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元泰得令不敢怠慢,忙著人撤出戰鬥,火速前往小商河。正行之間前方有人來報說宋將楊再興當關。蕭元泰這一驚非同小可。他知道,楊再興乃嶽飛帳下第一猛將。
再探得知楊再興兵不過二千,這才放下心來。他想,你再厲害,亦不能以一當十,於是催馬上前挑戰。
那一邊,楊再興排列了陣勢,凝神觀望。見一員大將領兵前來,有道是,‘兵過一萬,徹地連天’,蕭元泰二萬五千人馬,可稱得上是浩浩蕩蕩,一眼望去,無邊無沿。
楊再興乃是上將,早有防備。曉諭三軍道:
“眾將士聽令,我等陣守小商河,是領了軍兵狀的。必須不能讓金方一人一馬越過此地。隻要守住二日,便是勝利!”
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楊再興兵雖隻有兩千人擋在小商河,可說的是人人奮勇個個當先,與金兵這就殺在一處。
話說小商河乃金齊兵突襲郢昌要衝,是易攻難守。四下並無城池,也並無險要地形可用。
楊再興把人馬分成兩份,擋在道前。四野是一片開闊稻田。雖然水地泥濘,不利進軍,但是緩緩也可行走。蕭元泰在一個時辰內便對楊再興形成包圍之勢。
可是蕭元泰想繞過大路,專走水田也是不行。如果不與楊再興交手。宋軍在堅實道路上,進退靈活。隻是用弓箭,便可射殺大半人馬。
蕭元泰無奈,硬著頭皮,放馬一搏。
楊再興分兵兩部,在兵法上曰‘犄角之陣’。首尾相顧,進退有據。見齊兵前來,首先以旋翼弩攻之。
齊兵在道路之上,是長蛇之陣,兵力無法展開。在水田之中又極難速戰。第一排弓弩之後,齊兵丟下七八百屍體,棄陣而歸。
蕭元泰見陣,頭都大了。饒是他兵多將廣千,八百人並未傷了元氣。遂組織二次進攻,他本人親率人馬直麵道路之上的楊再興。
兩軍相遇,蕭元泰麾下有一猛將喚作完顏池,乃是著名的金國上將,本是督戰官。他此時不服,親打馬夠奔楊再興。
楊再興見金將一馬前來,並不答話,擰搶便刺。可憐完顏池尚未弄清眼前是誰,鋼槍已到咽喉,稀裏糊塗做了鬼。
金齊將領見楊再興如此凶狠,皆麵有懼色。無奈主帥催戰,說話間又有一人,手持雙錘,來戰楊再興。說時遲那時快,雙錘將已到楊再興馬前,舉錘便砸。
楊再興那能等他錘到,手中槍往前一探。來將知道不好,抽錘迎槍。那知道楊再興的槍太快,一招‘金叉探海’已到胸前。
雙錘將擰身要躺,哪能躺得及?身形未動,楊再興鋼槍早就到了。雙錘將‘呀’的一聲,胸前已是通風的窟窿。
宋兵一見主帥得勝,紛紛各舉紮麻刀,上前迎敵。一戰之下,輕易將敵軍擊退。放眼望去,又是數百敵人死於非命。
說話間,蕭元泰已經組織數次衝鋒。三四個時辰之內,齊兵竟然折損了大半。但是楊再興再猛,畢竟人少。幾個衝鋒下來,自己也有一半人員負傷戰死。隨著時間推移,形勢漸漸不利。
此時太陽已到下午,但見漫天陰雲密布,猛然間一聲巨雷,蠶豆大雨點直瀉下來。兩軍陣前隻見白花花一片,不知敵我。
蕭元泰是什麽人,也是熟讀兵書飽覽戰策的上將。知道此刻不攻,更待何時?立刻組織餘下人馬拚命前攻,見人就砍。
楊再興,眼看大雨滂沱,視野極差,弓箭已經全無目標。他知道,這個仗已經十分難打。隻自己區區千把人,想在路上擋住敵兵,便是比登天還難。
好一個楊再興立刻下令後撤。宋兵人少,金兵人多,少部分在路上,大部分在水田,行動速度自然無法可比。路上之人沒有了水田士兵的支持,亦不敢冒然行進太快。宋金之兵很快就脫離了接觸。
此時大雨稍停,蕭元泰正慶幸宋兵後撤,他可想錯了。突然之間,楊再興又領兵衝下來,勢如猛虎,一下子把齊兵大部分就衝撒了。
隻見道路之上,水田之中,齊兵失去了建製。軍官不望伍長,伍長不見士兵。一團混亂之中,楊再興領兵左突右殺,齊兵人馬立時死傷大半。
蕭元泰見不是路子,忙著人組陣頂住。那哪能頂得住?眼看手下被楊再興數百人馬衝垮。齊兵人人抱頭鼠竄,個個哭爹罵娘,一時間勝負立判。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饒是楊再興領兵有方,單兵素質、與組隊攻防皆遠齊兵之上,戰損則不可避免。數場攻防之下,人馬十中已傷其三。楊再興自己也是血染征袍。右臂,雙腿皆有戰傷。
此時天色已晚,雙方不能再戰,各自撤出戰場。
此一役從淩晨到黑夜,齊兵損兵折將近兩萬人馬,剩下不到六千,戰力業也大減。但是楊再興手中,也隻有千餘人可用,形勢越加危險。
由於牛皋違令,至使援兵未到。楊再興能不能阻敵於小商河,成了不得了的問號。而小商河一丟,莫說張憲郢昌吃緊,整個偃城之勝,極有可能打了水漂。
戰況萬分緊急。
(57回完)
再探得知楊再興兵不過二千,這才放下心來。他想,你再厲害,亦不能以一當十,於是催馬上前挑戰。
那一邊,楊再興排列了陣勢,凝神觀望。見一員大將領兵前來,有道是,‘兵過一萬,徹地連天’,蕭元泰二萬五千人馬,可稱得上是浩浩蕩蕩,一眼望去,無邊無沿。
楊再興乃是上將,早有防備。曉諭三軍道:
“眾將士聽令,我等陣守小商河,是領了軍兵狀的。必須不能讓金方一人一馬越過此地。隻要守住二日,便是勝利!”
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楊再興兵雖隻有兩千人擋在小商河,可說的是人人奮勇個個當先,與金兵這就殺在一處。
話說小商河乃金齊兵突襲郢昌要衝,是易攻難守。四下並無城池,也並無險要地形可用。
楊再興把人馬分成兩份,擋在道前。四野是一片開闊稻田。雖然水地泥濘,不利進軍,但是緩緩也可行走。蕭元泰在一個時辰內便對楊再興形成包圍之勢。
可是蕭元泰想繞過大路,專走水田也是不行。如果不與楊再興交手。宋軍在堅實道路上,進退靈活。隻是用弓箭,便可射殺大半人馬。
蕭元泰無奈,硬著頭皮,放馬一搏。
楊再興分兵兩部,在兵法上曰‘犄角之陣’。首尾相顧,進退有據。見齊兵前來,首先以旋翼弩攻之。
齊兵在道路之上,是長蛇之陣,兵力無法展開。在水田之中又極難速戰。第一排弓弩之後,齊兵丟下七八百屍體,棄陣而歸。
蕭元泰見陣,頭都大了。饒是他兵多將廣千,八百人並未傷了元氣。遂組織二次進攻,他本人親率人馬直麵道路之上的楊再興。
兩軍相遇,蕭元泰麾下有一猛將喚作完顏池,乃是著名的金國上將,本是督戰官。他此時不服,親打馬夠奔楊再興。
楊再興見金將一馬前來,並不答話,擰搶便刺。可憐完顏池尚未弄清眼前是誰,鋼槍已到咽喉,稀裏糊塗做了鬼。
金齊將領見楊再興如此凶狠,皆麵有懼色。無奈主帥催戰,說話間又有一人,手持雙錘,來戰楊再興。說時遲那時快,雙錘將已到楊再興馬前,舉錘便砸。
楊再興那能等他錘到,手中槍往前一探。來將知道不好,抽錘迎槍。那知道楊再興的槍太快,一招‘金叉探海’已到胸前。
雙錘將擰身要躺,哪能躺得及?身形未動,楊再興鋼槍早就到了。雙錘將‘呀’的一聲,胸前已是通風的窟窿。
宋兵一見主帥得勝,紛紛各舉紮麻刀,上前迎敵。一戰之下,輕易將敵軍擊退。放眼望去,又是數百敵人死於非命。
說話間,蕭元泰已經組織數次衝鋒。三四個時辰之內,齊兵竟然折損了大半。但是楊再興再猛,畢竟人少。幾個衝鋒下來,自己也有一半人員負傷戰死。隨著時間推移,形勢漸漸不利。
此時太陽已到下午,但見漫天陰雲密布,猛然間一聲巨雷,蠶豆大雨點直瀉下來。兩軍陣前隻見白花花一片,不知敵我。
蕭元泰是什麽人,也是熟讀兵書飽覽戰策的上將。知道此刻不攻,更待何時?立刻組織餘下人馬拚命前攻,見人就砍。
楊再興,眼看大雨滂沱,視野極差,弓箭已經全無目標。他知道,這個仗已經十分難打。隻自己區區千把人,想在路上擋住敵兵,便是比登天還難。
好一個楊再興立刻下令後撤。宋兵人少,金兵人多,少部分在路上,大部分在水田,行動速度自然無法可比。路上之人沒有了水田士兵的支持,亦不敢冒然行進太快。宋金之兵很快就脫離了接觸。
此時大雨稍停,蕭元泰正慶幸宋兵後撤,他可想錯了。突然之間,楊再興又領兵衝下來,勢如猛虎,一下子把齊兵大部分就衝撒了。
隻見道路之上,水田之中,齊兵失去了建製。軍官不望伍長,伍長不見士兵。一團混亂之中,楊再興領兵左突右殺,齊兵人馬立時死傷大半。
蕭元泰見不是路子,忙著人組陣頂住。那哪能頂得住?眼看手下被楊再興數百人馬衝垮。齊兵人人抱頭鼠竄,個個哭爹罵娘,一時間勝負立判。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饒是楊再興領兵有方,單兵素質、與組隊攻防皆遠齊兵之上,戰損則不可避免。數場攻防之下,人馬十中已傷其三。楊再興自己也是血染征袍。右臂,雙腿皆有戰傷。
此時天色已晚,雙方不能再戰,各自撤出戰場。
此一役從淩晨到黑夜,齊兵損兵折將近兩萬人馬,剩下不到六千,戰力業也大減。但是楊再興手中,也隻有千餘人可用,形勢越加危險。
由於牛皋違令,至使援兵未到。楊再興能不能阻敵於小商河,成了不得了的問號。而小商河一丟,莫說張憲郢昌吃緊,整個偃城之勝,極有可能打了水漂。
戰況萬分緊急。
(57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