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回到村中,一打聽,才知道村裏沒有山貨賣。原來隆中的這個地方是買不到野生動物的。因為那裏的人是以種田為業,沒有一人是以打獵為業的。所以很難買到野味來吃的。


    那裏的人偶爾想吃一次野味的話,他們就在農閑的時候,成群結隊上山去圍獵。圍獵就一大幫的人到上去了,將一個山穀的所有道口封起來,每個道口都有在那裏,並且大聲的喊叫,一邊喊,一邊向上穀中心走去,將包圍卷縮小,把野獸趕到一個山腳來了,然後圍獵人就憑著人多勢眾,衝進獸群裏去,用刀槍或是木棍去打那些驚慌失措的的動物。


    人和野獸短距離的接觸搏鬥是相當的慘烈的,不是獸死就人死。當然是獸死的多,人隻不過是偶爾有一兩人受傷而已。因為被圍困起來的野獸,一般都是野性不凶的吃草動物,那些吃肉的凶性野獸是很難圍到它們的。


    人們上山圍獵從來都是滿載而歸的,沒有過是空手回來的。


    晚上人們分獵物時,就按照“山中得鹿,見者有份”的原則來分配。凡是上了山,不管你有沒有親手打過野獸,隻要你是上了山,隻有你喊過一聲,你就分得一份野味回去吃。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即使有金子也買不到野生動物來去送人的。


    也許有人問,村裏難道沒有人賣野味嗎?那麽到了墟日,那麽諸葛亮等到墟集日了,再去市場上尋買不行的嗎?


    真的是買不到野味的。


    那時代的古鄉下人做人是很老實,種田就是種田,不會兼做別的行業的,農民來趕墟隻賣從地裏收起來的農副產品,或是買一些手工製造出來的家用具回家,哪有人花錢來買那些不倫不類的野生東西來吃的呢?再說那時人們很迷信,他們有的還認為山上的野獸都是精怪變成的,誰要是獨自上山去打得野獸回家來就晦氣得逞病或是晦得敗家財,如此的傳說,誰還敢獨去打獵的呢`?


    不過諸葛亮還是想到一個名叫孫兵的人來。那人是剛帶老婆孩子逃到隆中來的,他來到時,諸葛亮憐惜他沒有地種,就給他去臥龍崗撿要別人嫌小的荒地來開荒造天地種莊稼。因此孫兵很感激諸葛亮。


    孫兵由於剛來乍到,還沒有本錢樣得起家禽家畜,因此他經常帶一把鋤頭上山去,每次他去了,回來就挑著幾隻小野獸回來改善生活。


    諸葛亮曾經問過孫兵是怎樣弄得這麽多的小野獸回來?


    孫兵將他是用鋤頭挖這些的窩而抓到它們的。他還說他要是有弓箭的話,換能抓得更多的呢。可惜他是沒有必要錢去買弓箭來用的。


    諸葛亮就決定去叫孫兵幫個忙。他要將這一副弓箭送給孫兵用,叫他上山去打獵,見打得來的野獸買給他諸葛亮。


    孫兵見到裏正諸葛亮拿弓箭來站在他的茅棚門口前,他就以為裏正帶兵器來抓他的了。他就連忙怕出來跪下地來給諸葛亮磕頭說:“裏正大人,小人孫兵可沒有犯過村規民約的呀,你可不要抓我走呀,更不能射死我的呀。若我不在了,我的老婆和孩子就餓死了。”


    諸葛亮拉起孫兵來了說:“起來。我不是來抓你的。我是專門拿弓箭來送給你用的。”


    “小人孫兵是不敢要大人的弓箭的。”


    “為什麽?”


    “因為小人窮得叮當響,要小人不小心弄壞了大人的弓箭,小人可沒有銀子賠的呀。”


    “我是白送給你用的。你弄壞了,是你的份,我不要你賠。”


    “裏正你為什麽白送弓箭給我呢?”


    “我想讓你帶弓箭上山去打野獸,打得多了,你家吃不了的,就賣給我一些,行嗎?”


    “裏正大人你也懂得,自古以來農夫在野外打得野獸回來都是自家人吃的,從來沒有人拿小野獸去賣過的呀。”


    諸葛亮拉孫兵坐下來了,又說:“天下的事都是先有一人做了,後才有跟著學做的。這好比走路的一樣,地上本來是沒有路的,是先由一人在前麵走了,後麵的人才跟著走,人走多了,才走出一條路來的。你有小野獸賣給我了。拿到銀子去買豬雞來養了,會讓別人羨慕了自然有人跟你學的。而且我不會虧待你的,我就按賣家禽家畜的價錢跟你買要小野獸的。”


    孫兵說:“裏正大人講的有理。那我就按大人去做吧。但是我還鬥膽問一聲,大人買小野獸去吃不怕晦到大人身上的嗎?”


    “我們人平常吃的雞豬肉有沒有人晦死的?”


    “沒有。”


    “我們人吃的雞豬都是我們的祖先將野生動物拿來馴化養下來的。我們人吃了雞豬的肉就能強身壯體,那麽我們吃的野生動物也能強身壯體的。”


    “那,那是不是大人要吃補的嗎?”


    “不是。我是拿去送人的。”


    “送誰?”


    “送給一個有很多書的人。那人是很愛吃野生動物的,隻要我有小野生動物去送給了他,他才將書借給我看。”


    “嗬,原來如此。那我就去幫大人打獵嘍。大人是不是天天都要東西的呢?”


    諸葛亮告訴孫兵,他不是天天要買野生動物的,隻在旬末那一天要的。


    後來,每到旬末,孫兵都有小野獸拿去給諸葛亮。就在孫兵給諸葛亮打小野生動物的那兩年裏,他也賺到了一些銀子來買了雞豬來養了。山裏的村民見到打獵也賺到一些銀子,也就是跟學起來,從那以後,隆中才有野生動物上市來賣。


    諸葛亮有了野味去送龐德公了,龐德公就喜歡起了諸葛亮來了。出於教書人的個性,龐德公偶爾還是跟諸葛亮談書中的觀點問答題。在談論之中,龐德公才發現諸葛亮的確是個值得培養的人才。他也為自己卡住諸葛亮不讓進書院而感到一些內疚。但是一想到龐家族的名望的重要性,他的內疚就很快的消失了。


    諸葛亮就是能讀到大量的書,他才學到很多的知識。由此可見,人有沒有才,那就看他看書多不多。看書多了,他才能成為有才學的人。


    後人有詩雲;


    世間多有守財奴,


    錢財隻進不準出。


    金銀藏起不花用,


    人生傻笨如肥豬。


    孔明大手花財產,


    學業修成掌漢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野心家諸葛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嶺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嶺樹並收藏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