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14日,初六,周五,也是西方的情人節。


    雖然國內目前還沒有年輕人追這個洋節,可對於西方一向懷有幕強心理,經濟又率先發展起來的日本人卻是比較在意的。


    主要是因為體諒到鬆本慶子的心情,原本這一天,寧衛民是打算一大早就去複興門長話大樓排隊掛號,然後要個電話間,好好跟鬆本慶子煲一煲電話粥的。


    隻可惜,因為臨時出現了一個突發情況,寧衛民的原定計劃隻能被迫延遲,把甜蜜時刻挪到晚上去了。


    不是別的,市文物局找上門來了。


    敢情日本大使館提前聯係了市文物局,打告知他們寧衛民從日本帶回大量的青銅器要捐贈的消息那天起,市文物局那邊就坐不住了。


    連領導帶準備鑒定的專家,從上至下,欣喜若狂。


    從年前一直盼到年尾,大家聊得都是這批海外回流文物,就惦記著盡快能一睹這批青銅器真容呢。


    盡管他們很理解寧衛民回京也得過年,也懂得好飯不怕晚的道理。


    可時間一長,也不免變得疑神疑鬼起來,生怕這事兒出現什麽變故。


    所以別看公假結束才過了一天,他們急不可耐的主動出擊了。


    初六這天,市文物局不但一大早就打電話聯係了寧衛民。


    而且還說他們這邊接人接物的專車,歡迎儀式和等著鑒定的專家已經全給安排好了,就等著寧衛民的大駕光臨。


    雖然這表達的意思很委婉,可這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架勢充分證明,對這事兒文物局挺著急的。


    那沒轍呀,寧衛民也不好讓市文物局久等,隻能予以配合。


    於是他就招呼羅廣亮來幫忙,收拾好了要捐贈的物件,然後帶著想同去看看鑒定結果的康術德一起上了市文物局派來的汽車。


    結果不出意外,這些東西拿過去一亮相就震驚了全場,鑒定結果也尤為驚人。


    經市文物局的幾位專家鑒定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寧衛民捐獻的十七件青銅器中有五件為西漢組器,內壁有銘文,由此可以斷定是梁王劉嘉的隨葬之物。


    尤為珍貴的還有一商代晚期獸麵紋方觚,一秦代青銅鴻雁,看著也不是凡物。


    隻是具體出處暫時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其次比較珍貴的還有一遼代青銅小鼎,兩件西漢的銅牛燭台。


    以上這些東西,一共九件均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至於那兩冊宋版書也被認定為真品,從文獻的價值來看,恐怕還要高於大部分青銅器。


    總之,全體專家一致認為,寧衛民捐贈的這些文物,既有文物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也有學術研究價值。


    而且幾乎全部都是積貧積弱的年代,流失海外的國寶,能夠追回,實屬僥幸。


    於是等到鑒定過程一結束,市文物局就要在現場舉行表彰儀式。


    或許是覺得五百元的現金獎勵,外加一個錦旗實在有點拿不出手吧。


    市文物局還專門安排好了《京城日報》和《京城晚報》記者。


    打算要給寧衛民拍照做專訪,在兩份報紙上刊文宣傳表彰,為其揚名。


    不過讓市文物局的領導和專家們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寧衛民居然對這樣的安排謝絕了。


    市文物局的領導們一開始還以為寧衛民是故作姿態,隻是表麵上謙虛一下,心裏其實是願意的。


    誰還會拒絕榮譽呢?


    於是領導們就一再相勸,口稱寧衛民此舉善莫大焉。


    說這些文物的回歸,不但有益於對我國相關曆史的研究和左證,而且他的捐贈也為社會樹立了良好典範。


    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應該怎麽愛護和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當然值得大力嘉獎,好讓大家效彷學習。


    可哪兒知寧衛民還真不是來虛套子,玩假招子。


    雖然誠懇地一再感謝領導,可他還是堅持不肯就範。


    甚至還拿出了“子貢贖人”的典故來打比方。


    認為如果公開報道,弊大於利,反而不利於海外文物回流。


    寧衛民的道理是,自己出國是經商,因此具有這個經濟能力,而且也願意做這件事。


    可不代表旁人也有能力去做,願意去做。


    實際情況是國內許多人即便出國,日子也多數是苦哈哈的。


    不是留學生就是打工者,沒有這個經濟條件。


    這種事宣揚出去,非但不會起到多少榜樣的作用,促進流失海外的古物回流。


    反倒有可能會被在華的日本記者看到,產生未知的,不可預計的麻煩。


    萬一要是消息傳回日本國內,萬一要是讓那些日本舊貨商知道了有華人在做這樣的事兒。


    那麽日本市場的華夏古物價格說不好就要受影響了。


    那今後再收這種東西,也許沒這麽便宜了。


    更糟的是,今後他再想帶文物回國,也許還會遇到日方的層層阻撓。


    寧衛民還表示,自己是有打算長期去做這件事的。


    所以為長遠計,還是盡量保密為好。


    尤其考慮到國內文保方麵投入資金有限,寧衛民還大方地表示,用不著給他發獎金和錦旗。


    他隻求這些東西能夠獲得妥善安置,最好能保存在京城市屬博物館裏。


    另外,也就需要一個捐贈的證明,還有自己和這些東西拍一張照片留念即可。


    於是當他這番話說完,無論是領導還是專家無不麵麵相覷,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了。


    因為說實話,雖然建國以來,市文物局早已經接受過不少的文物捐贈。


    可像這麽大筆的,這麽無欲無求的白給東西的主兒,好像從張伯駒過世之後,還真沒再遇見過。


    尤其是寧衛民還這麽年輕,是個擁有大好光陰,前途無量的主兒。


    明明可以據為己有,他居然不起貪念,那就更是蠍子拉屎獨一份了。


    人家怎麽可能不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嗎?


    隻能說人品貴重,心係國家大義。


    所以也沒人能夠懷疑寧衛民這份的光明磊落。


    尤其聽他分析的理由,還都那麽務實,那麽客觀。


    在場的這些領導和專家,沒人不為他的話語打動,無不對他看重幾分,心生好感的。


    誰都沒想到寧衛民竟然會是這樣一個大公無私,絲毫也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


    可也是因此,大家同樣也心生歉意,感到太不好意思了。


    這這……一點表示沒有,怎麽都覺得有點對不起人啊?


    這人情可欠大發了。


    再怎麽說,市文物局這麽白拿一個年輕人的東西,好像不是很光彩的事兒啊。


    但就在現場有點莫名尷尬,連領導都沒有一個妥善主意的時候。


    不得不說,善於察言觀色寧衛民還真是格外的懂事。


    當他發現領導的為難,居然主動就把梯子給領導送到腳下來了。


    “領導,我其實還有兩條不情之請。不知道您能不能成全我?”


    “你說。別客氣。”


    “首先,我對古物很感興趣,也喜歡傳統文化,今天能見到這麽多專家實在榮幸。我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榮幸中午請領導和幾位老師吃頓便飯。最好幾位老師能給我留個聯係方式,便於日後討教。還有就是,領導能不能給我個方便,讓我今後能以個人的名義也去文物商店買點康乾後的玩意?”


    結果他這話一說,現場的氣氛就頓時不一樣了,大家無不笑了起來。


    寧衛民還覺得有點奇怪呢,就聽領導已經開始大包大攬了。


    “你這個小同誌啊。這算什麽不情之請啊?這頓飯當然得吃,一定要吃,而且必須由我們文物局請客。至於你想去文物商店買東西就更容易了。哪兒還需要什麽給你方便啊?你直接去就行。你大概還不知道吧?現在的政策已經不一樣了,全市的文物商店都已經開內櫃了。外國人能買的物件,咱們內賓也全能買啊,而且用人民幣就行。對對,我建議你就去虹光閣吧,那兒的貨最全。我還可以給你開一張條子,讓他們看情況適當給你些優惠。”


    瞧瞧,寧衛民這幾句話,不但讓領導麵上生輝,台階下得分外高興,就是他自己也落了個天大的實惠。


    說實話,寧衛民都沒想到會有這麽順利,人家答應得這麽痛快。


    聽完領導的話,他一時甚至有點發懵,都沒能及時消化掉得來的這些消息。


    怎麽文物商店,忽然就對老百姓敞開門了?


    怎麽居然還可以用人民幣隨便買了呢?


    要知道過去,這是隻有外賓才能有權購買的東西,國家是要拿這些東西來創匯的啊。


    連他自己想買,都得搭著為壇宮采購的便利,遮遮掩掩的才行呢。


    隨後,等他再細一打聽,才從領導的詳細解釋中鬧明白到底怎麽回事。


    敢情啊,這也與改革開放,國內的旅遊業發展息息相關。


    不為別的,就因為國門打開,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國內國外的遊客持續增多。


    既然現在旅遊的人多了,旅遊意識也開始普及了,旅遊工藝品也就成了熱門生意。


    好多原先的工藝品大廠都把旅遊工藝品當成主業來抓。


    而且為了掙快錢,差不多都是像京城料器廠那樣,放棄了原本傳統工藝精工巧做的優勢,專門生產工業性強的,流水線上的東西。


    這些東西雖然粗製濫造,但大批量的生產出來,卻能以廉價的價格迅速搶占市場。


    如今已經不光旅遊景點在賣了,還有不少湧入了琉璃廠。


    好些不懂古物的外國人,來到京城,原本就是為了買點紀念品帶回去就行。


    許多人自然就選擇這種價廉的東西。


    這麽一來,全指望外賓的文物商店當然就苦了,櫃子裏的商品開始滯銷。


    到了去年的年底,也是不得已,才會決定開內櫃,以人民幣計價對國內百姓銷售。


    這個時候,哪怕是古物文玩的從業者,也沒幾個人能意識到這些康乾之後古物的價值。


    都差不多覺得,能賣出去,就比砸手裏好啊。


    說白了,寧衛民肯花錢買,也等於是在支持文物局的工作呢。


    母庸置疑,這聽在寧衛民的耳朵裏,卻宛如仙音繞耳啊。


    他就跟當初無意中跟霍欣發現了書畫寶藏似的,又看到了眼前一個大漏擺在眼巴前兒了。


    也是巧了,昨天寧衛民聽殷悅報完賬目,刨去用於收購郵票的資金,還有差不多一百萬,寧衛民暫時不知道花哪兒合適呢。


    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還從康術德口中得知,馬家花園的宅子已經修舊如舊,大體上複原的差不多了。


    這不是想睡覺就有人給塞枕頭,兒女雙全湊成了一個“好”嘛。


    於是沒說的,寧衛民越發對市文物局的這些人恭謹起來。


    都說知子莫若父,其實師父對徒弟也一樣。


    根本不用明說,隻憑神色,康術德就知道寧衛民心裏轉悠什麽心思呢。


    於是這頓中午飯就有意思了,在領導的提議下,就近和平門烤鴨店吃的。


    席間,寧衛民可是發揮了舌燦蓮花的所長,沒少拍市文物局的領導馬屁,對於幾位專家也是竭盡所能的恭維。


    雖然不免有幾分刻意而為的痕跡,可好就好在這小子不但是個識趣之人,而且在康術德的調教下,肚子裏也有了幾分真玩意。


    再加上還有一個好師傅在旁邊給托著,所以輕而易舉和這些文化人拉近了關係,好上加好。


    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等到寧衛民表達出想要盡可能的買下虹光閣所有的瓷器,或許會花上幾十萬的時候。


    雖然又震了在場的所有人一把。


    可市文物局的人隨後呈現的卻完全是驚喜。


    還真像寧衛民所想的那樣,那領導不但不反對,而且當眾就表示。


    “太好了。小寧經理,你這人辦事真是大手筆。沒說的,隻要我們店裏有的,你想買多少買多少。你想買什麽買什麽。你喜歡這些東西,那就盡量多買,這同樣也是支持我們工作呢。你要真願意花上幾十萬,那解決我們的經費問題了。你放心,我們肯定給你優惠,最大可能的優惠。”


    寧衛民是大喜過望啊,當場又不免舉起酒杯表示了一番心跡。


    說自己買下這些瓷器不是為了轉賣的,而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起來,留在國內。


    所以這頓飯可謂賓主盡歡啊。


    最終也是盛情難卻,寧衛民頭一次白吃了政府一頓,是文物局堅持付的賬。


    不過寧衛民也有所回饋,又自己花錢去櫃台買了好酒和香煙,分送領導和幾位專家。


    到這兒就得多說一句了,做人,真的是一門大學問。


    隻可惜大學裏不設這門課程,好些有天賦的人也是活了半輩子才得以初窺門徑。


    但實際上,這門學問適用於各行各業,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實惠的一門學問,完全可以稱之為“成功學”。


    就拿寧衛民捐贈這件事來說,表麵上看他捐了那麽多珍貴的文物,好像有點可惜,顯得冤大頭。


    可說實話,贏得一個愛國商人的身份,獲得了文物局上上下下的信任,多了和文物局的關係,絕對比他留下那點古物更劃算。


    這首先就極大增加了他的社會信用,時機對上了,就能讓政府為他的商業信譽背書。


    而且眼下也能為他帶來更實際的好處。


    還不光是虹光閣的東西就要屬於他了,按一件幾十塊、上百塊的價格來算,差不多能被他給包了圓兒。


    也等於文物公司麾下所有的商店和廠家都對他敞開了大門。


    那些過去他不能去的地方有了通行證,那些過去他不能買的東西也能買了。


    優惠不優惠的單說,起碼今後文物局的商店再有什麽難得一見的好貨想要出售的,肯定先得跟他打聲招呼啊。


    要是遇到連他們師徒都吃不準的物件兒,還有這些專家能幫著給掌掌眼,出出主意。


    這多麽的好呢?不比什麽都強啊?


    裏外裏,他都不是合適!而是太合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