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旁有灌口玉壘山,山上有廟一座,名曰二王廟。(.)(首發)此廟原為望帝祠,在望帝祠遷走後則用來祭祀秦時蜀郡太守李冰及其二子李二郎。當年正是李冰所建都江堰造福一方,這才為蜀地打下了“天府之國”的美名。隻是在神話流傳之中,李冰非但多出了個二兒子,這個二兒子所居地位反而淩駕其上,這倒是令人始料未及的了。


    陸清遠的辦法的確是道士們的老本行,這一手早在古周方仙道尚未成型、世間隻有方術二士之時就已經被術士們玩得爐火純青。在武聖薑尚所著的《六韜·龍韜·王翼》中便有所載,為帥之人須得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心腹、謀士、權士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便有一條“術士二人,主為譎詐,依托鬼神,以惑眾心”,說白了便是“裝神弄鬼,蠱惑人心”這八個字。


    這八個字聽上去沒什麽大不了的,可不管是官宦黔首還是有德之士,世間之人偏偏就吃這一套,要不然張角當年也不會挾三十六方數十萬教眾席卷天下。固然張如晦一下子沒想到這一節,可是在經陸清遠提點後,轉瞬之間便領悟到了其中關節——這一手林靈素定然是教過徒弟的。陰神本就無形無質,外形全憑心意,所以道士們才能以觀想法演化出諸般神靈。若是沒有相應法門,固然神通是沒法演化,可要光是變個樣子還是難不倒鬼仙們的。就拿林靈素自己來說吧,裝裝什麽太上老君盤古天王騙騙鄉間愚民愚婦這種太降自己格調的事情他可從來都沒做過,充其量也就是變化成神霄玉清真王之類的弘揚五雷神威罷了。


    同理,祁三他們以神之名來嚇唬鄉民,張如晦他們倒也不妨以牙還牙,幹脆就變出個神來給他們看看。屆時隻要將這件事宣揚出去,嚇到排教的人,有多少人還敢繼續來幹這件事的確值得商榷。


    那麽,既然身在益州之中、成都之旁,要裝成哪尊神靈去嚇人幾乎是不言而喻的。你要是變個三清之類的,地上哪些鄉民們還真未必認識。況且真要是三清降世,保不齊這事就被捅到了嗣漢天師府去,到時候結果如何可就真不好說了。


    如此看來,灌口李二郎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鄉民們和排教那三人多半都認得李二郎的模樣。其次,這裏離都江堰就幾十裏路,二王廟那裏真要怎麽著得也好操作——這不,陸清遠就自告奮勇要張如晦和嶽銀瓶帶他先去那裏麽。


    “二王廟那裏的管事跟我熟,為人也不錯。我遞幾句話過去,他多半樂意回頭幫忙撒這個謊。”陸清遠笑嘻嘻的說道。


    於是張如晦就背著陸清遠狂馳六十裏地,一路奔到了玉壘山上的二王廟——不要妄想讓嶽大小姐來背人了,她不一腳踹死陸清遠都是給麵子。倒是三人到了二王廟後,廟中的廟祝倒還真的像陸清遠所說的那樣出門迎接,就是麵上的驚異之色未免有些多,看陸清遠的眼神就跟見了鬼似的。


    之後陸清遠便將廟祝拉到了一旁去嘀嘀咕咕商議細節,隻留下張如晦和嶽銀瓶自己轉悠。張如晦倒也不拘束,他徑直走到旁邊的老君殿,先給道祖上了柱香,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之後才返回主殿,給站在中間的李二郎上香後開始細細端詳起來——既然自己要以陰神變成李二郎的樣子,怎麽說也不能在外貌上出了差錯。


    高殿之上的李二郎佩著玉帶團花八寶妝,劍眉星目,一身鵝黃色彩,的確是威風凜凜,俊朗非凡。就是不知為何,眉心中被匠人雕上了第三隻眼睛。


    嶽銀瓶對這些神怪之事並不在心,可李二郎這個三隻眼的模樣倒是成功的勾起了她的興趣。在左查右看了一陣子後,她做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樣,朝張如晦問道:“為什麽這個李二郎有三隻眼睛?”


    張如晦毫不猶豫的答道:“額生縱目——這是古蜀國蠶叢王的形象。想來是蜀人信仰流傳已久,匠人下意識的就將李二郎雕成了這幅模樣。”


    嶽銀瓶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也不知道她是真懂了還是假懂了,或許她連蠶叢王是誰都不曉得。不過這不妨礙她繼續向張如晦發問:“沒想到你對正一這裏的事也這麽了解,以前來過?”


    張如晦伸出了自己的左手,用食指隔空比著李二郎眉心的那隻神眼,一畫,又是一畫。他的眼睛微微眯起,好像在回憶著什麽。過了半晌後,他才回答道:“這是姐姐給我說的。”


    嶽銀瓶聽過張如晦說他的姐姐,順勢就點了下頭,隻聽那廂張如晦繼續說道:“姐姐給我說過二王廟裏麵的景象,說她曾經站在李二郎的頭上,朝著那第三隻眼踢了一腳,想要試試李二郎會不會顯靈,把廟祝嚇得半死。她還說,要帶我來看看青城附近的這些道觀,可惜我……”說到這裏,他使勁的搖了下頭,“算了,如今我也來這裏了,就是可惜姐姐不在。”


    嶽銀瓶看著他的側臉,想要說些什麽,最終止住了動作,將那些言語留在了口中。


    陸清遠辦事果然夠牢靠,廟祝不僅答應了幫忙遮掩此事,還幹脆統一給二王廟全廟上下都下了命令,要統一口徑。日後有人問起,就說那日二郎爺爺的雕像在一道金光中消失了好一會兒,到哪兒去了?不曉得,不清楚,反正是不見了。


    前期的鋪墊都已經做好,剩下的則要看張如晦自己了。倘若他自己不濟事,陸清遠那邊忙活再多也是白搭。


    於是那一日清晨,張如晦早早的就帶著一應事物來到了河邊。陰神在光天化日下無法出遊,他需要以水為引召來雲氣,遮蔽日光,方能以陰神演化李二郎的形象。


    水麵之上,一座水做的淨壇自然凸起,托住了張如晦的雙腳。一道符紙無風****,化作香灰煙塵,凝於空中而不散。


    “元始有敕,普告諸天。震山摧嶽,騰雲沸川。威靈速降,召集群仙。令持在手,永鎮吾權。”


    隨後,張如晦以劍於煙中連書風雲雨雷電龍霧七字,七字各化五彩紛飛,種種色澤不一而足。


    “眾神稽首,邪魔歸正。敢有不順,化為微塵。急急奉元始天王律令!”


    嘩啦一聲,清澈的河麵上頓時鼓起一片“水包”,大量的水汽便從中湧出,直上九天。就借著這一點水炁,還有玄裳的神通,片片雲翳便從北方玄天應召而來,擴展成陣。隻頃刻間這魚鱗狀雲陣便已遮天蔽日,重雲如蓋。


    然後,才是張如晦本人的表演。


    不消其他道術法寶,金光神咒一頌,就連張如晦的肉身看上去都是金光閃爍,那幾絲被喚出護身的黑色雲氣都消落的無影無蹤。隨後陰神緩緩從張如晦頭頂逸出,麵容一片模糊,幾經閃爍後才固定下來。隻見那張臉外眼角斜挑,刀眉向上,頰直口方,輪廓分明,正是二王廟中李二郎的形象。


    祁三等人看著從雲中降下的“李二郎”,心頭登時就是一驚。他們身為排教排頭,二王廟也不知道拜過多少次了,李二郎的樣貌更是比誰都清楚。可是為何自己來這個荒村野地辦事,李二郎偏偏就能顯靈?


    開什麽玩笑!


    汪家坪的鄉民們早就跪下砰砰砰的磕頭,隻求二郎爺爺給個公道。張如晦的目光平靜,陰神眉心的神眼高高吊起,森然掃視著地麵上的芸芸眾生,好像要將一切醜惡都看穿一般。


    “汝等……為何假借衝撞神靈之名,行苟且之事?”


    “放你媽的狗屁,我才不信你能真是灌口的二郎真君!”


    聽得神靈發話,馮七也顧不得許多,鈴鐺叮鐺就是一震,一道無形的氣浪就朝著那尊神靈擊去。他壓根就不信這是李二郎顯靈,定是有人借機裝神弄鬼。


    可是這卻毫無作用。


    氣浪連那道金光都衝不透,更不要提傷到張如晦的陰神。看見一擊無功,馮七還想要再上,陳九卻拉住了他。兩人對視了一眼,同時咬破指尖,以血在法寶上寫就籙字。馮七的鈴鐺頓時迎風一晃就變成了鍾,陳九的鑼也立刻變大,上麵的花紋曆曆在目。


    兩人同時催動法寶,一陣無形之音就在地上震動開來,震得鄉民們直接捂住耳朵倒在了地上。看到此景,張如晦指節一屈,一滴從雲中帶下的水滴就朝著音波點去。但凡水滴所經之處,無形之音無不消融於無形,就好像從來沒出現過似的。


    然而一尊巨鼓赫然已經出現在了張如晦的麵前,祁三正站在鼓上,兩隻手同時攢成拳頭高舉過頂,朝著鼓麵上奮力就是一捶。“咚”的一聲,鼓上發出驚天巨響,丈餘大小的巨鼓索性就朝著張如晦所化的李二郎撞了過來!巨鼓來勢洶洶,看那鋪天蓋地的氣勢,隻怕麵前是成都城的城牆,它恐怕也要硬生生在上麵裝出一個大洞。


    看著氣勢驚人的巨鼓,李二郎臉上無喜也無怒,甚至連半點動作也沒有。直到巨鼓離他隻有一丈距離時,他才輕輕抬起雙手,結了個印訣。


    五雷印。


    “轟”的一聲,一道雷鳴響徹天地,方才巨鼓的響聲完全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雷音。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鳳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鳳華並收藏天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