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順聲望去,隻見那人一身道袍裝束,腰間掛著長劍一柄,顯然是武當一派的青年俠士。


    孫曉申微微一笑,不緊不慢道:“不錯,張三豐是沒有與令狐少俠直接對過招,但同為武當掌門的衝虛道長卻與令狐少俠有過一次正麵的較量。


    “也可能是怕輸了有損張三豐的名譽,所以衝虛道長還特意喬裝打扮成一農夫,在少林寺的山腳下與令狐少俠比試。


    “此事發生的時日不久,因此還未在江湖中傳開。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衝虛輸了,而衝虛當時所使用的武功正是太級劍法,這點有很多在場的武林人士可以作證。”


    “哦,原來有這等事,我倒是孤陋寡聞了。”那道士清歎了一口氣,臉上似乎有些失望。


    孫曉申笑了笑,接著說道:“張三豐乃一代前輩高人,誰知排名竟然墊底,這不能不令人感歎。但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張三豐再厲害非凡,終究是世俗中的人物,又哪裏能和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世外高人相比?


    “因此,以老夫來看,張三豐無論在武學修為和內力上,都已是人世間少有的高人。完全沒必要去與其他人爭奪什麽名利,這也不符合張三豐的為人,不知道大家認為我說的對不對?”


    聽到這裏,那道士心頭繩索似乎得到了解釋,剛剛緊瑣的眉頭也漸漸地鬆開,一副如釋負重的模樣。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孫曉申接著說道:“好了,現在我們來分析下東邪,西毒這些高人。江湖傳聞每二十年華山就會舉辦一次比武大賽,當年參加比試的人有東


    邪,西毒,南帝,北丐,及王重陽。


    “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比試,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王重陽的武功最高,所以,王重陽應排在這些人的前麵,至於能排多少位暫且還不能分出。”


    “嗯,的確是這樣,按比試結果分沒有問題。但郭靖和老頑童呢,怎麽沒有看見這兩人?這兩人可都是高手呀,也不見得就輸給了王重陽。”


    “是呀,郭靖的師父很多,所學的東西也很雜,但最拿手的還是降龍十八掌。尤其是精通周伯通的雙手互博術,一手可以使降龍十八掌,另一手還可以使用其他武功,與其較量就等於二打一,任何對手都相當的吃虧。”


    “老頑童也是,我覺得他與郭靖相比隻高不低,兩人也都學過九陰真經,自是比東邪等人厲害一點,應該與王重陽在伯仲之間。”


    眾人議論紛紛,說得也頭頭是道。


    孫曉申伸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道:“嗯,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剛才說了那麽多,意思隻是先將東邪等人排下去,將王重陽推上來,沒有別的意思。


    “不錯,按招大家的分析,郭靖和老頑童的確可以和王重陽排在一個層次,至於誰高誰低還需要再仔細分析。


    “先來分析郭靖與周伯通,兩人都學了九陰真經,都有雙手互博,所不同的是一個絕學是降龍十八掌,另一個是空明拳。


    “還有一點是,兩人之中一個正值壯年,而另一個是白發飄飄已到遲暮之年,經過以上比較,誰更厲害點我想就不用再說了吧。所謂‘拳怕少壯’,


    任你武功再高,也抵不過歲月的摧殘。”


    眾人聽了,均是默默點頭,不再說話。


    孫曉申接著道: “再分析王重陽,華山論劍時,雖然最後的結果是他贏了,但贏得十分得吃力。而且,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據說當時東邪等人的武功還並不處於顛峰狀態。


    “幾個人的重要武功當時還沒完全練成,當時隻是為了趕上華山論劍,才不得不匆匆趕往華山,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比如說洪七公,當時他的降龍十八掌隻練了十五招,其最厲害的三招還沒練成,威力有限。再如歐陽鋒,他的蛤蟆功也隻練到幾層,與最高層次還差得較遠。然而,當時的王重陽正值武功的頂峰期。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華山論劍後不久他就死了,說明他並沒有隱瞞什麽更厲害的武功,在華山上已是用盡了全力,所以說王重陽雖然是勝了。


    “但這其中緣由還是比較耐人尋味的,老頑童在修煉九陰真經後,武功其實已在王重陽之上。因此,郭靖又似乎勝眾人一籌,應當排在王重陽和周伯通之前。”


    眾人聽了,都是沉思不語。過了半響,突聽有人說道:“就算是吧,那還有楊過呢,他可是神雕大俠,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襄陽城,若不是他打死了金輪法王,隻怕襄陽城早就被攻破了。


    “況且,他還是劍魔獨孤求敗的弟子。當年劍魔一劍橫掃江湖,三十年未遇敵手,真可謂打敗天下無敵手。其師父已是如此,作為徒弟的當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武俠世界當老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異香葡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異香葡萄並收藏我在武俠世界當老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