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紅聯服裝廠,是一家隸屬於紡織部,由市服裝公司管理的中型服裝廠。


    從建國到八十年代,在和皮爾·卡頓公司合作之前。


    這家廠子的年產值不足三百萬人民幣,完全是一種吃不飽又餓不死的狀況。


    生產的主要產品就是襯衫、褲子、裙裝、秋衣、秋褲等附加值很低的“大路貨”女裝。


    產品特色也隻是價格低,數量大和質量高而已。


    幸好是在紡織部的牽線搭橋下,這家有著六百職工的廠子終於成為了與皮爾·卡頓公司合作的生產企業,才擺脫了長期以來的頹勢。


    自打開始承接“pc”品牌的女性時裝。


    光去年一年,紅聯服裝廠就靠十六個訂單的出口品種,實現創匯二百萬美元。


    不但成功實現了鹹魚翻身,而且一躍成為了服裝公司下屬的明星企業。


    正因為這樣,1982年5月中旬,當寧衛民來到廠裏想要查看那些“pc”女裝瑕疵品的時候。幾乎紅聯服裝廠整個領導班子都被驚動了。


    廠領導們就像迎接欽差大臣一樣,一起出麵來接待寧衛民。


    隻是話說回來,像這樣隆重的熱烈歡迎場麵,多少也有些令人尷尬。


    因為身為皮爾·卡頓公司的高層,寧衛民的年齡委實是太年輕了些。


    別忘了,他今年才二十二歲啊。


    他比陪同他一起來的,專門負責定期來廠裏巡視的公司質檢員閆旭,還要小三四歲呢。


    像這種情況,在這年頭特別講究論資排輩,對新人喜歡先好好磨礪一番才肯重用的國企,是根本沒有可能出現的。


    在通常情形下,一個廠子的股級幹部也要二十六七,科級往往都在三十歲左右。


    而廠長和副廠長,最年輕的,怕也得小四十歲。


    所以現場的實際情況就跟滑稽戲似的


    一堆中年幹部從辦公樓下來紛紛出迎,結果看見寧衛民就是一愣。


    得知其身份後,更是無不瞠目結舌。


    但偏偏他們來都來了,還不能不圍著這個二十初頭的年輕人熱情握手相請,搜腸刮肚的說好話。


    這是怎生一個尷尬了得呀!


    說實話,不但幾位滿嘴恭維的廠領導倍感難為情,對不起自己這把子歲數。


    就連作為聽眾的寧衛民,自己也覺著不適應,簡直別扭極了。


    但沒辦法,誰讓這是由供需關係的不平等決定的呢。


    咱們國家是實在太缺外匯了。


    哪怕不衝著這些用外匯支付的加工費。


    就衝著這年頭我國輕工業落後的現狀,隻能依靠接外貿訂單的機會,才能夠通過“三來一補政策”弄到一些外國高檔衣料。


    作為生產供貨方的紅聯廠,就不能不委屈一下自己,把寧衛民這位“上差”給伺候好了。


    總而言之,說白了,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在這年頭,手裏握著真金白銀,還願意投資內地的外資企業太牛了,也太稀缺了。


    那麽水漲船高,作為洋人的臉麵,作為外資企業的代表的寧衛民。


    就必然會受到靠外貿訂單吃飯的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極力逢迎。


    這就讓他無論走到哪兒,看到的幾乎全是笑臉相迎。


    這一點,在天壇齋宮辦“pc”服裝陳列館的時候,就已經充分得到證明了。


    至於紅聯服裝廠當然也不會免俗,這隻不過是再次印證了這點而已。


    好在寧衛民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


    他非但沒有沉溺於這種狐假虎威的虛假權勢之中。


    而且還懂得該當怎樣合理的去利用這種優勢。


    這就使得他表現出了非常謙遜、彬彬有禮的一麵。


    和眾多領導握過手後,他連連道謝,非要堅持禮送各位廠領導回樓去辦公不可。


    最後以“不想因為自己來訪影響廠領導們的工作”為由,給了各位廠領導一個體麵的台階下。


    而有關自己的來意,他隻希望能讓廠方的生產主任崔大剛和庫管主任苗珍陪同自己去驗看貨品即可。


    甚至就連公司派來的閆旭他都沒留,讓這小子先去忙他該幹的事兒去了。


    而這樣的態度,一下博得了眾位廠領導極大的好感。


    雖然才是初見麵,但分別的時候,廠長那幾句“年輕有為”之類的誇讚,已經不全是客套了。


    至於去庫房看貨的情況,還真是比寧衛民預計的要好不少。


    一是東西量多。


    大概是因為生產工藝的拔高,必然要有個適應的過程,瑕疵品率居然達到了百分之三。


    工廠的一間庫房裏已經囤積了至少數千件的各種時尚女裝。


    如果都算在一起,寧衛民大致要為這些東西,支付給廠方六七萬元才行。


    二是質量問題並不嚴重。


    寧衛民連著打開了好幾箱驗看。


    他就發現,像跳針、斷線、起皺、不夠順直、拚縫接點不齊,這樣的小毛病居多。


    而汙漬、不對稱、壓線寬窄、斜扭、麵料破損,這樣比較嚴重的問題比較少。


    總之,這些瑕疵品的質地和種類,還真讓他喜不自勝。


    當時就打定了主意,得盡快找好庫房,安排車輛,把這些貨趕緊拉走才行。


    以免夜長夢多。


    當然了,到了這個時候,接下來就該商量怎麽運貨和付款的問題了。


    再次大大出乎寧衛民的意料之外。


    根本不用他開口,廠方就在物流和付款方麵給予了極大方便。


    首先,庫管主任苗珍表示可以免費配送、搬運。


    隻要寧衛民給她們一個庫存地址,約好貨運時間,安排好人接應就行。


    廠方的130卡車會按他要求的送達地點,甚至幫助搬運的。


    其次,瑕疵品的處理方式,是先拉貨,後給錢。


    畢竟是長期合作單位,苗珍認為可以按照例行的三十天的回款周期來執行。


    這也就是說,寧衛民又無意間占了公司大便宜了。


    就因為他是“pc”的人,根本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把所有瑕疵品拉走。


    到了三十天之後,且不說他應該已經能把這些貨出手不少,手裏回籠不少現金了。


    就說他萬一沒賣出去多少。


    也大可以先用自己運營專賣店和陳列館的款子先把貨款墊上。


    當然,商量細節的時候,廠方的生產主任崔大剛免不了也要在一邊訴訴苦。


    抱怨“pc”公司對質量卡得太嚴,說有時候哪怕稍微一點失誤,都過不了質檢。


    甚至一點小問題,整個一批都會一起廢掉。


    那話裏話外,都在懇求寧衛民能替他們著想著想,把質檢標準降低一些。


    對這件事,寧衛民當然不會傻到越俎代庖,忘乎所以的程度。


    他反倒以非常認真的態度,替質檢員閆旭辯解,詳細的述說難處。


    他說外資企業的製度不同於國企,要嚴格得多。


    閆旭身在其位就要盡責,如果要把握不好質檢關,不是扣獎金,而是要丟飯碗的。


    而生產的這些服裝,由於主要是銷往海外市場的。


    如果出了問題,那就不是小事,恐怕再也不會有什麽訂單了。


    沒的說,這幾句是徹底是堵上了崔大剛的閑話,破滅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


    反倒讓他有點心虛了,連連表示一定會保證質量,工作上絕無糊弄敷衍之意。


    而這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好處啊。


    不但不用看別人臉色,發愁自己吃不下,消化不良的問題。


    反倒還能讓對方怵頭,竭力替你著想,上趕著巴結你。


    像這麽做生意,當然跟那些憑借自己能力瞎撲騰的小販不能同日而語了。


    簡直太爽了!


    然而,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很快寧衛民就在這間庫房裏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礦。


    而且似乎因為同樣的原因,也隻有身後戳著“pc”公司的他,才夠資格挖掘……


    推薦:巫醫覺醒手機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