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正與小白龍說話,聽此言,轉頭吩咐八戒:“不過是小山小怪,八戒,你去開道。”
八戒有些不大情願,怕是悟空知對方是個厲害人物才故意叫他去,讓他立功不成反出醜,猶猶豫豫地便想拒絕。悟淨在他身側拿手肘頂了他兩下,示意他快去,道:“也好,大師兄守在師父身邊,也免得那妖物狡猾,叫我們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八戒不好再拒絕,遂扛著釘耙縱身躍上高空,果見遠處那懸岸邊坐著一個妖精,左右手下有三四十個小妖擺列護法,他自在那裏修煉。
見對方不是什麽法力高深之輩,八戒心定,從雲層上躍下,立在了與那妖怪十步遠之處。眾小妖頓時如臨大敵,迅速移動擺開陣勢,攔在了八戒與那妖怪之間。
那妖怪警醒地睜開雙眼,冷聲詢問:“來者何人?”
八戒單手抓著釘耙往地上一釘,拍拍肚子回道:“豬八戒。”
那妖怪一聽,心思一轉,問道:“可是那東土唐僧之徒?”
八戒見對方言及唐僧,無甚貪婪之意,遂答道:“正是,路經寶地,師父讓我來與你這個主人家招呼一聲,無意相擾。”
那妖怪也非眼拙之人,知自己如今修煉才方有小成,莫說齊天大聖孫悟空,便是眼前的豬八戒,是否打得過都很難說,唐僧肉便是再妙,也得有命能嚐,遂回道:“我這隱霧山貧瘠,留不得諸位大能,我在此修煉我的,你們自走你們的,我與爾等,互不相擾。”
八戒也有此意,幹脆地轉身走人,回去便與三藏說了此事。三藏不敢深信,遂叫悟空前麵開道,眾人將他圍擁中間,一路戰戰兢兢,不敢逗留,等下了隱霧山,奔上了大路,方才大喘了口氣。
這一眾趕了數日路,又見到一座城池,那城門口張貼著榜文,常有人在此逗留一番,小白龍幾個眼力好,不待走近便瞧清了上麵的字:“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為榜聘明師,招求**事。茲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幹荒……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褥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小白龍將榜文內容念了出來,三藏先是一歎:“竟已到天竺國了麽?”遂又奇道:“隻這天竺國已距西方極近,理當受佛祖庇佑,怎麽還會遭逢大旱?”
八戒搖手道:“師父,你弄錯了!西天如來處,我也去過,雖稱極樂,卻沒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樓台殿閣,喚做靈山大雷音寺。這天竺國還不知離靈山有多少路哩。”
而小白龍卻指著那城牆上張貼的榜文回頭傳聲與悟空說道:“大師兄,這不就是那大鵬提到的鳳仙郡嗎?”
悟空點點頭,亦傳聲回道:“正是,一會兒那和尚若問起誰會求雨,小白龍你先莫要答他。”
小白龍眨了眨眼,大約猜到他大師兄又有打算了,便不管這鳳仙郡了,隻問道:“大師兄,大鵬可又有來訊了?”原來那次小白龍對敖丙神魂的下落起了疑心之後,悟空當即又傳了一封訊息給大鵬,請他幫忙暗查一下仙界那位華蓋星。
悟空搖搖頭,道:“大鵬與敖丙本不相識,要查華蓋星與敖丙他是否是一人恐怕不易,何況他既要小心避過如來的眼目,又要謹防引起玉帝的警惕,這天上地下時間又不相同,總需要些許時間。”
小白龍也知自己太過心急,但大鵬一日不來消息,他便一日難得定心。
小白龍的心情,悟空自然清楚,他又勸道:“此次到這鳳仙郡也是好事,你莫急,大師兄有辦法叫大鵬動作快些。”
他二人暗自傳音,八戒又與三藏話了幾句靈山之事,不一時便都至城下。三藏下馬,眾人齊入到三層門裏,隻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更常有三五麵色蠟黃、衣衫襤褸的乞丐蜷縮在街角陰涼之處。
三藏憐心頓起,便問道:“徒弟們,你們哪個會求雨?”問完卻見眾徒弟無人應答,又接著道:“若哪個會,與這鳳仙郡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也是萬善之事。”
依舊無人答應,三藏無法,隻得歎了口氣,默默沿街前行,走了沒幾步,一個人影便撲到他的腳邊。
三藏先是一驚,低頭一瞧,才發現是個小乞兒,這小乞丐頭發枯黃不說,亂糟糟也不知多久不曾梳理,身上更是衣不蔽體,□在外的皮膚與那幾塊布料一樣,早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三藏心中一酸,顧不得這小孩兒一身的酸臭之味,蹲□去扶那小孩兒,而將那小孩兒摟到懷裏後,他才知對方到底是瘦到何種程度,瘦骨嶙峋也不足以形容。他隻覺得這小孩兒都快趕不上貓貓狗狗的分量,那細弱的胳膊,便是憑他那點力氣,似乎都能輕易地掐斷。
小白龍看到這小乞兒倒在三藏腳邊時也險些忍不住告訴三藏,他就算不會求雨,可施個降雨的法術還是輕而易舉的。
小孩兒那嘴唇早已幹裂皴皮,一看就知他已幾日滴水未進,小白龍看了看那孩子,又轉頭看了眼悟空,見他大師兄無甚反對之意,才邁開步子,走到三藏身邊,手腕輕輕一轉,一個透明的水球便躍然掌心。
三藏抹了抹眼角,看著小白龍單手控水,給小孩兒又是潤唇,又是喂水,爾後更是直接把那孩子髒兮兮的小臉洗了個幹淨,這一番動作是行雲流水,輕鬆無比。三藏問道:“小白龍,你是不是會施法求雨?”
小白龍也不答他,自顧自又挽起一根水練,給小乞兒打理那頭亂發。
小白龍這手不曾避著旁人,街上來往的幾人都瞧見了,其中一名青衣男子看到一半就急忙忙跑開,不一時,就領著一個年逾不惑的男人匆匆趕來。
那男人跑到眾人麵前,顧不上整正衣冠,就氣喘籲籲地問道:“哪……一位是……會求雨的法師,可曾……走了?”
立刻就有人指著小白龍說道:“郡侯老爺,正是這位仙長。”
那男人定睛一瞧,原來對方是個不及弱冠的年輕公子,遂有些不敢置信,但仍上前一步,躬身詢問道:“這位公子有禮了,下官乃鳳仙郡郡侯上官氏,敢問公子可是會求雨的法師?”
小白龍又轉頭去看悟空,見悟空點頭,他便回頭對那郡侯微微頷首,那郡侯大喜,遂拜倒在地,伏身行了一個大禮道:“下官熏沐拜請仙長祈雨救民,望仙長大舍慈悲,運神功,拔濟拔濟!”
圍觀一眾亦紛紛拜倒在地,口中皆呼道:“望仙長大舍慈悲,救小民於水火。”
更有幾個老乞丐跪爬到三藏腳邊,拽住三藏的僧袍乞求道:“仙長們行行好,仙長所救的這孩子前兩天剛沒了爹娘,他餓得沒了力氣,想出城找口水喝都走不動幾步路,而我鳳仙郡如這小乞兒的還不止一個。仙長,我們幾個一把老骨頭死了也就死了,這些娃娃又何其無辜?”
三藏低頭看了看懷裏仍舊昏沉的小孩兒,那小臉雖已洗幹淨了,色澤卻不比黃土好到哪裏去,兩頰凹陷,顴骨高聳,更是沒有一般人家的孩子半點的圓潤可愛,他又歎了口氣,便想替小白龍應承下來。
小白龍卻突然開口:“諸位,不是我不願施雨救你們,隻是我救得了這一次,也救不了你們鳳仙郡的日後,我還要護送師父西去取經,總不可能長住你們鳳仙郡,年年月月為爾等求雨吧?”
“這……”那郡侯一聽,頓時愣住了。
小白龍又接著道:“再者,這鳳仙郡說大也不大,不過就這點方圓,怎就四麵八方皆有雨,偏偏你鳳仙郡無雨,這等奇觀,說你鳳仙郡人不曾得罪過仙界上仙,我都不敢置信啊!”
那郡侯聞言,大驚,忽而涕泗橫流,膝行兩步抓住小白龍的衣袖問道:“仙長,那您說,該如何是好?”
小白龍不動聲色地掙開對方的手,故作為難道:“我雖能猜到你鳳仙郡有人得罪了上仙,但卻不知是何人,為何事,又得罪了哪一位上仙啊,這前因後果我皆不知,又如何能告知辦法呢?”
郡侯連忙擦了擦眼淚,張了好幾次口,才認命地說道:“若仙長所言是真,那得罪上仙的不是旁人,罪人正是下官,三年前,我因小兒紈絝不孝,一時憤恨,掀翻了祠堂裏供奉玉皇大帝與他二侍者太乙天尊及東華大帝的供桌,後來我又親將供桌整理妥當,重新供奉鮮果五穀,不曾想,竟因此受到上天怪罪。”
小白龍故作訝異地看著他,又聽這上官氏接著道:“仙長啊,若以我一命能求得上天原諒,換鳳仙郡自此風調雨順,下官二話不說,立刻自裁於供祠門前。隻求仙長能替下官稟答上天,我之悔意。”
原本這一眾鳳仙郡百姓聽聞是郡侯得罪了上天才導致整個鳳仙郡百姓遭禍,有些群情激奮,後又聽郡侯言己悔意,情意切切,又都沉默下來。
這三年幹旱以來,也不知是朝廷不管這鳳仙郡百姓死活還是上頭官吏貪腐,百姓們竟一粒救濟糧都不曾領到,整個天竺國像是將鳳仙郡遺忘了一般,就任這一郡百姓自生自滅。若非有這上官郡侯,老百姓們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百姓們亦非狼心狗肺之人,雖說這場災禍由上官氏引起,但他畢竟不曾棄了這一城百姓,而是與百姓同甘共苦,既是無心之過,誰又忍苛責?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上一章天丨朝二字被和諧,我沒注意到。
八戒有些不大情願,怕是悟空知對方是個厲害人物才故意叫他去,讓他立功不成反出醜,猶猶豫豫地便想拒絕。悟淨在他身側拿手肘頂了他兩下,示意他快去,道:“也好,大師兄守在師父身邊,也免得那妖物狡猾,叫我們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八戒不好再拒絕,遂扛著釘耙縱身躍上高空,果見遠處那懸岸邊坐著一個妖精,左右手下有三四十個小妖擺列護法,他自在那裏修煉。
見對方不是什麽法力高深之輩,八戒心定,從雲層上躍下,立在了與那妖怪十步遠之處。眾小妖頓時如臨大敵,迅速移動擺開陣勢,攔在了八戒與那妖怪之間。
那妖怪警醒地睜開雙眼,冷聲詢問:“來者何人?”
八戒單手抓著釘耙往地上一釘,拍拍肚子回道:“豬八戒。”
那妖怪一聽,心思一轉,問道:“可是那東土唐僧之徒?”
八戒見對方言及唐僧,無甚貪婪之意,遂答道:“正是,路經寶地,師父讓我來與你這個主人家招呼一聲,無意相擾。”
那妖怪也非眼拙之人,知自己如今修煉才方有小成,莫說齊天大聖孫悟空,便是眼前的豬八戒,是否打得過都很難說,唐僧肉便是再妙,也得有命能嚐,遂回道:“我這隱霧山貧瘠,留不得諸位大能,我在此修煉我的,你們自走你們的,我與爾等,互不相擾。”
八戒也有此意,幹脆地轉身走人,回去便與三藏說了此事。三藏不敢深信,遂叫悟空前麵開道,眾人將他圍擁中間,一路戰戰兢兢,不敢逗留,等下了隱霧山,奔上了大路,方才大喘了口氣。
這一眾趕了數日路,又見到一座城池,那城門口張貼著榜文,常有人在此逗留一番,小白龍幾個眼力好,不待走近便瞧清了上麵的字:“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為榜聘明師,招求**事。茲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幹荒……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褥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小白龍將榜文內容念了出來,三藏先是一歎:“竟已到天竺國了麽?”遂又奇道:“隻這天竺國已距西方極近,理當受佛祖庇佑,怎麽還會遭逢大旱?”
八戒搖手道:“師父,你弄錯了!西天如來處,我也去過,雖稱極樂,卻沒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樓台殿閣,喚做靈山大雷音寺。這天竺國還不知離靈山有多少路哩。”
而小白龍卻指著那城牆上張貼的榜文回頭傳聲與悟空說道:“大師兄,這不就是那大鵬提到的鳳仙郡嗎?”
悟空點點頭,亦傳聲回道:“正是,一會兒那和尚若問起誰會求雨,小白龍你先莫要答他。”
小白龍眨了眨眼,大約猜到他大師兄又有打算了,便不管這鳳仙郡了,隻問道:“大師兄,大鵬可又有來訊了?”原來那次小白龍對敖丙神魂的下落起了疑心之後,悟空當即又傳了一封訊息給大鵬,請他幫忙暗查一下仙界那位華蓋星。
悟空搖搖頭,道:“大鵬與敖丙本不相識,要查華蓋星與敖丙他是否是一人恐怕不易,何況他既要小心避過如來的眼目,又要謹防引起玉帝的警惕,這天上地下時間又不相同,總需要些許時間。”
小白龍也知自己太過心急,但大鵬一日不來消息,他便一日難得定心。
小白龍的心情,悟空自然清楚,他又勸道:“此次到這鳳仙郡也是好事,你莫急,大師兄有辦法叫大鵬動作快些。”
他二人暗自傳音,八戒又與三藏話了幾句靈山之事,不一時便都至城下。三藏下馬,眾人齊入到三層門裏,隻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更常有三五麵色蠟黃、衣衫襤褸的乞丐蜷縮在街角陰涼之處。
三藏憐心頓起,便問道:“徒弟們,你們哪個會求雨?”問完卻見眾徒弟無人應答,又接著道:“若哪個會,與這鳳仙郡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也是萬善之事。”
依舊無人答應,三藏無法,隻得歎了口氣,默默沿街前行,走了沒幾步,一個人影便撲到他的腳邊。
三藏先是一驚,低頭一瞧,才發現是個小乞兒,這小乞丐頭發枯黃不說,亂糟糟也不知多久不曾梳理,身上更是衣不蔽體,□在外的皮膚與那幾塊布料一樣,早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三藏心中一酸,顧不得這小孩兒一身的酸臭之味,蹲□去扶那小孩兒,而將那小孩兒摟到懷裏後,他才知對方到底是瘦到何種程度,瘦骨嶙峋也不足以形容。他隻覺得這小孩兒都快趕不上貓貓狗狗的分量,那細弱的胳膊,便是憑他那點力氣,似乎都能輕易地掐斷。
小白龍看到這小乞兒倒在三藏腳邊時也險些忍不住告訴三藏,他就算不會求雨,可施個降雨的法術還是輕而易舉的。
小孩兒那嘴唇早已幹裂皴皮,一看就知他已幾日滴水未進,小白龍看了看那孩子,又轉頭看了眼悟空,見他大師兄無甚反對之意,才邁開步子,走到三藏身邊,手腕輕輕一轉,一個透明的水球便躍然掌心。
三藏抹了抹眼角,看著小白龍單手控水,給小孩兒又是潤唇,又是喂水,爾後更是直接把那孩子髒兮兮的小臉洗了個幹淨,這一番動作是行雲流水,輕鬆無比。三藏問道:“小白龍,你是不是會施法求雨?”
小白龍也不答他,自顧自又挽起一根水練,給小乞兒打理那頭亂發。
小白龍這手不曾避著旁人,街上來往的幾人都瞧見了,其中一名青衣男子看到一半就急忙忙跑開,不一時,就領著一個年逾不惑的男人匆匆趕來。
那男人跑到眾人麵前,顧不上整正衣冠,就氣喘籲籲地問道:“哪……一位是……會求雨的法師,可曾……走了?”
立刻就有人指著小白龍說道:“郡侯老爺,正是這位仙長。”
那男人定睛一瞧,原來對方是個不及弱冠的年輕公子,遂有些不敢置信,但仍上前一步,躬身詢問道:“這位公子有禮了,下官乃鳳仙郡郡侯上官氏,敢問公子可是會求雨的法師?”
小白龍又轉頭去看悟空,見悟空點頭,他便回頭對那郡侯微微頷首,那郡侯大喜,遂拜倒在地,伏身行了一個大禮道:“下官熏沐拜請仙長祈雨救民,望仙長大舍慈悲,運神功,拔濟拔濟!”
圍觀一眾亦紛紛拜倒在地,口中皆呼道:“望仙長大舍慈悲,救小民於水火。”
更有幾個老乞丐跪爬到三藏腳邊,拽住三藏的僧袍乞求道:“仙長們行行好,仙長所救的這孩子前兩天剛沒了爹娘,他餓得沒了力氣,想出城找口水喝都走不動幾步路,而我鳳仙郡如這小乞兒的還不止一個。仙長,我們幾個一把老骨頭死了也就死了,這些娃娃又何其無辜?”
三藏低頭看了看懷裏仍舊昏沉的小孩兒,那小臉雖已洗幹淨了,色澤卻不比黃土好到哪裏去,兩頰凹陷,顴骨高聳,更是沒有一般人家的孩子半點的圓潤可愛,他又歎了口氣,便想替小白龍應承下來。
小白龍卻突然開口:“諸位,不是我不願施雨救你們,隻是我救得了這一次,也救不了你們鳳仙郡的日後,我還要護送師父西去取經,總不可能長住你們鳳仙郡,年年月月為爾等求雨吧?”
“這……”那郡侯一聽,頓時愣住了。
小白龍又接著道:“再者,這鳳仙郡說大也不大,不過就這點方圓,怎就四麵八方皆有雨,偏偏你鳳仙郡無雨,這等奇觀,說你鳳仙郡人不曾得罪過仙界上仙,我都不敢置信啊!”
那郡侯聞言,大驚,忽而涕泗橫流,膝行兩步抓住小白龍的衣袖問道:“仙長,那您說,該如何是好?”
小白龍不動聲色地掙開對方的手,故作為難道:“我雖能猜到你鳳仙郡有人得罪了上仙,但卻不知是何人,為何事,又得罪了哪一位上仙啊,這前因後果我皆不知,又如何能告知辦法呢?”
郡侯連忙擦了擦眼淚,張了好幾次口,才認命地說道:“若仙長所言是真,那得罪上仙的不是旁人,罪人正是下官,三年前,我因小兒紈絝不孝,一時憤恨,掀翻了祠堂裏供奉玉皇大帝與他二侍者太乙天尊及東華大帝的供桌,後來我又親將供桌整理妥當,重新供奉鮮果五穀,不曾想,竟因此受到上天怪罪。”
小白龍故作訝異地看著他,又聽這上官氏接著道:“仙長啊,若以我一命能求得上天原諒,換鳳仙郡自此風調雨順,下官二話不說,立刻自裁於供祠門前。隻求仙長能替下官稟答上天,我之悔意。”
原本這一眾鳳仙郡百姓聽聞是郡侯得罪了上天才導致整個鳳仙郡百姓遭禍,有些群情激奮,後又聽郡侯言己悔意,情意切切,又都沉默下來。
這三年幹旱以來,也不知是朝廷不管這鳳仙郡百姓死活還是上頭官吏貪腐,百姓們竟一粒救濟糧都不曾領到,整個天竺國像是將鳳仙郡遺忘了一般,就任這一郡百姓自生自滅。若非有這上官郡侯,老百姓們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百姓們亦非狼心狗肺之人,雖說這場災禍由上官氏引起,但他畢竟不曾棄了這一城百姓,而是與百姓同甘共苦,既是無心之過,誰又忍苛責?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上一章天丨朝二字被和諧,我沒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