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嶽的“合法倒孫”正式拉開大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說實話,無論王恒嶽擴充了多少的地盤,擁有多少的軍隊,孫中山還是一直看不起這個大軍閥的。
武人,永遠都是武人。
可現在這個武人卻偏偏動用起了政治手段,用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套來反對自己,並且準備推翻自己在廣州革命軍政斧中的絕對領導地位,這就不能不引起孫中山的擔憂了。
武人一旦擁有了政治覺悟和能力,造成的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
而隊伍王恒嶽來說,進入廣州的那一刻開始,“合法倒孫”便被加快了節奏。
3月17曰,非常國會在臨時國會廳舉行對王恒嶽的歡迎儀式,而這將成為王恒嶽的舞台。
當主持會議的議長吳景瀾說出了“有請西南巡閱使王恒嶽”這一句話的時候,會議廳裏所有的議員全部站了起來,很快,響起了如潮水一般的掌聲,其熱烈程度讓同樣站在那歡迎的孫中山也不得不感到驚訝。
“革命首義元勳、護國功臣、護法英雄、再造共和”等等等等,懸掛在王恒嶽頭上的光環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一身戎裝的王恒嶽走了進來,掌聲更加熱烈!
唐紹儀把講台讓給了他,而王恒嶽也絲毫沒有客氣的站到了所有國會議員的麵前。
掌聲停了下來,王恒嶽的聲音平穩的在所有議員的耳邊響起:
“我想說很多客套話,但再多的客套話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北伐軍正在湖南、湖北和北洋軍進行激戰,我們的同誌正在流血犧牲,南北之戰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孫中山心裏一驚,“我們的同誌”?王恒嶽的開場白很快就把自己和這些國會議員們拉到了同一條戰線上。
這個武人絕對不是沒有頭腦,隻會憑借物力的那一種人!
王恒嶽的聲音繼續響起:
“戰爭必須要結束,但我很奇怪的是,為什麽我們有那麽多不怕流血犧牲的同誌,有那麽多沉著冷靜的指揮官,有那麽多舍生忘死的士兵,但在前線卻一次次的失敗?是信仰不夠?是不夠勇敢?不,都不是!前線的官兵們,已經盡了他們能盡的一切努力!
我們缺少強而有力的指揮,缺少有效完善的布置。就連在我們自己的內部,也都根本無法把意見統一起來。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甚至就在不久之前,還發生了一個領導人炮轟督軍署的讓人震驚的事件”
會議廳裏一陣竊竊私語,所有議員的目光都投到了孫中山的身上。
沒有人想到,王恒嶽居然直接向孫中山開炮了!不留一點後手,不留一點情麵,昨曰進城時,王恒嶽對孫中山標準的軍禮,到現在還讓人記憶猶深。
王恒嶽沒有在乎任何的表情:
“內部尚且不能團結,何談一致對外?眼下在燕京,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鬧的不可開交,直皖矛盾無法調和,本來這正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但我們卻偏偏的放棄了,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機會從我們的手裏流失,每每想到這裏,我就覺得心疼。
革命,非一人之革命;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一個滿清皇帝被推翻了,一個洪憲皇帝被推翻了,我不願意看到又有一個‘革命皇帝’出現。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披著革命外衣的讀才者,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人,悲痛、悲哀、悲憤!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議員們。北洋軍閥的大炮,眼看就要架到我們的鼻子下了,等到了那個時候再後悔,所有的一切必然將淹沒在敵人的大炮之下。那麽多革命同誌的鮮血,必然白白流逝,我們的墳前,隻會刻著三個字,誤國者!”
誤國者!
這三個字,好像炸雷一般在所有人的耳邊響起!
王恒嶽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個國家不能耽誤在我們的手裏,我們不能成為民族罪人!有人提出了改大元帥製為七總裁製,我完全擁護這一提議。大家知道,我是國社黨黨魁,而你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國民黨的黨員,但這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當立即拋棄黨派間的排斥,拋棄政黨間的敵視,團結一心,努力奮鬥,護國護法,結束一人獨大之局麵,保衛臨時約法之神聖,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王恒嶽略略沉默了下又重複了一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革命,非一人之革命;國家,非一人之國家!若能結束軍政斧之讀才,我王恒嶽,願親領十萬精兵,以充護法之先鋒,以充革命之馬前卒,誓師北伐,決戰北洋。我定[***]全體官兵在此宣誓:
護法不成,死不歸鄉!”
說著,他舉起手,端正的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大步走了下來,筆直的向門外走去,甚至沒有回頭。
忽然,在他的身後,再度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震耳欲聾的歡呼!
護法不成,死不歸鄉!
西南第一實力派王恒嶽,終於發出了這震動人心的誓言!這比什麽樣的口號都要讓人振奮,這比什麽樣的鼓動都要讓人鼓舞。
王恒嶽很清楚的知道,背後的那些掌聲代表著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半
王恒嶽離開了國會廳,但激烈的爭吵很快便在這裏發生。
絕大多數的議員都站到了王恒嶽的這一邊,建議取消大元帥製,改以七總裁製,並且立即進行投票表決。
孫中山、朱執信等少數人堅決反對,並且認為王恒嶽和其他軍閥沒有兩樣。但是這樣的意見很快就淹沒在了絕大多數人的聲音之中。
議長吳景瀾、副議長褚輔成,以及政學係和益友係的議員,完全是站在王恒嶽這一邊的。他們竭力擁護王恒嶽所說的結束讀才統治,革命非一人之革命這一說法,並且大聲指責不久之前發生的炮轟督軍署之事件。
等到稍稍安靜了些,程璧光這才說道:“請大家聽我說。”
議員們安靜了下來,程璧光緩緩地說道:
“不久前,我和伍總長、唐總長去了一次南寧,與王恒嶽進行談判。在那裏,我們看到王恒嶽正在竭力恢複當地的秩序,彌補陸榮廷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得到了幾乎所有廣西人的擁戴以及支持。我們總說他是軍閥,但據我所知,這個所謂軍閥,無論在四川、貴州、雲南,或者是之後的廣西,他都不遺餘力的穩定地方,恢複經濟,安撫民眾,興建工廠,開辦實業,解決民眾吃飯問題,從而得到了民眾的擁護,這樣的軍閥我看再多幾個也是無妨的。而更加讓我震驚的是,他對待鴉片問題的態度。
他自己掏出腰包來,補貼百姓,禁絕鴉片,在座的諸位都知道,鴉片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金錢、武器、軍隊,那是之前大多數軍閥的財政支柱!可這個西南第一軍閥卻義無返顧的放棄了,為什麽?因為他不想再看到這種禍國殃民的東西在中國繼續蔓延!而反觀我們呢?有那麽一些革命同誌,卻在不斷的接受著當初滇係、黔係軍閥的資助,而這樣的資助,卻正是在鴉片上產生的,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革命者?”
周圍一片鴉雀無聲。
孫中山的追隨者陳炯明,也是非常堅定的鏟除鴉片的支持者,他同樣鴉片,不願看到這樣的東西繼續在中國大地出現,但自己的力量卻實在太渺小了。而王恒嶽卻已經開始在做了。
程璧光的話,讓陳炯明的心好像被刺了一般。
軍閥?不,不是軍閥,沒有哪個真正的軍閥,會這麽做的,沒有哪個真正的軍閥,會看不到鴉片能帶來的巨大利潤!
王恒嶽,是一個真正辦事的人!
陳炯明在心裏想到。
程璧光的聲音再次響起:
“我們還看到了定[***],武器精良,士兵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如果這樣的軍隊,能夠加入北伐的話,我相信勝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王恒嶽已經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麵宣誓了,當唯一的前提就是要改組軍政斧”
“程總長!”朱執信的聲音傳來:“去了一趟廣西,你就被王恒嶽收買了嗎?”
程璧光冷笑一聲:“收買?是的,我是被王恒嶽收買了,伍總長、唐總長也被收買了,但我們卻是心甘情願的!如果被一個真正做實事,有著強大軍事實力和堅定革命之心的人收買,那,是我們最高的光榮!”
說著,他的聲音裏透著憤怒和強烈的不滿:
“然而我們的一些革命者,卻做了一些什麽事情?在我從廣西回來後不久,也就是2月26曰,我遭到了無恥的刺殺!天幸,你們嘴裏的那個大軍閥王恒嶽,早就預料到我們去了次廣西,一定會有人對我們不利,他派來的人及時保護了我!”
程璧光遇刺是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的。
如果沒有王恒嶽派給他的衛士,也許現在程璧光已經無法站在這裏發表演說了!
(未完待續)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說實話,無論王恒嶽擴充了多少的地盤,擁有多少的軍隊,孫中山還是一直看不起這個大軍閥的。
武人,永遠都是武人。
可現在這個武人卻偏偏動用起了政治手段,用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套來反對自己,並且準備推翻自己在廣州革命軍政斧中的絕對領導地位,這就不能不引起孫中山的擔憂了。
武人一旦擁有了政治覺悟和能力,造成的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
而隊伍王恒嶽來說,進入廣州的那一刻開始,“合法倒孫”便被加快了節奏。
3月17曰,非常國會在臨時國會廳舉行對王恒嶽的歡迎儀式,而這將成為王恒嶽的舞台。
當主持會議的議長吳景瀾說出了“有請西南巡閱使王恒嶽”這一句話的時候,會議廳裏所有的議員全部站了起來,很快,響起了如潮水一般的掌聲,其熱烈程度讓同樣站在那歡迎的孫中山也不得不感到驚訝。
“革命首義元勳、護國功臣、護法英雄、再造共和”等等等等,懸掛在王恒嶽頭上的光環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一身戎裝的王恒嶽走了進來,掌聲更加熱烈!
唐紹儀把講台讓給了他,而王恒嶽也絲毫沒有客氣的站到了所有國會議員的麵前。
掌聲停了下來,王恒嶽的聲音平穩的在所有議員的耳邊響起:
“我想說很多客套話,但再多的客套話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北伐軍正在湖南、湖北和北洋軍進行激戰,我們的同誌正在流血犧牲,南北之戰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孫中山心裏一驚,“我們的同誌”?王恒嶽的開場白很快就把自己和這些國會議員們拉到了同一條戰線上。
這個武人絕對不是沒有頭腦,隻會憑借物力的那一種人!
王恒嶽的聲音繼續響起:
“戰爭必須要結束,但我很奇怪的是,為什麽我們有那麽多不怕流血犧牲的同誌,有那麽多沉著冷靜的指揮官,有那麽多舍生忘死的士兵,但在前線卻一次次的失敗?是信仰不夠?是不夠勇敢?不,都不是!前線的官兵們,已經盡了他們能盡的一切努力!
我們缺少強而有力的指揮,缺少有效完善的布置。就連在我們自己的內部,也都根本無法把意見統一起來。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甚至就在不久之前,還發生了一個領導人炮轟督軍署的讓人震驚的事件”
會議廳裏一陣竊竊私語,所有議員的目光都投到了孫中山的身上。
沒有人想到,王恒嶽居然直接向孫中山開炮了!不留一點後手,不留一點情麵,昨曰進城時,王恒嶽對孫中山標準的軍禮,到現在還讓人記憶猶深。
王恒嶽沒有在乎任何的表情:
“內部尚且不能團結,何談一致對外?眼下在燕京,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鬧的不可開交,直皖矛盾無法調和,本來這正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但我們卻偏偏的放棄了,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機會從我們的手裏流失,每每想到這裏,我就覺得心疼。
革命,非一人之革命;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一個滿清皇帝被推翻了,一個洪憲皇帝被推翻了,我不願意看到又有一個‘革命皇帝’出現。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披著革命外衣的讀才者,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人,悲痛、悲哀、悲憤!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議員們。北洋軍閥的大炮,眼看就要架到我們的鼻子下了,等到了那個時候再後悔,所有的一切必然將淹沒在敵人的大炮之下。那麽多革命同誌的鮮血,必然白白流逝,我們的墳前,隻會刻著三個字,誤國者!”
誤國者!
這三個字,好像炸雷一般在所有人的耳邊響起!
王恒嶽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個國家不能耽誤在我們的手裏,我們不能成為民族罪人!有人提出了改大元帥製為七總裁製,我完全擁護這一提議。大家知道,我是國社黨黨魁,而你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國民黨的黨員,但這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當立即拋棄黨派間的排斥,拋棄政黨間的敵視,團結一心,努力奮鬥,護國護法,結束一人獨大之局麵,保衛臨時約法之神聖,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王恒嶽略略沉默了下又重複了一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革命,非一人之革命;國家,非一人之國家!若能結束軍政斧之讀才,我王恒嶽,願親領十萬精兵,以充護法之先鋒,以充革命之馬前卒,誓師北伐,決戰北洋。我定[***]全體官兵在此宣誓:
護法不成,死不歸鄉!”
說著,他舉起手,端正的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大步走了下來,筆直的向門外走去,甚至沒有回頭。
忽然,在他的身後,再度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震耳欲聾的歡呼!
護法不成,死不歸鄉!
西南第一實力派王恒嶽,終於發出了這震動人心的誓言!這比什麽樣的口號都要讓人振奮,這比什麽樣的鼓動都要讓人鼓舞。
王恒嶽很清楚的知道,背後的那些掌聲代表著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半
王恒嶽離開了國會廳,但激烈的爭吵很快便在這裏發生。
絕大多數的議員都站到了王恒嶽的這一邊,建議取消大元帥製,改以七總裁製,並且立即進行投票表決。
孫中山、朱執信等少數人堅決反對,並且認為王恒嶽和其他軍閥沒有兩樣。但是這樣的意見很快就淹沒在了絕大多數人的聲音之中。
議長吳景瀾、副議長褚輔成,以及政學係和益友係的議員,完全是站在王恒嶽這一邊的。他們竭力擁護王恒嶽所說的結束讀才統治,革命非一人之革命這一說法,並且大聲指責不久之前發生的炮轟督軍署之事件。
等到稍稍安靜了些,程璧光這才說道:“請大家聽我說。”
議員們安靜了下來,程璧光緩緩地說道:
“不久前,我和伍總長、唐總長去了一次南寧,與王恒嶽進行談判。在那裏,我們看到王恒嶽正在竭力恢複當地的秩序,彌補陸榮廷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得到了幾乎所有廣西人的擁戴以及支持。我們總說他是軍閥,但據我所知,這個所謂軍閥,無論在四川、貴州、雲南,或者是之後的廣西,他都不遺餘力的穩定地方,恢複經濟,安撫民眾,興建工廠,開辦實業,解決民眾吃飯問題,從而得到了民眾的擁護,這樣的軍閥我看再多幾個也是無妨的。而更加讓我震驚的是,他對待鴉片問題的態度。
他自己掏出腰包來,補貼百姓,禁絕鴉片,在座的諸位都知道,鴉片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金錢、武器、軍隊,那是之前大多數軍閥的財政支柱!可這個西南第一軍閥卻義無返顧的放棄了,為什麽?因為他不想再看到這種禍國殃民的東西在中國繼續蔓延!而反觀我們呢?有那麽一些革命同誌,卻在不斷的接受著當初滇係、黔係軍閥的資助,而這樣的資助,卻正是在鴉片上產生的,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革命者?”
周圍一片鴉雀無聲。
孫中山的追隨者陳炯明,也是非常堅定的鏟除鴉片的支持者,他同樣鴉片,不願看到這樣的東西繼續在中國大地出現,但自己的力量卻實在太渺小了。而王恒嶽卻已經開始在做了。
程璧光的話,讓陳炯明的心好像被刺了一般。
軍閥?不,不是軍閥,沒有哪個真正的軍閥,會這麽做的,沒有哪個真正的軍閥,會看不到鴉片能帶來的巨大利潤!
王恒嶽,是一個真正辦事的人!
陳炯明在心裏想到。
程璧光的聲音再次響起:
“我們還看到了定[***],武器精良,士兵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如果這樣的軍隊,能夠加入北伐的話,我相信勝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王恒嶽已經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麵宣誓了,當唯一的前提就是要改組軍政斧”
“程總長!”朱執信的聲音傳來:“去了一趟廣西,你就被王恒嶽收買了嗎?”
程璧光冷笑一聲:“收買?是的,我是被王恒嶽收買了,伍總長、唐總長也被收買了,但我們卻是心甘情願的!如果被一個真正做實事,有著強大軍事實力和堅定革命之心的人收買,那,是我們最高的光榮!”
說著,他的聲音裏透著憤怒和強烈的不滿:
“然而我們的一些革命者,卻做了一些什麽事情?在我從廣西回來後不久,也就是2月26曰,我遭到了無恥的刺殺!天幸,你們嘴裏的那個大軍閥王恒嶽,早就預料到我們去了次廣西,一定會有人對我們不利,他派來的人及時保護了我!”
程璧光遇刺是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的。
如果沒有王恒嶽派給他的衛士,也許現在程璧光已經無法站在這裏發表演說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