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三清觀時,觀音讓惠岸在原地等著,她變成一個道長,徑向觀裏走去。守門的新弟子不認識觀音,出於禮貌上前問話。
觀音笑了笑,自稱是大國師的朋友,有事求見。得知趙清宇出了遠門,她不禁有些失望,心知天意如此,喚上惠岸繼續趕路。
行了半日功夫,忽見前方百丈遠的地方有弱水三千,走近一看,才知到了流山河地界。望著滾滾河水,觀音麵露愁容,道:“徒弟呀,此處甚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
惠岸道:“師父,你看這河有多寬?”
觀音立於河岸高處,眺望遠處,隻見河水接天連地,一片汪洋,一眼竟望不到盡頭,她運用法力才得以看清,心裏仔細算了一下,這河差不多有八百餘裏。正要回話,河中嘩啦一聲響,從水中跳出來一個妖怪,徑上岸去捉她。
原來,兩人到流沙河時,卷簾已經發現了她們,隻不過當時沒弄明其身份,不敢貿然動手,故才躲在水下偷聽她們講話。待聽那女子說完時,卷簾便意識到脫難的機會來了,此時顧不得在心裏感激趙清宇,急忙上岸彰顯他的實力。
他在玉帝身邊當差幾百年,對大名鼎鼎的觀音菩薩自然不陌生,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棄了惠岸向她攻擊,隻有這樣才能吸引她的注意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惠岸連忙上前舉棒擋住,喝道:“潑怪,你好大膽!”
卷簾哼了一聲,持寶杖向他殺去,一場惡戰,真是驚天動地。惠岸棒法精妙,使了一計靈蛇撥草,將卷簾逼著往後退了幾丈遠。卷簾找了機會跳到惠岸後麵,使一招撲鷂分鬆,將他嚇了一身汗,就地一滾才奪過一劫。
兩人本事相差無幾,來來回回鬥了幾十個回合,打個平手。卷簾見手段已經賣弄得差不多了,架住鐵棒道:“你是哪方和尚,敢來與我對敵?”
惠岸冷冷看了他一眼,哼道:“我乃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今保我師父觀音菩薩往東土尋取經人。你是何怪,竟敢阻攔我們去路!”
“那站在高岸上的可是你師父?”見惠岸點頭,卷簾連忙收了寶杖,上前向觀音低頭納拜,告罪道:“菩薩,剛剛冒犯之處還請恕罪!我不是什麽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蟋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杖,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曾想今日竟這等無知,衝撞了大慈大悲的菩薩!”
卷簾大將被貶一事,觀音知道,不想他的容貌竟然毀得這般厲害,沉吟了一會,便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是罪上加罪,若放由你在此間為禍,豈不是令更多的人受害。也罷,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
見有機會脫難,卷簾心中大喜,連忙道:“情願皈依正果!”說著,忽想起了什麽,又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麵,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
他不得不擔心,吃的九個取經人不是別人,乃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輪回的九世。想來這次觀音去尋的取經人必是金蟬子的第十世,若是他知道自己吃了他前九世,還允許自己這個吃人無數的徒弟留在他身邊?
觀音消息靈通,自然知道金蟬子輪回幾世,都投胎到獅駝國,最後葬身眼前這人的肚中。沉吟了一會,便道:“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頭頂下,等候取經入,自有用處。”
聽她如此說,卷簾就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大喜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
觀音微微點頭,與他摩項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卷簾入了沙門,當即送觀音過河,並當其麵立誓,他改邪歸正,不再傷生,專等取經人到此。
觀音和他告了別,同木叉徑奔東土。行了半日,見一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她吩咐了下木叉,正欲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閃出一個妖魔。
生得其醜無比,蓮蓬嘴,耳如蒲扇,滿口獠牙,手執九齒釘耙。他望見觀音,不知好歹撞上來,提釘耙就築,被木叉舉棒抵住,喝道:“潑怪,休得無理!”
那怪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耙!”兩個人在山腳下,廝殺了起來。那怪當年在天庭當官,自然認得觀音與他的徒弟木叉,所以留了餘手。
那怪此舉隻是引起觀音的重視,然後再借此機會道出他的身份,讓觀音幫忙在玉帝麵前求情,讓他早日返回天庭。
他兩個在半空中來來回回,鬥了幾十合回。觀音見兩人一時半刻分不出勝負,而且那怪似乎沒使全力,沉吟了一會,拋下蓮台,將九齒釘耙隔開,
那怪見了心驚,便問:“你是哪裏和尚,敢弄甚麽‘眼前花’哄我?”
木叉怒道:“我把你這個肉眼凡胎的潑物打下海去!我是南海菩薩的徒弟。這是我師父拋來的蓮花,你也不認得哩!”
那怪故作驚訝之色,問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麽?”
木叉沒好氣道:“不是她是誰?”說這話時,他心中不無鬱悶,今天遇到兩個妖怪,都敢對神通廣大的師父動手,莫不是事先約好的。
那怪撇了釘把,納頭下禮道;“老兄,菩薩在哪裏?累煩你引見引見。”見木叉看向半空中那白衣女子,他慌忙跪下磕頭,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觀音知他擋自己去路,定有事相求,於是問:“你是那裏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豬,敢在此間擋我?”
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豬,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醉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裏,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打死群豬,在此處占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撥救拔救。”
聞言,觀音已明其意,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天逢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娘的!管甚麽二罪,三罪,千罪,萬罪!就算明日讓我死,也得先讓我大飽一頓。”
觀音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你若肯皈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
天逢原來打算求她幫忙去玉帝那求情,哪知她盡說這些沒用的。頓時大失所望,便道:“我欲從正,奈何‘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觀音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天逢聞言,暗思:“觀音這女人既不肯幫我向玉帝求情,那回天庭基本沒了希望,既然如此,不如當個和尚,那時節求得正果,總好過窩在這福陵山吃人強吧。”於是答應道:“願隨,願隨,隻是不知取經人何時來此。”
“你安心等候,幾年後便會相遇!”觀音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個法名,就叫做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觀音笑了笑,自稱是大國師的朋友,有事求見。得知趙清宇出了遠門,她不禁有些失望,心知天意如此,喚上惠岸繼續趕路。
行了半日功夫,忽見前方百丈遠的地方有弱水三千,走近一看,才知到了流山河地界。望著滾滾河水,觀音麵露愁容,道:“徒弟呀,此處甚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
惠岸道:“師父,你看這河有多寬?”
觀音立於河岸高處,眺望遠處,隻見河水接天連地,一片汪洋,一眼竟望不到盡頭,她運用法力才得以看清,心裏仔細算了一下,這河差不多有八百餘裏。正要回話,河中嘩啦一聲響,從水中跳出來一個妖怪,徑上岸去捉她。
原來,兩人到流沙河時,卷簾已經發現了她們,隻不過當時沒弄明其身份,不敢貿然動手,故才躲在水下偷聽她們講話。待聽那女子說完時,卷簾便意識到脫難的機會來了,此時顧不得在心裏感激趙清宇,急忙上岸彰顯他的實力。
他在玉帝身邊當差幾百年,對大名鼎鼎的觀音菩薩自然不陌生,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棄了惠岸向她攻擊,隻有這樣才能吸引她的注意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惠岸連忙上前舉棒擋住,喝道:“潑怪,你好大膽!”
卷簾哼了一聲,持寶杖向他殺去,一場惡戰,真是驚天動地。惠岸棒法精妙,使了一計靈蛇撥草,將卷簾逼著往後退了幾丈遠。卷簾找了機會跳到惠岸後麵,使一招撲鷂分鬆,將他嚇了一身汗,就地一滾才奪過一劫。
兩人本事相差無幾,來來回回鬥了幾十個回合,打個平手。卷簾見手段已經賣弄得差不多了,架住鐵棒道:“你是哪方和尚,敢來與我對敵?”
惠岸冷冷看了他一眼,哼道:“我乃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今保我師父觀音菩薩往東土尋取經人。你是何怪,竟敢阻攔我們去路!”
“那站在高岸上的可是你師父?”見惠岸點頭,卷簾連忙收了寶杖,上前向觀音低頭納拜,告罪道:“菩薩,剛剛冒犯之處還請恕罪!我不是什麽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蟋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杖,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曾想今日竟這等無知,衝撞了大慈大悲的菩薩!”
卷簾大將被貶一事,觀音知道,不想他的容貌竟然毀得這般厲害,沉吟了一會,便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是罪上加罪,若放由你在此間為禍,豈不是令更多的人受害。也罷,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
見有機會脫難,卷簾心中大喜,連忙道:“情願皈依正果!”說著,忽想起了什麽,又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麵,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
他不得不擔心,吃的九個取經人不是別人,乃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輪回的九世。想來這次觀音去尋的取經人必是金蟬子的第十世,若是他知道自己吃了他前九世,還允許自己這個吃人無數的徒弟留在他身邊?
觀音消息靈通,自然知道金蟬子輪回幾世,都投胎到獅駝國,最後葬身眼前這人的肚中。沉吟了一會,便道:“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頭頂下,等候取經入,自有用處。”
聽她如此說,卷簾就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大喜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
觀音微微點頭,與他摩項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卷簾入了沙門,當即送觀音過河,並當其麵立誓,他改邪歸正,不再傷生,專等取經人到此。
觀音和他告了別,同木叉徑奔東土。行了半日,見一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她吩咐了下木叉,正欲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閃出一個妖魔。
生得其醜無比,蓮蓬嘴,耳如蒲扇,滿口獠牙,手執九齒釘耙。他望見觀音,不知好歹撞上來,提釘耙就築,被木叉舉棒抵住,喝道:“潑怪,休得無理!”
那怪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耙!”兩個人在山腳下,廝殺了起來。那怪當年在天庭當官,自然認得觀音與他的徒弟木叉,所以留了餘手。
那怪此舉隻是引起觀音的重視,然後再借此機會道出他的身份,讓觀音幫忙在玉帝麵前求情,讓他早日返回天庭。
他兩個在半空中來來回回,鬥了幾十合回。觀音見兩人一時半刻分不出勝負,而且那怪似乎沒使全力,沉吟了一會,拋下蓮台,將九齒釘耙隔開,
那怪見了心驚,便問:“你是哪裏和尚,敢弄甚麽‘眼前花’哄我?”
木叉怒道:“我把你這個肉眼凡胎的潑物打下海去!我是南海菩薩的徒弟。這是我師父拋來的蓮花,你也不認得哩!”
那怪故作驚訝之色,問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麽?”
木叉沒好氣道:“不是她是誰?”說這話時,他心中不無鬱悶,今天遇到兩個妖怪,都敢對神通廣大的師父動手,莫不是事先約好的。
那怪撇了釘把,納頭下禮道;“老兄,菩薩在哪裏?累煩你引見引見。”見木叉看向半空中那白衣女子,他慌忙跪下磕頭,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觀音知他擋自己去路,定有事相求,於是問:“你是那裏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豬,敢在此間擋我?”
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豬,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醉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裏,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打死群豬,在此處占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撥救拔救。”
聞言,觀音已明其意,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天逢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娘的!管甚麽二罪,三罪,千罪,萬罪!就算明日讓我死,也得先讓我大飽一頓。”
觀音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你若肯皈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
天逢原來打算求她幫忙去玉帝那求情,哪知她盡說這些沒用的。頓時大失所望,便道:“我欲從正,奈何‘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觀音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天逢聞言,暗思:“觀音這女人既不肯幫我向玉帝求情,那回天庭基本沒了希望,既然如此,不如當個和尚,那時節求得正果,總好過窩在這福陵山吃人強吧。”於是答應道:“願隨,願隨,隻是不知取經人何時來此。”
“你安心等候,幾年後便會相遇!”觀音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個法名,就叫做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