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位菩薩離去,如來望著偌大又顯空曠的大雄寶殿,思緒一下子陷入回憶當中,上次“盂蘭會”發生的事情曆曆在目,現在回想起來仍是一陣後怕。
盂蘭會是效仿蟠桃大會演變而來的一個西方盛會,他雖跟別人吹噓可以比擬蟠桃盛會,隻不過為了抬高佛教的身價,其實遠遠不如。
蟠桃大會是邀請天庭在冊的編製人員、三山四海五嶽的道友齊聚一堂,吃著仙果仙酒,看著仙女唱歌跳舞,暢談天道人生,可謂是熱鬧非凡。而盂蘭會主辦方在靈山,主要以佛教內部人員為主,能請到的神仙數量有限,論規模根本無法跟蟠桃大會相提並論。
並不是如來不如玉帝的麵子大,也不是他的實力不如玉帝,而盂蘭會的主題是聽他講經,說白了就是給聽講的眾人強行灌輸對佛教的忠心思想。天庭在職的道教神仙有三清在頭上壓著,還有玉帝在一旁看著,自然不敢前來,而遊蕩在下界的神仙們,哪個不是無拘無束,追求逍遙自在為主,哪會來靈山受這個罪,更何況沒有仙果仙酒提神,沒有歌舞助興,光聽如來講經有什麽意思。
能來聽講經的都是一些沒有後台的神仙,因為他們不願得罪如來,所以才來走下過場,湊湊人數,令如來的麵子不自於難看罷了。雖說來的神仙數量有限,不過加上佛教八菩薩、四大金剛、五百羅漢及三千揭諦等人也將這大雄寶殿塞得滿滿的,氣氛活躍,一時也顯得熱鬧非凡。
如來對此也相當滿意,談興大發,講得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座下眾人也都聽得如癡如醉。可就在時,他發現二弟子金蟬子竟然丟下一粒米去喂腳下的一隻白鼠,頓時大怒,氣他輕漫佛法便要出手教訓一番以示警告,同時也給旁人敲鍾,可卻被蠍子精上前給攔住了。
如來知道蠍子精對金蟬子情根深種,這時見她阻攔自己,怒火更盛,一下控製不住力道將金蟬子給打死了。兔死狐悲,眾佛教中人見金蟬子被打死了,也都沒心情繼續聽講經,雖沒開口提出告辭,但個個坐在那噤若寒蟬,對親弟子都下得去這般毒手,何況他們這些外人了。
金蟬子死了,如來也心生悔意,可他作為佛祖,現在不是後悔的時候,是該如何化解眾人對他產生的恐懼心理。正在考慮手段之際,手指卻被一旁仇恨衝昏腦袋的蠍子精給蟄了一下,饒是他法力無邊,但毒氣上湧之下令他頭暈眼花,勉強穩住身子,可是卻沒實力擒住偷襲的蠍子精。
眾人一見如來受傷了,那些早對他心懷不滿的人紛紛站起來問其傷勢,迦葉、阿難一幹心腹見如來受到襲擊,出於安全考慮,護著他離開了大雄寶殿。
如來一走,佛教群龍無首下,無人能震住場子,對如來不滿的人趁機興風作浪,那些被閹割的坐騎們都逃出了靈山。
一場大戰起於靈山,如火災一樣向西牛賀洲乃至整個三界蔓延,等如來緩過神來一看:雷音寶闕倒三層,趙州石橋崩兩斷。一輪紅日蕩無光,滿天星鬥皆昏亂。南山鳥往北山飛,東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對不相呼,子母分離難叫喚。龍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處尋閃電。十代閻王覓判官,地府牛頭追馬麵。這風吹倒普陀山,卷起觀音經一卷。白蓮花卸海邊飛,吹倒菩薩十二院。盤古至今曾見風,不似這風來不善。呼喇喇,乾坤險不炸崩開,萬裏江山都是顫!
亂成這樣,如來一時也沒有實力整合,便派人去天庭向玉帝求助,可玉帝巴不得佛教大亂,越亂越好,隻象征性的派了李天王父子前來幫忙,最後捉了罪魁禍手金鼻白毛老鼠精頂缸,罪名沒敢實說,隻給安了個偷吃香花寶燭成精。
如來雖恨老鼠精,但更恨蠍子精,當即派人去拿她殺之泄恨,可聽說她投靠了道教,並在女兒國琵琶洞住了下來。他思忖佛教實力大損,自己的地盤上妖怪遍地,整個西牛賀洲一片亂象,佛教的統治也在短短幾日內崩塌,實在不宜再跟道教發生衝突,隻得將這份惡氣咽進肚子裏。
此外,如來也恨透了落井下石的觀音,若在他受傷之際,觀音能站出來穩住場麵,佛教也不至大亂,氣極之下,他沒處死老鼠精,還封了她一個“半截觀音”的綽號,令她拜李天王為義父,在黑鬆林搶奪資源孝敬李天王父子。
佛教大亂,李天王父子在天庭的重要性提升了幾倍,如來怕他們父子兩人看形勢不對,趁機背叛他,故用老鼠精去拉攏兩人,給他足夠的時間去解決西牛賀州眾妖為亂的危局。
哎…
如來重重歎了口氣,從紛亂的思緒中出來,籌劃了幾百年,隻等這次盂蘭會過後,便著手準備取經一事。可是執行計劃的人選,一時還沒確定下來,他比較看重靈吉菩薩,此人不僅法力廣大,更對他這個佛祖忠心耿耿,若由他一手負責,如來也放心。
……
“上次因為金蟬子一事鬧得佛教大亂,使得如來幾百年不曾踏出靈山半步,此次他借盂蘭會為由,不知打得什麽主意?”觀音、文殊、普賢三人離開了靈山,在前往車遲國的途中,文殊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向一旁的兩人問道。
觀音皺了皺眉,她也搞不清如來的真實意圖,但敢肯定如來在接下來的盂蘭會上必有大動作。這幾百年,如來眼看著眾妖將佛教的地盤瓜分而無動於衷,一定在等待時機,他想借著雷霆之勢將地方割據勢力一次性解決,好恢複幾百年前那如日中天的權勢。
雖明知如來接下來要對西牛賀洲的眾妖出手,但觀音怎麽也猜不出他究竟會采取什麽樣的方式,要知道在這塊地盤上的勢力錯綜複雜,一個處置不慎,那佛教便永遠失去了對這塊地盤的掌控力。
“如來老奸巨滑,此人一向喜歡謀而後動,我看在他出手之前,咱們也做足應對之策,免得措手不及下元氣大傷,到時悔之晚矣。”
觀音這話既是告誡自己也是在提醒文殊和普賢,要提防如來。
兩人卻毫無在意,普賢笑道:“菩薩多慮了,有佛母在靈山做內應,隻要如來有所動作,她會提前示警的,到時如來有心想動我們的勢力也找不到理由!”
文殊不可置否的點頭,他、普賢加上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三人結盟,勢力龐大,即便公然與如來作對,如來也不敢貿然向他們幾人動手。要知道,道教在一旁虎視眈眈,若是如來和他們幾個窩裏鬥,隻會白白讓三清坐收漁利,如來不會幹那麽傻的事情。
見兩人不聽,觀音也不好說什麽,沉吟了一會,對他們提議道:“兩位菩薩先回各自的道場吧,車遲國便由我去走了一遭如何?”
兩人齊聲道:“如此,就有勞菩薩了。”
他們壓根不願去車遲國,心思趙清宇一個小小真仙,哪有資格令他們前去示警,派坐騎前去就算給足趙清宇麵子了。
盂蘭會是效仿蟠桃大會演變而來的一個西方盛會,他雖跟別人吹噓可以比擬蟠桃盛會,隻不過為了抬高佛教的身價,其實遠遠不如。
蟠桃大會是邀請天庭在冊的編製人員、三山四海五嶽的道友齊聚一堂,吃著仙果仙酒,看著仙女唱歌跳舞,暢談天道人生,可謂是熱鬧非凡。而盂蘭會主辦方在靈山,主要以佛教內部人員為主,能請到的神仙數量有限,論規模根本無法跟蟠桃大會相提並論。
並不是如來不如玉帝的麵子大,也不是他的實力不如玉帝,而盂蘭會的主題是聽他講經,說白了就是給聽講的眾人強行灌輸對佛教的忠心思想。天庭在職的道教神仙有三清在頭上壓著,還有玉帝在一旁看著,自然不敢前來,而遊蕩在下界的神仙們,哪個不是無拘無束,追求逍遙自在為主,哪會來靈山受這個罪,更何況沒有仙果仙酒提神,沒有歌舞助興,光聽如來講經有什麽意思。
能來聽講經的都是一些沒有後台的神仙,因為他們不願得罪如來,所以才來走下過場,湊湊人數,令如來的麵子不自於難看罷了。雖說來的神仙數量有限,不過加上佛教八菩薩、四大金剛、五百羅漢及三千揭諦等人也將這大雄寶殿塞得滿滿的,氣氛活躍,一時也顯得熱鬧非凡。
如來對此也相當滿意,談興大發,講得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座下眾人也都聽得如癡如醉。可就在時,他發現二弟子金蟬子竟然丟下一粒米去喂腳下的一隻白鼠,頓時大怒,氣他輕漫佛法便要出手教訓一番以示警告,同時也給旁人敲鍾,可卻被蠍子精上前給攔住了。
如來知道蠍子精對金蟬子情根深種,這時見她阻攔自己,怒火更盛,一下控製不住力道將金蟬子給打死了。兔死狐悲,眾佛教中人見金蟬子被打死了,也都沒心情繼續聽講經,雖沒開口提出告辭,但個個坐在那噤若寒蟬,對親弟子都下得去這般毒手,何況他們這些外人了。
金蟬子死了,如來也心生悔意,可他作為佛祖,現在不是後悔的時候,是該如何化解眾人對他產生的恐懼心理。正在考慮手段之際,手指卻被一旁仇恨衝昏腦袋的蠍子精給蟄了一下,饒是他法力無邊,但毒氣上湧之下令他頭暈眼花,勉強穩住身子,可是卻沒實力擒住偷襲的蠍子精。
眾人一見如來受傷了,那些早對他心懷不滿的人紛紛站起來問其傷勢,迦葉、阿難一幹心腹見如來受到襲擊,出於安全考慮,護著他離開了大雄寶殿。
如來一走,佛教群龍無首下,無人能震住場子,對如來不滿的人趁機興風作浪,那些被閹割的坐騎們都逃出了靈山。
一場大戰起於靈山,如火災一樣向西牛賀洲乃至整個三界蔓延,等如來緩過神來一看:雷音寶闕倒三層,趙州石橋崩兩斷。一輪紅日蕩無光,滿天星鬥皆昏亂。南山鳥往北山飛,東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對不相呼,子母分離難叫喚。龍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處尋閃電。十代閻王覓判官,地府牛頭追馬麵。這風吹倒普陀山,卷起觀音經一卷。白蓮花卸海邊飛,吹倒菩薩十二院。盤古至今曾見風,不似這風來不善。呼喇喇,乾坤險不炸崩開,萬裏江山都是顫!
亂成這樣,如來一時也沒有實力整合,便派人去天庭向玉帝求助,可玉帝巴不得佛教大亂,越亂越好,隻象征性的派了李天王父子前來幫忙,最後捉了罪魁禍手金鼻白毛老鼠精頂缸,罪名沒敢實說,隻給安了個偷吃香花寶燭成精。
如來雖恨老鼠精,但更恨蠍子精,當即派人去拿她殺之泄恨,可聽說她投靠了道教,並在女兒國琵琶洞住了下來。他思忖佛教實力大損,自己的地盤上妖怪遍地,整個西牛賀洲一片亂象,佛教的統治也在短短幾日內崩塌,實在不宜再跟道教發生衝突,隻得將這份惡氣咽進肚子裏。
此外,如來也恨透了落井下石的觀音,若在他受傷之際,觀音能站出來穩住場麵,佛教也不至大亂,氣極之下,他沒處死老鼠精,還封了她一個“半截觀音”的綽號,令她拜李天王為義父,在黑鬆林搶奪資源孝敬李天王父子。
佛教大亂,李天王父子在天庭的重要性提升了幾倍,如來怕他們父子兩人看形勢不對,趁機背叛他,故用老鼠精去拉攏兩人,給他足夠的時間去解決西牛賀州眾妖為亂的危局。
哎…
如來重重歎了口氣,從紛亂的思緒中出來,籌劃了幾百年,隻等這次盂蘭會過後,便著手準備取經一事。可是執行計劃的人選,一時還沒確定下來,他比較看重靈吉菩薩,此人不僅法力廣大,更對他這個佛祖忠心耿耿,若由他一手負責,如來也放心。
……
“上次因為金蟬子一事鬧得佛教大亂,使得如來幾百年不曾踏出靈山半步,此次他借盂蘭會為由,不知打得什麽主意?”觀音、文殊、普賢三人離開了靈山,在前往車遲國的途中,文殊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向一旁的兩人問道。
觀音皺了皺眉,她也搞不清如來的真實意圖,但敢肯定如來在接下來的盂蘭會上必有大動作。這幾百年,如來眼看著眾妖將佛教的地盤瓜分而無動於衷,一定在等待時機,他想借著雷霆之勢將地方割據勢力一次性解決,好恢複幾百年前那如日中天的權勢。
雖明知如來接下來要對西牛賀洲的眾妖出手,但觀音怎麽也猜不出他究竟會采取什麽樣的方式,要知道在這塊地盤上的勢力錯綜複雜,一個處置不慎,那佛教便永遠失去了對這塊地盤的掌控力。
“如來老奸巨滑,此人一向喜歡謀而後動,我看在他出手之前,咱們也做足應對之策,免得措手不及下元氣大傷,到時悔之晚矣。”
觀音這話既是告誡自己也是在提醒文殊和普賢,要提防如來。
兩人卻毫無在意,普賢笑道:“菩薩多慮了,有佛母在靈山做內應,隻要如來有所動作,她會提前示警的,到時如來有心想動我們的勢力也找不到理由!”
文殊不可置否的點頭,他、普賢加上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三人結盟,勢力龐大,即便公然與如來作對,如來也不敢貿然向他們幾人動手。要知道,道教在一旁虎視眈眈,若是如來和他們幾個窩裏鬥,隻會白白讓三清坐收漁利,如來不會幹那麽傻的事情。
見兩人不聽,觀音也不好說什麽,沉吟了一會,對他們提議道:“兩位菩薩先回各自的道場吧,車遲國便由我去走了一遭如何?”
兩人齊聲道:“如此,就有勞菩薩了。”
他們壓根不願去車遲國,心思趙清宇一個小小真仙,哪有資格令他們前去示警,派坐騎前去就算給足趙清宇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