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鬆,是楓丹白露森林邊緣一個村鎮的名字,也是一個西方藝術史上如雷貫耳的名字。


    將近下午六點半時,葉天他們的車隊穿越楓丹白露森林,緩緩行駛到了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村鎮路口。


    “馬蒂斯,讓夥計們停車,咱們下車走進巴比鬆村,車隊緩緩跟在後麵就行,直升機就不要進去了,停在村口的停車場。


    這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美麗村莊,街道上隨處可見藝術家們留下的足跡,每一步的風景都非常迷人,絕對不容錯過!


    葉天通過無線耳機說道,言語中充滿期待。


    “好的,斯蒂文”


    馬蒂斯應了一聲,隨即就通知了下去。


    轉眼的功夫,這支重型車隊就緩緩停在了路邊。


    緊接著,馬蒂斯和眾多安保人員率先下車,迅速分散開來,拉起了一道警戒線,並查看了一下周邊情況。


    確定沒有危險之後,馬蒂斯這才通知葉天他們,讓他們下車。


    葉天隨即伸手打開車門,帶著貝蒂走出奔馳防彈suv,第一次踏上了巴比鬆村口的土地!


    落地站定,葉天一眼就看到了樹立在巴比鬆村口的一塊牌子,隨即指著那塊牌子說道:


    “那是法國著名畫家、巴比鬆畫派代表人物、被譽為農民畫家、也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愛戴的畫家,佛朗索瓦.米勒的代表作,《晚禱》。


    當然,這幅《晚禱》並非出自米勒之手的布麵油畫,隻是用馬賽克拚貼出來的畫作,真正的《晚禱》收藏在盧浮宮,咱們之前就已看過。


    米勒的這幅《晚禱》,現在已經成為了巴比鬆的標誌,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非常喜歡米勒的作品,非常欣賞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


    說著,葉天就帶著貝蒂,邁步向那塊豎立在村口路邊的木牌走了過去。


    安德森他們隨即跟上,一起走向了那塊代表巴比鬆村的木牌。


    那些恰好身處巴比鬆村口的行人和遊客,則都詫異地看著葉天他們,並在竊竊私語。


    “我去!斯蒂文這家夥怎麽跑到巴比鬆來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但凡這個家夥出現的地方,必定不會太平,難道巴比鬆今天要出事?”


    “沒錯,我也有這種預感,巴比鬆的那些畫廊和古董店恐怕要倒黴了,就像聖圖安舊貨市場裏的那些倒黴蛋一樣,難逃被洗劫的黴運!”


    議論紛紛的同時,幾位巴比鬆本地居民、以及住在這裏的藝術家,已各自拿出手機,開始通知自己的朋友,葉天他們到來的消息。


    還有幾位則深深看了一眼葉天,然後轉身快步走進了巴比鬆村,臉色頗為凝重。


    三兩步之間,葉天他們就來到米勒的《晚禱》前,紛紛停住腳步,開始欣賞這幅大名鼎鼎的現實主義巨作。


    原版的《晚禱》尺幅很小,隻有55cm*66cm,眼前這幅馬賽克拚貼的《晚禱》,尺幅則大了許多,足有原作的兩三倍大小。


    畫作所表現的內容,是一對正在田裏勞作的農民夫婦,聽到遠處教堂的鍾聲響起,於是放下手上的工作,開始虔誠的祈禱!


    這對虔誠祈禱的農民夫婦,男人摘下帽子拿在手中、低頭禱告著,女人也在低頭禱告,雙手緊握於胸前。


    他們的工具就在身旁,是一把簡陋的、挖馬鈴薯的鐵叉,兩人中間隻有一個盛物的破籃子,裏麵放著幾個馬鈴薯!


    農婦身旁不遠處,有一個簡陋的小車,上麵放著兩小袋馬鈴薯,那就是他們辛苦勞作一天的收獲!


    畫麵的遠景,夕陽即將西沉,餘暉灑向大地,暮色給大地蒙上了一層蕭瑟的氛圍,透著幾分悲涼!


    在這裏,畫家傾注了全部心血去刻畫這種蕭瑟的氛圍,讓它來籠罩這對可親可憐的勞動夫婦。


    米勒用他手中的畫筆和高明的繪畫技巧,著重描繪了農民夫婦的虔誠和質樸,寄托了他對農民生活境遇的無限同情!


    由於之前在盧浮宮參觀時,葉天就著重講解過這幅世界名畫,此時自然不用再重複一遍了!


    他們幾人隻是安靜地畫作前方,認真欣賞著,陶醉於畫作所表現出的美妙意境,感歎於米勒登峰造極的繪畫技藝。


    安靜地欣賞了一會,葉天不由發起了感慨。


    “這真是一首寫給勞動者的詩歌,太美了!難怪巴比鬆的人們會選擇這幅名畫作為村莊標誌,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聽到這番評價,貝蒂和安德森都輕輕點了點頭,顯然非常讚同。


    接著又欣賞了一會,葉天伸手指了指腳下那條通往村莊裏麵的道路,微笑著說道:


    “咱們進去吧,村莊裏還有很多巴比鬆畫派的名畫、還有很多畫廊和古董店,咱們可以好好欣賞一番!“


    說完他就邁步向村莊裏走去,貝蒂她們隨即跟了上來。


    馬蒂斯和其他安保人員則分散走在他們前後左右,警惕地盯著周圍的情況,隨時準備應變。


    緊隨他們之後,幾輛黑色奔馳防彈suv也緩緩啟動,駛入了這個世界聞名的藝術村落!


    再往後,則是那些尾隨而來的巴黎警察,亦步亦趨地,緊緊跟在後麵!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人行道向前行進了大約五十米左右,葉天他們再次停住了腳步,看向右側牆壁上的一幅著名畫作!


    跟村口的《晚禱》一樣,這也是一幅巴比鬆畫派的著名畫作,同樣是用馬賽克拚貼而成,同樣是米勒的代表作之一,《拾穗者》。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這幅著名的油畫,是米勒創作於1857年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收藏在巴黎奧賽博物館,屬鎮館之寶級別的頂級藝術品!


    之前參觀奧賽博物館時,葉天他們曾在這幅名畫前駐足良久,仔細欣賞了一番,而且葉天也做了非常專業的講解!


    此時再看到這幅畫作,葉天就沒有再多說什麽,大家隻是安靜地欣賞著,並不時低聲討論幾句!


    這幅畫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


    她們身後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


    畫麵上雖然看不清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表情,但米勒卻用自己的畫筆,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有如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美麗!


    在這幅油畫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那種沉穩的濃鬱色彩也融化在黃色中。


    這種色調使得整個畫麵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以及米勒對農村生活的摯愛。


    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於柔和的調子之中,展現出的是一派迷人的鄉村風光。


    跟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畫作的內容雖然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餘,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


    而這,正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


    欣賞了一會這幅米勒的代表作,葉天伸手指了指街道對麵牆壁上的另外一幅畫作,微笑著說道:


    “咱們過去欣賞一下那幅畫作,那好像是柯羅的一幅寫實主義風景畫,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藝術史上同樣赫赫有名!


    嚴格來說,柯羅並不算巴比鬆畫派的畫家,但他跟巴比鬆畫派的幾位代表人物來往非常密切,有人也把他歸為巴比鬆畫派。


    對巴比鬆的村民來說,這無疑是他們最想看到的情況!接下來,咱們肯定會看到不少柯羅的作品,遍布這個村莊的大街小巷!“


    說話間,葉天已經穿過馬路,來到了街道對麵,開始欣賞那幅柯羅的大作!


    與此同時,他也暗中開啟透視,視線直接穿透牆壁,看向了牆壁後麵的藝術家工作室,看能否發現點什麽!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寶全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走的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走的驢並收藏尋寶全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