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殿之內,除月華外,還有八座偏殿,而每一處偏殿,就代表象征著一任神韻無雙宮宮主的玄語天後,月華殿是第九任玄語天後,也正是王妃嬪妃的師父,一位精通音律、聲韻、詞風的女子。


    穿過月華殿,繞殿後回廊,便會見到一個露天、天生的一曲池塘,一畝大小,碧波如畫,其內栽種著不少玉蓮仙荷,雖仙境四季如春,但因為神韻無雙宮第九代玄語天後,曾在人間寫下過許多與秋有關的天成佳句妙詞,所以她施法攝來冷、熱、溫、涼四種仙氣,融入曲池之中,演繹出人界的春、夏、秋、冬,再植入通靈玉蓮碧玉荷,於是便有了人間荷池的景觀


    現是冷落清秋之節,荷池自是一片凋零,碧池中心,有一尊高約百丈玉雕神像,亭亭而立,正是王妃嬪師父的玉雕像,卻是宋朝女子的裝束與打扮,她手持一卷詩書,眉目淡雅,神情飄逸,卓然獨立,絕世出塵,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清霜閣第一層是離樓,迎麵一座落地屏風,上麵雕刻著工整秀麗一首詞,卻正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王妃嬪久久佇立於屏風前,字字念著師父在人中轉世時,寫的詞,頓感回味無窮,情意悠悠,原來第九任玄語天後,在人間居然是堪稱一代詞宗的李清照。


    本來清霜閣第一層名為離樓,是叫人見情覺空,離苦得樂,如果修行的人當下是什麽狀態,就能從屏風上的詞參悟出怎樣的玄機,所以王妃嬪還是沒有徹悟到詞的深意。


    第二層是花樓,也有一首寫在落地屏風上的詞,卻是《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三層天音堂,也叫雨樓,是一首鐫刻在牆上的詞,卻是《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好看的小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層樓代表三種不同的境界,王妃嬪來到第三樓,默默地凝視著牆上的字詞


    經過傷情、觀花、聽雨,她不覺出神入化,隻感到身輕如燕,化作輕煙竟飛進了古壁上的詞令之中。


    她隻感到自己好象回到了許久許久以前,人身褪去,顯現成為一隻長著青色羽翼的小鳥原形,寄居山林,以草木為伴,啄蟲蟻為食,常引頸啼鳴,聲極清脆,如珠似玉,性情活潑,全無心機,但現實殘酷,非她所想,不僅有天敵垂涎,虎視耽耽,還有狂風摧折,暴雨撕裂她溫暖的小窩,天大地大,卻難覓一安生立命容身之所!


    她既不願失去自由,尋求庇護,關入籠中,淪為他人玩物,卻又不能自保,免去性命之虞,不被第三方獵為盤中餐與口中食,盡管小小的羽翼飛不出命運的天網,掙不脫宿命的安排,她靈智初醒,立誌修行向道,她不再啄食殺生,寧可忍饑挨餓,渴飲雨露,以草木為食。


    朝聞道,夕可死,逢一大災饑荒之年,青黃不結、顆粒無收,哀鴻遍野,餓孚千裏,她舍身飼人,靈識不滅、轉生於蓬萊,化為一青靈之鳥,她倍加珍視仙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石一土,再也無須畏懼天敵天險,但她曾經苦難,見證過下界與天界的巨大反差,隻恐天道無常,好景不長,會再落凡塵,於是她尋師訪友、虔心向道,意誌頗堅!


    終於她遇到了第一任玄音靈語神韻無雙宮之主天後大人,她向天後表明心跡,想拜她為師,修習大道解脫之法,天後卻不應允,不予答應,她苦苦哀求,倍極淒慘,終獲天後垂憐。


    天後對她說:“並不是不願收你為徒,因有三界之內,天定法則,隻有投生人界,以人身聽法聞道,於苦中迷裏,悟道修心,才能成就金身正果,故佛法有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士難生,謂之皈依三寶”


    青鳥,道:“常聞佛國淨土聖地,亦有八部天龍,仙禽瑞獸,會聚靈山,聽佛講法,為何三界卻隻許人界常人聞法修道,不是常說眾生平等,無有高下嗎?”


    天後,笑道:“此中深意,自有天機,各界祥瑞神獸,或為界內精華化育,天生地長,外形不顯人相,其實並非三界內之獸類,或為各界法王,道祖、聖人之代步坐騎與通靈護法,亦不是無主之類,憑修行而登天界之物。”


    青鳥,不由憂怨暗生,道:“那豈不是天意不公,獨不與我等方便之門啊!”


    天後,道:“也非此理,因人是神依照自身所造,為萬物之靈長,天地之精華,心性中具備慧根佛種,人身中具足成神根基,故可聽法聞道、修成正果。但獸類既無成神之軀,更無善種佛根,雖能修化形體,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隻能成妖成魔,卻難成神成佛。”


    青鳥沮喪道:“那可如何是好?有什麽辦法得法聞道,修成不死之身呢?”


    天後,道:“道法無親,唯與善人,欲得法修道,可以發願轉生人界,得人身聽佛法修道果,隻是一旦轉生為人,所有前世靈識記憶,全部抹去,變為肉體凡胎,既苦且迷,如為一己之私,造業行惡,就徹底毀於人中,永不超生,如能於苦中修行,於迷中悟道,行善積德,那一定可以超凡入聖,了道成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明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道玄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道玄明並收藏玄明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