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人比先前還要謹言慎行,跟父親的往來書信也少了許多。<”林鈺向田從燾回報。
田從燾微微點頭:“宋之遠是聰明人,如今皇後剛剛有孕,他自然要謹慎再謹慎。還有別的消息麽?皇上還是喜歡微服出宮?”
“是。幾乎每隔四五日就要出去一次,有些禦史已經風聞此事,聽說正打算上奏規勸。”
田從燾道:“朝中不是正為變法一事吵得熱鬧麽?皇上竟然還有心思出門?”
林鈺道:“聽說皇上正是為了出宮多聽聽民聲,不想被人蒙蔽,才頻繁出去的。”
倒也說得通,不過那些言官未必肯買賬,田從燾又問了問其他各方的情況,包括蘇家和其他幾個大都督對變法一事的反應。
“蘇家一切如常,隻是訪客多了許多,不過肅國公一直稱病不出,倒是蘇夫人上個月曾入宮拜見過太後。其餘幾位大都督也沒有什麽表示,似乎對變法一事沒有什麽異議。”
田從燾才不相信他們沒異議呢,田從熙的這次變法脫胎於北宋王安石變法,核心內容包括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
募役法是將原來按戶輪流服的差役,改為由官府雇人承擔,不願服差役的民戶則按貧富等級交納一定數量的免役錢,官宦仕紳概無例外;方田均稅法則是要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分為五等,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
按現行製度,官員和有了科舉出身的士子都是不需服役和繳納賦稅的,並且世家大族多有隱田隱丁,所繳納的賦稅至多十之四五,一旦這兩項變法施行,自然會觸及到這些世襲勳貴的根本利益。
他們現在沒有反應,不過是想等著文官先跳出來,事實上,這些文官也已經開始跳腳了。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什麽?難道隻為了這點俸祿?當然不是,為的可都是這官位背後的特權啊!
好好的忽然說要變法,要他們跟平頭百姓一樣交免役錢,甚至比百姓交的還多,他們能氣平麽?更不用提清丈土地,還要按土地好壞繳納賦稅了。開玩笑,誰不知道良田在誰手裏?鬧來鬧去,朝廷掏的可是他們口袋裏的錢,這誰能樂意啊!
“這倒是身為武官的好處,不關己之事可以不開口。”朝廷一向重文輕武,武官沒地位,自然也不用發表見解了,隻要置身事外,瞧著文官和皇上對掐,瞅著時機再去得漁翁之利就好。
林鈺苦笑:“也隻是眼下吧,要不了多久,等皇上要開始推行衛所整頓的時候,就沒誰能置身事外了。”
田從燾也笑:“總不與咱們相幹,隻看著便是。”他這裏衛所整頓已有成效,正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田從熙現在正焦頭爛額,估計是不會沒事找事,來他這裏橫插一手的。
說完正事,林鈺幾人跟幕僚一同告退,郝羅博卻留了下來,田從燾看他似有心事,偏偏就是不開口,不免有些奇怪:“怎麽了?出了什麽事麽?”
郝羅博在屋子裏轉了幾個圈,最後壯士斷腕一般說道:“誠哥兒已經寫信回東都,求舅舅為他向陸家提親了。”
田從燾一怔,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好半晌才低聲道:“看來陸姑娘還是沒有想起前事。”
“我瞧這樣子,她一輩子也未必想的起來!”郝羅博也長歎一聲,“誠哥兒倒是鐵了心,說他不在意陸姑娘前事盡忘,隻想以後……”說到這裏,他怕殿下聽了心中不高興,就把“守著她”三個字吞了回去。
田從燾似乎並不在意柳歆誠說了什麽,隻是悵然若失的起身出門,騎馬出城去了地王廟。
獨自一人在山坡上站了許久,直到道真上來尋他,田從燾才回轉身,道:“餓了,有素齋麽?”
道真一笑,回道:“剛剛備好,殿下請。”
“元箴大師最近可有信來?”田從燾一邊跟道真閑話,一邊往地王廟走。
道真回道:“前日剛收到一封,信上說,元箴師兄剛見過肅國公。”
田從燾腳步一頓:“哦?肅國公也去了白馬寺?他不是病了麽?”
他們口中所說的元箴大師正是上次道真介紹他認識的得道高僧,目前元箴正在東都白馬寺講經。
“應是見過元箴師兄之後才病的。”道真微微一笑,答道。
他一臉的“你懂的”,田從燾忍不住也笑了:“難得元箴大師能跟肅國公說上話。”
道真附和道:“是啊,說來元箴師兄就是有這個本事,隻要一開口,別人就不由得不聽他的話,就連先帝那樣的雄才偉略,都能聽得進他的話,可見一斑。”
田從燾深以為然:“可惜,元箴大師要是未曾出家就好了。”
道真卻道:“方外之人有方外之人的好處。”一樣說話,別人就是更願意聽和尚的話。
兩人一路閑話,回到廟中用了素齋,又對弈幾局,最後田從燾直接宿在了地王廟裏。說來也怪,他每次想起趙琰,心神不寧的時候,隻要來到地王廟,站在他們當初並肩而立的地方眺望一會兒遠方,他的心情總能漸漸平靜下來,並且多出許多麵對現實的勇氣。
罷了,就這樣吧,趙琰並不等於陸靜淑,她估計再不能回來,那麽也沒理由阻止陸靜淑嫁人,隻是不知道柳歆誠真的娶了陸靜淑以後,會不會後悔。
田從燾想通之後,再也沒問過陸府的事,但是柳家向陸家求親是一樁喜事,到底還是流傳開來。
五月,陳皎寧給郝羅博寫信追問柳陸兩家的婚事,郝羅博隻得據實回信,又跟田從燾學了一遍,“她死活不相信陸姑娘肯答應嫁給誠哥兒,說就算是不記得事情了,難道連自己的心意也不知道麽?”
“唔,我記得陳姑娘、不對,現在應該是盧家少奶奶了,她不是有孕了麽?”田從燾幹脆岔開了話題。
郝羅博見他不想提,也就順著他轉了話題:“她寫信的時候已經生了,是個女孩兒,聽說陳府盧府都很高興。”
說到這,田從燾又想起來問:“變法一事,陳希炳有什麽想法沒有?”
“聽恒亮說,曹國公私下曾言,法是好法,這人麽……”恒亮是曹國公世子陳皎明的字。
田從燾聞言有些驚訝:“他說的人,是指……”
郝羅博道:“想是說李環那一幹人吧。”李環現在已經開始在山西清丈土地,聽說鬧得雞飛狗跳,有好些山西著族要去東都告禦狀呢。
田從燾一想也對,陳希炳說的應該不是田從熙,他就算有那個膽子,也不會跟自己兒子直言說起。他跟郝羅博又聊了一會兒,外麵來人報,說叢侍衛有事求見。田從燾想起自己吩咐他的事,讓郝羅博先下去,單獨把叢康叫了進來。
“殿下,您吩咐的那件事辦好了。”
田從燾笑問道:“可還順利?”
叢康回道:“回殿下,順利的很。那於大人看著清高,實則是個官兒迷,於小姐一抽到了那支上上簽,於大人立刻就動心了。要不是有他從中推波助瀾,這事兒還沒這麽快呢!”
田從燾問了幾句細節,深覺滿意,讓叢康自己去領賞。
叢康謝完恩卻不忙告退,又跟田從燾回報了一些東都市井裏流傳的消息。比如新升了翰林學士的薑坤,家裏兒媳婦既有賢名又有才名,誰知竟是個河東獅,年後光因喝醋就打死了兩個丫頭;再比如曹國公府的五姑奶奶剛嫁去肅國公府不久,就跟丈夫起了爭執,肅國公府的小公子年輕氣盛,居然因此好些日子不回家。
“有這事?那曹國公就沒為女兒出頭?”田從燾感興趣的問道。
叢康看他有興趣,講的更賣力了:“這卻怪不得曹國公,他應是還不知道此事呢!聽說蘇家規矩大,陳家五姑奶奶嫁過去之後,除了三朝回門,再都不曾回過娘家。您想想,他哪知道女兒和女婿吵起來了呢?”
“可是蘇翔一直不回家,他就不覺得奇怪?陳府總有陪嫁的下人,也不回去稟報麽?”
叢康道:“那蘇家小公子是去了肅國公世子麾下,估計曹國公沒察覺有異吧,至於陳府的下人,似乎是不敢擅自回府。”
田從燾不明白了:“既然蘇翔是去了蘇群那裏,你怎麽知道他是因為跟妻子吵架才故意不回家的?”
叢康嘿嘿笑了幾聲:“這個嘛,都是市井傳言。那蘇小公子也有幾個紈絝朋友,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要說出來一些,這不就傳到了屬下耳朵裏了麽。”
田從燾一歎,世事就是這樣,該知道的人懵然無知,不該知道的人卻什麽都知道了,“你一會兒去把這事說給郝公子聽。”他不方便做什麽,還是讓郝羅博提醒陳皎寧吧。
叢康應了退下,出去先領了賞錢,然後特意拉著郝羅博去喝了一頓酒,酒後假作無意的把這樁八卦說給了他聽。郝羅博聽了也很詫異,就在給陳皎寧回信的時候,順便提了這件事。
於是在田從燾接到皇上新封了一位於昭儀的消息的同時,曹國公夫人病逝的消息也傳到了長安。據說陳府的五姑奶奶因此回陳府住了好久,一直到陳夫人出殯之後,才由丈夫蘇翔親自接回蘇家。
“恒亮說,一時沒攔住,讓兩個小的把蘇翔打了一頓。”郝羅博捧著信樂不可支,“蘇家竟然也沒多理論,就這麽認了這件事。”
因當初陳皎明遇襲,陳家的事他們都知道一些。這位五姑奶奶是剛剛病逝的董氏夫人所生,下麵還有兩個一母同胞的弟弟。此番她在婆家受氣,陳希炳雖然要給女兒撐腰,陳皎明作為長兄也要教育一下妹婿,但到底都是不好動手的。反而是這兩個弟弟,出手打人也就打了,大不了說一句年輕氣盛不懂事,心疼姐姐,蘇家能怎麽樣?
而且新帝到目前也沒有想用蘇家的意思,連太後都不給他們撐腰,麵對實權派的親家,他們自然就要夾著尾巴做人了。
...
田從燾微微點頭:“宋之遠是聰明人,如今皇後剛剛有孕,他自然要謹慎再謹慎。還有別的消息麽?皇上還是喜歡微服出宮?”
“是。幾乎每隔四五日就要出去一次,有些禦史已經風聞此事,聽說正打算上奏規勸。”
田從燾道:“朝中不是正為變法一事吵得熱鬧麽?皇上竟然還有心思出門?”
林鈺道:“聽說皇上正是為了出宮多聽聽民聲,不想被人蒙蔽,才頻繁出去的。”
倒也說得通,不過那些言官未必肯買賬,田從燾又問了問其他各方的情況,包括蘇家和其他幾個大都督對變法一事的反應。
“蘇家一切如常,隻是訪客多了許多,不過肅國公一直稱病不出,倒是蘇夫人上個月曾入宮拜見過太後。其餘幾位大都督也沒有什麽表示,似乎對變法一事沒有什麽異議。”
田從燾才不相信他們沒異議呢,田從熙的這次變法脫胎於北宋王安石變法,核心內容包括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
募役法是將原來按戶輪流服的差役,改為由官府雇人承擔,不願服差役的民戶則按貧富等級交納一定數量的免役錢,官宦仕紳概無例外;方田均稅法則是要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分為五等,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
按現行製度,官員和有了科舉出身的士子都是不需服役和繳納賦稅的,並且世家大族多有隱田隱丁,所繳納的賦稅至多十之四五,一旦這兩項變法施行,自然會觸及到這些世襲勳貴的根本利益。
他們現在沒有反應,不過是想等著文官先跳出來,事實上,這些文官也已經開始跳腳了。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什麽?難道隻為了這點俸祿?當然不是,為的可都是這官位背後的特權啊!
好好的忽然說要變法,要他們跟平頭百姓一樣交免役錢,甚至比百姓交的還多,他們能氣平麽?更不用提清丈土地,還要按土地好壞繳納賦稅了。開玩笑,誰不知道良田在誰手裏?鬧來鬧去,朝廷掏的可是他們口袋裏的錢,這誰能樂意啊!
“這倒是身為武官的好處,不關己之事可以不開口。”朝廷一向重文輕武,武官沒地位,自然也不用發表見解了,隻要置身事外,瞧著文官和皇上對掐,瞅著時機再去得漁翁之利就好。
林鈺苦笑:“也隻是眼下吧,要不了多久,等皇上要開始推行衛所整頓的時候,就沒誰能置身事外了。”
田從燾也笑:“總不與咱們相幹,隻看著便是。”他這裏衛所整頓已有成效,正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田從熙現在正焦頭爛額,估計是不會沒事找事,來他這裏橫插一手的。
說完正事,林鈺幾人跟幕僚一同告退,郝羅博卻留了下來,田從燾看他似有心事,偏偏就是不開口,不免有些奇怪:“怎麽了?出了什麽事麽?”
郝羅博在屋子裏轉了幾個圈,最後壯士斷腕一般說道:“誠哥兒已經寫信回東都,求舅舅為他向陸家提親了。”
田從燾一怔,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好半晌才低聲道:“看來陸姑娘還是沒有想起前事。”
“我瞧這樣子,她一輩子也未必想的起來!”郝羅博也長歎一聲,“誠哥兒倒是鐵了心,說他不在意陸姑娘前事盡忘,隻想以後……”說到這裏,他怕殿下聽了心中不高興,就把“守著她”三個字吞了回去。
田從燾似乎並不在意柳歆誠說了什麽,隻是悵然若失的起身出門,騎馬出城去了地王廟。
獨自一人在山坡上站了許久,直到道真上來尋他,田從燾才回轉身,道:“餓了,有素齋麽?”
道真一笑,回道:“剛剛備好,殿下請。”
“元箴大師最近可有信來?”田從燾一邊跟道真閑話,一邊往地王廟走。
道真回道:“前日剛收到一封,信上說,元箴師兄剛見過肅國公。”
田從燾腳步一頓:“哦?肅國公也去了白馬寺?他不是病了麽?”
他們口中所說的元箴大師正是上次道真介紹他認識的得道高僧,目前元箴正在東都白馬寺講經。
“應是見過元箴師兄之後才病的。”道真微微一笑,答道。
他一臉的“你懂的”,田從燾忍不住也笑了:“難得元箴大師能跟肅國公說上話。”
道真附和道:“是啊,說來元箴師兄就是有這個本事,隻要一開口,別人就不由得不聽他的話,就連先帝那樣的雄才偉略,都能聽得進他的話,可見一斑。”
田從燾深以為然:“可惜,元箴大師要是未曾出家就好了。”
道真卻道:“方外之人有方外之人的好處。”一樣說話,別人就是更願意聽和尚的話。
兩人一路閑話,回到廟中用了素齋,又對弈幾局,最後田從燾直接宿在了地王廟裏。說來也怪,他每次想起趙琰,心神不寧的時候,隻要來到地王廟,站在他們當初並肩而立的地方眺望一會兒遠方,他的心情總能漸漸平靜下來,並且多出許多麵對現實的勇氣。
罷了,就這樣吧,趙琰並不等於陸靜淑,她估計再不能回來,那麽也沒理由阻止陸靜淑嫁人,隻是不知道柳歆誠真的娶了陸靜淑以後,會不會後悔。
田從燾想通之後,再也沒問過陸府的事,但是柳家向陸家求親是一樁喜事,到底還是流傳開來。
五月,陳皎寧給郝羅博寫信追問柳陸兩家的婚事,郝羅博隻得據實回信,又跟田從燾學了一遍,“她死活不相信陸姑娘肯答應嫁給誠哥兒,說就算是不記得事情了,難道連自己的心意也不知道麽?”
“唔,我記得陳姑娘、不對,現在應該是盧家少奶奶了,她不是有孕了麽?”田從燾幹脆岔開了話題。
郝羅博見他不想提,也就順著他轉了話題:“她寫信的時候已經生了,是個女孩兒,聽說陳府盧府都很高興。”
說到這,田從燾又想起來問:“變法一事,陳希炳有什麽想法沒有?”
“聽恒亮說,曹國公私下曾言,法是好法,這人麽……”恒亮是曹國公世子陳皎明的字。
田從燾聞言有些驚訝:“他說的人,是指……”
郝羅博道:“想是說李環那一幹人吧。”李環現在已經開始在山西清丈土地,聽說鬧得雞飛狗跳,有好些山西著族要去東都告禦狀呢。
田從燾一想也對,陳希炳說的應該不是田從熙,他就算有那個膽子,也不會跟自己兒子直言說起。他跟郝羅博又聊了一會兒,外麵來人報,說叢侍衛有事求見。田從燾想起自己吩咐他的事,讓郝羅博先下去,單獨把叢康叫了進來。
“殿下,您吩咐的那件事辦好了。”
田從燾笑問道:“可還順利?”
叢康回道:“回殿下,順利的很。那於大人看著清高,實則是個官兒迷,於小姐一抽到了那支上上簽,於大人立刻就動心了。要不是有他從中推波助瀾,這事兒還沒這麽快呢!”
田從燾問了幾句細節,深覺滿意,讓叢康自己去領賞。
叢康謝完恩卻不忙告退,又跟田從燾回報了一些東都市井裏流傳的消息。比如新升了翰林學士的薑坤,家裏兒媳婦既有賢名又有才名,誰知竟是個河東獅,年後光因喝醋就打死了兩個丫頭;再比如曹國公府的五姑奶奶剛嫁去肅國公府不久,就跟丈夫起了爭執,肅國公府的小公子年輕氣盛,居然因此好些日子不回家。
“有這事?那曹國公就沒為女兒出頭?”田從燾感興趣的問道。
叢康看他有興趣,講的更賣力了:“這卻怪不得曹國公,他應是還不知道此事呢!聽說蘇家規矩大,陳家五姑奶奶嫁過去之後,除了三朝回門,再都不曾回過娘家。您想想,他哪知道女兒和女婿吵起來了呢?”
“可是蘇翔一直不回家,他就不覺得奇怪?陳府總有陪嫁的下人,也不回去稟報麽?”
叢康道:“那蘇家小公子是去了肅國公世子麾下,估計曹國公沒察覺有異吧,至於陳府的下人,似乎是不敢擅自回府。”
田從燾不明白了:“既然蘇翔是去了蘇群那裏,你怎麽知道他是因為跟妻子吵架才故意不回家的?”
叢康嘿嘿笑了幾聲:“這個嘛,都是市井傳言。那蘇小公子也有幾個紈絝朋友,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要說出來一些,這不就傳到了屬下耳朵裏了麽。”
田從燾一歎,世事就是這樣,該知道的人懵然無知,不該知道的人卻什麽都知道了,“你一會兒去把這事說給郝公子聽。”他不方便做什麽,還是讓郝羅博提醒陳皎寧吧。
叢康應了退下,出去先領了賞錢,然後特意拉著郝羅博去喝了一頓酒,酒後假作無意的把這樁八卦說給了他聽。郝羅博聽了也很詫異,就在給陳皎寧回信的時候,順便提了這件事。
於是在田從燾接到皇上新封了一位於昭儀的消息的同時,曹國公夫人病逝的消息也傳到了長安。據說陳府的五姑奶奶因此回陳府住了好久,一直到陳夫人出殯之後,才由丈夫蘇翔親自接回蘇家。
“恒亮說,一時沒攔住,讓兩個小的把蘇翔打了一頓。”郝羅博捧著信樂不可支,“蘇家竟然也沒多理論,就這麽認了這件事。”
因當初陳皎明遇襲,陳家的事他們都知道一些。這位五姑奶奶是剛剛病逝的董氏夫人所生,下麵還有兩個一母同胞的弟弟。此番她在婆家受氣,陳希炳雖然要給女兒撐腰,陳皎明作為長兄也要教育一下妹婿,但到底都是不好動手的。反而是這兩個弟弟,出手打人也就打了,大不了說一句年輕氣盛不懂事,心疼姐姐,蘇家能怎麽樣?
而且新帝到目前也沒有想用蘇家的意思,連太後都不給他們撐腰,麵對實權派的親家,他們自然就要夾著尾巴做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