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為秦嶺支脈,在道門三十六洞天中位列十一,號玄德洞天,也正是太白派的本宗所在。若不是因為這樣,太白派以及其他兩個交好門派的掌門也不至於大白天的就肉身追趕過來,多半會采用夜晚間陰神出竅的法子。
這麽大一座山,自然不會是張如晦一腳就踩塌了。他此時用的是禦土術,崩塌的是山上所附著的土壤,以為根基的山石分毫未動。可縱然如此,原本附著在那些堅硬的山石上千載未動的黃土此時紛紛化作一條條滾滾的黃龍,朝著山下衝去。
那些個生長在土壤上的高矮草木,夾雜在土地中的零碎石子,覆於高處的皚皚白雪,還有大量站在和正在攀登太白山北坡的江湖中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都被裹挾入其中。由於崩塌而被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使得本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都消失不見,轉為鋪天蓋地的黃色。
在這一片天崩地裂的景象之中,張如晦和三名少女所站立的那一小片區域是唯一安寧的地方。
一條通體黃色、鱗爪皆備的土龍正用它的身體拱衛著這片淨土,滾滾的土流對它來說如魚得水,絲毫不受半點阻礙。頭角頂住了土地,防止這一片區域下滑;龍身的鱗片組成了圍牆,將一切的災禍都擋在了外麵,就連騰起的塵沙都被龍身所吸引,沒有一分半點落入其中。
五雷正法九龍君?艮位?父加龍君。
張如晦在涼州的時候曾經見識過河圖派以水勢運土行的道法,雖說沒有翻閱過他們的典籍,卻總也能推測個八九不離十。之前張載曾對他說,土居正中,並有五德。原本河圖派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過隻是匆匆過客,並沒放在心上,可在堅定了自己的道路後卻又就想了起來。
一旦想通其中的關鍵,土行的奧秘對於張如晦來說不過就隻是一張窗戶紙罷了,一捅就破。而後他以太平洞極經中的法門強攝井田中的土氣,一舉修成了《起土出書訣》。雖說在張如晦體內的五氣之中,土氣理所應當的屈居末位,可對於張如晦來說也已經足夠平衡五氣,解了性命之憂和修行之厄。
當下也是如此,滿山的泥土完全被他當做了水來馭使。也正因為如此,傾瀉而下的土流和水流無異,甚至在張如晦的壓製下減緩了速度。從這樣的高處跌下去頭破血流是少不了的,但絕大多數人應當都沒有性命之虞。
倒也不是沒有人想要跳到這片平地上來,以躲避被土流卷走的命運。奈何多數人修為遠遠不夠,腳下一旦失了根基,常人而言根本無法躍起。若有先天武者善於捕捉這一瞬一刹的分毫,在敵方想要躍起時以決然大力震動地麵,便可使對方不得躍起,這也正是所謂“墜鳥”之術的奧秘。
三位道派的掌門暨為鬼仙,又精於劍術,想要禦劍飛起本是不難。奈何方才華服少女一劍便將和他們神魂相連的飛劍斬碎,這當口個個捂著胸口倒了下去,連站都沒法站起,更不要說什麽禦劍。白芸生和盧姓男子身為先天武者,又離張如晦最近,自然可以跳到平地上來。隻是兩人見張如晦一踏之力便有如此威勢,便知事不可為,幾聲呼哨便招呼著武德司眾人撤退,小心莫被他人趁亂捅了刀子。
然而總有佼佼者能夠及時躍起,擺脫土流的裹挾,憑借自己的力量逃出生天。
兩道黑色的巨翼衝天而起,奮力兩扇便掙脫了大地的束縛。賀晉身上的碧血法衣原本在肩部有一對較為翹起的衣角,此時卻赫然化作了真正的翅膀,帶著他衝天而起。磅礴的血氣和青色的流光共同縈繞在這件法衣上,甚至讓賀晉渾身的氣血都從肌膚下燃起碧焰,無論是塵土還是沙石都遠遠就被衝散,分毫不得近身。
其實這件碧血法衣的神通遠遠不止於此,奈何一來賀晉本身修為有限,二來多數需要與四明刀相配合,結果致使賀晉當下隻能動用碧血法衣最基礎的神通。可縱然如此,光是飛空一項神通就足夠說明它的價值,更不要提本身還有護身和增幅法力的功效。
仰頭看著高高飛起的賀晉,青衣少女頭也不回的喚道:“阿薰。”
勁裝少女早已雙手緊握劍柄,放在右臉旁略微靠後的地方;長劍平舉,劍尖直指前方。聽到師父下令,她的身體微微一低,整個人就化成一道劍光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賀晉衝了過去。在這一瞬間,少女和劍已經合而為一,根本無法區分彼此。
賀晉尚在奮力高飛之中,然而一道極快極銳的劍光已經擊中了她。在被命中的那一瞬間,賀晉隻覺得天與地好像是被齊齊分成了兩半,一半高一半低。自己眼前、耳中、身體……就算心中的一切都像是被從中心一分為二,左右各自分離。
這樣的感覺隻持續了一瞬,刹那間後,賀晉的眼前已經恢複了正常。勁裝少女也已經返回到了原地,收劍入鞘。隨後,這件四明刀客老年入道所製法寶從中間整整齊齊的分成了兩半,又在轉眼之間裂成了無數黑色、紅色的線頭。勁裝少女的那一劍雖然未傷及賀晉本身,還給他留下了貼身衣物,然而碧血法衣自身卻已經受劍氣所催,再也不複完整。
然後賀晉便和其他人一樣,一道順著土流滾下了山去。
不過能做到這個的不止他一個,武德司的絕大多數人都已在白芸生的指揮下撤退,鍾林卻第一時間放出了鷹,抓著鷹爪高高飛了起來。看到張如晦依然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鍾林手上一蕩,整個人就朝著張如晦撲了過來。他的右手食指、中指鉤如鷹喙,尖利的指尖直衝張如晦喉部而來。
看見鍾林雙手成爪,來勢洶洶,華服少女長劍一擺,正準備出手。一柄劍忽的斜地裏插過來,壓在了她的劍上。華服少女側頭一看,卻發現出劍的人是張如晦――後者雖然並未說話,所要表達的意思卻已經表露無疑。
華服少女迅速的收回了劍,還對著張如晦略一鞠躬。張如晦則以點頭還禮,左手的法劍在空中一指,父加龍王那長長的龍身立刻就從平地下方卷了上來,朝著鍾林纏繞上去。
在鍾林放出鷹後,張如晦已經認出了他就是那晚那名鷹爪門的門人,心中不自然也就有了手下留情的想法。這一纏他本覺得依鍾林的修為應當是十拿九穩,誰知道鍾林在龍身即將纏上時突然間踏地振臂,手腿同時一發力,竟然間不容發的就從龍身纏繞中給逃了出去。在旁人看來,他這一衝赫然就像是一隻落入羅網的雄鷹硬生生衝開羅網,重歸天際一般。
看到如此突然變故,張如晦也愣了一下,他倒是沒想到鍾林卻已經練成了這招據說是需要一品功夫才能練成的絕招。不過縱然鍾林拚命使出了這一記險中求勝的絕招躲開了龍身,可他畢竟隻是鷹爪門的武者,不是真鷹,無法在空中翱翔。在拚命使出了這一記絕招後,他的氣血也有衰弱,終於不敵再度纏上的龍身而被土龍給卷了進去。
父加龍君為土所聚,身體與大地相連,鍾林自然是無法掙脫。誰料鍾林被卷進去發覺自己無法掙脫後眼睛立刻就紅了,麵部的肌肉也是一抽一抽的。張如晦看著古怪,便用流音術將自己的聲音傳到了他的耳邊問道:“你們武德司的幾位指揮使都撤了,你還來這麽拚命做什麽?”
“我……我可是繼承了‘一生自獵’這個名號的人,一生自獵知無敵……白大哥他們可以退,我絕對不能……不能……”
原來如此。
張如晦的表情一下就變柔和了,他對著正在拚命忍住眼淚的鍾林輕聲說道:“這次輸給我沒什麽的,下次記得好好幹,莫要墮了‘一生自獵’的威名。”
咦?鍾林眯起眼睛,好奇的想要看清楚這個正在跟自己說話的人。然而他的兩眼早都已經被眼淚充滿,根本看不清任何東西。隨後父加龍王的半邊身體自然從龍身上脫落,帶著鍾林飛快的直奔山下而去。
終於,山崩停止了,由於土流揚起的沙塵卻是久久不散。張如晦移開了右腳,轉身從地上撿起了那柄亮紅色的劍鞘,用手指彈了彈,劍鞘上沾染的塵土自然散落。隨後他走到了華服少女麵前,恭恭敬敬的將劍鞘雙手送上。
少女並未伸出手來接鞘,而是直接先將劍插進了鞘中。在完全合劍入鞘發出哢嚓聲的那一瞬間,她聽到了一個聲音低聲說道:“張如晦。”
華服少女飛快的將劍從張如晦的手中取過,由於劍身太長,在拿回的時候似是不小心和張如晦的法劍劍鞘碰了一下,發出了一記響聲。於是張如晦也就聽到了,那個如同劍鳴般清澈動聽的聲音輕輕的說道:“葉兩儀。”
這麽大一座山,自然不會是張如晦一腳就踩塌了。他此時用的是禦土術,崩塌的是山上所附著的土壤,以為根基的山石分毫未動。可縱然如此,原本附著在那些堅硬的山石上千載未動的黃土此時紛紛化作一條條滾滾的黃龍,朝著山下衝去。
那些個生長在土壤上的高矮草木,夾雜在土地中的零碎石子,覆於高處的皚皚白雪,還有大量站在和正在攀登太白山北坡的江湖中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都被裹挾入其中。由於崩塌而被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使得本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都消失不見,轉為鋪天蓋地的黃色。
在這一片天崩地裂的景象之中,張如晦和三名少女所站立的那一小片區域是唯一安寧的地方。
一條通體黃色、鱗爪皆備的土龍正用它的身體拱衛著這片淨土,滾滾的土流對它來說如魚得水,絲毫不受半點阻礙。頭角頂住了土地,防止這一片區域下滑;龍身的鱗片組成了圍牆,將一切的災禍都擋在了外麵,就連騰起的塵沙都被龍身所吸引,沒有一分半點落入其中。
五雷正法九龍君?艮位?父加龍君。
張如晦在涼州的時候曾經見識過河圖派以水勢運土行的道法,雖說沒有翻閱過他們的典籍,卻總也能推測個八九不離十。之前張載曾對他說,土居正中,並有五德。原本河圖派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過隻是匆匆過客,並沒放在心上,可在堅定了自己的道路後卻又就想了起來。
一旦想通其中的關鍵,土行的奧秘對於張如晦來說不過就隻是一張窗戶紙罷了,一捅就破。而後他以太平洞極經中的法門強攝井田中的土氣,一舉修成了《起土出書訣》。雖說在張如晦體內的五氣之中,土氣理所應當的屈居末位,可對於張如晦來說也已經足夠平衡五氣,解了性命之憂和修行之厄。
當下也是如此,滿山的泥土完全被他當做了水來馭使。也正因為如此,傾瀉而下的土流和水流無異,甚至在張如晦的壓製下減緩了速度。從這樣的高處跌下去頭破血流是少不了的,但絕大多數人應當都沒有性命之虞。
倒也不是沒有人想要跳到這片平地上來,以躲避被土流卷走的命運。奈何多數人修為遠遠不夠,腳下一旦失了根基,常人而言根本無法躍起。若有先天武者善於捕捉這一瞬一刹的分毫,在敵方想要躍起時以決然大力震動地麵,便可使對方不得躍起,這也正是所謂“墜鳥”之術的奧秘。
三位道派的掌門暨為鬼仙,又精於劍術,想要禦劍飛起本是不難。奈何方才華服少女一劍便將和他們神魂相連的飛劍斬碎,這當口個個捂著胸口倒了下去,連站都沒法站起,更不要說什麽禦劍。白芸生和盧姓男子身為先天武者,又離張如晦最近,自然可以跳到平地上來。隻是兩人見張如晦一踏之力便有如此威勢,便知事不可為,幾聲呼哨便招呼著武德司眾人撤退,小心莫被他人趁亂捅了刀子。
然而總有佼佼者能夠及時躍起,擺脫土流的裹挾,憑借自己的力量逃出生天。
兩道黑色的巨翼衝天而起,奮力兩扇便掙脫了大地的束縛。賀晉身上的碧血法衣原本在肩部有一對較為翹起的衣角,此時卻赫然化作了真正的翅膀,帶著他衝天而起。磅礴的血氣和青色的流光共同縈繞在這件法衣上,甚至讓賀晉渾身的氣血都從肌膚下燃起碧焰,無論是塵土還是沙石都遠遠就被衝散,分毫不得近身。
其實這件碧血法衣的神通遠遠不止於此,奈何一來賀晉本身修為有限,二來多數需要與四明刀相配合,結果致使賀晉當下隻能動用碧血法衣最基礎的神通。可縱然如此,光是飛空一項神通就足夠說明它的價值,更不要提本身還有護身和增幅法力的功效。
仰頭看著高高飛起的賀晉,青衣少女頭也不回的喚道:“阿薰。”
勁裝少女早已雙手緊握劍柄,放在右臉旁略微靠後的地方;長劍平舉,劍尖直指前方。聽到師父下令,她的身體微微一低,整個人就化成一道劍光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賀晉衝了過去。在這一瞬間,少女和劍已經合而為一,根本無法區分彼此。
賀晉尚在奮力高飛之中,然而一道極快極銳的劍光已經擊中了她。在被命中的那一瞬間,賀晉隻覺得天與地好像是被齊齊分成了兩半,一半高一半低。自己眼前、耳中、身體……就算心中的一切都像是被從中心一分為二,左右各自分離。
這樣的感覺隻持續了一瞬,刹那間後,賀晉的眼前已經恢複了正常。勁裝少女也已經返回到了原地,收劍入鞘。隨後,這件四明刀客老年入道所製法寶從中間整整齊齊的分成了兩半,又在轉眼之間裂成了無數黑色、紅色的線頭。勁裝少女的那一劍雖然未傷及賀晉本身,還給他留下了貼身衣物,然而碧血法衣自身卻已經受劍氣所催,再也不複完整。
然後賀晉便和其他人一樣,一道順著土流滾下了山去。
不過能做到這個的不止他一個,武德司的絕大多數人都已在白芸生的指揮下撤退,鍾林卻第一時間放出了鷹,抓著鷹爪高高飛了起來。看到張如晦依然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鍾林手上一蕩,整個人就朝著張如晦撲了過來。他的右手食指、中指鉤如鷹喙,尖利的指尖直衝張如晦喉部而來。
看見鍾林雙手成爪,來勢洶洶,華服少女長劍一擺,正準備出手。一柄劍忽的斜地裏插過來,壓在了她的劍上。華服少女側頭一看,卻發現出劍的人是張如晦――後者雖然並未說話,所要表達的意思卻已經表露無疑。
華服少女迅速的收回了劍,還對著張如晦略一鞠躬。張如晦則以點頭還禮,左手的法劍在空中一指,父加龍王那長長的龍身立刻就從平地下方卷了上來,朝著鍾林纏繞上去。
在鍾林放出鷹後,張如晦已經認出了他就是那晚那名鷹爪門的門人,心中不自然也就有了手下留情的想法。這一纏他本覺得依鍾林的修為應當是十拿九穩,誰知道鍾林在龍身即將纏上時突然間踏地振臂,手腿同時一發力,竟然間不容發的就從龍身纏繞中給逃了出去。在旁人看來,他這一衝赫然就像是一隻落入羅網的雄鷹硬生生衝開羅網,重歸天際一般。
看到如此突然變故,張如晦也愣了一下,他倒是沒想到鍾林卻已經練成了這招據說是需要一品功夫才能練成的絕招。不過縱然鍾林拚命使出了這一記險中求勝的絕招躲開了龍身,可他畢竟隻是鷹爪門的武者,不是真鷹,無法在空中翱翔。在拚命使出了這一記絕招後,他的氣血也有衰弱,終於不敵再度纏上的龍身而被土龍給卷了進去。
父加龍君為土所聚,身體與大地相連,鍾林自然是無法掙脫。誰料鍾林被卷進去發覺自己無法掙脫後眼睛立刻就紅了,麵部的肌肉也是一抽一抽的。張如晦看著古怪,便用流音術將自己的聲音傳到了他的耳邊問道:“你們武德司的幾位指揮使都撤了,你還來這麽拚命做什麽?”
“我……我可是繼承了‘一生自獵’這個名號的人,一生自獵知無敵……白大哥他們可以退,我絕對不能……不能……”
原來如此。
張如晦的表情一下就變柔和了,他對著正在拚命忍住眼淚的鍾林輕聲說道:“這次輸給我沒什麽的,下次記得好好幹,莫要墮了‘一生自獵’的威名。”
咦?鍾林眯起眼睛,好奇的想要看清楚這個正在跟自己說話的人。然而他的兩眼早都已經被眼淚充滿,根本看不清任何東西。隨後父加龍王的半邊身體自然從龍身上脫落,帶著鍾林飛快的直奔山下而去。
終於,山崩停止了,由於土流揚起的沙塵卻是久久不散。張如晦移開了右腳,轉身從地上撿起了那柄亮紅色的劍鞘,用手指彈了彈,劍鞘上沾染的塵土自然散落。隨後他走到了華服少女麵前,恭恭敬敬的將劍鞘雙手送上。
少女並未伸出手來接鞘,而是直接先將劍插進了鞘中。在完全合劍入鞘發出哢嚓聲的那一瞬間,她聽到了一個聲音低聲說道:“張如晦。”
華服少女飛快的將劍從張如晦的手中取過,由於劍身太長,在拿回的時候似是不小心和張如晦的法劍劍鞘碰了一下,發出了一記響聲。於是張如晦也就聽到了,那個如同劍鳴般清澈動聽的聲音輕輕的說道:“葉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