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媒體界從來不缺乏好事之徒。
負責任地說,不說100%吧,至少98%的記者和小編,都是唯恐天下不亂,拚命想搞個大新聞的。
在這個“你們全家都是陳s扁”都能拿來freestyle、唱成rap的風口上。
馮見雄先噴翻一個灣灣前宣傳部長,而後又要迎戰曾經兩奪國際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的、來自灣灣的“亞洲噴帝”白執中。
央視高調轉播、並特地安排了重播之後,這份戲碼怎麽看怎麽有戲劇性效果。
要是不被無數本來不關心辯論賽的大眾媒體聚焦注意,反而該值得奇怪了。
尤其是黃易搜虎新浪這些三大新聞門戶,加上新進崛起的騰雲新聞。
那裏的小編比紙媒更加無良百倍,造謠騙點擊那是熟得不能再熟,加上網站新聞刪改容易不會留下證據,也不用負責任,於是各種假新聞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相比之下,報紙是不怎麽敢造謠的,畢竟印成鉛字賣出去之後,是不可能刪帖更改的。
黃易新聞:“震驚!這個大二學生怒噴灣灣前宣傳部長!又迎戰來自灣灣的‘亞洲噴帝’!”
“震驚!大學男生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著女生的麵說出這樣的話!”
新浪博客首頁:“不看後悔!灣灣前宣傳部長舌戰敗北後放膽豪言:當年北大校長胡s之帶華夏文壇正統,衣冠南渡。今日一戰,灣灣誓保文化正統!不轉不是華夏人!”
“超過150萬人已經發現的噴壇新星,你還不知道嗎?”
騰雲新聞:“亞洲噴帝排名:白執中其實隻能拍第二,灣灣前宣傳部長前十都進不了,第一竟然是他!你絕對想不到!”
搜虎新聞:“亞洲最強辯論隊: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對於比賽的意義,馮見雄本來壓根沒有多想。
他隻是想贏,就這麽簡單。
對於那一小撮被震驚部引導得誤以為“事關海峽兩岸誰代表華夏文化衣冠正統”、“當年的浩劫是不是把文化人都逼到對岸去了”的不明真相圍觀群眾,馮見雄也隻能表示很無奈。
幸好,其他三名女隊友都很聽從馮見雄的安排。因為備戰時間倉促,她們在賽前的兩個晚上都沒有上網看新聞,所以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發生了什麽。
這些汙言穢語也就沒能影響到她們的心態,不至於加重她們應戰的緊張。
……
3月10日,周六,決賽日。
依然是南洋理工大學演播廳。
白執中頂著一頭用定型水豎起的短發,戴著那副與他形象已經融為一體的淺色黑框蛤蟆鏡,舉止鎮定地微笑看著對麵的對手。
憑心而論,涉足噴壇七八年來,白執中第一次覺得很有壓力。
馮見雄沒看新聞,或者說看了也不在乎,而馮見雄的女隊友們更是可以保證100%沒看。
但白執中看了。
每每想起昨天那通提醒他的、為他鼓勁兒的電話,白執中心中就陣陣煩惡。
昨天,已經回到灣灣的前評委陳文倩給他打了電話。
陳文倩是灣灣人,而總決賽有一支灣灣大學的隊伍,所以她當然會回避。因此她給白執中打電話,倒也不算違背比賽紀律。
陳文倩在電話裏,主要是給白執中打氣鼓勁,然後告訴他幾點事實。
首先,是關於今天總決賽的評委組成。
按照慣例,當總決賽的參賽方為一直華夏大陸的大學,和一支大陸以外的大學時,為了公平起見,華人學者人數必須減少為兩人,以免華人直接形成多數、導致比賽不公平。
剩下的三人,則要從香江、星島、奧門、馬來、日韓等地方產生。
不過,即使是“評審團裏允許有兩個華人”這個大前提下,具體選哪些華人,對於比賽結果的評審也是有講究的。
辯論界從來不缺內定、黑幕、拜票。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評委的立場隻要有足夠大的利益,隻要比賽的場麵不是輸贏太懸殊,那最後的結果總歸可以解釋得通。
93年那次之後,北大就號稱“看不慣辯論界的小圈子文化”,從此不在參加國辯(當然那隻是場麵話,不看好北大的人則認為是因為那次輸給複旦,麵子掛不住,索性以不公為借口,從此不參賽。那一屆最後的最佳辯手,就是如今前幾場當評委的複旦蔣教授)。
這才有此後十幾年裏,華北賽區從來沒有北大的身影,正是為此。
一般而言,要想對大陸以外的參賽隊伍最有利,那麽最好那兩名“大陸學者”評委,也由已經旅外的華人構成。
陳文倩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各種運作,暗中抗訴,把北大張教授和複旦蔣教授這倆容易被大陸官方控製的體製內學者排除了出去。
也多虧了這屆比賽還是在星島舉行,大陸方麵無法施加行政壓力。而星島政府素來要標榜公正、“不畏強權”,才接受了陳文倩的斡旋。
最終,今天的五人評審團構成是這樣的:馬來亞大學的資深學者梁教授、香江中文大的趙教授、星島國立大學的陳教授、旅美文化人高大鬆、旅美詩人**。
三個都是非大陸人士,另外兩個雖然保留了大陸的國籍,但常年是旅美文化人,不在大陸的高效體製內,自然不容易受政治的壓力。
陳文倩能夠在星島主辦方那裏抗議斡旋到這個結果,已經是對灣灣世新大學隊最好的策應了。
然而,白執中卻很有壓力,很不喜歡這種安排。
他今年已經讀博了,依然第三次來參賽,本來已經是無欲無求的狀態,根本不把勝負放在眼裏(當然潛意識裏也是因為自忖可以穩贏)。陳文倩的安排和通知,卻讓他很不舒服,似乎不奪冠就對不起灣灣父老似的。
本來隻是為自己而戰,突然加上一層名分的枷鎖,誰都不會覺得舒服。
“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說的就是馮見雄那種貨。讀了個爛校,本人沒什麽壓力沒什麽名分,想怎麽噴就怎麽噴。竟然有點羨慕他的自由了。”
白執中在腦中隨性地自嘲了一下。
……
主席台上,主持人薩貝寧介紹過本場評審團的構成,便繼續按部就班介紹雙方參賽選手。
或許是總決賽的關係吧,也或許是此前的新聞炒作的緣故。今天的觀戰人數額外多了一些,把場內每個位置都坐滿了,還有不少本來不關心辯論的圈外看客,有些更是明顯看得出來剛從飛機上下來,是特地從國內趕來的。
另外,星島的國務資政、前首相胡老也再次出現了。他此前隻在開幕式上出現過,其後一直沒關心過這項賽事。
場內的安保嚴密程度,也因此提上了一個等級。
介紹到馮見雄的時候,場內爆發出了不小的歡呼和掌聲,一改此前六場的冷靜場麵。不過很快,馮見雄就發現這種歡呼並不是針對他一個人的,因為介紹到白執中的時候,場麵顯得更加熱烈一些。
“還是馮見雄帥一點,那個白執中看上去好耿直啊,一個辯手長得這麽耿直,太有欺騙性了。”
“發什麽花癡,好好看比賽!這是辯論賽,看的是才華,顏好有什麽用。”
看台上的女生們,無論來自什麽學校,都忍不住竊竊私語地點評。
評委們對於這種亂象頗為不以為意,個別評委還忍不住冷眼哂笑起來。但是他們的內心,也是頗為矛盾的:激起了充分的社會話題度,對於辯論賽事的廣受關注肯定是有好處的。但用那種形似娛樂圈的嘩眾取寵炒作,又難免掉了份兒。
眾人紛亂之中,主持人薩貝寧宣布比賽正式開始。
“下麵公布本場的辯題和立場:今天的題目是,中學生是否應該盡早接觸社會。正方金陵師範大學代表隊,立場是中學生應該盡早接觸社會。反方灣灣世新大學代表隊,立場是中學生不應該盡早接觸社會。”
“現在,比賽正式開始。有請正方一辯先為我們帶來立論陳詞,時間是三分鍾,請——”
南筱嫋精神抖擻地起身,溫婉如玉地微微鞠了個躬,也不說場麵話,單刀直入開始陳詞。
“……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學習和社會實踐,孰輕孰重,一直是圍繞教育界的一個永恒熱門話題。隨著曆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繁榮,學校教育所能給予的才能,也變得和學生將來踏上社會所需的技能,越來越偏離。
曾經苦讀十幾年、學成畢生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而後應用於此後幾十年工作生涯中的學習、工作模式,已經被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所衝擊,變得越來越難以為繼……”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終生教育’的概念由西漸東,逐步為全球教育界所共識。以今天在座各位的遠見卓識,或許都早已對這個概念習以為常。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隻有社會實踐,才能為新時代的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和目的,也隻有社會實踐的驗證,可以告訴同學們哪些學習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糟粕,必須與時俱進……”
“……所以,我方堅持認為,盡早讓中學生深度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校園學習,為個人的成長定下內發的目標,為個人的努力提供興趣和目標感的驅動……”
媒體界從來不缺乏好事之徒。
負責任地說,不說100%吧,至少98%的記者和小編,都是唯恐天下不亂,拚命想搞個大新聞的。
在這個“你們全家都是陳s扁”都能拿來freestyle、唱成rap的風口上。
馮見雄先噴翻一個灣灣前宣傳部長,而後又要迎戰曾經兩奪國際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的、來自灣灣的“亞洲噴帝”白執中。
央視高調轉播、並特地安排了重播之後,這份戲碼怎麽看怎麽有戲劇性效果。
要是不被無數本來不關心辯論賽的大眾媒體聚焦注意,反而該值得奇怪了。
尤其是黃易搜虎新浪這些三大新聞門戶,加上新進崛起的騰雲新聞。
那裏的小編比紙媒更加無良百倍,造謠騙點擊那是熟得不能再熟,加上網站新聞刪改容易不會留下證據,也不用負責任,於是各種假新聞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相比之下,報紙是不怎麽敢造謠的,畢竟印成鉛字賣出去之後,是不可能刪帖更改的。
黃易新聞:“震驚!這個大二學生怒噴灣灣前宣傳部長!又迎戰來自灣灣的‘亞洲噴帝’!”
“震驚!大學男生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著女生的麵說出這樣的話!”
新浪博客首頁:“不看後悔!灣灣前宣傳部長舌戰敗北後放膽豪言:當年北大校長胡s之帶華夏文壇正統,衣冠南渡。今日一戰,灣灣誓保文化正統!不轉不是華夏人!”
“超過150萬人已經發現的噴壇新星,你還不知道嗎?”
騰雲新聞:“亞洲噴帝排名:白執中其實隻能拍第二,灣灣前宣傳部長前十都進不了,第一竟然是他!你絕對想不到!”
搜虎新聞:“亞洲最強辯論隊: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對於比賽的意義,馮見雄本來壓根沒有多想。
他隻是想贏,就這麽簡單。
對於那一小撮被震驚部引導得誤以為“事關海峽兩岸誰代表華夏文化衣冠正統”、“當年的浩劫是不是把文化人都逼到對岸去了”的不明真相圍觀群眾,馮見雄也隻能表示很無奈。
幸好,其他三名女隊友都很聽從馮見雄的安排。因為備戰時間倉促,她們在賽前的兩個晚上都沒有上網看新聞,所以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發生了什麽。
這些汙言穢語也就沒能影響到她們的心態,不至於加重她們應戰的緊張。
……
3月10日,周六,決賽日。
依然是南洋理工大學演播廳。
白執中頂著一頭用定型水豎起的短發,戴著那副與他形象已經融為一體的淺色黑框蛤蟆鏡,舉止鎮定地微笑看著對麵的對手。
憑心而論,涉足噴壇七八年來,白執中第一次覺得很有壓力。
馮見雄沒看新聞,或者說看了也不在乎,而馮見雄的女隊友們更是可以保證100%沒看。
但白執中看了。
每每想起昨天那通提醒他的、為他鼓勁兒的電話,白執中心中就陣陣煩惡。
昨天,已經回到灣灣的前評委陳文倩給他打了電話。
陳文倩是灣灣人,而總決賽有一支灣灣大學的隊伍,所以她當然會回避。因此她給白執中打電話,倒也不算違背比賽紀律。
陳文倩在電話裏,主要是給白執中打氣鼓勁,然後告訴他幾點事實。
首先,是關於今天總決賽的評委組成。
按照慣例,當總決賽的參賽方為一直華夏大陸的大學,和一支大陸以外的大學時,為了公平起見,華人學者人數必須減少為兩人,以免華人直接形成多數、導致比賽不公平。
剩下的三人,則要從香江、星島、奧門、馬來、日韓等地方產生。
不過,即使是“評審團裏允許有兩個華人”這個大前提下,具體選哪些華人,對於比賽結果的評審也是有講究的。
辯論界從來不缺內定、黑幕、拜票。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評委的立場隻要有足夠大的利益,隻要比賽的場麵不是輸贏太懸殊,那最後的結果總歸可以解釋得通。
93年那次之後,北大就號稱“看不慣辯論界的小圈子文化”,從此不在參加國辯(當然那隻是場麵話,不看好北大的人則認為是因為那次輸給複旦,麵子掛不住,索性以不公為借口,從此不參賽。那一屆最後的最佳辯手,就是如今前幾場當評委的複旦蔣教授)。
這才有此後十幾年裏,華北賽區從來沒有北大的身影,正是為此。
一般而言,要想對大陸以外的參賽隊伍最有利,那麽最好那兩名“大陸學者”評委,也由已經旅外的華人構成。
陳文倩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各種運作,暗中抗訴,把北大張教授和複旦蔣教授這倆容易被大陸官方控製的體製內學者排除了出去。
也多虧了這屆比賽還是在星島舉行,大陸方麵無法施加行政壓力。而星島政府素來要標榜公正、“不畏強權”,才接受了陳文倩的斡旋。
最終,今天的五人評審團構成是這樣的:馬來亞大學的資深學者梁教授、香江中文大的趙教授、星島國立大學的陳教授、旅美文化人高大鬆、旅美詩人**。
三個都是非大陸人士,另外兩個雖然保留了大陸的國籍,但常年是旅美文化人,不在大陸的高效體製內,自然不容易受政治的壓力。
陳文倩能夠在星島主辦方那裏抗議斡旋到這個結果,已經是對灣灣世新大學隊最好的策應了。
然而,白執中卻很有壓力,很不喜歡這種安排。
他今年已經讀博了,依然第三次來參賽,本來已經是無欲無求的狀態,根本不把勝負放在眼裏(當然潛意識裏也是因為自忖可以穩贏)。陳文倩的安排和通知,卻讓他很不舒服,似乎不奪冠就對不起灣灣父老似的。
本來隻是為自己而戰,突然加上一層名分的枷鎖,誰都不會覺得舒服。
“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說的就是馮見雄那種貨。讀了個爛校,本人沒什麽壓力沒什麽名分,想怎麽噴就怎麽噴。竟然有點羨慕他的自由了。”
白執中在腦中隨性地自嘲了一下。
……
主席台上,主持人薩貝寧介紹過本場評審團的構成,便繼續按部就班介紹雙方參賽選手。
或許是總決賽的關係吧,也或許是此前的新聞炒作的緣故。今天的觀戰人數額外多了一些,把場內每個位置都坐滿了,還有不少本來不關心辯論的圈外看客,有些更是明顯看得出來剛從飛機上下來,是特地從國內趕來的。
另外,星島的國務資政、前首相胡老也再次出現了。他此前隻在開幕式上出現過,其後一直沒關心過這項賽事。
場內的安保嚴密程度,也因此提上了一個等級。
介紹到馮見雄的時候,場內爆發出了不小的歡呼和掌聲,一改此前六場的冷靜場麵。不過很快,馮見雄就發現這種歡呼並不是針對他一個人的,因為介紹到白執中的時候,場麵顯得更加熱烈一些。
“還是馮見雄帥一點,那個白執中看上去好耿直啊,一個辯手長得這麽耿直,太有欺騙性了。”
“發什麽花癡,好好看比賽!這是辯論賽,看的是才華,顏好有什麽用。”
看台上的女生們,無論來自什麽學校,都忍不住竊竊私語地點評。
評委們對於這種亂象頗為不以為意,個別評委還忍不住冷眼哂笑起來。但是他們的內心,也是頗為矛盾的:激起了充分的社會話題度,對於辯論賽事的廣受關注肯定是有好處的。但用那種形似娛樂圈的嘩眾取寵炒作,又難免掉了份兒。
眾人紛亂之中,主持人薩貝寧宣布比賽正式開始。
“下麵公布本場的辯題和立場:今天的題目是,中學生是否應該盡早接觸社會。正方金陵師範大學代表隊,立場是中學生應該盡早接觸社會。反方灣灣世新大學代表隊,立場是中學生不應該盡早接觸社會。”
“現在,比賽正式開始。有請正方一辯先為我們帶來立論陳詞,時間是三分鍾,請——”
南筱嫋精神抖擻地起身,溫婉如玉地微微鞠了個躬,也不說場麵話,單刀直入開始陳詞。
“……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學習和社會實踐,孰輕孰重,一直是圍繞教育界的一個永恒熱門話題。隨著曆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繁榮,學校教育所能給予的才能,也變得和學生將來踏上社會所需的技能,越來越偏離。
曾經苦讀十幾年、學成畢生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而後應用於此後幾十年工作生涯中的學習、工作模式,已經被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所衝擊,變得越來越難以為繼……”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終生教育’的概念由西漸東,逐步為全球教育界所共識。以今天在座各位的遠見卓識,或許都早已對這個概念習以為常。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隻有社會實踐,才能為新時代的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和目的,也隻有社會實踐的驗證,可以告訴同學們哪些學習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糟粕,必須與時俱進……”
“……所以,我方堅持認為,盡早讓中學生深度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校園學習,為個人的成長定下內發的目標,為個人的努力提供興趣和目標感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