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距離潼關不過三十餘裏,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為了照顧劉彥昌,肖宇也隻能跟在後麵一步步走。
這一走居然就走到了夕陽西下之時。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的身體素質普遍很不錯,就算是劉彥昌這等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走了這麽遠的路也不過是微微氣喘而已,要擱以前,跑個一千米就恨不得把肺喘出來的大有人在。
劉彥昌在路邊攔了位大媽,“請問那聖母祠離此遠麽?”
他的意思很簡單,如果離得遠就在華陰暫住一夜,明日再去聖母祠上香也不遲,如果離得近,那就早去早回,也是可以。
大媽很是熱情,抬手一指:“不遠不遠!順著這條路上山,一頓飯的功夫就到了!”
“多謝。”劉彥昌道謝。
事實證明,大媽口中的“不遠”顯然是以她自己為標準來衡量的,爬慣山路與沒走過山路的顯然是兩種人。
當兩人抵達聖母祠的時候,天色都已經黑透。
劉彥昌氣喘籲籲,額頭冒汗,顯然這段山路耗費了許多力氣。
“肖兄,咱們先休息片刻可好?”劉彥昌苦笑。
“沒問題。”肖宇點頭。
“肖兄倒是好風采。”劉彥昌忍不住讚歎道,明明是一起上山的,結果自己氣喘籲籲仿佛即將累倒的老牛,對方卻步履安然,頭上連點兒汗漬都沒冒,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
肖宇笑道:
“我練過一些粗淺的功夫,隻為了強身健體而已。”
兩人所在,便是聖母祠所在的山峰了。
放眼望去,隻見四周山峰如劍,刺穿雲海,直指長空,好不壯觀。
山峰的頂部略顯平坦,兩排高大樹木的盡頭就是一座隻有正殿的廟宇,隻是此刻天氣嚴寒,樹葉早已經落光,就連山道上也積滿了落雪。
不知不覺忽覺脖頸間一涼,劉彥昌這才發覺,天空中竟是又落起了雪花。
越是高處空氣越冷,這華山頂上的氣溫可想而知,也就是些虔誠香客上香的時候會順手打掃,否則怕是連山路都給掩埋了。
天色近晚,又是天寒地凍的時候,便是聖母祠中的廟祝也是早早下了山去,隻餘下殿內的兩團燭火飄忽。
“肖兄,此刻天色已黑,又下起了雪,我等對此地不熟,山道被掩之下,可別一步踏錯,出了什麽差池,不如去廟裏暫住一夜?”劉彥昌提議道。
肖宇點頭,“說得有理。”
好不容易來到山頂,聖母祠近在眼前,肖宇自然不會錯過。
於是兩人呼出一口白氣,向著廟中走去。
聖母祠並不大,隻有這一間正堂而已,供桌上燃著熏香,擺放著香客獻上的祭品,隻是這時節可沒有瓜果可言,因此桌上都是些饅頭糕點,早已經被凍的像石頭一樣,拿起來一敲砰砰響,怕是連牙齒都能崩掉。
至於燒雞燒鵝什麽的……抱歉,你想得太多了。
兩人進了廟中,劉彥昌見桌上的簽筒還在,就隨手拿過來搖了一搖,口中道:“願三聖母保佑我此次高中,也不枉父母的一番養育……”
話說到一半,聲音忽然戛然而止。
此刻忽有一陣風吹來,吹得殿內燭火搖曳,簾幕微拂,劉彥昌這個書生望著神台上被輕紗遮了半邊臉頰的三聖母,眼中竟是露出癡迷之色。
與此同時,直播間裏——
“握了顆草,這是想女人想瘋了吧,對著一具石塑也能起色心?”
“樓上此言差矣,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終……”
“可惜他是個對石像起色心的變態。”
“孔子雲食色姓也……”
“但他依舊是一個變態啊。”
“已截圖,最新的暴走表情包火熱出爐。”
“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唐僧取經走了十四年,共經曆九九八十一難,平均一年下來不到六難,也就是說每兩個月一難,相比之下,我突然覺得他過的其實挺好的。”
“……”
肖宇也是抬頭望向眼前的三聖母雕像,不得不說,顯然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將三聖母的神韻顯露了出來,此刻燭光搖曳下,越發顯得儀態萬方,典雅非凡。另外或許是常年接受凡人焚香膜拜的緣故,神像上更是透著一股靈氣,也難怪劉彥昌會看得呆了。
正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劉彥昌所在的劉家村本就是小地方,一路走來,也不可能見到什麽拋頭露麵的大家閨秀,此刻驟然見到這麽一位美麗女子,哪管她是不是石像,隻覺得口幹舌燥,鬼迷心竅,眼神更是移不開。
“紅紅綠綠一神明,泥塑木雕金裝成,喉中若有三分氣,配做同床合被人……”劉彥昌下意識念了首歪詩,這才回過神來,想起肖宇還站在旁邊,頓時漲紅了臉。
“肖兄,我方才……”
“咳咳,劉兄詩才不錯。”肖宇幹咳一聲,“我且去尋些幹柴來,去去便回。”
老哥,穩!
這他喵果然是一首銀詩啊,如此不堪入目的詩句到底是怎麽寫出來的!
在禮法嚴謹的古代,這些話隻能用在青樓女子身上,大概類似於朱唇一點萬人嚐,總之絕不是什麽正經的話。
劉彥昌公然在廟宇裏吟了這麽一首銀詩,實在是和褻瀆差不多了。
肖宇雖然走到了廟外,心神卻依舊放在這邊。
就見孤身一人的劉彥昌忽然歎了口氣,打開背簍拿出了毛筆書本,隻是才讀了沒兩頁,聲音就弱了下去,不自覺的抬頭向神像望去。
恰好這時候,一陣微風吹過,將掛在神像的一條紅色飄帶吹落,恰好落在了劉彥昌手中。
劉彥昌一怔,就要將飄帶掛回去,隻是剛剛站起就猶豫起來,最後做賊心虛的左右瞄了兩圈,終於忍不住拿起毛筆,在上麵書寫起了什麽東西,想必就是方才他自個兒吟的銀詩。
寫完之後,吹了口氣,待墨跡稍幹,便做賊心虛似得將彩帶掛了回去,隻是有字的那麵被掩在了裏麵,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這貨雙手合十,口中還道:
“聖母娘娘在上,小生對你一見傾心,這才一時寫了首歪詩……想著總要留下些什麽,才不枉來過這裏,還請娘娘勿怪……”
說到這裏,他忽然歎了口氣,自嘲一笑,“我真是發了魔怔,在說什麽胡話。”
他卻沒有見到,一道靈光自屋外來,飄搖而至。
這一走居然就走到了夕陽西下之時。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的身體素質普遍很不錯,就算是劉彥昌這等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走了這麽遠的路也不過是微微氣喘而已,要擱以前,跑個一千米就恨不得把肺喘出來的大有人在。
劉彥昌在路邊攔了位大媽,“請問那聖母祠離此遠麽?”
他的意思很簡單,如果離得遠就在華陰暫住一夜,明日再去聖母祠上香也不遲,如果離得近,那就早去早回,也是可以。
大媽很是熱情,抬手一指:“不遠不遠!順著這條路上山,一頓飯的功夫就到了!”
“多謝。”劉彥昌道謝。
事實證明,大媽口中的“不遠”顯然是以她自己為標準來衡量的,爬慣山路與沒走過山路的顯然是兩種人。
當兩人抵達聖母祠的時候,天色都已經黑透。
劉彥昌氣喘籲籲,額頭冒汗,顯然這段山路耗費了許多力氣。
“肖兄,咱們先休息片刻可好?”劉彥昌苦笑。
“沒問題。”肖宇點頭。
“肖兄倒是好風采。”劉彥昌忍不住讚歎道,明明是一起上山的,結果自己氣喘籲籲仿佛即將累倒的老牛,對方卻步履安然,頭上連點兒汗漬都沒冒,果然是人比人氣死人。
肖宇笑道:
“我練過一些粗淺的功夫,隻為了強身健體而已。”
兩人所在,便是聖母祠所在的山峰了。
放眼望去,隻見四周山峰如劍,刺穿雲海,直指長空,好不壯觀。
山峰的頂部略顯平坦,兩排高大樹木的盡頭就是一座隻有正殿的廟宇,隻是此刻天氣嚴寒,樹葉早已經落光,就連山道上也積滿了落雪。
不知不覺忽覺脖頸間一涼,劉彥昌這才發覺,天空中竟是又落起了雪花。
越是高處空氣越冷,這華山頂上的氣溫可想而知,也就是些虔誠香客上香的時候會順手打掃,否則怕是連山路都給掩埋了。
天色近晚,又是天寒地凍的時候,便是聖母祠中的廟祝也是早早下了山去,隻餘下殿內的兩團燭火飄忽。
“肖兄,此刻天色已黑,又下起了雪,我等對此地不熟,山道被掩之下,可別一步踏錯,出了什麽差池,不如去廟裏暫住一夜?”劉彥昌提議道。
肖宇點頭,“說得有理。”
好不容易來到山頂,聖母祠近在眼前,肖宇自然不會錯過。
於是兩人呼出一口白氣,向著廟中走去。
聖母祠並不大,隻有這一間正堂而已,供桌上燃著熏香,擺放著香客獻上的祭品,隻是這時節可沒有瓜果可言,因此桌上都是些饅頭糕點,早已經被凍的像石頭一樣,拿起來一敲砰砰響,怕是連牙齒都能崩掉。
至於燒雞燒鵝什麽的……抱歉,你想得太多了。
兩人進了廟中,劉彥昌見桌上的簽筒還在,就隨手拿過來搖了一搖,口中道:“願三聖母保佑我此次高中,也不枉父母的一番養育……”
話說到一半,聲音忽然戛然而止。
此刻忽有一陣風吹來,吹得殿內燭火搖曳,簾幕微拂,劉彥昌這個書生望著神台上被輕紗遮了半邊臉頰的三聖母,眼中竟是露出癡迷之色。
與此同時,直播間裏——
“握了顆草,這是想女人想瘋了吧,對著一具石塑也能起色心?”
“樓上此言差矣,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終……”
“可惜他是個對石像起色心的變態。”
“孔子雲食色姓也……”
“但他依舊是一個變態啊。”
“已截圖,最新的暴走表情包火熱出爐。”
“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唐僧取經走了十四年,共經曆九九八十一難,平均一年下來不到六難,也就是說每兩個月一難,相比之下,我突然覺得他過的其實挺好的。”
“……”
肖宇也是抬頭望向眼前的三聖母雕像,不得不說,顯然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將三聖母的神韻顯露了出來,此刻燭光搖曳下,越發顯得儀態萬方,典雅非凡。另外或許是常年接受凡人焚香膜拜的緣故,神像上更是透著一股靈氣,也難怪劉彥昌會看得呆了。
正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劉彥昌所在的劉家村本就是小地方,一路走來,也不可能見到什麽拋頭露麵的大家閨秀,此刻驟然見到這麽一位美麗女子,哪管她是不是石像,隻覺得口幹舌燥,鬼迷心竅,眼神更是移不開。
“紅紅綠綠一神明,泥塑木雕金裝成,喉中若有三分氣,配做同床合被人……”劉彥昌下意識念了首歪詩,這才回過神來,想起肖宇還站在旁邊,頓時漲紅了臉。
“肖兄,我方才……”
“咳咳,劉兄詩才不錯。”肖宇幹咳一聲,“我且去尋些幹柴來,去去便回。”
老哥,穩!
這他喵果然是一首銀詩啊,如此不堪入目的詩句到底是怎麽寫出來的!
在禮法嚴謹的古代,這些話隻能用在青樓女子身上,大概類似於朱唇一點萬人嚐,總之絕不是什麽正經的話。
劉彥昌公然在廟宇裏吟了這麽一首銀詩,實在是和褻瀆差不多了。
肖宇雖然走到了廟外,心神卻依舊放在這邊。
就見孤身一人的劉彥昌忽然歎了口氣,打開背簍拿出了毛筆書本,隻是才讀了沒兩頁,聲音就弱了下去,不自覺的抬頭向神像望去。
恰好這時候,一陣微風吹過,將掛在神像的一條紅色飄帶吹落,恰好落在了劉彥昌手中。
劉彥昌一怔,就要將飄帶掛回去,隻是剛剛站起就猶豫起來,最後做賊心虛的左右瞄了兩圈,終於忍不住拿起毛筆,在上麵書寫起了什麽東西,想必就是方才他自個兒吟的銀詩。
寫完之後,吹了口氣,待墨跡稍幹,便做賊心虛似得將彩帶掛了回去,隻是有字的那麵被掩在了裏麵,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這貨雙手合十,口中還道:
“聖母娘娘在上,小生對你一見傾心,這才一時寫了首歪詩……想著總要留下些什麽,才不枉來過這裏,還請娘娘勿怪……”
說到這裏,他忽然歎了口氣,自嘲一笑,“我真是發了魔怔,在說什麽胡話。”
他卻沒有見到,一道靈光自屋外來,飄搖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