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嬪一直久久佇立於青鸞脊背之巔,任風吹得一襲白衣飄然勝雪,飛過千山,掠過萬水,曆滾滾紅塵,瞰世間萬象,觀人情百態,歎高處不勝寒,乘風歸來,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四周已是一片白茫茫雲山霧海,仿佛已離塵世遙不可及了,兩根綾帶雲中如龍鳳飛舞,遠望可見如一幅超凡脫俗的飛仙畫卷,
一頭青翠巨大的仙禽背上,一個衣袂飄飄的玄色天女,立於其上,禦氣臨風,天地茫茫,芳蹤渺渺,好一個白衣翩躚的羽衣仙子!觀之令人忘俗!
題外話:很奇怪,在中國古典辭文與現代漢語中,“茫茫”一詞出鏡率極高,
如唐朝《推背圖》開篇“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周而複始”,六十章結篇“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還有《紅樓夢》中的開頭人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然後結局是“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還有《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憂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還有《西遊記》開篇詩: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最後《水滸傳》中描寫水泊梁山之語:緊靠著梁山泊,都是茫茫蕩蕩,蘆葦水港若不得大隊官軍,舟船人馬誰敢去那裏捕捉賊人
通觀中國曆史上的名著,其實有一個現象,不難察覺,就是絕大部分都是有神論,四大名著無一能免,所以據說有人把中國的曆史文化說成都是神傳的,因此華夏之土自古曆來就被稱為“神州”,
但是作為一個文化現象不隻是局限在中國,早期的外國文學,如希臘文學神祗如雲,也是如此,感覺當時全人類都有一個價值觀,與對神的信仰。
而“茫茫”一詞,其實是古語延襲下來的傳承詞匯,大膽假設與推測下,這個詞是不是就是神的語言呢?而神是不是就是指古時修行的人,所謂神仙也是凡人做,隻是凡人看不破!確實隱涵深意與玄機,而並非是文字遊戲,與文化現象那麽簡單!
倒不是在這裏鼓吹有神論,而是說到底就是一個精神信仰的問題,信仰誰都可以有,隻是信仰的對象不同罷了,但求心安理得,無分高下對錯,隻要不影響,不構成對他人的傷害,信仰和自由一樣的可貴而崇高。
而且據可靠的史料記載,科學的兩大巨擘:牛頓、愛因斯坦其實都是有神論者,這確實令人深思與詫異,兩大科學家最具代表性的科學領袖,卻拋棄了科學信仰,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言歸正傳,重臨故地,乘風駕鸞的王妃也不禁心底死水微瀾,漣漪蕩漾,仿佛是近鄉情怯,一路飛行間,她心裏想到了很多千年往事,其實藏密男女雙修之法,她比誰都更清楚,因為她其實就是元朝統治時期某個皇帝妃嬪,至於是哪一個皇帝,她也不願提起他的名字了,恩怨已了,她是再也不願回首,也不堪回首了。
但是雖然她深知藏密的底細,然而她也更知道藏密的厲害,因為涉及到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影響麵極其廣大而深遠!不是隨便哪個人能動得了的東西,直接對應到天體中的一部分神祗。
其實一開始藏密傳入的教派是創建於1056年的噶當派。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一開始的噶當派是真實不虛的佛法弘傳,但是到最後卻隱滅了,其過程與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幾乎是一個如重蹈複轍的翻版。
原因很多,但是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連佛法都會受到常人中的勢力所幹擾,當然這其中還有更高更深的原因存在,是高層博奕在常人中的表現與顯現而已,然而也可以說明人間之複雜,人心之險惡與世事之無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噶當派由於教理係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
現在存留的藏密四教黃教、紅教、白教、黑教其實教義根源與出處都是噶當派的,隻不過有些是完全走樣變形了,與噶當派最初的佛理背道而馳了,以至於現在是麵目皆非了。
這也是佛陀的無奈與悲哀,比如,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創立最初的佛教,因此釋迦佛也被尊稱為“佛祖”,也就是現在所有佛教派別的始祖與位列第一位的佛陀!
然後因為佛祖駐世傳法,在古印度,所有的其他宗教派別當然不是佛祖的對手,所有其他宗教派別,就象佛祖弘法過程中的幹擾與障礙物,也全部被佛祖的無邊佛法,無上佛力清除製約得微不足道了,在佛祖四十九年的傳法過程中,古印度唯有佛法光芒萬丈,到後來是一枝獨秀。
但是釋迦佛內心的苦楚,卻無人知道,他知道當自己進入寂滅與涅盤時,他所留下的法,能不能在古印度金剛不破,永存不敗還是一個未知數,
於是就有了一段佛魔的對話:魔說:“我現在是動不了,奈何不了你釋迦牟尼聖者的佛法,但是你做為凡人之軀的肉身,也不可能永駐人間,不返歸本源,等你不在世時,我會讓我的魔子魔孫,直接進廟入寺,身披袈裟,來惑亂敗壞你的法。”
於是,釋迦佛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慈悲無私無我的淚水,不是為他自己而流的,是他為世人而流的,因為等到了末法時代,無數的世人又將落入魔掌,再遭魔難,再曆魔劫,苦不堪言了!
但是釋迦佛也不是能被魔所嚇倒的偉大聖人,他回應魔的話是:到時候,會有彌勒佛再降凡塵,重臨世間,傳法度人。
最後釋迦佛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結繩床寂滅涅盤,然而佛教在佛寂滅後,曾經瀕臨滅絕的印度婆羅門教死灰複燃,吸收了佛教一部分內容,形成了印度教,佛教在印度也就滅亡了
四周已是一片白茫茫雲山霧海,仿佛已離塵世遙不可及了,兩根綾帶雲中如龍鳳飛舞,遠望可見如一幅超凡脫俗的飛仙畫卷,
一頭青翠巨大的仙禽背上,一個衣袂飄飄的玄色天女,立於其上,禦氣臨風,天地茫茫,芳蹤渺渺,好一個白衣翩躚的羽衣仙子!觀之令人忘俗!
題外話:很奇怪,在中國古典辭文與現代漢語中,“茫茫”一詞出鏡率極高,
如唐朝《推背圖》開篇“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周而複始”,六十章結篇“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還有《紅樓夢》中的開頭人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然後結局是“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還有《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憂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還有《西遊記》開篇詩: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最後《水滸傳》中描寫水泊梁山之語:緊靠著梁山泊,都是茫茫蕩蕩,蘆葦水港若不得大隊官軍,舟船人馬誰敢去那裏捕捉賊人
通觀中國曆史上的名著,其實有一個現象,不難察覺,就是絕大部分都是有神論,四大名著無一能免,所以據說有人把中國的曆史文化說成都是神傳的,因此華夏之土自古曆來就被稱為“神州”,
但是作為一個文化現象不隻是局限在中國,早期的外國文學,如希臘文學神祗如雲,也是如此,感覺當時全人類都有一個價值觀,與對神的信仰。
而“茫茫”一詞,其實是古語延襲下來的傳承詞匯,大膽假設與推測下,這個詞是不是就是神的語言呢?而神是不是就是指古時修行的人,所謂神仙也是凡人做,隻是凡人看不破!確實隱涵深意與玄機,而並非是文字遊戲,與文化現象那麽簡單!
倒不是在這裏鼓吹有神論,而是說到底就是一個精神信仰的問題,信仰誰都可以有,隻是信仰的對象不同罷了,但求心安理得,無分高下對錯,隻要不影響,不構成對他人的傷害,信仰和自由一樣的可貴而崇高。
而且據可靠的史料記載,科學的兩大巨擘:牛頓、愛因斯坦其實都是有神論者,這確實令人深思與詫異,兩大科學家最具代表性的科學領袖,卻拋棄了科學信仰,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言歸正傳,重臨故地,乘風駕鸞的王妃也不禁心底死水微瀾,漣漪蕩漾,仿佛是近鄉情怯,一路飛行間,她心裏想到了很多千年往事,其實藏密男女雙修之法,她比誰都更清楚,因為她其實就是元朝統治時期某個皇帝妃嬪,至於是哪一個皇帝,她也不願提起他的名字了,恩怨已了,她是再也不願回首,也不堪回首了。
但是雖然她深知藏密的底細,然而她也更知道藏密的厲害,因為涉及到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影響麵極其廣大而深遠!不是隨便哪個人能動得了的東西,直接對應到天體中的一部分神祗。
其實一開始藏密傳入的教派是創建於1056年的噶當派。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一開始的噶當派是真實不虛的佛法弘傳,但是到最後卻隱滅了,其過程與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幾乎是一個如重蹈複轍的翻版。
原因很多,但是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連佛法都會受到常人中的勢力所幹擾,當然這其中還有更高更深的原因存在,是高層博奕在常人中的表現與顯現而已,然而也可以說明人間之複雜,人心之險惡與世事之無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噶當派由於教理係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
現在存留的藏密四教黃教、紅教、白教、黑教其實教義根源與出處都是噶當派的,隻不過有些是完全走樣變形了,與噶當派最初的佛理背道而馳了,以至於現在是麵目皆非了。
這也是佛陀的無奈與悲哀,比如,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創立最初的佛教,因此釋迦佛也被尊稱為“佛祖”,也就是現在所有佛教派別的始祖與位列第一位的佛陀!
然後因為佛祖駐世傳法,在古印度,所有的其他宗教派別當然不是佛祖的對手,所有其他宗教派別,就象佛祖弘法過程中的幹擾與障礙物,也全部被佛祖的無邊佛法,無上佛力清除製約得微不足道了,在佛祖四十九年的傳法過程中,古印度唯有佛法光芒萬丈,到後來是一枝獨秀。
但是釋迦佛內心的苦楚,卻無人知道,他知道當自己進入寂滅與涅盤時,他所留下的法,能不能在古印度金剛不破,永存不敗還是一個未知數,
於是就有了一段佛魔的對話:魔說:“我現在是動不了,奈何不了你釋迦牟尼聖者的佛法,但是你做為凡人之軀的肉身,也不可能永駐人間,不返歸本源,等你不在世時,我會讓我的魔子魔孫,直接進廟入寺,身披袈裟,來惑亂敗壞你的法。”
於是,釋迦佛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慈悲無私無我的淚水,不是為他自己而流的,是他為世人而流的,因為等到了末法時代,無數的世人又將落入魔掌,再遭魔難,再曆魔劫,苦不堪言了!
但是釋迦佛也不是能被魔所嚇倒的偉大聖人,他回應魔的話是:到時候,會有彌勒佛再降凡塵,重臨世間,傳法度人。
最後釋迦佛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結繩床寂滅涅盤,然而佛教在佛寂滅後,曾經瀕臨滅絕的印度婆羅門教死灰複燃,吸收了佛教一部分內容,形成了印度教,佛教在印度也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