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零第二天一早趕回縣裏,在往青石鄉走的路上,接到了鄉裏的電話,說是縣紀委的工作組已經到了,由縣紀委副書記孫淑平帶隊,根據縣紀委工作組的要求,上午十點,要分別於鄉黨委成員和部分幹部代表談話。
艾零九點多回到鄉政府,孫淑平一行三人已經在會議室召集開會。也就是說,在跟鄉裏幹部單獨談話展開調查之前,先跟鄉黨委成員見個麵,通報一下情況。
黨政辦的小王神色有點複雜,望著艾零走過來,居然避過了眼神。
艾零嘴角一撇,心道鄉裏這些人真尼瑪的惡心,這還沒怎麽著呢,就先開始跟自己劃清界限了?
艾零走進了會議室,會議室的氣氛有點沉悶,除了孫淑平在跟周霖低頭說話之外,其他人都保持著異樣的沉默。
看到艾零進門,周霖笑著笑,擺了擺手道:“艾零同誌來了,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縣紀委的孫書記,還有縣紀委的兩個同誌。”
艾零麵帶笑容走過去,主動向孫淑平伸出手去,孫淑平此人身材不高,三十來歲,兩道橫眉,麵相有點凶。他掃了艾零一眼,慵懶的欠欠身,也沒跟艾零握手,隻是淡淡道:“好了,艾零同誌,坐下,我們開會吧。”
艾零眉頭一挑。
此人來者不善。
不過,紀委的人一般來說都有點“傲慢”,尤其是隨著紀委功能的放大和全國上下反腐形勢的加強,紀委幹部的地位在上升,麵對艾零這個被調查對象,孫淑平架子大一點,也不算太離譜。
艾零不以為意,麵不改色地坐在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上。
孫淑平深沉的目光從艾零的身上掠過,淡淡道:“周書記,各位,既然艾零同誌到了,我們開會。”
周霖點點頭:“好,孫書記請。”
孫淑平的神色嚴肅下來:“昨天,縣紀委接到群眾舉報,馬書記非常重視,親自向縣委焦書記作了匯報。焦書記當即指示我們縣紀委,立即成立調查組,立即啟動調查。”
周霖點了點頭,但他還沒吭聲,突然孟誌勇搶先道:“請孫書記放心,我們鄉黨委政府一定配合調查,沒有問題!”
孫淑平扭頭衝孟誌勇微微一笑:“感謝孟鄉長支持我們工作。”
艾零在一旁冷眼旁觀,隱約見周霖眉頭一皺,心頭便一動。
孫淑平似乎跟孟誌勇關係不錯……那麽,這意味著……
孫淑平話音一轉,聲音變得低沉起來:“按照組織原則,我簡單通報一下舉報的內容。舉報指出,五老峪村的養殖項目上存在利益輸送和群眾利益受到嚴重侵害的現象,當然了,至於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現象,還需要我們下一步進行嚴格細致的調查,我希望呢,鄉裏能配合我們的調查。”
孫淑平就差直接指出被舉報的人是艾零了。
周霖插話道:“孫書記,我覺得舉報不實。五老峪村的項目,怎麽能存在什麽利益輸送和群眾利益受到侵犯的現象呢?這麽一個鳥都不拉屎的窮山村,人家投資商肯來投資完全是盡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了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這中間,存在哪門子利益輸送?”
“而且,這個項目一旦落地,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帶動全體村民發家致富……艾零同誌,這個項目是你牽頭引進和掛包的,你來給縣紀委的同誌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周霖的話音剛落,孫淑平就不鹹不淡地道:“周書記,你剛到任沒兩天,這鄉裏的情況估計也不是太了解吧?這樣,孟鄉長在青石鄉工作時間長了,你說兩句。”
孫淑平望向了孟誌勇。
孟誌勇順理成章地接過了話茬去:“孫書記,艾零同誌也在場,我說句客觀的話。對於引進這個項目,艾零同誌是出了力的,而且還動用了個人的資源和關係,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功不可沒。”
“隻不過呢,我個人認為,在新公司設立和股權設置上,存在一點問題。比如說投資商占用五老峪村的土地和人工,才給予村集體和村民統共百分之四十的股權,還是有點少的。公平地說,應該占到49%,我估計群眾的意見就會少一些了。”
“現在這種情況,背後有人猜疑艾零同誌跟投資商有利益輸送,我覺得就情有可原了。”
孟誌勇這話一出口,相當於將是認定了艾零被舉報的事實,而且他不是普通幹部,是一鄉之長,他這種話當著孫淑平和縣紀委工作組的麵說出來,無疑就代表著鄉黨委政府的聲音,對艾零很不利。
其他幾個副鄉長雖然覺得孟誌勇說話有點過頭,但沒有吭聲。隻有何玲忍不住開口不忿道:“孟鄉長,話可不能這麽說,艾零引進這個項目費了多大的勁,花了多大的心血,我想,鄉裏的同誌都看在眼裏,五老峪村的村民也都記在心上。對於這樣一位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的同誌,有些人在背後惡意誣陷,我覺得性質非常惡劣,應該查實嚴懲!”
孟誌勇眉頭一簇:“何玲同誌,我不過是就事論事,秉公而論罷了,我否認過艾零同誌為這個項目和五老峪村的扶貧工作作出的貢獻了嗎?”
何玲柳眉一豎:“好了,孟鄉長,各人的想法各人心裏有數,這個事兒呢,是不是誣陷,大家也都心裏有數!”
周霖敲了敲桌子,冷漠道:“好了,你們不要爭了!艾零同誌,你來說兩句,畢竟這個項目是你親手經辦,你最有發言權。”
周霖向艾零使了一個眼色。
艾零的神色很平靜:“孫書記,好,我來介紹一下基本情況。這個項目,是我掛包五老峪村之後,看到這個村因為各種條件限製,很難發展其他產業,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因地製宜,跟村裏兩委班子敲定了上一個養殖項目的決定。”
“但是,這個村一窮二白,要基礎沒基礎,要人力沒人力。村裏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打工和在山下做小生意。村裏的土地又全部為山坡地,貧瘠,幹旱,靠種糧食為生必須要靠天吃飯。”
“更重要的是,這個村位於整個青石鄉的最頂端,海拔高,交通狀況更差。我找了幾個投資商,人家來一看就打了退堂鼓,想想也是啊,幾百萬的投資進去,能不能收回成本都很難說,比如說這養殖場吧,將來的成品豬銷售渠道有沒有先不說,這個交通運輸就是嚴重的問題!!!”(未完待續)
艾零九點多回到鄉政府,孫淑平一行三人已經在會議室召集開會。也就是說,在跟鄉裏幹部單獨談話展開調查之前,先跟鄉黨委成員見個麵,通報一下情況。
黨政辦的小王神色有點複雜,望著艾零走過來,居然避過了眼神。
艾零嘴角一撇,心道鄉裏這些人真尼瑪的惡心,這還沒怎麽著呢,就先開始跟自己劃清界限了?
艾零走進了會議室,會議室的氣氛有點沉悶,除了孫淑平在跟周霖低頭說話之外,其他人都保持著異樣的沉默。
看到艾零進門,周霖笑著笑,擺了擺手道:“艾零同誌來了,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縣紀委的孫書記,還有縣紀委的兩個同誌。”
艾零麵帶笑容走過去,主動向孫淑平伸出手去,孫淑平此人身材不高,三十來歲,兩道橫眉,麵相有點凶。他掃了艾零一眼,慵懶的欠欠身,也沒跟艾零握手,隻是淡淡道:“好了,艾零同誌,坐下,我們開會吧。”
艾零眉頭一挑。
此人來者不善。
不過,紀委的人一般來說都有點“傲慢”,尤其是隨著紀委功能的放大和全國上下反腐形勢的加強,紀委幹部的地位在上升,麵對艾零這個被調查對象,孫淑平架子大一點,也不算太離譜。
艾零不以為意,麵不改色地坐在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上。
孫淑平深沉的目光從艾零的身上掠過,淡淡道:“周書記,各位,既然艾零同誌到了,我們開會。”
周霖點點頭:“好,孫書記請。”
孫淑平的神色嚴肅下來:“昨天,縣紀委接到群眾舉報,馬書記非常重視,親自向縣委焦書記作了匯報。焦書記當即指示我們縣紀委,立即成立調查組,立即啟動調查。”
周霖點了點頭,但他還沒吭聲,突然孟誌勇搶先道:“請孫書記放心,我們鄉黨委政府一定配合調查,沒有問題!”
孫淑平扭頭衝孟誌勇微微一笑:“感謝孟鄉長支持我們工作。”
艾零在一旁冷眼旁觀,隱約見周霖眉頭一皺,心頭便一動。
孫淑平似乎跟孟誌勇關係不錯……那麽,這意味著……
孫淑平話音一轉,聲音變得低沉起來:“按照組織原則,我簡單通報一下舉報的內容。舉報指出,五老峪村的養殖項目上存在利益輸送和群眾利益受到嚴重侵害的現象,當然了,至於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現象,還需要我們下一步進行嚴格細致的調查,我希望呢,鄉裏能配合我們的調查。”
孫淑平就差直接指出被舉報的人是艾零了。
周霖插話道:“孫書記,我覺得舉報不實。五老峪村的項目,怎麽能存在什麽利益輸送和群眾利益受到侵犯的現象呢?這麽一個鳥都不拉屎的窮山村,人家投資商肯來投資完全是盡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了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這中間,存在哪門子利益輸送?”
“而且,這個項目一旦落地,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帶動全體村民發家致富……艾零同誌,這個項目是你牽頭引進和掛包的,你來給縣紀委的同誌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周霖的話音剛落,孫淑平就不鹹不淡地道:“周書記,你剛到任沒兩天,這鄉裏的情況估計也不是太了解吧?這樣,孟鄉長在青石鄉工作時間長了,你說兩句。”
孫淑平望向了孟誌勇。
孟誌勇順理成章地接過了話茬去:“孫書記,艾零同誌也在場,我說句客觀的話。對於引進這個項目,艾零同誌是出了力的,而且還動用了個人的資源和關係,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功不可沒。”
“隻不過呢,我個人認為,在新公司設立和股權設置上,存在一點問題。比如說投資商占用五老峪村的土地和人工,才給予村集體和村民統共百分之四十的股權,還是有點少的。公平地說,應該占到49%,我估計群眾的意見就會少一些了。”
“現在這種情況,背後有人猜疑艾零同誌跟投資商有利益輸送,我覺得就情有可原了。”
孟誌勇這話一出口,相當於將是認定了艾零被舉報的事實,而且他不是普通幹部,是一鄉之長,他這種話當著孫淑平和縣紀委工作組的麵說出來,無疑就代表著鄉黨委政府的聲音,對艾零很不利。
其他幾個副鄉長雖然覺得孟誌勇說話有點過頭,但沒有吭聲。隻有何玲忍不住開口不忿道:“孟鄉長,話可不能這麽說,艾零引進這個項目費了多大的勁,花了多大的心血,我想,鄉裏的同誌都看在眼裏,五老峪村的村民也都記在心上。對於這樣一位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的同誌,有些人在背後惡意誣陷,我覺得性質非常惡劣,應該查實嚴懲!”
孟誌勇眉頭一簇:“何玲同誌,我不過是就事論事,秉公而論罷了,我否認過艾零同誌為這個項目和五老峪村的扶貧工作作出的貢獻了嗎?”
何玲柳眉一豎:“好了,孟鄉長,各人的想法各人心裏有數,這個事兒呢,是不是誣陷,大家也都心裏有數!”
周霖敲了敲桌子,冷漠道:“好了,你們不要爭了!艾零同誌,你來說兩句,畢竟這個項目是你親手經辦,你最有發言權。”
周霖向艾零使了一個眼色。
艾零的神色很平靜:“孫書記,好,我來介紹一下基本情況。這個項目,是我掛包五老峪村之後,看到這個村因為各種條件限製,很難發展其他產業,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因地製宜,跟村裏兩委班子敲定了上一個養殖項目的決定。”
“但是,這個村一窮二白,要基礎沒基礎,要人力沒人力。村裏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打工和在山下做小生意。村裏的土地又全部為山坡地,貧瘠,幹旱,靠種糧食為生必須要靠天吃飯。”
“更重要的是,這個村位於整個青石鄉的最頂端,海拔高,交通狀況更差。我找了幾個投資商,人家來一看就打了退堂鼓,想想也是啊,幾百萬的投資進去,能不能收回成本都很難說,比如說這養殖場吧,將來的成品豬銷售渠道有沒有先不說,這個交通運輸就是嚴重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