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天下大亂第五章張良出世東海郡,下郅城。
此時的天空飄飛著連綿的細雨,天色陰沉沉的,街道之上雖然剛剛才是傍晚,卻已經沒有了多少行人。
不過,下郅城內的大小酒館卻是生意興隆,勞碌了一天、而又有些閑錢的人們正在酒館裏打發著時間!這是一間名為‘楚韻’的酒館,全為木製,外表被漆成了粉紅色,雕粱畫棟,精致非凡,是下郅城中一個非常雅致的去處。
此時,楚韻酒館的二樓西北角,空蕩蕩的,隻坐著一個非常漂亮、文雅的年青人,修長的身軀更斜倚在欄杆上,眼光投向窗外無際的雨幕中,麵色有些不耐煩,顯然是在等人。
此人正是失蹤已久的張良,自多年前和扶蘇一別之後,張良隱居下郅,逃避緝捕,一晃已經七八年了。
這七八年對張良來說可真是變化巨大:五年前,張良偶遇一代奇隱‘黃石公’,得授奇書‘太公兵法’,苦心研讀之下,學識突飛猛進,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正在張良不耐煩間,猛然露出了笑意,因為他要等的人來了。
樓梯噔響處,一個身高體闊,膀大腰圓、滿臉虯鬃的壯漢出現在二樓,右手拎著一把雨傘,渾身上下被雨淋得有些濕淋淋的!“項兄,我在這裏!”張良連忙打著招呼!便見這滿臉虯鬃的大漢頓時笑著走向張良,拱了拱手道:“賢弟,恕罪,恕罪,為兄來遲了!”張良笑道:“好說,好說,罰酒三杯就成了!”大漢笑道:“好,為兄認罰!”說著,大漢放下雨傘,坐在張良對麵。
也不推辭,自斟自飲,連喝三杯,真是盡顯豪爽之風。
張良笑道:“項兄今日姍姍來遲,是不是又被大嫂罵了?”大漢有些赫然道:“哈哈,賢弟真是精靈,為兄那點醜事瞞不過你啊。
這不,下雨天,她要我在家陪她,你卻派小童去請我喝酒。
真讓我左右為難啊!不過,你我兄弟嗎,就算挨罵,我也是要來地!”張良頓時樂了:“兄長真是和大嫂如膠似漆、相敬如賓啊,十數年如一日,真是難得!”大漢也很滿足地笑道:“我和滿玉曆經種種磨難,終於結合,十分不易。
我們都十分珍惜目前的安定生活,都很知足!”張良聞言低聲道:“以前你抱著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現在你還這樣想。
恐怕由不得你了!”大漢聞言目光中精光一閃道:“賢弟之意是……?”張良低聲道:“如今始皇已死,剛剛詔告天下,這天下眼看就要亂起來了。
以項兄的身份,難道真的要安老於山林麽!?恐怕你就是這樣想。
到時戰亂一起,也由不得你了。”
大漢聞言有些感歎,輕聲道:“唉,自我父親項燕戰死昌平、楚國亡後。
我的雄心壯誌早消磨得差不多了!”原來,這姓項的大漢竟然便是原楚國大將軍項燕之子項伯。
項燕生有三子:長子項伯、次子項仲、三子項梁。
在項燕的三個兒子中:次子項仲英勇善戰,卻早年亡於征戰,留下遺腹子項羽。
三子項粱文武雙全。
為項燕三子中最傑出的人物,一直陪伴在項燕身邊。
而項伯卻為人粗豪、灑脫,最喜遊曆天下,所以常年在外,隻不歸家。
後來,項伯在外飄泊時,在下郅認識了一個風華絕代地當地名故一一滿玉,二人郎才女貌,一見忠情,立時是如膠似漆,難分難舍。
沒過多久,項伯便為滿玉贖身,並親赴新那請求項燕同意其與滿意的婚事。
隻可惜,項燕為人十分高傲,如何能夠同意項伯與一個故女的婚事,於是,極力反對。
項伯對滿玉之愛情深似海,雖見父親極力反對,卻是意誌堅定,非滿玉不娶。
父子二人頓時鬧翻,項伯雖然十分傷感,卻是毫無猶豫地立時返回下郅,娶了滿玉,開始了隱居生活。
隨後楚國狼煙四起之時,項伯顧忌到滿玉的身份,也沒有回到父親身邊相助。
但是在項燕戰死的訊息傳來之後,項伯立時大病一場,三個,多月後才逐漸康複。
自次,項伯更是安於隱居,絕不理外間之事。
其在下郅,也隻有與早年認識的張良等少數幾個好友時常往來。
項伯、張良等人幾乎都是秦國的眼中釘,所以平時行事也比較低調,這樣才能在下郅城安安靜靜地隱居這麽多年。
張良見項伯比較落寞,搖了搖頭,歎了口氣,低聲道:“你三弟項粱、侄兒項羽並未沒於戰亂,現在肯定隱匿在鄉間,以他們的脾性,恐怕不久就會起兵反秦。
你與項燕將軍隔著滿玉嫂嫂,難以相見,但是你能忍心看著兄弟和侄兒孤軍奮戰麽!所以,我勸你早點準備吧,免得到時措手不及!我也該準備出山了,這次就是來與你告別的!”項伯聞言吃了一驚道:“怎麽,你要走,發去哪裏?”張良伸出手指噓了一下,看了看四周:樓上酒客不多,寥寥五七人,都離張良較遠,各自在高談闊論著,沒人注意這裏。
這才放下心來,笑道:“我去郢城,等侯一人!”項伯有些莫名其妙:“那城?賢弟一直說要投明主,以安天下,那城有哪個豪傑值得賢弟這般大才看重?”張良笑道:“不是郢城人,是武安君扶蘇,他遲早會回軍中原,我在郢城等他,我可不想到南荒那地方去巴巴地找他!”項伯頓時驚得目瞪口呆,下巴都險些掉了下來,半晌方才愕然道:“賢弟,為兄沒有聽錯吧,你要去投奔武安君扶蘇!?你不是一直都發誓要推翻秦國,恢複韓國嗎!?”張良聞言輕輕地歎了口氣道:“這是昔日小弟的無知之言,現在早不這樣想了。
自從蒙黃石公授以《太公兵法》後,小弟明白了很多道理:弗國實在是國詐已盡,任何人都無力回天,我便逆天而行,徒然害人害已,所以我已經放棄了複國之念!而秦人一統天下,實在是順應了曆史必然,對天下發展大有好處,所以小弟已經放棄了狹隘地國仇家恨之念,改為全力違護統一!如今,始皇駕崩,奸黨當道,天下崩亂在即,需要一個英主來重定天下。
武安君扶蘇神武明哲,愛護百姓,在朝野都威望卓著,他是最好的人選,所以我決心投奔他,助他重定天下!”項伯笑道:“不知賢弟能否如願啊,我要是趙高,肯定會想辦法先除去扶蘇,比如說弄個偽詔什麽的!你的英主現在危險呢!”張良聞言笑了笑道:“他要真是這般不堪的話,我當然隻能另投明主了!其實,武安君的能力遠超過你我的想像。
當年我有一些事沒有告訴你,現在告訴你,你可別吃驚:其實我當年在博浪沙行刺失敗後,雖然計劃極為周密,卻依然沒有逃脫,反而被武安君拿個正著。
但武安君不但放過了我,而且還清楚地知道我會來下郅找兄長,甚至最後臨行前還讓我在下郅時多在橋邊走走。
你知道小弟後來正是在城北石橋邊遇到家師‘黃石公’的。
這讓張某心中十分奇怪:難道這武安君能掐會算不成!?還是這一切就是他安排的!?雖然我想不明白,不過,對他小弟真是服了,所以隻要武安君在世,小弟肯定先去投他!”項伯聞言也瞪目了半晌,他隱居在此的消息,隻有項家人和極少數幾個好友知道,沒想到卻早被扶蘇探知了,不由得有些發愣道:“我也算是秦國要犯,他武安君既然知道,為什麽不將我抓起來!”張良聞言一擺手,苦笑道:“小弟哪裏知道,我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我被他捉住時他為什麽又放了我呢!不過,他放我走時,曾經說我一定會主動再去找他地,沒想到如今一語成真,我果然巴巴地去等他了!”項伯聞言後背冒出一股寒意,驚訝道:“沒想到這武安君不僅文能定國、武能安邦,這識人、用人之術也是這般厲害!我現在真有點為三弟和侄兒擔心了!”張良聞言歎了口氣道:“我今日請兄長來就是想讓兄長日後有機會勸勸令弟和今侄,放棄吧,楚國不可能再複了,有扶蘇在,大秦不會亡!希望你我兄弟來日再會之時,不是在戰場上!”項伯苦笑道:“世事無常,誰知道呢,但願不會如此吧!來,喝酒,現在不管以後的事情,我們兄弟即將分別,今日不醉不歸!”張良將煩惱拋到了腦後,豪爽地笑道:“好,痛快,不醉不歸!”二人當即舉杯痛飲,一直喝得酩酊大醉,這才互相攙扶著回家而去!次日一早,天色放睛,張良來到項伯家中,告別項伯和嫂嫂滿玉,帶著東海力士和幾名家人起程趕赴郢城,等候扶蘇的到來!俊傑出世,天下即將風雲大起!
此時的天空飄飛著連綿的細雨,天色陰沉沉的,街道之上雖然剛剛才是傍晚,卻已經沒有了多少行人。
不過,下郅城內的大小酒館卻是生意興隆,勞碌了一天、而又有些閑錢的人們正在酒館裏打發著時間!這是一間名為‘楚韻’的酒館,全為木製,外表被漆成了粉紅色,雕粱畫棟,精致非凡,是下郅城中一個非常雅致的去處。
此時,楚韻酒館的二樓西北角,空蕩蕩的,隻坐著一個非常漂亮、文雅的年青人,修長的身軀更斜倚在欄杆上,眼光投向窗外無際的雨幕中,麵色有些不耐煩,顯然是在等人。
此人正是失蹤已久的張良,自多年前和扶蘇一別之後,張良隱居下郅,逃避緝捕,一晃已經七八年了。
這七八年對張良來說可真是變化巨大:五年前,張良偶遇一代奇隱‘黃石公’,得授奇書‘太公兵法’,苦心研讀之下,學識突飛猛進,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正在張良不耐煩間,猛然露出了笑意,因為他要等的人來了。
樓梯噔響處,一個身高體闊,膀大腰圓、滿臉虯鬃的壯漢出現在二樓,右手拎著一把雨傘,渾身上下被雨淋得有些濕淋淋的!“項兄,我在這裏!”張良連忙打著招呼!便見這滿臉虯鬃的大漢頓時笑著走向張良,拱了拱手道:“賢弟,恕罪,恕罪,為兄來遲了!”張良笑道:“好說,好說,罰酒三杯就成了!”大漢笑道:“好,為兄認罰!”說著,大漢放下雨傘,坐在張良對麵。
也不推辭,自斟自飲,連喝三杯,真是盡顯豪爽之風。
張良笑道:“項兄今日姍姍來遲,是不是又被大嫂罵了?”大漢有些赫然道:“哈哈,賢弟真是精靈,為兄那點醜事瞞不過你啊。
這不,下雨天,她要我在家陪她,你卻派小童去請我喝酒。
真讓我左右為難啊!不過,你我兄弟嗎,就算挨罵,我也是要來地!”張良頓時樂了:“兄長真是和大嫂如膠似漆、相敬如賓啊,十數年如一日,真是難得!”大漢也很滿足地笑道:“我和滿玉曆經種種磨難,終於結合,十分不易。
我們都十分珍惜目前的安定生活,都很知足!”張良聞言低聲道:“以前你抱著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現在你還這樣想。
恐怕由不得你了!”大漢聞言目光中精光一閃道:“賢弟之意是……?”張良低聲道:“如今始皇已死,剛剛詔告天下,這天下眼看就要亂起來了。
以項兄的身份,難道真的要安老於山林麽!?恐怕你就是這樣想。
到時戰亂一起,也由不得你了。”
大漢聞言有些感歎,輕聲道:“唉,自我父親項燕戰死昌平、楚國亡後。
我的雄心壯誌早消磨得差不多了!”原來,這姓項的大漢竟然便是原楚國大將軍項燕之子項伯。
項燕生有三子:長子項伯、次子項仲、三子項梁。
在項燕的三個兒子中:次子項仲英勇善戰,卻早年亡於征戰,留下遺腹子項羽。
三子項粱文武雙全。
為項燕三子中最傑出的人物,一直陪伴在項燕身邊。
而項伯卻為人粗豪、灑脫,最喜遊曆天下,所以常年在外,隻不歸家。
後來,項伯在外飄泊時,在下郅認識了一個風華絕代地當地名故一一滿玉,二人郎才女貌,一見忠情,立時是如膠似漆,難分難舍。
沒過多久,項伯便為滿玉贖身,並親赴新那請求項燕同意其與滿意的婚事。
隻可惜,項燕為人十分高傲,如何能夠同意項伯與一個故女的婚事,於是,極力反對。
項伯對滿玉之愛情深似海,雖見父親極力反對,卻是意誌堅定,非滿玉不娶。
父子二人頓時鬧翻,項伯雖然十分傷感,卻是毫無猶豫地立時返回下郅,娶了滿玉,開始了隱居生活。
隨後楚國狼煙四起之時,項伯顧忌到滿玉的身份,也沒有回到父親身邊相助。
但是在項燕戰死的訊息傳來之後,項伯立時大病一場,三個,多月後才逐漸康複。
自次,項伯更是安於隱居,絕不理外間之事。
其在下郅,也隻有與早年認識的張良等少數幾個好友時常往來。
項伯、張良等人幾乎都是秦國的眼中釘,所以平時行事也比較低調,這樣才能在下郅城安安靜靜地隱居這麽多年。
張良見項伯比較落寞,搖了搖頭,歎了口氣,低聲道:“你三弟項粱、侄兒項羽並未沒於戰亂,現在肯定隱匿在鄉間,以他們的脾性,恐怕不久就會起兵反秦。
你與項燕將軍隔著滿玉嫂嫂,難以相見,但是你能忍心看著兄弟和侄兒孤軍奮戰麽!所以,我勸你早點準備吧,免得到時措手不及!我也該準備出山了,這次就是來與你告別的!”項伯聞言吃了一驚道:“怎麽,你要走,發去哪裏?”張良伸出手指噓了一下,看了看四周:樓上酒客不多,寥寥五七人,都離張良較遠,各自在高談闊論著,沒人注意這裏。
這才放下心來,笑道:“我去郢城,等侯一人!”項伯有些莫名其妙:“那城?賢弟一直說要投明主,以安天下,那城有哪個豪傑值得賢弟這般大才看重?”張良笑道:“不是郢城人,是武安君扶蘇,他遲早會回軍中原,我在郢城等他,我可不想到南荒那地方去巴巴地找他!”項伯頓時驚得目瞪口呆,下巴都險些掉了下來,半晌方才愕然道:“賢弟,為兄沒有聽錯吧,你要去投奔武安君扶蘇!?你不是一直都發誓要推翻秦國,恢複韓國嗎!?”張良聞言輕輕地歎了口氣道:“這是昔日小弟的無知之言,現在早不這樣想了。
自從蒙黃石公授以《太公兵法》後,小弟明白了很多道理:弗國實在是國詐已盡,任何人都無力回天,我便逆天而行,徒然害人害已,所以我已經放棄了複國之念!而秦人一統天下,實在是順應了曆史必然,對天下發展大有好處,所以小弟已經放棄了狹隘地國仇家恨之念,改為全力違護統一!如今,始皇駕崩,奸黨當道,天下崩亂在即,需要一個英主來重定天下。
武安君扶蘇神武明哲,愛護百姓,在朝野都威望卓著,他是最好的人選,所以我決心投奔他,助他重定天下!”項伯笑道:“不知賢弟能否如願啊,我要是趙高,肯定會想辦法先除去扶蘇,比如說弄個偽詔什麽的!你的英主現在危險呢!”張良聞言笑了笑道:“他要真是這般不堪的話,我當然隻能另投明主了!其實,武安君的能力遠超過你我的想像。
當年我有一些事沒有告訴你,現在告訴你,你可別吃驚:其實我當年在博浪沙行刺失敗後,雖然計劃極為周密,卻依然沒有逃脫,反而被武安君拿個正著。
但武安君不但放過了我,而且還清楚地知道我會來下郅找兄長,甚至最後臨行前還讓我在下郅時多在橋邊走走。
你知道小弟後來正是在城北石橋邊遇到家師‘黃石公’的。
這讓張某心中十分奇怪:難道這武安君能掐會算不成!?還是這一切就是他安排的!?雖然我想不明白,不過,對他小弟真是服了,所以隻要武安君在世,小弟肯定先去投他!”項伯聞言也瞪目了半晌,他隱居在此的消息,隻有項家人和極少數幾個好友知道,沒想到卻早被扶蘇探知了,不由得有些發愣道:“我也算是秦國要犯,他武安君既然知道,為什麽不將我抓起來!”張良聞言一擺手,苦笑道:“小弟哪裏知道,我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我被他捉住時他為什麽又放了我呢!不過,他放我走時,曾經說我一定會主動再去找他地,沒想到如今一語成真,我果然巴巴地去等他了!”項伯聞言後背冒出一股寒意,驚訝道:“沒想到這武安君不僅文能定國、武能安邦,這識人、用人之術也是這般厲害!我現在真有點為三弟和侄兒擔心了!”張良聞言歎了口氣道:“我今日請兄長來就是想讓兄長日後有機會勸勸令弟和今侄,放棄吧,楚國不可能再複了,有扶蘇在,大秦不會亡!希望你我兄弟來日再會之時,不是在戰場上!”項伯苦笑道:“世事無常,誰知道呢,但願不會如此吧!來,喝酒,現在不管以後的事情,我們兄弟即將分別,今日不醉不歸!”張良將煩惱拋到了腦後,豪爽地笑道:“好,痛快,不醉不歸!”二人當即舉杯痛飲,一直喝得酩酊大醉,這才互相攙扶著回家而去!次日一早,天色放睛,張良來到項伯家中,告別項伯和嫂嫂滿玉,帶著東海力士和幾名家人起程趕赴郢城,等候扶蘇的到來!俊傑出世,天下即將風雲大起!