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講,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吃了飯再去見周郎吧。他就馬上叫來了賓館的小二,吩咐小二去端來幾盤菜和一壺酒。
硾碰鼓就響,酒入嘴話多。諸葛亮想用酒來引魯肅打開話閘,再從話裏了解周瑜的底子。
酒菜很快就送來了,諸葛亮就邀請魯肅坐下來陪他飲酒。魯肅在諸葛亮的盛情邀請之下,隻好陪諸葛亮飲酒。
入座,魯肅問諸葛亮為何請他魯肅喝酒?
諸葛亮講,他請魯肅飲酒,一是感謝魯肅說服孫權擺盛宴來找他,而是想跟魯肅了解周郎一下,好為今後與周瑜打交道做好心理準備。
魯肅說:“如此小事,直接跟我講就行了,何必破費!”
諸葛亮講,交友少不了酒。不請你飲酒,怎麽成知心朋友。
魯肅笑了說:“孔明先生,我已經是你的大哥好朋友,現在又成為你的知心朋友,太好了!你有什麽話要問我,我懂得,全都告訴你。”
在魯肅心裏,諸葛亮今天要問的隻不過是東吳的風土人情而已。此些東西告訴他諸葛亮何妨的。
酒過三巡,諸葛亮就問魯肅說:“子敬與周郎是怎麽樣的關係?”
魯肅在酒精的作用之下,如實的告訴諸葛亮,他跟周瑜是很好的朋友。
諸葛亮問魯肅,你是怎樣交上周瑜這樣的好朋友?
魯肅講,我本來不是跟周瑜同鄉的。
有一天,魯肅正在家中讀書,突然聽到有人敲門。
魯肅開門出來問道,你是何人?敲門有何事?
敲門者說:“在下叫周瑜,手下有幾百名士兵。當下沒食糧,想求你幫忙一次!”
魯肅忙帶周瑜進屋裏來坐,先給周瑜喝酒解渴。後又帶周瑜到糧食倉庫看一下。指著糧囤說:“我家裏共有兩囤穀子,你想要多少。隨你要。”
周瑜當時說:“我需要一囤穀子,方能解決問題,你能給我嗎?”
魯肅說:“行!你叫士兵進來搬吧。”
周瑜非常激動的給魯肅行大禮說:“周瑜非常感謝你救了幾百名士兵的生命。願聞尊姓大名。”
魯肅說:“不敢當,在下姓魯名肅,字子敬。壯士欲帶隊伍去哪?”
周瑜說:“周某想去投奔東吳新主孫策。等到周某在東吳吃得開之後,一定為君謀一職位。”
魯肅早就想出去謀職當官,於是他很高興說:“那魯某就等好消息喲。”
後來,周瑜為了感謝魯肅。(.好看的小說)極力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終於到東吳做了官,又在周瑜手下當助理-副都督。
魯肅就是這樣跟周瑜成了莫逆之交。
諸葛亮笑著說:“子敬,你用一囤穀子,換得來副都督的職位,這買賣,你賺得多了。”
魯肅說:“當初送給周郎穀子,並沒有想到他會推薦我到東吳去做官的。隻是幫幾百名士兵飽肚子而已。”
諸葛亮又問周郎的為人是怎麽樣的?
魯肅講周瑜為人的城府很深,平時他做事總是不跟別人說,做了事之後,才跟人講他為什麽要這樣做。比如剛才他曾問周瑜對當前曹軍的壓境的看法。周瑜並沒有直接把他對形勢的看法的告訴魯肅,而是隻講他自由了主張,讓魯肅去猜周瑜他到底是戰還是和。
諸葛亮問道。為什麽周瑜這樣做的呢?
魯肅說:“那是周瑜的胸膛有點狹隘,容不得別人比他好,見到別人能力比他大了一些,總是要排擠打擊此人才行。”
諸葛亮聽到這兒,他心裏想,凡是心胸狹在的人,都是性急容易得病的。一得了病,就很容易死去。若果今後能跟周瑜共事的話,他諸葛亮一定用事來激怒周瑜。讓他早夭。這樣,東吳就沒有人可敵他諸葛亮了。
諸葛亮跟千千萬萬的才子一樣。心裏有啥事,總瞞不住的。要表露出來才行。於是諸葛亮就端起酒杯來敬魯肅,敬酒的意思是祝賀魯肅交上周瑜這樣的好朋友。
魯肅很爽快的喝下了這杯酒。諸葛亮又敬魯肅第二杯酒。魯肅擋住問諸葛亮說:“孔明你為何連續要敬我的酒的呢?”
諸葛亮說:“這一杯酒就是祝賀你不久就能接周瑜的班了!”
魯肅滿問諸葛亮說:“你為何要將這樣的話?這樣的話已轉出去,別人就認為我有野心,想奪周瑜的軍權呢。”
諸葛亮說:“子敬,你別著急,慢慢的聽我說來。”
諸葛亮講,魯肅是周瑜的好朋友,當周瑜即將要死的時候,他會向孫權推薦好朋友接他的班。而這樣的朋友就是魯肅的了。
魯肅笑著說:“孔明,你太會開玩笑了,周瑜跟你一樣的年輕,他怎麽會早逝的呢?我年齡比他大,隻有我先死的。”
諸葛亮說:“但凡氣度狹窄的人往往是早逝的,周郎容不得別人比他有本事,那麽他一遇到高手人了,他就被對手激氣死去的。魯肅你等著看,不出幾年的時間,周瑜必定被人氣死。”
魯肅忙問諸葛亮是誰有本事氣得周瑜死去的?是不是曹操打勝了仗,把周瑜氣死的呢?
諸葛亮講,曹操隻有被孫劉聯盟打敗的,曹操隻有逃跑,哪能還有信寄來氣死周瑜的呢。
魯肅又問諸葛亮,哪又是誰人的呢?
諸葛亮講,氣死周瑜的人就是內部人。
魯肅又問諸葛亮,那又是誰人的呢?
諸葛亮講,這是天機不可泄露。此時,諸葛亮胸中就有了要急死周瑜,免去以後周瑜跟他做強大的對手。不過是怎樣去激周瑜,諸葛亮是一時拿不出主意來的,隻有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當時魯肅隻認為是諸葛亮酒後妄言而已,出於對客人的尊敬,魯肅不再追問。魯肅為了不讓諸葛亮亂說招惹麻煩,就連連的勸諸葛亮喝酒。當他們即將吃飽的時候,周瑜派傳令兵來叫魯肅快帶客人去相見。
諸葛亮叫來賓館的小二來結賬,收去了碗碟,就跟魯肅去見周瑜。
後人有詩雲;
天既生亮何生瑜?
孔明早生殺周瑜。
一處難容二聖士,
謀士之間要警惕。(未完待續)
硾碰鼓就響,酒入嘴話多。諸葛亮想用酒來引魯肅打開話閘,再從話裏了解周瑜的底子。
酒菜很快就送來了,諸葛亮就邀請魯肅坐下來陪他飲酒。魯肅在諸葛亮的盛情邀請之下,隻好陪諸葛亮飲酒。
入座,魯肅問諸葛亮為何請他魯肅喝酒?
諸葛亮講,他請魯肅飲酒,一是感謝魯肅說服孫權擺盛宴來找他,而是想跟魯肅了解周郎一下,好為今後與周瑜打交道做好心理準備。
魯肅說:“如此小事,直接跟我講就行了,何必破費!”
諸葛亮講,交友少不了酒。不請你飲酒,怎麽成知心朋友。
魯肅笑了說:“孔明先生,我已經是你的大哥好朋友,現在又成為你的知心朋友,太好了!你有什麽話要問我,我懂得,全都告訴你。”
在魯肅心裏,諸葛亮今天要問的隻不過是東吳的風土人情而已。此些東西告訴他諸葛亮何妨的。
酒過三巡,諸葛亮就問魯肅說:“子敬與周郎是怎麽樣的關係?”
魯肅在酒精的作用之下,如實的告訴諸葛亮,他跟周瑜是很好的朋友。
諸葛亮問魯肅,你是怎樣交上周瑜這樣的好朋友?
魯肅講,我本來不是跟周瑜同鄉的。
有一天,魯肅正在家中讀書,突然聽到有人敲門。
魯肅開門出來問道,你是何人?敲門有何事?
敲門者說:“在下叫周瑜,手下有幾百名士兵。當下沒食糧,想求你幫忙一次!”
魯肅忙帶周瑜進屋裏來坐,先給周瑜喝酒解渴。後又帶周瑜到糧食倉庫看一下。指著糧囤說:“我家裏共有兩囤穀子,你想要多少。隨你要。”
周瑜當時說:“我需要一囤穀子,方能解決問題,你能給我嗎?”
魯肅說:“行!你叫士兵進來搬吧。”
周瑜非常激動的給魯肅行大禮說:“周瑜非常感謝你救了幾百名士兵的生命。願聞尊姓大名。”
魯肅說:“不敢當,在下姓魯名肅,字子敬。壯士欲帶隊伍去哪?”
周瑜說:“周某想去投奔東吳新主孫策。等到周某在東吳吃得開之後,一定為君謀一職位。”
魯肅早就想出去謀職當官,於是他很高興說:“那魯某就等好消息喲。”
後來,周瑜為了感謝魯肅。(.好看的小說)極力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終於到東吳做了官,又在周瑜手下當助理-副都督。
魯肅就是這樣跟周瑜成了莫逆之交。
諸葛亮笑著說:“子敬,你用一囤穀子,換得來副都督的職位,這買賣,你賺得多了。”
魯肅說:“當初送給周郎穀子,並沒有想到他會推薦我到東吳去做官的。隻是幫幾百名士兵飽肚子而已。”
諸葛亮又問周郎的為人是怎麽樣的?
魯肅講周瑜為人的城府很深,平時他做事總是不跟別人說,做了事之後,才跟人講他為什麽要這樣做。比如剛才他曾問周瑜對當前曹軍的壓境的看法。周瑜並沒有直接把他對形勢的看法的告訴魯肅,而是隻講他自由了主張,讓魯肅去猜周瑜他到底是戰還是和。
諸葛亮問道。為什麽周瑜這樣做的呢?
魯肅說:“那是周瑜的胸膛有點狹隘,容不得別人比他好,見到別人能力比他大了一些,總是要排擠打擊此人才行。”
諸葛亮聽到這兒,他心裏想,凡是心胸狹在的人,都是性急容易得病的。一得了病,就很容易死去。若果今後能跟周瑜共事的話,他諸葛亮一定用事來激怒周瑜。讓他早夭。這樣,東吳就沒有人可敵他諸葛亮了。
諸葛亮跟千千萬萬的才子一樣。心裏有啥事,總瞞不住的。要表露出來才行。於是諸葛亮就端起酒杯來敬魯肅,敬酒的意思是祝賀魯肅交上周瑜這樣的好朋友。
魯肅很爽快的喝下了這杯酒。諸葛亮又敬魯肅第二杯酒。魯肅擋住問諸葛亮說:“孔明你為何連續要敬我的酒的呢?”
諸葛亮說:“這一杯酒就是祝賀你不久就能接周瑜的班了!”
魯肅滿問諸葛亮說:“你為何要將這樣的話?這樣的話已轉出去,別人就認為我有野心,想奪周瑜的軍權呢。”
諸葛亮說:“子敬,你別著急,慢慢的聽我說來。”
諸葛亮講,魯肅是周瑜的好朋友,當周瑜即將要死的時候,他會向孫權推薦好朋友接他的班。而這樣的朋友就是魯肅的了。
魯肅笑著說:“孔明,你太會開玩笑了,周瑜跟你一樣的年輕,他怎麽會早逝的呢?我年齡比他大,隻有我先死的。”
諸葛亮說:“但凡氣度狹窄的人往往是早逝的,周郎容不得別人比他有本事,那麽他一遇到高手人了,他就被對手激氣死去的。魯肅你等著看,不出幾年的時間,周瑜必定被人氣死。”
魯肅忙問諸葛亮是誰有本事氣得周瑜死去的?是不是曹操打勝了仗,把周瑜氣死的呢?
諸葛亮講,曹操隻有被孫劉聯盟打敗的,曹操隻有逃跑,哪能還有信寄來氣死周瑜的呢。
魯肅又問諸葛亮,哪又是誰人的呢?
諸葛亮講,氣死周瑜的人就是內部人。
魯肅又問諸葛亮,那又是誰人的呢?
諸葛亮講,這是天機不可泄露。此時,諸葛亮胸中就有了要急死周瑜,免去以後周瑜跟他做強大的對手。不過是怎樣去激周瑜,諸葛亮是一時拿不出主意來的,隻有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當時魯肅隻認為是諸葛亮酒後妄言而已,出於對客人的尊敬,魯肅不再追問。魯肅為了不讓諸葛亮亂說招惹麻煩,就連連的勸諸葛亮喝酒。當他們即將吃飽的時候,周瑜派傳令兵來叫魯肅快帶客人去相見。
諸葛亮叫來賓館的小二來結賬,收去了碗碟,就跟魯肅去見周瑜。
後人有詩雲;
天既生亮何生瑜?
孔明早生殺周瑜。
一處難容二聖士,
謀士之間要警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