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可在那座雄偉浩瀚的連天之城麵前,群山都成了背景布設。


    “哢哧”一聲,一隻小小的蠍子被從天而降的牲蹄瞬間踏扁。順著蹄子向上看去,此獸非驢非馬,乃是一頭身著五色的巨牛,身高足有丈餘。


    騎著巨牛的乃是一位全身著甲的中年漢子,除了一身明光鎧之外,手中還持著一根碗口大小的混鐵棍。以他為中心,五雲駝、踏火駒、辟水兕……各類坐騎一字排開,騎者全是全副武裝的軍士。他們背負著東天的第一抹日光緩緩前進,在城外的山坡上列成整齊的陣勢。


    咚!咚!咚!連綿不斷的鼓聲從後方傳來,頭戴黃巾的士兵們隨著鼓聲一步步前進,朝著城牆逼近。兩杆大旗一左一右,頂著昏黃的天空矗立而起。


    左旗黃底,繡陰陽太極紋,右書“太平道國征西軍右武衛大將軍平天侯沐”。


    在後軍的法壇之上,無數道人或擊鼓,或擎旗,來回行法。一名頭戴蓮花冠的道士手結印訣,高舉長劍,大聲呐喊:“蒼天已死!”


    流音術使他的聲音瞬間充斥大地,無論是兵士是將軍,是武人是道官,除了正在奮力作法的道士們以外,所有人都一齊瘋狂的用槍杆撞地、用兵刃敲擊盾牌,或是高舉右臂法劍向天,使出平生最大的音量嘶喊,震徹大地的呐喊聲一瞬間在平原上爆發開來。


    “黃天當立!”


    黃巾西征軍右武衛大將軍、太平道國平天侯將掌中鐵棍全力向前揮去,持棍怒喊:“眾將士,焚城滅佛,正在今朝!”


    一聲號炮打出,如雷般的喊殺聲響起,五萬道軍鐵衣帶甲,金鱗向日,向前衝鋒。他們的敵人乃是天竺的佛軍,百年之前正是這些佛軍入侵中原,亂神州平安,近百年來更是不斷犯邊,燒殺擄掠。侵我河山,屠我人民,毀我衣冠,滅我種族這十六字正是天竺佛國最佳的寫照。直到三年前,道國派出遠征軍,轉守為攻,劍鋒直指天竺本土。


    太平安國一十三年,黃巾征西軍的右武衛孤軍深入,繞過佛軍前線防禦,直接逼至北天竺茶博和羅城下。隻要攻下此城,佛軍在北天竺就如同無土之木,隻能向南撤退,放棄北天竺的領土。


    法壇之上,東方的道人執矛,西方拿弓,南方執戟,北方握刀,中方的道人擊鼓舞劍。五方五色的光澤從法壇上冒出,但凡三軍將士無不被籠罩在其中,個個覺得精神百倍。這是太平道的五神所持訣,金木水火土五神加持在身,不僅使人力大無窮、身輕如燕,同時還能久戰不倦、堅定信念。


    數十位先天高手同時領軍在前,催動坐騎衝入敵軍陣地。一名手持金瓜槊的將領一馬當先,最先與天竺的象兵交鋒。他坐下的踏火駒身高近一丈,可是在以秘法培養的六丈巨象的麵前卻也顯得過分渺小。隻見他連續閃過了幾發從象背上射來的箭矢,策馬險之又險的從巨象的兩腿間穿過,剛一馳過象腿便是奮力回身一槊,槊頭的金瓜正中巨象膝蓋後方的軟肉。巨象吃痛剛想發足去踹,另一名將領卻已揮起巨斧,龍馬躍起對準巨象的膝蓋一斧砍得血花飛濺。


    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國戰!道統之戰!雙方都竭盡舉國上下之力,方內化外所有人等全部參與其中。一旦決出勝負,敗者立時就是國破境絕、道統覆滅的下場!


    一名身著輕甲的隨軍參事收起了掌中水鏡,快步走到起初騎五色神牛的將領麵前,單膝跪地:“將軍,大洪方三度衝殺,想要突破陣線,直至城下,惜功敗垂成。現已後退穩住陣腳,隻待再度衝鋒。”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衝也沒什麽意思了。”平天侯用著略微惋惜的聲音說道,看那名參事好像還要說些什麽,他的聲音突然間一提,“如晦何在?”


    一名身不著片甲的道門羽士越眾而出,躬身一揖。


    “三鼓之後,我要見你突破敵陣,直接率軍攻至城下。能否做到?”


    麵前有千軍萬馬糾纏一起,層層疊疊的陣勢足足排開十幾裏。莫要說是“攻至城下”,就算隻是平地裏衝過去也不算容易。這般苛刻的要求,就算當麵說一聲“強人所難”也不為過。隻是在場眾人沒有一人多說半個字,隻是用各異的眼光看向了中間的張如晦。


    正逢此時,來自洞淵派的道士在遠方掘開河道,使洪水傾瀉而出。《洞淵經》二十品,最後一品便是龍王品。洞淵派的道士一作法,那滾滾洪流瞬間便化作成百上千的怒龍,席卷佛軍後方。更有騎著辟水青兕和龍馬的水軍沉浮於波濤之中,趁勢衝殺。


    眾目睽睽之下,張如晦卻是一揖到地:“喏!”


    平天侯隨手將一支令箭丟給水鏡門下的參事:“西涼方,衝。”


    號令隨著水鏡傳了出去,西涼鐵騎立刻打馬而出。他們口中發出尖銳的的嘯聲,馬隊呈楔形衝鋒在前。這些兵士馬術精良,手中的武器多為馬刀長槍,甚至還有帶標槍鐵鏈之輩。他們可以說是右武衛中最擅長破陣的騎兵,之前對抗象兵時都未拿出,此時卻是一舉全部投入戰場。


    黃老道的道士們正在緩緩前進。他們混雜在亂軍之中,每衝十步便是蹲身對地一掌,將秘製的黃神越章印埋入地下。每埋入六六三十六枚,便有一位道人原地停下,催動黃神咒術,將佛門世世代代印入土地的佛力驅逐,轉而刻上道門的印記。佛軍在那樣的土地上作戰便擁有地利之便,而黃巾軍正是憑借黃神咒術將地利一點一點的扭轉到己方。


    張如晦立時翻身騎上龍駒,鞍旁明晃晃掛著的長劍足有十柄之數。龍駒腳力驚人,刹那間就帶著張如晦越過千軍萬馬,衝過了已經被黃神咒術侵染的土地。天上不住有符箭和獨鈷杵落下,各色光澤亂閃,不時就有人被誤傷。那是黃巾軍的天軍,這些來自真大道的道人駕駛身長數十丈的星槎,用飛劍、符箭甚至是星槎本身和佛軍那些金光閃耀的維摩那飛舟相鬥。


    一艘星槎被三枚金剛杵正麵擊中,又中了佛門僧侶的日天真言,當即冒著黑煙墜落。出身太華派的道人們紛紛催動列子禦風術,帶著船上的同道們跳船逃生,卻無法製止星槎的墜落。那星槎的船頭不偏不倚,正好對準了張如晦行進的路線砸下。如果他不更改方向,勢必被當空落下的星槎砸個正著!


    星槎越落越低,眼看船頭就要砸中騎著龍馬飛奔的張如晦,一個低低的聲音卻傳了出來。


    “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


    一道玄光閃過,星槎似乎在空中停頓了一下,隨後發出了清脆的響聲。以張如晦的上方為軸心,星槎竟然齊齊的裂成兩半,朝兩旁緩緩下墜。裂開的切麵光滑,渾然天成。


    星槎下方,張如晦不知何時已經禦劍出鞘。他右手食指中指胼為劍指,法劍正浮於指尖上方三寸,昂首向天。隨後他左手又連結五行、八卦數印,口中喝道


    “元吉!”


    剩餘的九柄法劍也同時出鞘,紛紛環繞在他的身周。十柄法劍以兩儀八卦排布,瞬間刺出無數華光,一瞬間將裂成兩半的星槎攪了個粉碎。不僅如此,無論是從旁飛來的箭矢光華,還是想要上前阻攔的佛軍,浮空的法劍便會自動飛出將其斬為兩段。


    方仙道的方士們已經趕至前線,他們投下祭煉過的法豆,隨手點為兵士,又以淮南火祝附於其上。這些死物無知無識,用來對抗佛軍的象兵正是相得益彰。密密麻麻的豆兵帶著火就沿著象腿往象身上攀爬,那些巨象縱使有背上的僧人以準提定心真言不住安撫,此時也不禁被激的發狂亂竄。


    縱使如此陣勢,卻也無法突破佛軍。他們口念佛號,並肩接踵,如山般層層推進,硬是從正麵擋住了道軍的攻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象背上的佛兵揮舞禪杖驅趕豆兵,地上的僧人以慈航願力抵擋黃神咒術,不遠處的城池依舊巍然不動。


    一通鼓。


    張如晦手中結出反天印,十柄法劍化為流光,在他身前化作一個不停旋轉的巨大箭頭。隨後他向前一揮劍指,口中清叱,箭頭飛也般的衝入佛軍陣地,盾牌、鐵甲、木矛、人體……全都被法劍一分為二。成片的血花飛濺而起,卻沒有一星半點濺到張如晦的身上。在他的麵前,起初毫無縫隙的陣地此時卻像大海一般被齊齊分開,哪怕巨象也不例外。


    麵前再無阻礙。


    龍馬一聲嘶鳴,飛快的沿著生路衝去。那些身著鐵甲的佛軍呐喊著開始朝中間湧去,想要合攏陣地、阻攔這名敢於單騎闖陣的道士。已經衝入敵軍之中的張如晦卻再無顧忌,十柄飛劍五柄一組,如同雙翼般分列左右。兩道五彩光華頓時在佛軍中翻上卷下,無論到哪裏都頓時帶起一陣腥風血雨,哭喊慘叫聲接連成片。


    西涼鐵騎緊跟在張如晦身後投出標槍,射倒躲在盾後的佛兵。一名騎兵用力提起韁繩,他胯下的玄駒跟著韁繩的方向就是一躍,化作了一道黑影淩空而起。佛軍們紛紛舉起長矛,想要阻攔,一根矛頭甚至都已經刺入了漆黑的馬腹。但馬蹄卻也同樣踐踏到了兩名佛兵的臉上,當場就將他們的臉龐踏的凹陷下去。


    越來越多的西涼鐵騎駕馭著自己的坐騎跳過盾牆,衝入佛軍的陣勢廝殺。也有騎兵被長矛刺倒,被步兵團團圍困不得脫身,被強行拽下馬去亂槍搠死……此處立刻就成為了一個奇大無比的漩渦,不住將周圍的軍士卷入其中。


    陣勢已破。


    不時有佛軍的僧侶衝上前來,手中寶杵鉞斧刀劍不一而足,目的卻隻有一個,那就是攔下正策馬狂奔的張如晦。後者卻連頭都不轉一下,隻是隨手彈指。隻需他指尖一彈,飛劍立刻撲向來犯之敵,將其一擊身首兩斷,連慘叫的聲音都來不及發出。


    一條水龍自陣地中颯過,龍馬高高躍起,馬蹄險之又險的踏上了龍尾。張如晦以少****訣駕馭水龍,使其改變方向朝著茶博和羅城衝去。有了水龍相助,他的勢頭更難阻擋。他不僅可以馭使龍駒踏水前進,更能從水中喚出進水力士、射出密集如雨的水箭,但凡有阻攔之輩都在一合內人頭落地。在黑壓壓的人海當中,那條氣勢磅礴的水龍以截然不同的色彩將血色截斷,一路直衝到茶博和羅城下,為它的主人趟平道路。


    城牆上開始有箭矢射下,這些帶著黑氣的箭矢是加持了欲金剛秘法、以金剛弓射出的大悲欲箭,專射眾生心中一切貪念。張如晦隻以一套禦劍術相對,或折斷或流散的箭矢零星自他耳邊落下,有一支箭甚至突破了法劍的防禦,被他一口用牙咬住吐到一邊。


    龍馬已經衝下了水龍,開始最後一段的衝刺。它的速度非但沒能被減少一星半點,反而越跑越快,以風馳電掣的速度一口氣衝到了離城門隻有百步之遙的地方。


    張如晦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呼吸,隨後雙手在胸前結出印訣,口中清叱:“百川異源,皆歸於海。”


    十柄法劍不再飛在他身旁,而是紛紛浮在他的上方,劍尖向內抵結成一個大圈不住旋轉。


    “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印訣再變,法劍不再結圓。它們一一四散開來,隨後又飛快重新聚合,在張如晦的頭頂排成一列,最前方的法劍劍鋒直指那扇厚重無比的城門。


    城上的守軍紛紛瞪大了眼睛,他們根本想象不出這個道士隻身一人要幹些什麽。不要看這扇城門看上去平淡無奇,和一般的城門沒什麽兩樣。實則除了在木頭外包鐵這種傳統手段以外,還專門請僧人在上麵篆刻了經文,就算是佛軍自己的象兵一撞之下也難以撞開。


    這個道士……難道想要用劍直接將城門破開嗎?


    眼看張如晦就要發出飛劍,他身旁的空氣卻忽然出現好一片震蕩。數個身影不約而同的從虛空中現出身形,手持刀杖向張如晦猛撲過來。


    這些人都是天竺佛國的僧侶,剛才均以摩利支天密法隱藏身形,專門守衛城垣。原本張如晦衝到城下的第一時間他們就應當趕來阻攔,隻是張如晦那一騎當千的氣勢太過驚人,以致於他們竟然不約而同的被震懾的動彈不得。


    張如晦一揮手,最先的那柄法劍朝城門流星一般飛去,剩餘九柄分頭散開,跟衝上來的僧侶捉對廝殺。衝撞城門的飛劍在空中發出了隆隆的響聲看見飛劍威勢如此驚人,數名僧兵紛紛念起比裏底毗真言,以此來加固城門。原本為了應對攻城器械,守軍可以射出箭矢、投下石料、澆下熱水沸油。可是麵對這把飛劍,他們卻無可奈何。


    咚的一聲巨響,守城的軍士就感覺腳下的城牆一晃,好似一根巨大的攻城槌在城門上砸了一記。那幾名僧兵直接被震倒在地,有的七竅中都流出血來。幾名軍士從澆水的城洞向下看去,隻見那扇一直毫發無損的城門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凹陷,而那柄飛劍正在飛快的返回那名道士的身邊。


    雖然這飛劍的威力令人震驚,但畢竟沒能轟開城門。有幾名士兵都已經開始默念:“謝天謝地,佛祖保佑……”


    然後他們的聲音就都卡在了嗓子裏。因為他們這才發現,那隻是一柄飛劍,剩下的飛劍還有九柄之多。


    已經兩通鼓了。


    張如晦把手一招,第一柄飛劍打了個轉後飛快的回到了他的身邊,和其餘九柄重新結成劍翼。隻見五色華光連連攪動,上前阻攔的僧侶紛紛被斬為兩段,有人甚至攔腰被斬,雙手痛苦的在地上抓來抓去。隻是張如晦根本無心去顧及這些人究竟死透了沒,他手結陰陽印,雙手各作劍指向前怒指,好似有滔天的光焰在他身後射出。隻聽他口中喝道:“上善若水,不爭善勝!”


    十柄飛劍光芒大盛,頓時連成一線,勢如長龍襲去。城門上的守軍有的徒勞的向下跑去,想要頂住城門,卻根本來不及跑到。還有的僧兵則是拚命地念著文殊護身咒,想要在撞擊來臨時護住自身性命。


    預想的撞擊並沒有發生,數股巨大的氣浪卻從城牆邊上衝起,將城門上的軍士們掀倒在地。


    一名天竺僧人立於門前,手持寶劍將張如晦的飛劍一一擊上天去,那些氣浪便是交鋒時所致。看到張如晦冷眼看向了他,僧人口念佛號,用字正腔圓的漢語斥道:“邪魔外道,天水十方劍何足道哉?我有文殊師利劍一柄,今日便降魔殺賊,護衛法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鳳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鳳華並收藏天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