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空一家脫下外套,坐在火炕上,頓時就感覺出不同來,熱力化作一股暖流滲透全身,很快驅散了外界的冷酷嚴寒,別提有多舒服了。<
“還是火炕暖和,電暖器都沒有這舒坦。”唔空讚道。
“電暖器怎麽能與火炕相比,時間長了對老人和小孩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火炕卻沒有這個害處。”唔空老爸講了不知從哪裏看到的根據。
“真的假的?!”唔空老媽嚇了一跳,她之前還打算買個電暖器呢。
“當然是真的。”唔空老爸一臉篤定,“電熱確是有危害,長時間使用會造成人體脫水,這可是有事實根據的,就連電暖設備的說明書都有注意事項。”
“還好我們家是水暖器。”唔空也不由得鬆口氣,他何嚐沒有電器化的想法。
“現代人為何生活條件越好,反倒是各種疾病就多起來,實際上就四個字,過猶不及,不懂得知足常樂、平安是福這樣的樸素道理。”唔空老爸又冒哲學範兒了。
“在北方,有一句話,叫做老婆孩子熱炕頭,人生得以擁有這三樣,那就沒有白活一次。”葉家大哥一臉滿足的笑容,顯然也是認可唔空老爸的說法。
“是呀,上有老人,下有妻子,有房住,有田耕,有雞養,這就是幸福啊。(.好看的小說)”唔空老媽也一臉溫馨笑容。
“現在人如果都能這麽想,這個世界就太平了。”唔空由衷道,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
這一刻,唔空看到了與葉家大哥相視而笑的大嫂,他們身邊可愛的孩子,所在的農家小屋,幸福就這麽簡單。
家裏有客人,自然要好好準備一番,做頓好吃的來招待貴客,於是葉家大嫂出去忙乎了,火炕上隻有葉家大哥坐陪。
唔空一家早就期盼的野豬肉,據葉大哥說已經燉了一上午了,火候已經差不多了,中午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野豬肉。至於野豬肉什麽味道,葉大哥神秘一笑,讓唔空一家自己去體會。
半個小時後,在一家人期待中,林海雪原山村農家中的一頓豐盛午飯,終於杉杉來了,葉家大嫂首先端上一大盆豬肉,微笑離去。
“比市場上的豬肉顏色厚重。”唔空老爸觀肉色。
“香氣濃鬱。”唔空老媽品肉香。
“我估計口感會粗一些。”唔空判斷道。
“嚐一塊兒不就知道了。”葉家大哥一笑,說著就給邊上瞪圓了眼睛的小屁孩兒夾了一塊肉,小孩兒嗬嗬一笑,叼著肉跑開了。
“那我就嚐一塊了,見笑了。”唔空一看,也不矜持了,直接拿起筷子,夾肉放到嘴裏。
“如何?!”唔空老爸沒唔空臉皮厚,隻是問道。
“嗯。”唔空一邊嚼一邊點點頭,“肉纖維沒有想的那麽粗,口感和我同學殺得一年頭豬肉差不多,但是味道更香,隻是肥的很少,口感沒那麽滑了。”
“野豬肉自然肥的少,有些幹脆看不到肥膘。”唔空老媽糾正道,“但是營養要比家豬高上很多。”
“這是不到一個年頭的野豬,如果是兩年以上的老野豬,肉質會老上很多,有時候都咬不動。”葉家大哥笑著介紹了野豬肉的來曆,“我們這裏一年以內的野豬是最受歡迎的”。
“這要拿到山下去,怎麽也得幾十塊錢一斤吧?!”唔空老爸問道。
“山下的豬肉實在沒法吃,原來我們都是自己養豬過年殺了吃肉,這幾年野豬多了,才稍微下套子捕些野豬解饞,一般時候是不會賣的。”葉家大哥微微一笑,原來人家根本就沒打算賣。
“這才是生活,山珍野味,純天然食品,比城市裏人舒坦多了。”唔空老媽很羨慕這樣的農家,說起來唔空他們家也沒能養上一頭豬自己殺來吃,更別說野味了,頂多一些野菜。
葉家大嫂從廚房走了進來,手上木盤上有兩盤菜放到桌上,一盤木耳炒雞蛋,色澤很漂亮,味道濃香,一盤鬆仁玉米,粒粒精彩,清香飄逸。
“自家雞產的蛋,我們自己種的木耳,味道絕對鮮美。”葉家大哥介紹著菜肴,“鬆仁玉米,看到飯店裏有這道菜,就學了過來,我們這兒就鬆子多,味道還挺不錯。”
“這兩道菜好,樸素但是色香味俱全。”唔空老爸一點兒不吝嗇讚許的詞匯。
葉家大嫂再次去了廚房,這時又返回來,手上木盤中又是兩道菜,一盤切開中心金黃淌油的鹹鴨蛋,鮮鹹味醇厚,一盤金粉包裹的好似小金條堆起的菜肴,氣味鹹香。
“呦,這鹹鴨蛋都流油了,現在外邊想吃都吃不到。”唔空老媽一眼就盯上了鹹鴨蛋。
“自家產的鴨蛋,我們這兒都醃了吃,絕對天然無公害食品。”葉家大哥笑的有些得意。
“據說還有一種臭鹹鴨蛋,不知你們這兒有沒有?!”唔空老爸不知從哪兒得到的傳聞。
“的確有。”葉家大哥點點頭,“就是醃過勁兒了的壞鴨蛋,有點兒像臭豆腐,一些老人好那個口味,不過我媳婦兒不喜歡那個味道。”
“這難道是鹹蛋黃焗南瓜?!”唔空瞪大了眼睛看著那道金條菜,這簡直比飯店做的還有型,他方才愣是沒敢確認。
“就是鹹蛋黃焗南瓜。”葉大哥笑了,“也是在飯店裏看到的這道菜,沒想到做法很簡單,於是也成了我們的家常菜。”
“佩服!”唔空一挑大拇指,“大哥你還學了哪些菜?!”
“不少。”葉大哥一笑,“不過今天就隻剩下一道大豐收了。”
說著,葉家大嫂那邊兒已經端著一盤子蘸醬菜走了進來,菜是蘿卜條、凍白菜、鮮木耳、大蔥段兒,醬是炸好的雞蛋肉沫醬,香氣極為濃鬱。
“菜好,名字也好,寓意更好。”唔空老爸大加讚揚。
葉家大嫂一笑,然後又進廚房了,回來後端了一盆大棗玉米麵兒發糕,滿滿一盆氣勢非凡,香氣滿溢。
“今天的主食,自家種的玉米麵兒發糕,不過其中參了三成白麵,否則粘度不夠。”葉家大哥說道,“你們嚐嚐味道,絕對比饅頭好吃。”
“我們家的地除了種麥子,接下來就是玉米,所以我們家裏也常做發糕,家裏人都喜歡吃。”唔空老媽笑道,看著發糕很有感情,實際上北方人的飲食習慣仿佛,頂多細節上有差別。
“還是火炕暖和,電暖器都沒有這舒坦。”唔空讚道。
“電暖器怎麽能與火炕相比,時間長了對老人和小孩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火炕卻沒有這個害處。”唔空老爸講了不知從哪裏看到的根據。
“真的假的?!”唔空老媽嚇了一跳,她之前還打算買個電暖器呢。
“當然是真的。”唔空老爸一臉篤定,“電熱確是有危害,長時間使用會造成人體脫水,這可是有事實根據的,就連電暖設備的說明書都有注意事項。”
“還好我們家是水暖器。”唔空也不由得鬆口氣,他何嚐沒有電器化的想法。
“現代人為何生活條件越好,反倒是各種疾病就多起來,實際上就四個字,過猶不及,不懂得知足常樂、平安是福這樣的樸素道理。”唔空老爸又冒哲學範兒了。
“在北方,有一句話,叫做老婆孩子熱炕頭,人生得以擁有這三樣,那就沒有白活一次。”葉家大哥一臉滿足的笑容,顯然也是認可唔空老爸的說法。
“是呀,上有老人,下有妻子,有房住,有田耕,有雞養,這就是幸福啊。(.好看的小說)”唔空老媽也一臉溫馨笑容。
“現在人如果都能這麽想,這個世界就太平了。”唔空由衷道,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
這一刻,唔空看到了與葉家大哥相視而笑的大嫂,他們身邊可愛的孩子,所在的農家小屋,幸福就這麽簡單。
家裏有客人,自然要好好準備一番,做頓好吃的來招待貴客,於是葉家大嫂出去忙乎了,火炕上隻有葉家大哥坐陪。
唔空一家早就期盼的野豬肉,據葉大哥說已經燉了一上午了,火候已經差不多了,中午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野豬肉。至於野豬肉什麽味道,葉大哥神秘一笑,讓唔空一家自己去體會。
半個小時後,在一家人期待中,林海雪原山村農家中的一頓豐盛午飯,終於杉杉來了,葉家大嫂首先端上一大盆豬肉,微笑離去。
“比市場上的豬肉顏色厚重。”唔空老爸觀肉色。
“香氣濃鬱。”唔空老媽品肉香。
“我估計口感會粗一些。”唔空判斷道。
“嚐一塊兒不就知道了。”葉家大哥一笑,說著就給邊上瞪圓了眼睛的小屁孩兒夾了一塊肉,小孩兒嗬嗬一笑,叼著肉跑開了。
“那我就嚐一塊了,見笑了。”唔空一看,也不矜持了,直接拿起筷子,夾肉放到嘴裏。
“如何?!”唔空老爸沒唔空臉皮厚,隻是問道。
“嗯。”唔空一邊嚼一邊點點頭,“肉纖維沒有想的那麽粗,口感和我同學殺得一年頭豬肉差不多,但是味道更香,隻是肥的很少,口感沒那麽滑了。”
“野豬肉自然肥的少,有些幹脆看不到肥膘。”唔空老媽糾正道,“但是營養要比家豬高上很多。”
“這是不到一個年頭的野豬,如果是兩年以上的老野豬,肉質會老上很多,有時候都咬不動。”葉家大哥笑著介紹了野豬肉的來曆,“我們這裏一年以內的野豬是最受歡迎的”。
“這要拿到山下去,怎麽也得幾十塊錢一斤吧?!”唔空老爸問道。
“山下的豬肉實在沒法吃,原來我們都是自己養豬過年殺了吃肉,這幾年野豬多了,才稍微下套子捕些野豬解饞,一般時候是不會賣的。”葉家大哥微微一笑,原來人家根本就沒打算賣。
“這才是生活,山珍野味,純天然食品,比城市裏人舒坦多了。”唔空老媽很羨慕這樣的農家,說起來唔空他們家也沒能養上一頭豬自己殺來吃,更別說野味了,頂多一些野菜。
葉家大嫂從廚房走了進來,手上木盤上有兩盤菜放到桌上,一盤木耳炒雞蛋,色澤很漂亮,味道濃香,一盤鬆仁玉米,粒粒精彩,清香飄逸。
“自家雞產的蛋,我們自己種的木耳,味道絕對鮮美。”葉家大哥介紹著菜肴,“鬆仁玉米,看到飯店裏有這道菜,就學了過來,我們這兒就鬆子多,味道還挺不錯。”
“這兩道菜好,樸素但是色香味俱全。”唔空老爸一點兒不吝嗇讚許的詞匯。
葉家大嫂再次去了廚房,這時又返回來,手上木盤中又是兩道菜,一盤切開中心金黃淌油的鹹鴨蛋,鮮鹹味醇厚,一盤金粉包裹的好似小金條堆起的菜肴,氣味鹹香。
“呦,這鹹鴨蛋都流油了,現在外邊想吃都吃不到。”唔空老媽一眼就盯上了鹹鴨蛋。
“自家產的鴨蛋,我們這兒都醃了吃,絕對天然無公害食品。”葉家大哥笑的有些得意。
“據說還有一種臭鹹鴨蛋,不知你們這兒有沒有?!”唔空老爸不知從哪兒得到的傳聞。
“的確有。”葉家大哥點點頭,“就是醃過勁兒了的壞鴨蛋,有點兒像臭豆腐,一些老人好那個口味,不過我媳婦兒不喜歡那個味道。”
“這難道是鹹蛋黃焗南瓜?!”唔空瞪大了眼睛看著那道金條菜,這簡直比飯店做的還有型,他方才愣是沒敢確認。
“就是鹹蛋黃焗南瓜。”葉大哥笑了,“也是在飯店裏看到的這道菜,沒想到做法很簡單,於是也成了我們的家常菜。”
“佩服!”唔空一挑大拇指,“大哥你還學了哪些菜?!”
“不少。”葉大哥一笑,“不過今天就隻剩下一道大豐收了。”
說著,葉家大嫂那邊兒已經端著一盤子蘸醬菜走了進來,菜是蘿卜條、凍白菜、鮮木耳、大蔥段兒,醬是炸好的雞蛋肉沫醬,香氣極為濃鬱。
“菜好,名字也好,寓意更好。”唔空老爸大加讚揚。
葉家大嫂一笑,然後又進廚房了,回來後端了一盆大棗玉米麵兒發糕,滿滿一盆氣勢非凡,香氣滿溢。
“今天的主食,自家種的玉米麵兒發糕,不過其中參了三成白麵,否則粘度不夠。”葉家大哥說道,“你們嚐嚐味道,絕對比饅頭好吃。”
“我們家的地除了種麥子,接下來就是玉米,所以我們家裏也常做發糕,家裏人都喜歡吃。”唔空老媽笑道,看著發糕很有感情,實際上北方人的飲食習慣仿佛,頂多細節上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