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江湖規矩單挑啊
“或許是因為對方辯友們覺得民主這個概念本身已經過於不言自明了,所以我很惋惜,沒有在她的立論中聽到任何對民主這個詞本身的定義。為了說明我方觀點,我不得不仔細摳一下字眼。
所謂民主,我們查辭海也好,看百科也好,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強調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製度。
其中,根據中外文獻的不同,在部分表述中,還加上了在一定階級範圍內這個限定語不過這不重要。”
虞美琴說到這兒,略微停頓了一下,大約隻有一兩秒,讓聽眾和評委有個理解時間。
果然有些外行看熱鬧的觀眾很快開始糾結為什麽“這不重要”。
不過懂行的人,都能在這兩秒鍾裏就自動過濾掉這個差異。
因為眾所周知,這個“在一定階級範圍內”的表述,隻是某些國家為了把一部分人排除在“人民”這個定義之外的,沒什麽好多說,也對辯題確實沒有影響。
虞美琴餘光一掃,就知道評委們已經反應過來了,所以她把握好了節奏,繼續說道:
“因此,談是否實現了民主,實現民主的程度如何,一個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看一國政治的運行,能夠被多大比例覆蓋麵的人群所左右。比如,如果一個國家的選舉,隻有20甚至更少的人能起作用、對結果有影響,這無疑不是民主。在演變的過程中,如果這個比例變得越低,那麽我們就能說,這個過程對於政治民主是不利的。
有人說美國一貫很民主,可是近年來我們觀察美國的選舉狀況,看到的是什麽?去年奧黑馬和麥凱恩競選的時候,美國白人男性選民當中給麥凱恩投票的比例,略高於奧黑馬。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奧黑馬以比較明顯的優勢勝出。這裏麵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那次大選的選民投票率上漲非常厲害
有占到美國潛在選民人口大約九分之一的黑人,他們幾十年來都沒有行使過投票權。一旦出現一位帶黑人血統的候選人,他們就一窩蜂的投票。很多黑人選民在接受采訪時,無一例外表示自己是文盲、其實聽不懂任何施政綱領。但這一次他們就是願意看皮投票。
最後奧黑馬在黑人選民中的得票比例是98.4”,而且這部分選票最終占總有效選票的比例超過了20.
這樣的例子我們還在曆史上看到過很多很多,每一次革命爆發的時候,如果真的可以複盤統計人口,都可以發現被奴役而揭竿而起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沒有達到總人口的半數。法國大哥命的時候隻是巴黎出了點資產階級和赤貧者的騷d,就不小心掀起了殺人奪寶的熱潮。
明末李闖張逆流賊興起的時候,活不下去的隻是陝、豫而已還有部分山東,占國家總人口的不到兩成。
可見很多時候影響曆史和民主進程的,並不是大多數寡欲的人,而是一小部分強欲的人。商業社會之所以有二八定律的原則,也是這個道理20的強欲者對一個領域的格局影響,要大於80的無所謂者。
因為那些無所謂的人不會團結起來,所以在麵對每一次小的對抗時,他們都不如那20進攻性強的異見者有局部兵力優勢,從而被那1020的強欲者每時每刻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最後收拾掉。
建奴在揚州十日的時候,嘉定人漠視地看著這一切,嘉定三屠的時候,江陰人依然默默地看著這一切,閻應元和他的戰士再次被屠殺的時候,昆山人還是看著這一切,難道建奴和流賊的成功就能證明他們是當時的大多數麽?
而隨著互聯網等新傳媒發展的加劇,我們看似遇到了一個言論越來越自由的環境,但實際上得到的卻是沉默螺旋我很高興剛才對方辯友在立論的最後,居然敢主動提到這個概念,並且說這無關緊要、隻是發展中導致的問題,必然隨著發展被解決。
沉默螺旋是什麽?就是指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那麽他就比較容易放棄表達,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複或孤立。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因為信息傳播的過泛濫,人們很容易通過媒體進行什麽是公眾主流觀點的判斷。
因為人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被孤立的恐懼,從眾,不願意發聲,就如同魯迅先生寫的那樣在鐵屋子裏裝睡。而且互聯網讓他們很容易知道什麽觀點可以導致他們被主流群體孤立,情況隻會更加惡化。
所以互聯網帶來的並不是真正的主流觀點,而是嗓門大的人、懂得如何帶節奏的人,帶出來的觀點。曆史上那一小撮憤懣強烈、動手欲望強烈的人,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可以壓製無所謂的大眾。
而大眾顯然沒有完成自己的角色轉換,他們依然和傳統時代那麽漠不關心,最後隻會在互聯網的浪潮下,聲音越來越小。
正如人類的社會科學、道德倫理的進化,始終跟不上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速度。互聯網帶來的新式言論自由,並沒有讓大眾這個基石在為人處世上適應它。綜上所述,這種畸形的自由,又何談有利於政治民主……”
……
腦洞看似很大,但如果要馮見雄自己來說,他隻會說得比虞美琴更爛。
主要是他知道的太多,能說的又太少他的很多論據過於天馬行空,眼下這個時代還沒有發生呢。
因此,他在排練的時候,隻能選擇把思想告訴虞美琴,讓虞美琴自己想辦法理解、不能理解也要硬理解,然後自己找論據素材往上湊。這也是為什麽虞美琴的理論陳詞聽起來有些支離破碎的原因。
不過,幸好她的整體理論比較標新立異,能夠在高屋建瓴的角度拉到一些全局分。所以哪怕細節和線索銜接上稍微有些破碎,也能跟對方打個平手。剩下的就靠自由辯論和交叉之爭的時候補足了。
而且,讓虞美琴自己找證據,最大的優勢就是肯定不會出現“穿越者”這種漏洞。
“二八定律是聽說過的,沉默螺旋也聽說過,不過感覺是兩個完全不相幹的領域。這麽天馬行空地硬湊起來,用於說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的事兒,會不會太牽強了?”
“但是,這個角度從來沒人考慮過,一下子也想不到明顯的邏輯漏洞,似乎也不無道理……”
幾個中立的評委們,都是如此這般思考,一時陷入了猶豫。
香江大學的二辯也覺得要相應對虞美琴的“胡攪蠻纏”,著實過於滯澀,因此他緊接著發言時,似乎並沒有多少正麵交鋒。而是依然拿民眾的知情、表達這些權利,在互聯網自由下更容易得到伸張說事兒,基本上是這個領域的老生常談。
雙方又短促交鋒了一兩分鍾後,對方才稍微緩過神來,開始跟馮見雄這邊正麵交鋒。
“對方辯友剛才舉的很多例子並不恰當,靠暴力手段分批征服大部分人,並不是民主的表現形式,這不是混淆視聽麽?如果所有人都是坐下來好好談,投票少數服從多數,怎麽會出現暴力哥命的弊端。”
對於這種零敲碎打的問題,馮見雄當然可以見招拆招,想都不用想:“不用暴力歌命也可以啊,愛爾蘭和北愛的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不就是披著完美的民主外衣了麽?
可以隨時隨地貼標簽劃線,把一部分少數派和自己局部捆綁在一起,然後在這個小圈子裏讓自己形成多數,等到滅了少數派後再重新畫圈子,這是民主最大的問題我國人民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國大統一比較久,所有人都覺得正常情況下這個民就應該是全體華夏。
但是在外國沒有大統一的曆史,如果一個教派或者一個民族在某一國某一政體內變成了少數派,他們一直會自決,然後把自己變成這一小撮裏的多數派
在聯合王國,愛爾蘭是被壓迫的少數派,愛爾蘭gh軍天天塞炸彈讓英國人妥協後,北愛又成了愛爾蘭裏的少數派,再次要求回歸英國。然後北愛裏的gh軍又成了少數派。
那些民主國家允許某幾次對某些分割體係有利的分割合法、而另一些拉框劃線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分割不合法,原則在哪裏?還不是誰的拳頭大,或者至少是誰後台跟的大佬拳頭大,誰就有道理?
不然為何科索沃從塞爾維亞自決是民主的?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自決就不民主了?就是賣國?為何1940年代北愛從愛爾蘭二次自決是民主的,而1910年代挪威的實業派從剛剛把祖國分裂出來的買辦派那兒二次自決,就是不民主的?就是賣國?”
馮見雄提到的挪威瑞典問題,其實就是一直延續到二戰的吉斯林派那事兒。
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教科書中,吉斯林都被描繪成一個“挪奸”,跟元首合作,出賣挪威。
可憑良心說,人家生出來的時候是瑞典人,是個實業家派的。挪瑞分裂,無非是他20多歲時發生的挪威狗們之所以可以分裂成功,無非是隨便找了點曆史淵源,然後靠英國人的支持。
ps:哪怕到了現代,北歐四國都富,但挪威狗雜種們其實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跟另外三個不是一類。芬蘭有諾基亞,瑞典有愛立信,挪威隻有個國家石油公司,靠北海布倫特油田這個投胎投的好的資源繼續過好日子,雖然油田不大,但隻有三四百萬人口也夠分紅安撫了。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當年挪威隻是大瑞典的一條狹長海岸線,所以那些城市的居民比較喜歡走外貿買辦路線。支持低關稅、多買辦、少發展民族工業。關稅政策方麵自然跟瑞典內地大批的實業派不符。衝突多年後,挪威狗們就人為製造了一個概念,造成了小範圍內的多數,把自己劃出去
可是劃出去之後,那些被裹挾而成為少數的原瑞典人,憑什麽就不能二次鬥爭了?吉斯林或許隻是想重新做個瑞典人,又或者在挪威的國土上,為那些還想以瑞典生活方式和外貿政策生活的人獨立一塊淨土。他隻是沒有別的外力可以借助,所以向元首求助了。
英國人可是允許北愛爾蘭在愛爾蘭被劃出去後二次鬥爭的。
所以說到底,地球上哪些“民主的劃線”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還是看是否符合英美的利益罷了,威爾遜當年的十四點原則,其實隻是一張擦屎的草紙。
從獨立自強的小國二次劃線,背叛祖宗投靠英美的,就是“民主的劃線”。
從已經是英美奴才的狗國,想二次劃線逃出去的,就是“獨裁的劃線”。
當然,這些並不是今天辯題的主要內容。以場內評委們的高文化水平,這些都是不用解釋的。馮見雄和對方也並沒有任何人在辯論中就此展開。
但是,“民主的隨便劃線,把多數派分成無數次少數派各個擊破”、“民主最卑鄙的地方,就是可以時時刻刻製造統一戰線、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殺掉這個一小撮之後再把圈稍微畫大一點,再殺一小撮,最後把主流用沉默螺旋殺死”這個最危險的弊端,隨著雙方的交叉博弈,已經非常明顯了。
所有評為內心,都對這個**的問題,生出了戒心。
有些話馮見雄並不用說,但評委們因為受其巨大腦洞的影響,而不由自主地產生的無數聯想,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幫助馮見雄占據場麵優勢。
雖然這是一場辯論賽,每一方的觀點理論上都得親自說完。但能夠逼得評委忍不住去多想和腦補,這無疑也是一種本事。
“或許是因為對方辯友們覺得民主這個概念本身已經過於不言自明了,所以我很惋惜,沒有在她的立論中聽到任何對民主這個詞本身的定義。為了說明我方觀點,我不得不仔細摳一下字眼。
所謂民主,我們查辭海也好,看百科也好,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強調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製度。
其中,根據中外文獻的不同,在部分表述中,還加上了在一定階級範圍內這個限定語不過這不重要。”
虞美琴說到這兒,略微停頓了一下,大約隻有一兩秒,讓聽眾和評委有個理解時間。
果然有些外行看熱鬧的觀眾很快開始糾結為什麽“這不重要”。
不過懂行的人,都能在這兩秒鍾裏就自動過濾掉這個差異。
因為眾所周知,這個“在一定階級範圍內”的表述,隻是某些國家為了把一部分人排除在“人民”這個定義之外的,沒什麽好多說,也對辯題確實沒有影響。
虞美琴餘光一掃,就知道評委們已經反應過來了,所以她把握好了節奏,繼續說道:
“因此,談是否實現了民主,實現民主的程度如何,一個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看一國政治的運行,能夠被多大比例覆蓋麵的人群所左右。比如,如果一個國家的選舉,隻有20甚至更少的人能起作用、對結果有影響,這無疑不是民主。在演變的過程中,如果這個比例變得越低,那麽我們就能說,這個過程對於政治民主是不利的。
有人說美國一貫很民主,可是近年來我們觀察美國的選舉狀況,看到的是什麽?去年奧黑馬和麥凱恩競選的時候,美國白人男性選民當中給麥凱恩投票的比例,略高於奧黑馬。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奧黑馬以比較明顯的優勢勝出。這裏麵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那次大選的選民投票率上漲非常厲害
有占到美國潛在選民人口大約九分之一的黑人,他們幾十年來都沒有行使過投票權。一旦出現一位帶黑人血統的候選人,他們就一窩蜂的投票。很多黑人選民在接受采訪時,無一例外表示自己是文盲、其實聽不懂任何施政綱領。但這一次他們就是願意看皮投票。
最後奧黑馬在黑人選民中的得票比例是98.4”,而且這部分選票最終占總有效選票的比例超過了20.
這樣的例子我們還在曆史上看到過很多很多,每一次革命爆發的時候,如果真的可以複盤統計人口,都可以發現被奴役而揭竿而起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沒有達到總人口的半數。法國大哥命的時候隻是巴黎出了點資產階級和赤貧者的騷d,就不小心掀起了殺人奪寶的熱潮。
明末李闖張逆流賊興起的時候,活不下去的隻是陝、豫而已還有部分山東,占國家總人口的不到兩成。
可見很多時候影響曆史和民主進程的,並不是大多數寡欲的人,而是一小部分強欲的人。商業社會之所以有二八定律的原則,也是這個道理20的強欲者對一個領域的格局影響,要大於80的無所謂者。
因為那些無所謂的人不會團結起來,所以在麵對每一次小的對抗時,他們都不如那20進攻性強的異見者有局部兵力優勢,從而被那1020的強欲者每時每刻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最後收拾掉。
建奴在揚州十日的時候,嘉定人漠視地看著這一切,嘉定三屠的時候,江陰人依然默默地看著這一切,閻應元和他的戰士再次被屠殺的時候,昆山人還是看著這一切,難道建奴和流賊的成功就能證明他們是當時的大多數麽?
而隨著互聯網等新傳媒發展的加劇,我們看似遇到了一個言論越來越自由的環境,但實際上得到的卻是沉默螺旋我很高興剛才對方辯友在立論的最後,居然敢主動提到這個概念,並且說這無關緊要、隻是發展中導致的問題,必然隨著發展被解決。
沉默螺旋是什麽?就是指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那麽他就比較容易放棄表達,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複或孤立。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因為信息傳播的過泛濫,人們很容易通過媒體進行什麽是公眾主流觀點的判斷。
因為人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被孤立的恐懼,從眾,不願意發聲,就如同魯迅先生寫的那樣在鐵屋子裏裝睡。而且互聯網讓他們很容易知道什麽觀點可以導致他們被主流群體孤立,情況隻會更加惡化。
所以互聯網帶來的並不是真正的主流觀點,而是嗓門大的人、懂得如何帶節奏的人,帶出來的觀點。曆史上那一小撮憤懣強烈、動手欲望強烈的人,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可以壓製無所謂的大眾。
而大眾顯然沒有完成自己的角色轉換,他們依然和傳統時代那麽漠不關心,最後隻會在互聯網的浪潮下,聲音越來越小。
正如人類的社會科學、道德倫理的進化,始終跟不上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速度。互聯網帶來的新式言論自由,並沒有讓大眾這個基石在為人處世上適應它。綜上所述,這種畸形的自由,又何談有利於政治民主……”
……
腦洞看似很大,但如果要馮見雄自己來說,他隻會說得比虞美琴更爛。
主要是他知道的太多,能說的又太少他的很多論據過於天馬行空,眼下這個時代還沒有發生呢。
因此,他在排練的時候,隻能選擇把思想告訴虞美琴,讓虞美琴自己想辦法理解、不能理解也要硬理解,然後自己找論據素材往上湊。這也是為什麽虞美琴的理論陳詞聽起來有些支離破碎的原因。
不過,幸好她的整體理論比較標新立異,能夠在高屋建瓴的角度拉到一些全局分。所以哪怕細節和線索銜接上稍微有些破碎,也能跟對方打個平手。剩下的就靠自由辯論和交叉之爭的時候補足了。
而且,讓虞美琴自己找證據,最大的優勢就是肯定不會出現“穿越者”這種漏洞。
“二八定律是聽說過的,沉默螺旋也聽說過,不過感覺是兩個完全不相幹的領域。這麽天馬行空地硬湊起來,用於說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的事兒,會不會太牽強了?”
“但是,這個角度從來沒人考慮過,一下子也想不到明顯的邏輯漏洞,似乎也不無道理……”
幾個中立的評委們,都是如此這般思考,一時陷入了猶豫。
香江大學的二辯也覺得要相應對虞美琴的“胡攪蠻纏”,著實過於滯澀,因此他緊接著發言時,似乎並沒有多少正麵交鋒。而是依然拿民眾的知情、表達這些權利,在互聯網自由下更容易得到伸張說事兒,基本上是這個領域的老生常談。
雙方又短促交鋒了一兩分鍾後,對方才稍微緩過神來,開始跟馮見雄這邊正麵交鋒。
“對方辯友剛才舉的很多例子並不恰當,靠暴力手段分批征服大部分人,並不是民主的表現形式,這不是混淆視聽麽?如果所有人都是坐下來好好談,投票少數服從多數,怎麽會出現暴力哥命的弊端。”
對於這種零敲碎打的問題,馮見雄當然可以見招拆招,想都不用想:“不用暴力歌命也可以啊,愛爾蘭和北愛的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不就是披著完美的民主外衣了麽?
可以隨時隨地貼標簽劃線,把一部分少數派和自己局部捆綁在一起,然後在這個小圈子裏讓自己形成多數,等到滅了少數派後再重新畫圈子,這是民主最大的問題我國人民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國大統一比較久,所有人都覺得正常情況下這個民就應該是全體華夏。
但是在外國沒有大統一的曆史,如果一個教派或者一個民族在某一國某一政體內變成了少數派,他們一直會自決,然後把自己變成這一小撮裏的多數派
在聯合王國,愛爾蘭是被壓迫的少數派,愛爾蘭gh軍天天塞炸彈讓英國人妥協後,北愛又成了愛爾蘭裏的少數派,再次要求回歸英國。然後北愛裏的gh軍又成了少數派。
那些民主國家允許某幾次對某些分割體係有利的分割合法、而另一些拉框劃線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分割不合法,原則在哪裏?還不是誰的拳頭大,或者至少是誰後台跟的大佬拳頭大,誰就有道理?
不然為何科索沃從塞爾維亞自決是民主的?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自決就不民主了?就是賣國?為何1940年代北愛從愛爾蘭二次自決是民主的,而1910年代挪威的實業派從剛剛把祖國分裂出來的買辦派那兒二次自決,就是不民主的?就是賣國?”
馮見雄提到的挪威瑞典問題,其實就是一直延續到二戰的吉斯林派那事兒。
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教科書中,吉斯林都被描繪成一個“挪奸”,跟元首合作,出賣挪威。
可憑良心說,人家生出來的時候是瑞典人,是個實業家派的。挪瑞分裂,無非是他20多歲時發生的挪威狗們之所以可以分裂成功,無非是隨便找了點曆史淵源,然後靠英國人的支持。
ps:哪怕到了現代,北歐四國都富,但挪威狗雜種們其實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跟另外三個不是一類。芬蘭有諾基亞,瑞典有愛立信,挪威隻有個國家石油公司,靠北海布倫特油田這個投胎投的好的資源繼續過好日子,雖然油田不大,但隻有三四百萬人口也夠分紅安撫了。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當年挪威隻是大瑞典的一條狹長海岸線,所以那些城市的居民比較喜歡走外貿買辦路線。支持低關稅、多買辦、少發展民族工業。關稅政策方麵自然跟瑞典內地大批的實業派不符。衝突多年後,挪威狗們就人為製造了一個概念,造成了小範圍內的多數,把自己劃出去
可是劃出去之後,那些被裹挾而成為少數的原瑞典人,憑什麽就不能二次鬥爭了?吉斯林或許隻是想重新做個瑞典人,又或者在挪威的國土上,為那些還想以瑞典生活方式和外貿政策生活的人獨立一塊淨土。他隻是沒有別的外力可以借助,所以向元首求助了。
英國人可是允許北愛爾蘭在愛爾蘭被劃出去後二次鬥爭的。
所以說到底,地球上哪些“民主的劃線”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還是看是否符合英美的利益罷了,威爾遜當年的十四點原則,其實隻是一張擦屎的草紙。
從獨立自強的小國二次劃線,背叛祖宗投靠英美的,就是“民主的劃線”。
從已經是英美奴才的狗國,想二次劃線逃出去的,就是“獨裁的劃線”。
當然,這些並不是今天辯題的主要內容。以場內評委們的高文化水平,這些都是不用解釋的。馮見雄和對方也並沒有任何人在辯論中就此展開。
但是,“民主的隨便劃線,把多數派分成無數次少數派各個擊破”、“民主最卑鄙的地方,就是可以時時刻刻製造統一戰線、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殺掉這個一小撮之後再把圈稍微畫大一點,再殺一小撮,最後把主流用沉默螺旋殺死”這個最危險的弊端,隨著雙方的交叉博弈,已經非常明顯了。
所有評為內心,都對這個**的問題,生出了戒心。
有些話馮見雄並不用說,但評委們因為受其巨大腦洞的影響,而不由自主地產生的無數聯想,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幫助馮見雄占據場麵優勢。
雖然這是一場辯論賽,每一方的觀點理論上都得親自說完。但能夠逼得評委忍不住去多想和腦補,這無疑也是一種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