楚,名叫杜希成,之前並未聽聞過此人名。


    不過此人同樣出自八丈河鎮,有陸駿作為對比,倒也不甚奇怪。這陸駿之前不也是籍籍無名,而後一飛衝天嗎?


    一邊敲著桌角,周彥一邊對下人說道:“去門外看看,其他縣的情況如何了。”


    正說著,又有幾個下人一同來過來了,進門行禮說道:“稟報周公子,我等奉公子之名查看其他幾個縣的糧價,發現均是有所下跌。”


    另一個接著道:“下跌最多是穎陰縣,現在糧價到了一兩六厘每石,今日預計能跌到一兩,其他幾個縣最低也能跌到一兩一錢。”


    施敏山若有所思的看著周彥說道:“良聿是要把整個潁州府的糧價都拉低嗎?”


    周彥笑道:“這個是自然,單憑一個新陽縣還掀不起太大的浪花,縱然縣衙勢弱,但是背靠整個潁州府,我們直接和其對上還是不妥,但是把整個潁州府的糧價都拉低了,我們新陽縣也就沒那麽紮眼了,而且也能分散府裏的力量。”


    值此秋收之際,糧價本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跌幅,隻是並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多在正常可控的範圍內。但是這次受新陽縣的糧價大跌影響,其他縣的降幅也很快超過了往年。


    其中有一部分是周彥的原因,他聯合其他縣的鄉紳打壓糧價,不過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於低糧價有利於鄉紳們的利益,其他鄉紳多數是自發的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降價。


    這還隻是觀望階段,隻要周彥堅持下去,甚至不等和官糧鋪分出勝負,整個潁州府糧價必然還是會繼續下跌,這也是大勢!符合鄉紳利益的大勢!自然響應者如雲。


    “跌!跌!跌!”黃維年此時卻拍案而起,甚是不滿的說道:“良聿賢侄定要把糧價拉低,卻不知該如何獲利?還請賢侄教我。”


    黃維年最大的產業就在糧鋪,糧價現在跌過了他當時的收糧的平均價,別人倒還無所謂,但他不能這樣。糧價縮水,就相當於他家的產業在縮水。


    而且在這時還要主動的虧本賣糧,豈見過這樣自尋死路的做法?


    周彥說的輕巧,一句話就把糧價拉低,但是卻不想想他人能否承受的起!


    誠然,低糧價能夠降低他們的成本,但是現在周彥簡直在胡鬧,甚至給出了八錢銀子一石的價格,老百姓會賣糧嗎?肯定不會的!但是想要再把糧價拉到高處就難了,甚至拉抬到原來的一兩二錢都有些困難。


    他黃維年也算是商場打拚了一輩子的人物了,還找來精通經濟之道的族人黃子昌一同參謀,卻總也想不到周彥如何通過拉低糧價來獲利。


    買賣無非是低買高賣,但是如今是高買低賣,典型的虧本生意!


    研究不透,黃維年就想問個明白,但是每次都給周彥搪塞過去了,他有些不甘心,最起碼要做到心中有數,不願這樣被蒙在鼓裏,不然被人賣了還要幫人數錢哩!


    今日他拚了和其分道揚鑣,也要讓周彥說清楚計劃,不然他就要拂袖而去了。


    見的黃維年麵色陰沉,周彥有些苦笑,他若成事還要借助黃維年,不然單憑他各人,是沒有那麽多糧食砸下去。但是若是悉數告知,那定然要被外人知曉他的手段,日後再想做這樣的事情怕是不靈了。


    皺著眉頭,周彥想了想,決定還是說出來的好。世間聰明人可不止他一個,誰敢說別人不回從中看出端倪呢?


    現在整個潁州府的糧價都有所鬆動,算得上是大局已定,他也不怕會出現什麽變故。若是自己的計策穿了出去,怕是還能進一步加劇糧價的下跌。


    想到這裏,周彥起身躬身一禮說道:“還請各位叔伯見諒,瞞了諸位這麽久的時間,今天小侄就把這件事情說明白,好讓各位叔伯能心中有數。”


    “各位都知道,買賣都是低買高賣才可獲利,如今我這般高買低賣定然讓諸位叔伯有所疑慮,其實不然,還是通過低買高賣才能獲利,隻是順序有所顛倒罷了,是高賣低買……如此一來,定然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想必不回有所防備。”


    有些個聰明些的,開始若有所思起來,但是黃維年依舊麵色難看,問道:“你解釋明白了,什麽低買高賣,高買低賣的,我可玩不得文字遊戲。”


    “嗬嗬,黃世伯請小侄細細道來才是。”周亞笑了笑,對他的態度也不氣惱,繼續解釋道:“我們正常的做法是,壓低糧價,趁機吃進,隨後拉抬糧價再賣出。


    這次小侄反其道而行,官府要穩定糧價,必然以比我們高的價格收購,我們趁機賣出,但是隻要有大量的糧食拋出,必然導致糧價持續下跌,官府也是支撐不住的,價格隨後會持續下跌,我們則在適當時候買入平倉,糧食還是那麽多糧食,卻又得到了銀兩。”


    這次黃維年沒再衝動,而是閉目想了一會,才緩緩說道:“但是糧價不能回升,我們的資產依舊縮水……這個對我們來說沒什麽好處,甚至還虧本。”


    黃維年主業就是糧鋪,糧食價格低,相當於他的資產在縮水。


    “嗬嗬,官府豈能坐視糧價一直在低價,到時間常平倉必然出手拉抬糧價,以防穀賤傷農……黃世伯卻是不用多慮。”周彥笑著說道。


    “還是太過冒險……”黃維年沉吟道,這樣操作獲利,他沒有見到類似的案例,心裏沒底。


    周彥怕他不信,說道:“這個法子卻不是第一次,事實上小侄下麵許多產業都是通過這個法子才得以得來大筆的資金的。”


    不止是黃維年,其他人一同看向周彥。這些年周彥憑借一己之力,帶領周家成為新陽縣數一數二的家族,難道奧妙在這裏不成?如果不是,其他解釋又都說不通。


    黃維年最終還是信了周彥的話,同意他來操作此事。


    大明第一次大宗商品的做空大戰正式上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財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太白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太白豁並收藏大明財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