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詩詩和徐磊兩人圍著故宮走走看看,不知不覺就到了故宮大門。因為故宮已經是旅遊勝地,所以故宮的門口還有人在排隊檢票。徐磊因為有東方白打過招呼,也未曾買票。東方詩詩打了個電話給東方白打過招呼的人,就和徐磊一起待在故宮門口等待。
沒過一會兒,徐磊就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男子朝自己這邊跑過來。徐磊二人看到這人,知道他是故宮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就朝著他迎了上去。
“請問二位可是東方小姐和徐先生?”那男子一頭大汗的與徐磊二人跑到一起,直喘大氣的對徐磊二人問道。
“沒錯,你就是經明經副館長吧?”徐磊看著這個男子,感覺以他的身材這樣跑過來真是難為他了。東方詩詩不愧是大家閨秀,好不怯場的回答這男子。
“是是是,在下就是經明。接到東方小姐的電話,我就趕來了,沒想到還是讓二位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經明能在京都這個華夏首都當上故宮博物館副館長這個職務,就說明他不是傻子。剛剛他接到上頭來電,告訴他京都市市長要兩個人來博物館找資料。隨後不過兩個小時就有一個姓東方的年輕女子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自己已經到了門口。他知道京都市市長也姓東方,這女子也叫東方,他瞬間就知道東方詩詩的身份不一般。現在看到東方詩詩自然是一臉的奴才樣,對東方詩詩恭敬不已。
“我們也是剛到,卻是麻煩經館長了。我看,我們還是進入找需要的資料吧。”東方詩詩自然也知道經明為何對他如此客氣,身為東方白的女兒,隻要知道她身份的人無不對她恭敬不已。習慣了這種態度的東方詩詩自然知道該怎麽辦。
“好好好,二位請跟我來。”經明雖然很想討好東方詩詩,從而進入東方白的眼中。但是。東方詩詩明顯對他不怎麽在乎,他也知道不能引起東方詩詩的反感,不然就會適得其反。所以,他聽了東方詩詩的話,就走在前麵給東方詩詩和徐磊帶路。有經明的帶路,那些檢票員自然不會攔著徐磊他們。徐磊二人跟在經明身後,向著博物館方向而去。
故宮博物館並不是指單獨的一間博物館,而是整座紫禁城。而徐磊要找的資料單獨放在故宮後麵的資料館裏,要想進入其中,必須要穿過整個紫禁城。好在裏麵有觀光的電動車。不讓徐磊和東方詩詩吃得消,那經明龐大的身軀可受不了。
故宮有四個大門徐磊他們隨著經明從故宮正門而入。一路上,正好可以看看這座代表明清兩代的最高權利中心。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麵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麵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麵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麵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隻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隻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製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製相同,平麵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麵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麵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迭,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禦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麵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台麵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麵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麵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製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麵,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禦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禦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裏慶祝。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麵呈正方形。麵闊、進深各為3間,四麵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麵積580㎡。黃琉璃瓦單簷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裏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裏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麵呈長方形,麵闊9間,進深5間,建築麵積1240㎡。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清代在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發生“天理教”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並領導京畿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計劃從東、西華門進入宮城。西華門一支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引領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門,並在此展開激戰。此次紫禁城之變,“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至今隆宗門匾額上留有箭頭,相傳即這次戰鬥的遺跡。箭頭位於匾額的左下側。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麵。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重簷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麵。重簷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後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裏。
清朝自雍正之後養心殿成為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後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麵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征之一。
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在坤寧宮北麵的是禦花園。禦花園裏有高聳的鬆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禦花園原名宮後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禦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故宮的東西六宮都是皇帝後妃和子嗣居住的地方。東六宮包含指景仁宮、延禧宮、承幹宮、永和宮、鍾粹宮、景陽宮,東六宮建於明永樂年間。
東六宮包括鍾翠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其中,東太後慈安就住在鍾翠宮。另外,延禧宮也非常有名,因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築就在延禧宮內,他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水晶宮。延禧宮在道光年間曾遭雷擊而毀壞,於是宣統年間清朝統治者決定造一座不怕火的宮殿,於是一座以漢白玉,玻璃為主要材料的宮殿就開始動工了。但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清朝滅亡了,整個工程也被迫停了下來。目前延禧宮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現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鍾表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鍾表館的人數最多,鍾表館設在奉先殿,珍寶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這在座堂裏。玩具陳列館設在坤寧宮以東的聯房叫東板房裏。(未完待續。。)
沒過一會兒,徐磊就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男子朝自己這邊跑過來。徐磊二人看到這人,知道他是故宮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就朝著他迎了上去。
“請問二位可是東方小姐和徐先生?”那男子一頭大汗的與徐磊二人跑到一起,直喘大氣的對徐磊二人問道。
“沒錯,你就是經明經副館長吧?”徐磊看著這個男子,感覺以他的身材這樣跑過來真是難為他了。東方詩詩不愧是大家閨秀,好不怯場的回答這男子。
“是是是,在下就是經明。接到東方小姐的電話,我就趕來了,沒想到還是讓二位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經明能在京都這個華夏首都當上故宮博物館副館長這個職務,就說明他不是傻子。剛剛他接到上頭來電,告訴他京都市市長要兩個人來博物館找資料。隨後不過兩個小時就有一個姓東方的年輕女子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自己已經到了門口。他知道京都市市長也姓東方,這女子也叫東方,他瞬間就知道東方詩詩的身份不一般。現在看到東方詩詩自然是一臉的奴才樣,對東方詩詩恭敬不已。
“我們也是剛到,卻是麻煩經館長了。我看,我們還是進入找需要的資料吧。”東方詩詩自然也知道經明為何對他如此客氣,身為東方白的女兒,隻要知道她身份的人無不對她恭敬不已。習慣了這種態度的東方詩詩自然知道該怎麽辦。
“好好好,二位請跟我來。”經明雖然很想討好東方詩詩,從而進入東方白的眼中。但是。東方詩詩明顯對他不怎麽在乎,他也知道不能引起東方詩詩的反感,不然就會適得其反。所以,他聽了東方詩詩的話,就走在前麵給東方詩詩和徐磊帶路。有經明的帶路,那些檢票員自然不會攔著徐磊他們。徐磊二人跟在經明身後,向著博物館方向而去。
故宮博物館並不是指單獨的一間博物館,而是整座紫禁城。而徐磊要找的資料單獨放在故宮後麵的資料館裏,要想進入其中,必須要穿過整個紫禁城。好在裏麵有觀光的電動車。不讓徐磊和東方詩詩吃得消,那經明龐大的身軀可受不了。
故宮有四個大門徐磊他們隨著經明從故宮正門而入。一路上,正好可以看看這座代表明清兩代的最高權利中心。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麵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麵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麵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麵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隻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隻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製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製相同,平麵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麵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麵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迭,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禦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麵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台麵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麵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麵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製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麵,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禦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禦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裏慶祝。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麵呈正方形。麵闊、進深各為3間,四麵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麵積580㎡。黃琉璃瓦單簷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裏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裏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麵呈長方形,麵闊9間,進深5間,建築麵積1240㎡。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清代在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發生“天理教”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並領導京畿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計劃從東、西華門進入宮城。西華門一支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引領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門,並在此展開激戰。此次紫禁城之變,“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至今隆宗門匾額上留有箭頭,相傳即這次戰鬥的遺跡。箭頭位於匾額的左下側。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麵。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重簷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麵。重簷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後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裏。
清朝自雍正之後養心殿成為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後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麵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征之一。
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在坤寧宮北麵的是禦花園。禦花園裏有高聳的鬆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禦花園原名宮後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禦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故宮的東西六宮都是皇帝後妃和子嗣居住的地方。東六宮包含指景仁宮、延禧宮、承幹宮、永和宮、鍾粹宮、景陽宮,東六宮建於明永樂年間。
東六宮包括鍾翠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其中,東太後慈安就住在鍾翠宮。另外,延禧宮也非常有名,因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築就在延禧宮內,他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水晶宮。延禧宮在道光年間曾遭雷擊而毀壞,於是宣統年間清朝統治者決定造一座不怕火的宮殿,於是一座以漢白玉,玻璃為主要材料的宮殿就開始動工了。但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清朝滅亡了,整個工程也被迫停了下來。目前延禧宮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現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鍾表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鍾表館的人數最多,鍾表館設在奉先殿,珍寶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這在座堂裏。玩具陳列館設在坤寧宮以東的聯房叫東板房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