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闖進西貢外港的同時,王博陸續接到了外圍哨探的報告。


    哨探並不是一路人馬。其中有王博自己派出去的開拓軍偵察兵,也有聯軍各部自家的斥候。


    這些哨探無一例外都帶來了同一個消息:北麵並沒有援兵出現的跡象。


    最終匯總情報後的王博,也隻能長歎一聲對副官說道:“唉,艦隊進港,陸地上勢必也演不下去,把隊伍調回來攻城吧。”


    “是!”


    這裏所說的隊伍,是自家隊伍,開拓軍。


    對於西貢城的前期攻打,之前一直由聯軍中其它幾家輪流上場的。


    這樣做,固然有一點消耗炮灰,活動筋骨的意思在裏麵,但這不是主要的。聯軍司令王博屯兵西貢城下,最想做的,是圍城打援,消滅柬埔寨王國有可能從北方高原派下來的援軍。


    為此,王博不惜大動幹戈,先是安排了軍紀比較差的北越軍一部去西貢城北方“打草穀”,驅趕民人,製造戰場無人區。


    接下來,他派出開拓軍主力1500人,在北麵尋找有利地形駐紮,廣布哨探,準備舒舒服服打一把援。


    然而,除了一開始得到消息後少量緊急進城支援西貢的部隊之外,最終,王博並沒有等來金邊方向的援軍。


    也就是說,以金邊為首都的柬埔寨高原王國,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西貢城,以及西貢城所代表的湄公河低地產糧區。


    “這就是所謂的曆史慣性嗎?”


    當王博下令調回主力,準備破城時,嘴裏這樣嘟囔了一句。


    ————————————————————————————


    曆史上的西貢城,也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占領的。


    在這之前,掌控湄公河平原的高棉(柬埔寨)帝國,是9世紀至15世紀的強大帝國。


    然而到了明中葉,和暹羅(泰國)之間的連年戰爭導致高棉帝國國力衰退。最終,國都吳哥城被暹羅人攻占燒毀,柬埔寨人不得已退到遠離暹羅的方向,在金邊城重立了國都。


    自此後,基本盤位於高原地帶的柬埔寨王國,就漸漸喪失了對西貢平原的掌控能力。


    真實曆史上,就在明末清初這個時間段,西貢最終被南越阮氏侵占。如出一轍的是,城池陷落時,金邊城同樣沒有派出支援,眼睜睜看著自家領土流失。


    “可是那都是六十年後了啊!”


    王博有點不解。曆史上西貢的陷落,首先是因為越南內戰造成的大批難民衝入了湄南河平原,這之後西貢才被越南人順水推舟拿下。


    那個時間點,已經是清康熙三十七年,西貢城內外遍地都是越南人,最終的陷落可以說是裏應外合順水推舟,南越阮氏奪取西貢根本沒有費什麽力氣。


    王博想不通的一點就在這裏。眼下才是“30年代”,湄公河平原上還沒有多少越南難民,西貢內外都還是柬埔寨人為主。


    然而就這樣的環境下,他特意圍攻西貢多日,居然也不見金邊方向的援軍......這讓王博有種拳頭打到空氣中的失落感。


    對於他來說,消滅北方柬埔寨王國可能出現的野戰兵團,是為今後“長治久安”必須走的一步棋。


    可眼下這種局麵,他就有點摸不透了:到底柬埔寨人確實是虛弱無力,還是留著力氣準備哪天下山搞他菊花?


    前一種可能屬於曆史慣性使然,說明柬埔寨人早就虛弱不堪。後一種的話,他王司令官就有點頭大了:針對北方高原長期布防,無疑會令本來人手就不寬裕的南洋總督府捉襟見肘。


    負責軍事的王司令這一刻感到臉麵無光。


    “真他娘的晦氣,又要搞情報搞布防!”


    沒能畢其功於一役的王博,心情自然不是很好。這導致他第二天一整天都陰著臉,哪怕西貢城開也是如此。


    西貢開城,並沒有什麽波瀾。


    事實上要是王司令願意,屯兵城下的第一天就能敲開西貢城門。畢竟更加堅固的順化城都能敲開,西貢城也沒什麽難度。


    調集回來的開拓軍主力,采取“後膛槍壓製+人工爆破”的高科技手段,輕鬆炸開了西貢城門。


    這一幹淨利落的行動,第一次暴露了明國陸軍的規模化組織能力,震懾了敵人&友軍,讓一直缺乏直觀感受的聯軍各部明確認清了形勢,收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是的,在國內是青銅,出了國在這些南洋土包子麵前,輕武裝的開拓軍就變成了王者。


    開城後的事項波瀾不驚。畢竟一路走來,已經開了足夠多的城,大家也都麻木了。


    不過流程終歸是要走的。開拓軍進城後,第一步就是收降守軍,用火槍壓製城內所有戰略地點。


    控製全城節點的行動很順利,因為守軍騎士早已失去了戰鬥意誌。之前要不是王博故意放水,守軍大概率是堅持不到今天的。


    這一點很快有了驗證:根據俘虜交待,負責鎮守西貢的柬埔寨副王,在看到地平線上出現民居被焚燒的煙柱當夜,就帶著金珠財寶從西門出城跑路了。


    得知這一消息後,王博陰沉著的臉麵輕鬆了不少:副王身為柬埔寨王國最高層,是一定知道朝局內幕的。


    這一次副王不戰而逃,大概率說明,金邊府上層早早就默認放棄了低地領土。


    心情由陰轉晴的王大司令,在部隊接管西貢城的當天下午,率領親隨,騎著高頭大馬,踏進了西貢城。


    和明人習慣的府城不一樣,西貢這種緯度更低的城市,建築格局明顯比越南那邊還簡陋了很多。


    城市裏河道密布,密密麻麻的小船隨處可見,數量最多的建築物是貧民居住的竹棚草屋,裏麵躲藏著驚恐的西貢貧民,磚石建築很少。


    在腦中回憶了一番“生前”某些電視鏡頭中的南亞民居,發現和眼前的實景差不多之後,王博也隻能搖搖頭,率兵進了副王府。


    遍地狼藉的副王府,是城中最豪華的建築,勉強配得上“深宅大院”的明朝縉紳檔次。


    王司令入府,坐進大堂,二話不說,就把令來行。


    首先是打發北越人滾蛋。


    在這之前,南洋攻略團隊定下的戰略,是盡可能利用北越人做炮灰來侵占更多的南方土地。


    可是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時局發展,南洋團隊發現,之前是有點思慮過頭了:工業化的巨大力量無往不利,即便是遠離本土的陌生地區,依舊能令穿越者身強體壯萬事如意。


    既然這樣,那有些事就不用太過謹慎,可以適當快速推動發展進程。


    本著這個思路,在北越朝廷統一一事上,穿越者毫無顧忌地和鄭王爺翻了臉,不但按計劃保下了阮氏族人,還額外插手武裝了阮氏核心部隊。


    這樣一來,公開扶持叛逆,就等於徹底和北越新朝翻了臉。


    但同時也收獲了一支相對忠誠的外圍武力。


    那麽到了西貢破城的這一天,北越兵的最後一點剩餘價值也榨取幹淨了:之前聯軍在湄公河平原燒殺搶劫打草穀都是打著北越朝廷的名義去做的。


    現在,王博要打發北越人滾蛋了。再往後經營湄公河產糧區,乃至攻打暹羅這些好事,都和北越新朝廷沒關係了。


    雖說這一路走來,北越主將也看出了盤踞西貢對於國家的好處。然而遠在順化的北越新朝廷現在還忙於整頓內務,根本顧不上將視線投射到湄公河平原。


    所以麵對王大司令這個再及時不過的要求,剛剛產生了一點占坑想法的北越主將,也隻能咬牙點頭應是,答應帶部眾“回國”。


    北越主將很清楚,形勢比人強。眼下明人的火槍隊占了城池,還有阮氏兵馬幫襯,自家這點人根本不是對手。萬一起了齟齬,自家一定會吃大虧。


    再說了,主將其實也沒有從自家王爺那裏得到什麽搗亂的授權。


    囂張跋扈的王司令,壓根沒有正眼再看軍將的動作......不識時務的人就沒有好下場,明天再讓老子看見你們在西貢周圍晃悠,說不得就要開槍送客了。


    打發走一幹厭物後,王司令搓一搓臉,堆起笑容,下令召見侯在門外的一批客人。


    什麽客人呢?明人商賈。


    後世有遠赴非洲賣小商品的哥們,十七世紀也有在南洋各個城邦開門做生意的明人商賈集團。


    這些明商熟知當地情況,又能寫會算,血脈同源,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帶路黨嗎?


    事實上,南洋都督府之所以敢大踏步的“占地”經營,這些熟知各地情勢的明商就是重要籌碼,早就被納入總體計劃中了。


    這也是明商們能第一時間來到副王府參見王大將軍的原因:情報部門在發兵之前就派人來西貢聯絡溝通了。


    商人們沒有失望。


    身為軍人的王博極其幹脆,雙方甫一見麵,司令大人就掏出了一疊由廣東總兵府簽發的委任書......明朝叫告身,開始搞火線提幹。


    火線幹部們這次算是抄著了,他們從這一刻起,真是坐上了火箭,從平民一夜間被提拔到了副縣級......整個湄南河平原被總督府劃分了若幹區縣,火線幹部們統統就地升任副貳官:縣丞。


    這種人人有功練......有官做的大場麵,原本隻是打算來當幾天帶路黨混一點工業品分銷權限的本地明商震驚了!


    下一刻,王大人承諾:隻要各位老實輔佐艦隊隨後送來的那些本土縣令,那麽大夥的好日子還在後麵。到時候你們每家都可以在這肥沃的湄公河兩岸跑馬圈地,開種植園,給子孫掙下一份傳世家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旅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素羅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素羅漢並收藏旅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