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隻是做了點微小的工作
黃勁鬆並不知道,在他看來非常值得珍視的權力,其實馮見雄根本沒放在眼裏。
或許這就是眼界的差距吧。
在傳統文科強校,法學院和文學院的境遇,往往是兩個極端。
法學生很苦逼,國內17個一級學科裏麵,法學本科就業率始終萬年吊車尾,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上隻有指望考研,要不就是失業——當然也有讀完研之後再失業,讀研失業兩不誤的。
文學生學的東西,看上去學到了社會上應該沒啥用至少在不學文學的人眼裏是這樣的,但往往就業率都還行。大量的文學生最後都找了和本專業並非直接相關、但多少可以蹭到點文學萬金油價值的活計。
而對於老師來說,情況則恰好相反。
文學院的教授,一輩子隻能指望職稱、靠政策劃撥的項目……
而法學院的教授,隻要不是教那些撲街的憲法、行政法學,多半都可以在外麵有外快。如果真的不幸教了憲法學、行政法學的,還可以參考政法大的程教授,找女生吹吹牛,談談普羅旺斯的陽光。
文學,是一個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找的是本專業工作,就會很慘的專業。工作不對口,反而容易發達。
法學,是一個不容易找到工作,但一旦找到本專業對口工作,並且混到執照年限,就會抖起來的專業。
雙方在價值觀問題上,會如此這般雞同鴨講,也就不奇怪了。
黃勁鬆算計這算計那的這些日子裏,馮見雄先是捏著鼻子浪費了十天的時間把期末考試過了、各種場麵事兒應付過去——大一下學期,是每個法學生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因為這學期把高數下過了之後,後續隻要不太腦殘,就不可能再有可以掛的科了。
考完試,馮見雄就開始專心留心他和劉淵明教授合作的論文,以及和錦天成律所的金律師之間的糾紛,整個心思壓根兒沒有半點放在校辯論隊身上。
就好像拿個校內比賽冠軍帶來的驚喜,並不比吃一頓美味敞開的自助餐更多。
……
時間儼然走到了是六月底,期末考試已經考完三四天,不在乎成績的同學全都早早回家。
馮見雄還沒走,因為劉教授前幾天給他打了招呼,說他上次拜托的文章,這期就會上《法學研究》,讓他等單行本出來。
馮見雄急需這上麵的結論,作為他計劃的籌碼,而且也還有別的事情要處理,自然要等。
虞美琴是金陵本地人,回家方便,所以考完試就不住校了,這幾天在家等成績。
今年暑假雖然會有國內的校際辯論賽,但華東賽區規模並不大,隻有16個隊,四輪淘汰賽就搞定了。每年按照慣例,從8月中旬開始比,到9月初結束,因此即使是校辯論隊的成員,也可以先回去歇半個多月再來集訓有些不太重視的學校連集訓都沒有
法援中心也悄然收工,主任田海茉回了姑蘇老家,其他人也跟著散了。整個法援中心,隻剩馮見雄和史妮可兩個還留在學校——當然,肯定不是在為公家做事。
這天一大早,史妮可和馮見雄正宅在校外的出租房裏整理材料——主要是一些國家知產局和專利複審委員會的近期會議文件、決策條例的解讀,以備馬上要用。
馮見雄期待已久的劉教授電話,總算是姍姍來遲。
“小顧,來一趟我辦公室,給你看好東西。”劉淵明教授電話裏的聲音,顯得頗為欣喜。
“好的我馬上來。”
馮見雄跟劉教授客套兩句,掛斷電話一邊穿鞋一邊對史妮可說,“估計是事情有眉目了,如果12點我還沒回來,那肯定是請劉教授應酬了,午飯你自己吃。”
“好,你忙你的。”
史妮可答應了一聲,等馮見雄出門,她就從廚房的架子上抽出一個大鐵盤,用吸油紙吸掉一些醃漬調料,然後重新放回冰箱裏。
那裏麵是她一早上醃製入味的小龍蝦和蝸牛餡料,本來準備中午烤crewfish派的。既然馮見雄有可能不吃,那就留到晚上吧。
馮見雄輕車熟路來到劉教授的辦公室,大大咧咧推開門,才發現辦公室裏居然圍著好幾個教授和其他級別的教職人員。其中邱雪他是認識的,而其他幾個根本就沒上過課,也不認識。
明天就是正式暑假了,按說很多老師都已經回去,這種圍觀著實有些不尋常。
而且做到教授的,至少有一塊分割辦公區,而如果是本校某一方向的學術帶頭人,那都是獨立一間辦公室的。
劉教授的辦公室按說隻有他一人,所以被旁人圍觀就更難得了。
“老劉啊,你這次可是揚眉吐氣了!又是一篇《法學研究》,暑假回來,龔院長會上肯定又要提你的成績。”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副教授羨慕地說。
另一個資曆年歲看上去也更老成一些的正教授,立刻插話指出同事的關注點不對:“《法學研究》不算什麽,劉教授怎麽也寫過三四篇了吧,級別一樣的其他期刊加起來,隻怕十篇都有了。
關鍵是這次的題目,嘖嘖,上去一個多月就被錄用。還是總局的複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審稿,還特地回複了審稿討論意見——往年這種待遇,除了龔院長之外,誰見過?”
那副教授和另外幾個講師不太懂行情,便虛心捧哏地問:“這種待遇好像是很難得,不過一般說明什麽呢?”
那個被問到的正教授,顯然對自己見識過於同事頗為自豪,傲然解釋道:“這都不知道?這種類型的論文送上去,不管是送到社科院的還是司法部主辦的法學討論期刊。如果審稿人是總局級別的專家組成員,不管是知產還是商標還是版權,以及它們的複審委員會。
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專家組成員給投稿人正式回複表示感謝,還附上意見,那就是說上麵準備啟動修改相關的《實施細則》或者《指南》了——也就是說,劉教授這次可是推動了國家的相關立法進程呢!這個成就,你們寫篇《法學研究》能比?”
那個正教授說這番賣弄的話時,語氣裏滿是傲然。
就像一個滬江窮人看到“弄伐靈清的鄉下人”在黃浦江邊瞎逛時,居然看到湯臣一品都不認得、不知膜拜,從而忍不住給鄉下人掃盲時那種態度。
雖然湯臣一品可能和那個掃盲的滬江人毫無關係,他自己也買不起。但就是架不住他想賣弄。因為滬江窮人也隻能在鄉下人麵前賣弄,如果再不賣弄,天天看著本地比自己有錢的人伏低做小,這日子還怎麽過?
而真正住在湯臣一品裏的富人,往往都懶得、不屑賣弄。
比如,此刻在這篇論文上掛了通訊作者名頭的劉教授,就始終保持著高深莫測的微笑,和善地看著同事們,然後說著謙虛的話。
“唉,哪裏哪裏,我也是適逢其會,最近才發現《專利審查指南》調整之後,‘利用實用新型審核漏洞進行現有技術碰瓷’的問題嚴重起來了嘛!所以給總局提個醒。沒想到上麵這次辦事效率倒挺高,還這麽重視,倒是讓我不好意思了。”
“這是實話,真的。這不?你看,這個意見還希望我盡快把這個係列課題的後續部分做完,下期就可以放上去。但我這裏還沒個頭緒呢,隻拿得出這麽一篇……這約稿,難呐……”
劉教授嘴裏說著“難呐”的謙辭,但誰都看得出他的表情並沒有一絲半點的難。
這可是“不但被社科院直屬的《法學研究》用了一篇論文,而且人家期刊社還主動求著咱催更,下一期趕緊把沒寫完的部分交上去”的牛逼待遇。
別人,是為了一個教授職稱,求著巴著,指望年限攢夠之前,有那麽三五篇同等級別的文章可以發表。
他劉淵明呢?那可是催更呐!
把金陵師大的教授們掃攏來,有一個算一個挨個兒問,有幾個被這種雙核心以上期刊催更的?單指文科範圍,理工科的不算。人家理工科看的是洋人的scinat,國內不管多核心都是辣雞
或許,省內也就金陵大學的係主任及以上待遇的文科學術大牛,可以確保有過這種待遇吧。
“而且這也不叫啥‘促成國家修法’,咱搞法學研究的,這個大義名分不能錯。我隻是促成總局微調一下《專利審查指南》,這個怎麽能叫法呢?所以,我隻是做了點微小的工作嘛。”
劉淵明這一句最後的謙虛,那也是大實話。
按照憲法,立法權在全國議會。
在專利這個圈子裏,議會立的《專利法》才叫“法律”。
而到了《專利法實施細則》,那是國w院有權立的,隻能叫“行政法規”。
但操作中,實施細則往往比法更好用,甚至“解釋上位法”的時候違背字麵本意都是有的。
再往下,到了今天劉淵明和馮見雄這篇論文涉及到的《專利審查指南》,那級別就更低了,連“行政法規”都不算。大致上相當於一個“規章”。
要說改這樣一個東西,就是“促進了國家的立法修法進程”,那是有點大言不慚的。
但問題是,古往今來,縣官不如現管。
有些“法律性的文件”雖然段數——嗯,用法言法語來說,應該叫“價值位階”——比較低。但人家就是直接能拿來管事兒。議會立的法雖然牛逼,很多卻是沒什麽操作性的口號。
所以,不管劉教授言語上如何謙虛,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並不會因為劉教授的謙虛就減少半分對他的崇敬羨慕之心。
劉淵明謙虛了好久,終於一眼瞥到馮見雄低調地站在門口,看著他跟同事談笑風生。劉淵明竟然忍不住老臉一紅,然後立刻轉換表情,臉上笑出一朵花來,一邊擺手驅散圍觀群眾:
“好了,我要忙了,實在抱歉——上麵催稿,為了國家,隻能先放下別的,專心靜下來。等係列課題完成了,再請大家喝酒慶功!”
圍觀群眾作鳥獸散。
劉教授搓著手,和藹地問:“小馮啊,沒想到上麵這麽重視,你看,這都被催更了。下麵幾點注意事項,你什麽時候能寫出來呐?”
黃勁鬆並不知道,在他看來非常值得珍視的權力,其實馮見雄根本沒放在眼裏。
或許這就是眼界的差距吧。
在傳統文科強校,法學院和文學院的境遇,往往是兩個極端。
法學生很苦逼,國內17個一級學科裏麵,法學本科就業率始終萬年吊車尾,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上隻有指望考研,要不就是失業——當然也有讀完研之後再失業,讀研失業兩不誤的。
文學生學的東西,看上去學到了社會上應該沒啥用至少在不學文學的人眼裏是這樣的,但往往就業率都還行。大量的文學生最後都找了和本專業並非直接相關、但多少可以蹭到點文學萬金油價值的活計。
而對於老師來說,情況則恰好相反。
文學院的教授,一輩子隻能指望職稱、靠政策劃撥的項目……
而法學院的教授,隻要不是教那些撲街的憲法、行政法學,多半都可以在外麵有外快。如果真的不幸教了憲法學、行政法學的,還可以參考政法大的程教授,找女生吹吹牛,談談普羅旺斯的陽光。
文學,是一個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找的是本專業工作,就會很慘的專業。工作不對口,反而容易發達。
法學,是一個不容易找到工作,但一旦找到本專業對口工作,並且混到執照年限,就會抖起來的專業。
雙方在價值觀問題上,會如此這般雞同鴨講,也就不奇怪了。
黃勁鬆算計這算計那的這些日子裏,馮見雄先是捏著鼻子浪費了十天的時間把期末考試過了、各種場麵事兒應付過去——大一下學期,是每個法學生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因為這學期把高數下過了之後,後續隻要不太腦殘,就不可能再有可以掛的科了。
考完試,馮見雄就開始專心留心他和劉淵明教授合作的論文,以及和錦天成律所的金律師之間的糾紛,整個心思壓根兒沒有半點放在校辯論隊身上。
就好像拿個校內比賽冠軍帶來的驚喜,並不比吃一頓美味敞開的自助餐更多。
……
時間儼然走到了是六月底,期末考試已經考完三四天,不在乎成績的同學全都早早回家。
馮見雄還沒走,因為劉教授前幾天給他打了招呼,說他上次拜托的文章,這期就會上《法學研究》,讓他等單行本出來。
馮見雄急需這上麵的結論,作為他計劃的籌碼,而且也還有別的事情要處理,自然要等。
虞美琴是金陵本地人,回家方便,所以考完試就不住校了,這幾天在家等成績。
今年暑假雖然會有國內的校際辯論賽,但華東賽區規模並不大,隻有16個隊,四輪淘汰賽就搞定了。每年按照慣例,從8月中旬開始比,到9月初結束,因此即使是校辯論隊的成員,也可以先回去歇半個多月再來集訓有些不太重視的學校連集訓都沒有
法援中心也悄然收工,主任田海茉回了姑蘇老家,其他人也跟著散了。整個法援中心,隻剩馮見雄和史妮可兩個還留在學校——當然,肯定不是在為公家做事。
這天一大早,史妮可和馮見雄正宅在校外的出租房裏整理材料——主要是一些國家知產局和專利複審委員會的近期會議文件、決策條例的解讀,以備馬上要用。
馮見雄期待已久的劉教授電話,總算是姍姍來遲。
“小顧,來一趟我辦公室,給你看好東西。”劉淵明教授電話裏的聲音,顯得頗為欣喜。
“好的我馬上來。”
馮見雄跟劉教授客套兩句,掛斷電話一邊穿鞋一邊對史妮可說,“估計是事情有眉目了,如果12點我還沒回來,那肯定是請劉教授應酬了,午飯你自己吃。”
“好,你忙你的。”
史妮可答應了一聲,等馮見雄出門,她就從廚房的架子上抽出一個大鐵盤,用吸油紙吸掉一些醃漬調料,然後重新放回冰箱裏。
那裏麵是她一早上醃製入味的小龍蝦和蝸牛餡料,本來準備中午烤crewfish派的。既然馮見雄有可能不吃,那就留到晚上吧。
馮見雄輕車熟路來到劉教授的辦公室,大大咧咧推開門,才發現辦公室裏居然圍著好幾個教授和其他級別的教職人員。其中邱雪他是認識的,而其他幾個根本就沒上過課,也不認識。
明天就是正式暑假了,按說很多老師都已經回去,這種圍觀著實有些不尋常。
而且做到教授的,至少有一塊分割辦公區,而如果是本校某一方向的學術帶頭人,那都是獨立一間辦公室的。
劉教授的辦公室按說隻有他一人,所以被旁人圍觀就更難得了。
“老劉啊,你這次可是揚眉吐氣了!又是一篇《法學研究》,暑假回來,龔院長會上肯定又要提你的成績。”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副教授羨慕地說。
另一個資曆年歲看上去也更老成一些的正教授,立刻插話指出同事的關注點不對:“《法學研究》不算什麽,劉教授怎麽也寫過三四篇了吧,級別一樣的其他期刊加起來,隻怕十篇都有了。
關鍵是這次的題目,嘖嘖,上去一個多月就被錄用。還是總局的複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審稿,還特地回複了審稿討論意見——往年這種待遇,除了龔院長之外,誰見過?”
那副教授和另外幾個講師不太懂行情,便虛心捧哏地問:“這種待遇好像是很難得,不過一般說明什麽呢?”
那個被問到的正教授,顯然對自己見識過於同事頗為自豪,傲然解釋道:“這都不知道?這種類型的論文送上去,不管是送到社科院的還是司法部主辦的法學討論期刊。如果審稿人是總局級別的專家組成員,不管是知產還是商標還是版權,以及它們的複審委員會。
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專家組成員給投稿人正式回複表示感謝,還附上意見,那就是說上麵準備啟動修改相關的《實施細則》或者《指南》了——也就是說,劉教授這次可是推動了國家的相關立法進程呢!這個成就,你們寫篇《法學研究》能比?”
那個正教授說這番賣弄的話時,語氣裏滿是傲然。
就像一個滬江窮人看到“弄伐靈清的鄉下人”在黃浦江邊瞎逛時,居然看到湯臣一品都不認得、不知膜拜,從而忍不住給鄉下人掃盲時那種態度。
雖然湯臣一品可能和那個掃盲的滬江人毫無關係,他自己也買不起。但就是架不住他想賣弄。因為滬江窮人也隻能在鄉下人麵前賣弄,如果再不賣弄,天天看著本地比自己有錢的人伏低做小,這日子還怎麽過?
而真正住在湯臣一品裏的富人,往往都懶得、不屑賣弄。
比如,此刻在這篇論文上掛了通訊作者名頭的劉教授,就始終保持著高深莫測的微笑,和善地看著同事們,然後說著謙虛的話。
“唉,哪裏哪裏,我也是適逢其會,最近才發現《專利審查指南》調整之後,‘利用實用新型審核漏洞進行現有技術碰瓷’的問題嚴重起來了嘛!所以給總局提個醒。沒想到上麵這次辦事效率倒挺高,還這麽重視,倒是讓我不好意思了。”
“這是實話,真的。這不?你看,這個意見還希望我盡快把這個係列課題的後續部分做完,下期就可以放上去。但我這裏還沒個頭緒呢,隻拿得出這麽一篇……這約稿,難呐……”
劉教授嘴裏說著“難呐”的謙辭,但誰都看得出他的表情並沒有一絲半點的難。
這可是“不但被社科院直屬的《法學研究》用了一篇論文,而且人家期刊社還主動求著咱催更,下一期趕緊把沒寫完的部分交上去”的牛逼待遇。
別人,是為了一個教授職稱,求著巴著,指望年限攢夠之前,有那麽三五篇同等級別的文章可以發表。
他劉淵明呢?那可是催更呐!
把金陵師大的教授們掃攏來,有一個算一個挨個兒問,有幾個被這種雙核心以上期刊催更的?單指文科範圍,理工科的不算。人家理工科看的是洋人的scinat,國內不管多核心都是辣雞
或許,省內也就金陵大學的係主任及以上待遇的文科學術大牛,可以確保有過這種待遇吧。
“而且這也不叫啥‘促成國家修法’,咱搞法學研究的,這個大義名分不能錯。我隻是促成總局微調一下《專利審查指南》,這個怎麽能叫法呢?所以,我隻是做了點微小的工作嘛。”
劉淵明這一句最後的謙虛,那也是大實話。
按照憲法,立法權在全國議會。
在專利這個圈子裏,議會立的《專利法》才叫“法律”。
而到了《專利法實施細則》,那是國w院有權立的,隻能叫“行政法規”。
但操作中,實施細則往往比法更好用,甚至“解釋上位法”的時候違背字麵本意都是有的。
再往下,到了今天劉淵明和馮見雄這篇論文涉及到的《專利審查指南》,那級別就更低了,連“行政法規”都不算。大致上相當於一個“規章”。
要說改這樣一個東西,就是“促進了國家的立法修法進程”,那是有點大言不慚的。
但問題是,古往今來,縣官不如現管。
有些“法律性的文件”雖然段數——嗯,用法言法語來說,應該叫“價值位階”——比較低。但人家就是直接能拿來管事兒。議會立的法雖然牛逼,很多卻是沒什麽操作性的口號。
所以,不管劉教授言語上如何謙虛,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並不會因為劉教授的謙虛就減少半分對他的崇敬羨慕之心。
劉淵明謙虛了好久,終於一眼瞥到馮見雄低調地站在門口,看著他跟同事談笑風生。劉淵明竟然忍不住老臉一紅,然後立刻轉換表情,臉上笑出一朵花來,一邊擺手驅散圍觀群眾:
“好了,我要忙了,實在抱歉——上麵催稿,為了國家,隻能先放下別的,專心靜下來。等係列課題完成了,再請大家喝酒慶功!”
圍觀群眾作鳥獸散。
劉教授搓著手,和藹地問:“小馮啊,沒想到上麵這麽重視,你看,這都被催更了。下麵幾點注意事項,你什麽時候能寫出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