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與陽泉在一廟中燒火。她把門懸起來,要令前來搜查之人觸動而落下。那拍起灰來,滿布全廟。可見木板扇風,威力不小。”王三橫信心滿滿地說道。


    “木板扇風不假,難在你如何將此風收集起來,以鼓氣助火呢?”沈文於工程器械,頗有研究,於是問道。


    “習遠兄,沈大哥!您看這監獄四四方方,我可以作一木匣有如這監牢一樣。令一活動木板,前抽後送,所得之風,通過活門夾壁,出來鼓風。徑十積百,由那木板麵積,風力可以輕易大過眼前所用的皮囊百倍。”王三橫一邊比劃,一遍興奮地說:“而且一來一去都能送風,效率又高一倍。他西夏數百人鼓風,我這風獄之法,也許一人二人,就能勝任了。”


    “三橫老弟,太好了,太好了!以兄之愚見,你這個想法,定能成功,定能成功呀!”


    沈文聽三橫講述他的想法,一時間也興奮不已。兩人全然忘記這是在獄中,而且明日生死未卜。他們越說越提神,當下各在地上畫圖。看看風門如何按裝,夾壁如何設置,木板在風獄之中又如何前後推動。一時間有互相同意的,又有不同意見。比如木板推拉,兩人皆認為可以用木杆引出風獄之外。看來這一項不是問題。但風門所設應是木板前推之時,後門進氣,前門出風;木板後拉之時,則反過來前門進氣,後門出風。沈文一時糊塗給弄反了,兩人爭執半天。突然間沈文醒悟過來:


    “噢噢,對對,我真是老糊塗了!”


    這件事弄清楚之後,二人不由相顧哈哈大笑。


    不過另外一節,沈文可說對了,他說:


    “三橫,我琢磨你方才所說木板麵積大過皮囊有些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木板在風獄的一端,送風開始的空間於木箱一般大。等送到頭時,送風空間就完全沒有了,這個空間的變化好像更重要。”


    “對呀,您看皮囊,送風的開始本來就不大。等你合到底,由於有皮子墊著,那指定還有一塊空間,這一始一終兩個空間的比率,比咱們風獄那可是天上地下了。”三橫同意道。


    “這個道理我早該想明白。早想明白是空間變化決定送風的能力,咱們早把這事兒給解了。”


    “習遠兄,不是我誇您。您什麽事兒都往道理上想。是呀,弄明白道理,那事情就好辦了,要不然隻是東一頭西一頭,誤打誤撞而已。”


    書中暗表,‘變容原理’,不僅是風箱,而且是古往今來所有風泵,水泵,油泵的最基本機製。是呀,隻有深究到原理,才不致誤打誤撞,這乃是科學生產有序前進的不二法則。當然,這個法則還有改進餘地,這是後話。


    那沈文聽三橫言後,笑道:


    “三橫弟,不過靈感也是重要的。像你這次看到風吹牢門,就來了靈感。你能反向想,去想推門送風,這個了不起。”


    “我看到門忽扇忽扇的,還想起了風門呢。習遠兄,你看,咱們在木箱兩頭各安一門,送風門開,氣可以出去。抽風門閉,這麽出去的氣照送,而不會被反抽回來。”三橫道。


    “就是呀,反抽時,另外再安兩個門。抽風開,就能吸氣進來。”沈文說。


    “對對,每邊要兩個門,一裏一外。裏頭的送風關,外頭的送風開。抽風時再反過來。”三橫越發興奮。


    “不過,木板前後抽動,你得保證不漏風。”沈文又說。


    “這個好辦。在木板與風箱之間,包上皮子抹上牛油。”


    “就怕不長久。”沈文此時尚有猶豫。其實真被他一語說中。一件器物,不能用之長久,兩下就磨壞了,怎麽用於大規模量產?三橫陽泉為了改進這一節,差點失了性命。這當然是後話了。


    “那皮囊其實也不能太長久。我曾用了十張牛皮縫了大皮囊。一是漏風,二是用人工太多,三是很快就擠完蛋了。”三橫不以為意地說。


    “不過用的長久還是要緊的,”沈文道“三橫兄弟,技術這玩藝就像一條鏈子,任何一環要接不上,整個鏈子就斷了。”


    “是,是,回頭我們把細節一一想明白,”三橫道,“好好畫個圖。”


    “你看我老糊塗了吧,圖都畫錯了“沈文第二次提到老糊塗,三橫聽言忙說:


    “沈大哥,這有什麽,一時間畫圖反了而已,您今年多大歲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瀝泉神槍中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梁並收藏瀝泉神槍中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