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做紙上觀,耳聽康術德大略的介紹了一番。
這套魏佳胡同的花園宅邸,就把寧衛民的心撩撥得跟揣了個火炭似的。
這麽牛的產業,他要不急著盼著去親眼看看怎麽可能呢?
於是當天連夜裏,這小子連覺都睡不踏實了。
在重文門旅館如此舒適客房裏,這還是頭一回,居然輾轉反側睡不著了。
既如此,他也不想占著茅坑不拉屎了。
後半夜,索性把張士慧替換來休息了。
弄得張士慧拿他直打鑔,還以為他想媳婦想得睡不著了呢。
勸他趕緊就把米曉冉拿下得了,別瞻前顧後的了。
寧衛民也懶得理他,自己隻獨坐前台,喝著茶,拿根筆勾勾畫畫到天亮。
滿心期待向往著趕緊幫師傅拿回宅院,也過過土豪般的生活。
所以等到下班時候,瞎扒拉了兩口早點,他連家都不回了,覺也不補了,就直接蹬著車去踩點兒了。
差不多早上將近九點鍾的時候,寧衛民終於從東四北大街東口進入了魏佳胡同。
由於跟著康術德已經一年多了,如今的他對古建也不算徹底的白丁了。
至少他就知道宅院大門分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牆垣式門……等多種。
其中最高的等級叫廣亮大門。
特點是門楣上有雀替,門洞向外延伸,內外都有門道。
這樣的大門顯然都是非富即貴的大戶人家……
所以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別看他隻是慢悠悠的騎車,兜著應該是“馬家花園”的範圍轉悠了一圈兒,草草的瀏覽了一遍。
但他已經能看出不少的事兒來。
首先,這個胡同裏的四合院,檔次確實較高。
因為一進了魏佳胡同口,首先就能看到,“馬家花園”對麵的一個掛著幼兒園牌子的四合院。
大門就是金柱大門,這是過去普通官宦人家的專有樣式。
再往裏,過去富戶常用的蠻子門、如意門也皆有。
這便足以保證,這裏的房屋質量上應該相當不錯。
絕不是建國後由政府用紅磚搭建的排房可比的。
而從街上看,這些老房子也算是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老樹、老牆、灰磚、青苔,古樸的景色獨具風味
但是馬家花園的宅邸範圍,房屋規製卻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
本應該是馬家花園兩套四合院的位置。
一處掛著個古今文化研究協會的牌子。
另一處則變成了街道辦的紙箱廠。
偏偏到了最西頭,本應該是“馬家花園”真正入口的廣亮大門,以及左右屏門全沒了。
徹底被死死封堵上,成了一間就勢搭建起來的不倫不類的房屋。
取而代之的是院牆西北角和東北角另辟兩個簡易的小門供人出入。
寧衛民從外麵張望一下,能看到院裏晾著衣物,也有不少煤棚、雜物棚等生活痕跡。
很明顯這裏麵已經成了大雜院,應該全都是一戶戶的住家。
等到停好了車,他進院兒再細細查看。
果不其然,院裏殘破得快要坍塌的戲樓,摻雜於房屋空隙之間的青石和湖石。
都足以證明他沒找錯地方。
這裏無疑就是曾經當年受到無數達官顯貴、社會名流追捧讚譽之地。
馬輝堂私宅中的花園部分。
但不能不說,園景變得很糟,眼前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
遊廊和被損毀的十分嚴重,幾近無存。
關鍵是假山被挪,水池被填,寧衛民找了好幾圈也沒找到康術德告訴過他的三個池塘。
院中雕塑損失無幾,植樹也並不繁茂,根本無人照料。
唯獨還算良好的,隻能說大多數建築物仍在,全園的整體構架基本保持。
但同樣因為長期作為大雜院使用,私搭亂建很多,已經毫無美感可言了。
而就在寧衛民正要打算,繼續去試著尋找一下,康術德說過的蓋在假山上的那個台球房的時候,幹擾來了。
有兩個老娘們推開門,從一個屋裏結伴走出來過問情況。
這其實很正常,正在上班的時候,京城任何大雜院裏,不用上班的退休老人就是義務警衛員。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所以兩位大媽一胖一瘦,都以一副極為警惕,防備小偷的目光盯著寧衛民。
幾乎異口同聲的嚴詞質問。
“你哪兒的呀?想幹什麽啊?這麽出來進去的,跟耗子鑽洞似的……”
“就是,你到底找誰啊?說清楚了。要說不出來,你就跟我們去派出所吧……”
於是寧衛民心知,恐怕這次踩盤兒不得不到此為止了。
而他的謊話張口就來,心不慌眼不跳的裝傻充愣上了。
“大媽,我誰也不找。可您千萬別誤會,我也不是壞人。”
“我就是路過這兒的時候,從外麵看裏麵,又是花草又是山石的,覺著好奇,才進來看看的。”
“沒想到,您這院兒裏還真是別有洞天,太氣派了。這大花園子,就跟高幹家似的。您這兒過去是不是王府啊?”
倆大媽這才麵色緩和,也都來了興致。
胖的那個大嘴一撇,開始臭吹。
“那可不,我們這院兒以前就是王爺住的地兒,行宮你知道嗎?就是王爺住的最好的宮殿……”
另一個瘦的卻忍不住插了口。
“不對吧?行宮應該是皇上出紫禁城住的吧。而且我怎麽聽說這兒原先,也就是一軍閥的住宅啊。那軍閥姓吳,好像是叫吳……吳被子?還是吳被服來著?”
“切,無被子,還要枕頭呢……”
那個胖大媽被瘦的戳了一句,可不幹了。
非要把“文盲矯情大賽”進行到底不可。
“他陳嬸兒,這事兒你絕對搞錯了,這兒啊,就是王爺府。五九年那會兒,我們家剛搬來,這兒還有個叫溥任的王爺後代,跟我們搭過鄰居呢。你是後來的,不知道……”
偏偏這時候,寧衛民很沒有眼色的橫插了一嘴。
“大媽,那您這院兒裏鬧過鬼嗎?當年,您沒問問那位皇親國戚,這兒有沒有吊死過宮女、太監唔得?”
兩老太太都不約而同耷了臉,衝著地上呸呸呸,就是連吐三口唾沫。
然後嘴裏喊著晦氣,就把寧衛民連趕帶撚的給轟出了院兒。
瞧這事兒鬧得吧。
可問題來了,這能說寧衛民傻嗎?
不!這反而正是他聰明的地方。
若不如此,他怎麽輕鬆出院兒啊?
還不得忍受盤問,磨牙到多會兒呢?
偏偏他的來意還不能明說,更不能讓這裏的住家知道。
為什麽?這道理是明擺著的。
這個院兒裏至少住著幾百口子人,沒了房就等於沒了窩兒,人家能幹?
要讓他們騰退原房,等於讓他剝皮抽筋,誰也不會輕易撒手。
要聽說房主來要房,那非炸了廟不可。
真說不準會出現什麽群情激憤的情況呢。
要為這事兒挨頓打,那也就白挨揍了,不冤枉死了?
而且即使從辦事的角度講,為了方便日後講條件。
也應該把這事兒先瞞住才對,以免打草驚蛇嘛。
這套魏佳胡同的花園宅邸,就把寧衛民的心撩撥得跟揣了個火炭似的。
這麽牛的產業,他要不急著盼著去親眼看看怎麽可能呢?
於是當天連夜裏,這小子連覺都睡不踏實了。
在重文門旅館如此舒適客房裏,這還是頭一回,居然輾轉反側睡不著了。
既如此,他也不想占著茅坑不拉屎了。
後半夜,索性把張士慧替換來休息了。
弄得張士慧拿他直打鑔,還以為他想媳婦想得睡不著了呢。
勸他趕緊就把米曉冉拿下得了,別瞻前顧後的了。
寧衛民也懶得理他,自己隻獨坐前台,喝著茶,拿根筆勾勾畫畫到天亮。
滿心期待向往著趕緊幫師傅拿回宅院,也過過土豪般的生活。
所以等到下班時候,瞎扒拉了兩口早點,他連家都不回了,覺也不補了,就直接蹬著車去踩點兒了。
差不多早上將近九點鍾的時候,寧衛民終於從東四北大街東口進入了魏佳胡同。
由於跟著康術德已經一年多了,如今的他對古建也不算徹底的白丁了。
至少他就知道宅院大門分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牆垣式門……等多種。
其中最高的等級叫廣亮大門。
特點是門楣上有雀替,門洞向外延伸,內外都有門道。
這樣的大門顯然都是非富即貴的大戶人家……
所以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別看他隻是慢悠悠的騎車,兜著應該是“馬家花園”的範圍轉悠了一圈兒,草草的瀏覽了一遍。
但他已經能看出不少的事兒來。
首先,這個胡同裏的四合院,檔次確實較高。
因為一進了魏佳胡同口,首先就能看到,“馬家花園”對麵的一個掛著幼兒園牌子的四合院。
大門就是金柱大門,這是過去普通官宦人家的專有樣式。
再往裏,過去富戶常用的蠻子門、如意門也皆有。
這便足以保證,這裏的房屋質量上應該相當不錯。
絕不是建國後由政府用紅磚搭建的排房可比的。
而從街上看,這些老房子也算是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老樹、老牆、灰磚、青苔,古樸的景色獨具風味
但是馬家花園的宅邸範圍,房屋規製卻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
本應該是馬家花園兩套四合院的位置。
一處掛著個古今文化研究協會的牌子。
另一處則變成了街道辦的紙箱廠。
偏偏到了最西頭,本應該是“馬家花園”真正入口的廣亮大門,以及左右屏門全沒了。
徹底被死死封堵上,成了一間就勢搭建起來的不倫不類的房屋。
取而代之的是院牆西北角和東北角另辟兩個簡易的小門供人出入。
寧衛民從外麵張望一下,能看到院裏晾著衣物,也有不少煤棚、雜物棚等生活痕跡。
很明顯這裏麵已經成了大雜院,應該全都是一戶戶的住家。
等到停好了車,他進院兒再細細查看。
果不其然,院裏殘破得快要坍塌的戲樓,摻雜於房屋空隙之間的青石和湖石。
都足以證明他沒找錯地方。
這裏無疑就是曾經當年受到無數達官顯貴、社會名流追捧讚譽之地。
馬輝堂私宅中的花園部分。
但不能不說,園景變得很糟,眼前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
遊廊和被損毀的十分嚴重,幾近無存。
關鍵是假山被挪,水池被填,寧衛民找了好幾圈也沒找到康術德告訴過他的三個池塘。
院中雕塑損失無幾,植樹也並不繁茂,根本無人照料。
唯獨還算良好的,隻能說大多數建築物仍在,全園的整體構架基本保持。
但同樣因為長期作為大雜院使用,私搭亂建很多,已經毫無美感可言了。
而就在寧衛民正要打算,繼續去試著尋找一下,康術德說過的蓋在假山上的那個台球房的時候,幹擾來了。
有兩個老娘們推開門,從一個屋裏結伴走出來過問情況。
這其實很正常,正在上班的時候,京城任何大雜院裏,不用上班的退休老人就是義務警衛員。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所以兩位大媽一胖一瘦,都以一副極為警惕,防備小偷的目光盯著寧衛民。
幾乎異口同聲的嚴詞質問。
“你哪兒的呀?想幹什麽啊?這麽出來進去的,跟耗子鑽洞似的……”
“就是,你到底找誰啊?說清楚了。要說不出來,你就跟我們去派出所吧……”
於是寧衛民心知,恐怕這次踩盤兒不得不到此為止了。
而他的謊話張口就來,心不慌眼不跳的裝傻充愣上了。
“大媽,我誰也不找。可您千萬別誤會,我也不是壞人。”
“我就是路過這兒的時候,從外麵看裏麵,又是花草又是山石的,覺著好奇,才進來看看的。”
“沒想到,您這院兒裏還真是別有洞天,太氣派了。這大花園子,就跟高幹家似的。您這兒過去是不是王府啊?”
倆大媽這才麵色緩和,也都來了興致。
胖的那個大嘴一撇,開始臭吹。
“那可不,我們這院兒以前就是王爺住的地兒,行宮你知道嗎?就是王爺住的最好的宮殿……”
另一個瘦的卻忍不住插了口。
“不對吧?行宮應該是皇上出紫禁城住的吧。而且我怎麽聽說這兒原先,也就是一軍閥的住宅啊。那軍閥姓吳,好像是叫吳……吳被子?還是吳被服來著?”
“切,無被子,還要枕頭呢……”
那個胖大媽被瘦的戳了一句,可不幹了。
非要把“文盲矯情大賽”進行到底不可。
“他陳嬸兒,這事兒你絕對搞錯了,這兒啊,就是王爺府。五九年那會兒,我們家剛搬來,這兒還有個叫溥任的王爺後代,跟我們搭過鄰居呢。你是後來的,不知道……”
偏偏這時候,寧衛民很沒有眼色的橫插了一嘴。
“大媽,那您這院兒裏鬧過鬼嗎?當年,您沒問問那位皇親國戚,這兒有沒有吊死過宮女、太監唔得?”
兩老太太都不約而同耷了臉,衝著地上呸呸呸,就是連吐三口唾沫。
然後嘴裏喊著晦氣,就把寧衛民連趕帶撚的給轟出了院兒。
瞧這事兒鬧得吧。
可問題來了,這能說寧衛民傻嗎?
不!這反而正是他聰明的地方。
若不如此,他怎麽輕鬆出院兒啊?
還不得忍受盤問,磨牙到多會兒呢?
偏偏他的來意還不能明說,更不能讓這裏的住家知道。
為什麽?這道理是明擺著的。
這個院兒裏至少住著幾百口子人,沒了房就等於沒了窩兒,人家能幹?
要讓他們騰退原房,等於讓他剝皮抽筋,誰也不會輕易撒手。
要聽說房主來要房,那非炸了廟不可。
真說不準會出現什麽群情激憤的情況呢。
要為這事兒挨頓打,那也就白挨揍了,不冤枉死了?
而且即使從辦事的角度講,為了方便日後講條件。
也應該把這事兒先瞞住才對,以免打草驚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