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同長玉在大集之上,尋賣烏耳的不見,悻悻回轉。她們心中老大不樂。可又過了數日,門外有人求見。說是原前賣烏耳的使人前來交貨。
長玉大喜,忙稟了陽泉。兩人將此人請到家中。但見來者另有其人,小廝打扮,手拎了半袋烏耳,可憐兮兮地說:
“夫人真得要原諒我們。原來賣烏耳的是我鄰居。方圓百裏,以他烏耳最好。上次回來說欠人家的貨,嘮嘮叨叨,定要還上。不想突然一病不起,實在是來不了,這才托我帶來還您。”
“那數量也不對呀。”長玉乃精細之人。雖說賣烏耳者,還算講信用,但此次份量不足,便不能讓。
“咱鄰居病了,烏耳是好藥,可以治病。於是用去了一大半。他說了,此次隨烏耳,還帶了十兩銀子還上,就是兩不相欠。”小廝道。
“這位小哥,你鄰居想來是忠信之人,這十兩銀子,五兩算是川資。另五兩歸還他,日後病愈我還是要他的烏耳。”陽泉道。
“五兩川資,過了過了。”小廝一臉實誠樣。
“說過也不過。隻消向你打說一下,這烏耳是怎麽來的,山上采的嗎?”
這個小的如實相告:
“原本呢,烏耳乃山裏自然生長的。可生在各種腐木之上。但真正治病者唯柞木耳。可是這柞木耳,很招耗子。當然不是家耗子,諒那家耗子也沒見過這希奇玩藝兒。是山耗子。所以往往大雨之後,長烏耳。但不久就給耗子吃了,這樣烏耳就很難采了。所以價錢也奇貴。”
“那烏耳真能治病?”陽泉追問。
“當然。烏耳湯滋陰補陽,於久咳之疾,呼吸不順,暴發火眼,乃至腰酸背疼都有奇效,除此之外,。。。”
“之外怎樣?”陽泉好奇。
“烏耳,還是佐餐上品。以烏耳加黃花、雞蛋、豬裏脊炒在一處,乃北國名菜,喚作‘木須肉’。”小廝道。
“倒也聽人說過,不過烏耳如此之貴,常人誰吃得起?”陽泉道。
“尋常木須肉當然不能用柞木耳,乃是其它木耳即可。隻是要味兒,不求藥性。”小廝解釋道。
“原來如此。”
“可常人有所不知,這柞木耳熬了藥以後,取湯食用。烏耳本身還是可以入菜。”小廝又說。
“真的嗎?”長玉聽了頗有興趣。
“當然,不過火頭不易掌握。夫人小姐如果願意一試,小可可以炒一炒。也算不虧了這五兩銀子。”小廝認認真真地說。
“好吧,長玉你帶他去廚房吧。”
長玉帶了那人去炒菜。不一會,柞木烏耳木須肉燒好。陽泉品嚐在之下,果然清香,入口滑而不膩,甚是好吃。
這帶烏耳的半日內與陽泉諸人混得熟了,於是又賣弄道:
“看得出來,夫人乃是大好人。這麽我也不去滿您。這烏耳到山上采,以一人之力采了曬幹,得忙一整年。您知道的,等大雪封山,便不能采。再說天寒,烏耳也再不生長。那忙活一年,還不過這許多。所以奇貴。但我鄰居乃是高人,他竟然可以在家中養出來。所以下回他病好了,來趕你們的大集,那再拿這麽多,指日可待。”
“不知你鄰居姓氏名誰,居住何方?”陽泉問。
“噢,他複姓呼延,單字名晃。住朱仙山呼延堡,左近無人不知。”小廝回道。
“謝謝,長玉,送客吧。”
長玉大喜,忙稟了陽泉。兩人將此人請到家中。但見來者另有其人,小廝打扮,手拎了半袋烏耳,可憐兮兮地說:
“夫人真得要原諒我們。原來賣烏耳的是我鄰居。方圓百裏,以他烏耳最好。上次回來說欠人家的貨,嘮嘮叨叨,定要還上。不想突然一病不起,實在是來不了,這才托我帶來還您。”
“那數量也不對呀。”長玉乃精細之人。雖說賣烏耳者,還算講信用,但此次份量不足,便不能讓。
“咱鄰居病了,烏耳是好藥,可以治病。於是用去了一大半。他說了,此次隨烏耳,還帶了十兩銀子還上,就是兩不相欠。”小廝道。
“這位小哥,你鄰居想來是忠信之人,這十兩銀子,五兩算是川資。另五兩歸還他,日後病愈我還是要他的烏耳。”陽泉道。
“五兩川資,過了過了。”小廝一臉實誠樣。
“說過也不過。隻消向你打說一下,這烏耳是怎麽來的,山上采的嗎?”
這個小的如實相告:
“原本呢,烏耳乃山裏自然生長的。可生在各種腐木之上。但真正治病者唯柞木耳。可是這柞木耳,很招耗子。當然不是家耗子,諒那家耗子也沒見過這希奇玩藝兒。是山耗子。所以往往大雨之後,長烏耳。但不久就給耗子吃了,這樣烏耳就很難采了。所以價錢也奇貴。”
“那烏耳真能治病?”陽泉追問。
“當然。烏耳湯滋陰補陽,於久咳之疾,呼吸不順,暴發火眼,乃至腰酸背疼都有奇效,除此之外,。。。”
“之外怎樣?”陽泉好奇。
“烏耳,還是佐餐上品。以烏耳加黃花、雞蛋、豬裏脊炒在一處,乃北國名菜,喚作‘木須肉’。”小廝道。
“倒也聽人說過,不過烏耳如此之貴,常人誰吃得起?”陽泉道。
“尋常木須肉當然不能用柞木耳,乃是其它木耳即可。隻是要味兒,不求藥性。”小廝解釋道。
“原來如此。”
“可常人有所不知,這柞木耳熬了藥以後,取湯食用。烏耳本身還是可以入菜。”小廝又說。
“真的嗎?”長玉聽了頗有興趣。
“當然,不過火頭不易掌握。夫人小姐如果願意一試,小可可以炒一炒。也算不虧了這五兩銀子。”小廝認認真真地說。
“好吧,長玉你帶他去廚房吧。”
長玉帶了那人去炒菜。不一會,柞木烏耳木須肉燒好。陽泉品嚐在之下,果然清香,入口滑而不膩,甚是好吃。
這帶烏耳的半日內與陽泉諸人混得熟了,於是又賣弄道:
“看得出來,夫人乃是大好人。這麽我也不去滿您。這烏耳到山上采,以一人之力采了曬幹,得忙一整年。您知道的,等大雪封山,便不能采。再說天寒,烏耳也再不生長。那忙活一年,還不過這許多。所以奇貴。但我鄰居乃是高人,他竟然可以在家中養出來。所以下回他病好了,來趕你們的大集,那再拿這麽多,指日可待。”
“不知你鄰居姓氏名誰,居住何方?”陽泉問。
“噢,他複姓呼延,單字名晃。住朱仙山呼延堡,左近無人不知。”小廝回道。
“謝謝,長玉,送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